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与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老年青光眼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差异,优化青光眼治疗方案。方法将88例青光眼患者分为曲伏前列素组44例(80眼)与噻吗洛尔组44例(76眼),分别滴用曲伏前列素与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眼压、昼夜眼压差、视野缺损,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曲伏前列素、噻吗洛尔治疗后平均眼压、昼夜眼压差、视野缺损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治疗后曲伏前列素组与噻吗洛尔组平均眼压、昼夜眼压差、视野缺损、平均眼压下降值分别为(19.23±2.43)比(23.28±3.54),(4.03±0.78)比(5.54±0.86),(6.82±0.34)比(8.03±0.83),(8.25±1.31)比(5.27±0.86),曲伏前列素组平均眼压、昼夜眼压差、视野缺损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平均眼压下降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2)曲伏前列素组和噻吗洛尔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16/80)和18.42%(14/76),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3,P0.05)。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是治疗老年青光眼强效、稳定和安全的药物,可作为临床老年各类青光眼的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拉坦前列素和噻吗心安连续应用12周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降眼压作用和对眼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18例,随机分成2组:拉坦前列素组和噻吗心安组。分别滴用0.005%拉坦前列素每日1次和0.5%噻吗心安每日2次,疗程均为12周。观察眼压及眼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眼压均有明显下降,且眼压下降平稳恒定;但拉坦前列素组降眼压作用更强大(P〈0.05)。拉坦前列素组视网膜中央动脉(CRA)和睫状后动脉(PCA)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血流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A)和舒张末期流速(EDV)较治疗前均增加,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降低,而噻吗心安组CRA和PCA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坦前列素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降眼压疗效及改善眼血流作用优于噻吗心安,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是理想的抗青光眼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曲伏前列素联合噻吗洛尔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眼科2011年1月~ 2016年1月收治的开角型青光眼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患者给予曲伏前列素联合噻吗洛尔治疗,对照组给予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6.7% (P <0.05);治疗后试验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眼压均降低,且试验组降低的更为显著(P<0.05).结论 曲伏前列素联合噻吗洛尔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眼压,缓解患者的不适,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张瑞君 《北方药学》2018,(1):150-151
目的:分析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6例(82眼),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3例(40眼)采用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实验组23例(42眼)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眼压及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治疗,实验组眼压低于对照组,且视力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能够有效降低眼压,改善视力,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胡入虎  王莉勇  陈鑫 《安徽医药》2009,13(6):668-669
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降眼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8例,滴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每晚1次,共4周。观察指标包括:眼压、视力、脉搏、眼部症状和体征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使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后眼压下降明显,连续用药4周,17例眼压下降7~8 mmHg,1例眼压下降5~7 mmHg,7例出现结膜充血,有2例出现睫毛增粗增长。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控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眼压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验证前列腺素衍生物拉坦前列素 (适利达 )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 ,对46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研究 ,观察其降眼压疗效和不良反应。用0 005 %拉坦前列素每日滴眼1次与0 5 %噻吗心安每日滴眼2次进行随机对比。治疗前 ,治疗后2周、6周及12周随访 ,测量眼压并观察眼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果 :在入选的46例患者中 (拉坦前列素组22例 ,噻吗心安组24例 ) ,拉坦前列素组平均眼压下降值为 (7 86±2 39)mmHg(下降31 1 % ,P<0 001) ;噻吗心安组为 (6 24±2 58)mmHg(下降24 9 % ,P<0 001)。两组之差1 62mmHg(P<0 01)。拉坦前列素组2例有眼部异物感及充血 ,未发现其他与药物有关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拉坦前列素的降眼压疗效优于噻吗心安 ,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1天仅用1次 ,是理想的抗青光眼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0例(35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每晚1次,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每次2~3粒,3次/d,最少连续服用30d以上,随访12周,观察眼压、视野及不良反应。结果 94.28%的患者视力得到保护或改善;85.71%的患者视野扩大或得以维持;眼压控制总有效率85.71%。不良反应主要为轻至中度的结膜充血。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疗效好,而且安全、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8.
