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术与开腹手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探求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有效术式。方法将将24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22)与对照组(n=122),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照组应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疼痛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尽管手术时间稍长,但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将9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接受LC,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腹腔镜组中2例中转开腹,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快和安全性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7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实施LC。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治疗急性胆囊炎,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开腹胆囊切除术(OC)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分为开腹组(26例)和腹腔镜组(34例)。开腹组实施OC,腹腔镜组实施LC。比较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及血清CRP水平。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手术后血清CRP水平低于O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C比较,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术后肠胃功能影响小,可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选取13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68例。对照组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实施LC,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疼痛评分、下床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比较,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术中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把握好手术及中转开腹的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LC,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LC治疗急性胆囊炎,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接受胆囊切除术的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患者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34例采用LC。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LC治疗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而且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治疗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患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将接受急诊手术的80例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开腹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OC),腔镜组实施LC。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LC治疗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术后恢复快,效果优于O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8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92例。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照组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开腹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则采用LC,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创伤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9-02间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行LC治疗的60例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时机分为早期组(32例,病程72 h)和对照组(28例,病程≥72 h)。对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以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胆漏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及胆漏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应早期实施LC治疗,并规范术中操作,以利于改善手术效果和提升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2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患者痛苦少、并发症低,术后恢复时间短。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3—2017-03间潢川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58例。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LC。比较2组疗效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均有程度不等的增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术式比较,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而且能减轻术后炎症因子对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分离离断胆囊动脉主干左侧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左侧入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12-2018-12间在淮阳县中医院接受LC治疗的10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依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各51例。对照组施行常规LC,观察组行左侧入路LC。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切口愈合不良、胆管损伤及胆漏等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入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安全性高,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石性胆囊炎经脐单孔与传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12—2020-06间偃师市中医院行LC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经脐单孔法组(单孔组)和传统三孔法组(三孔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结果共纳入72例患者,每组36例。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单孔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短)于三孔组,术后腹壁切口美容满意度高于三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L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微创性更好,未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但对术者的腹腔镜操作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对胃肠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8-10—2021-03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0例,根据入院顺序和术式的不同分为2组,各45例。2018-10—2019-12采取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01—2021-03采取LC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情况及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等,以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 CRP)等炎性因子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过程顺利,观察组无中转开腹病例。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TNF-α、IL-6、IL-8和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TNF-α、IL-6、IL-8和CRP水平较术前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2例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胆囊切除。观察组给予LC。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肛门排气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治疗胆囊结石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术后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10—2018-02间我院收治的96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依据术式不同分为2组,各48例。予以对照组实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观察组实施LC。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治疗结石性胆囊炎,可促进患者术后获得较好恢复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LC。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正常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RP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论 LC治疗急性胆囊炎,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选择2017-10—2019-01间在濮阳市中医院接受LC治疗的60例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依据不同手术时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于发病后72 h内施术,对照组于发病72 h后施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尽早实施LC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和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