余长青 《北方药学》2015,(7):112-113
目的:研究和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的临床观察要点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收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85例(162只眼),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1只眼,对照组患者使用曲伏前列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噻吗洛尔、布林佐胺的联合治疗,并随机抽取两组共45名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的眼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眼压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半年和1年后的眼压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曲伏前列素、噻吗洛尔和布林佐胺的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效果,而患者在接受了护理干预之后,药物治疗的效果得到了有效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160眼),均分为两组,实验组40例(80眼)和对照组40例(80眼).对照组采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实验组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视力、散光度及治疗前后眼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实验组在改善视力、眼压、散光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使用感更好(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理想,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曲伏前列素滴眼液与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福州眼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噻吗洛尔组30例和曲伏前列素组30例。噻吗洛尔组患者采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曲伏前列素组患者采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眼压、视野缺损、视力,P100波的潜伏期、振幅及泪膜功能指标、眼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个月后,2组眼压、视野缺损低于治疗前,视力高于治疗前,且曲伏前列素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噻吗洛尔组(P<0.01);2组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潜伏期短于治疗前,振幅大于治疗前,且曲伏前列素组优于噻吗洛尔组(P<0.01);2组基础泪液分泌量多于治疗前,泪膜破裂时间长于治疗前,角膜荧光染色评分高于治疗前,且曲伏前列素组基础泪液分泌量多于噻吗洛尔组,泪膜破裂时间长于噻吗洛尔组,角膜荧光染色评分高于噻吗洛尔组(P<0.05或P<0.01);2组视网膜中央动脉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快于治疗前,...  相似文献   

11.
郭陈煜 《海峡药学》2012,24(4):165-166
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青光眼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10年3月青光眼患者90例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0.004%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每晚9~10点,1日1次,每次每眼1滴;对照组0.5%噻吗洛尔滴眼液分别在早、晚8∶00点各给药1次,每眼每次1滴。结果两组治疗前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眼压明显降低(P<0.05),治疗30天、90天后两组降压效果相当(P>0.05),但是观察组昼夜眼压差小于对照组(P<0.05):用药30周后,观察组出现结膜充血17眼,3级5眼,12例为1~2级,对照组出现结膜充血15眼,3级7眼,8例为1~2级,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0天后,全部自行缓解;均未出现心、肺等方面与药物有关的全身不良反应。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降眼压作用强、昼夜眼压差、用法方便、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0.5%马来酸噻吗洛尔联合0.004%曲伏前列素和2%盐酸卡替洛尔联合0.004%曲伏前列素2种联合用药方法,对于单用曲伏前列素效果不佳的患有开角型青光眼(OAG)或高眼压症(OHT)受试者的降眼压作用和影响血脂的作用。方法本试验为前瞻性、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试验。将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接受2种联合用药方法,测定治疗前后眼压及空腹血脂水平。结果噻吗洛尔联合曲伏前列素组平均眼压从(23.4±3.5)mm Hg降到(17.2±1.9)mm Hg;卡替洛尔联合曲伏前列素组从(22.8±2.8)mm Hg降到(16.4±2.2)mm Hg。对于血脂的影响,噻吗洛尔联合曲伏前列素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从(524±162)mg/L降到(495±177)mg/L,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TC/HDL)从4.3升到4.6,卡替洛尔组HDL从(489±177)mg/L降到(482±181)mg/L,TC/HDL从4.5升到4.6。结论对于单用曲伏前列素降眼压效果不佳的OAG或OHT受试者,噻吗洛尔和卡替洛尔在作为辅助治疗药物时,都有较好的降眼压作用,且两药作用没有明显差别。但对于血脂水平的影响,噻吗洛尔组HDL和TC/HDL的变化对于受试者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而卡替洛尔组的变化对受试者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祖光  刘荣 《海峡药学》2012,24(8):150-152
目的评价拉坦前列腺素联合噻吗心安对控制原发性高眼压型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0年8月到2011年11月门诊初次诊断为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病人,且眼压高于21mmHg。按照实验组和对照组2∶1的原则,将入选者纳入分析。实验组给予0.5%噻吗心安眼液每天两滴,联合0.005%拉坦前列腺素每晚一滴,对照组只给予0.5%噻吗心安眼液,1周和1个月后复诊测量眼压。结果共38例成功纳入分析,其中实验组27例,对照组11例。用药1周后复查眼压,实验组对对照组眼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2±1.48vs.18.68±2.01,P<0.001),1月后,实验组仍低于对照组(15.36±1.61 vs.18.66±1.60,P<0.001)。结论相比于单纯用噻吗心安眼液,联合拉坦前列腺素可以更好地控制青光眼患者眼压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治疗贝他根噻吗心胺治疗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30例(60只眼),均为同一患者的双眼压均高,右眼为0.5%贝他根组;左眼为对照组0.5%噻吗心胺组,每组30倒进行临床观察。观察点眼后1h、2h、6h测量眼压及眼部是否有不良反应。结果:0.5%贝他根治疗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1、2、6h眼压与点药前相比.经统计学t检验,均P〈0.01,有非常显著差别,0.5%噻吗心胺治疗后1h、6h眼压与点药前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别。经统计学t检验,均P〈0.01,有非常显著差别,2h后眼压与点药前相比.经统计学t测验,均P〈0.05,有显著差剐。结论:贝他根噻吗心胺均能控制原发性开角性青光眼眼压,贝他根较噻吗心胺更好降低眼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曲伏前列素与盐酸左希诺洛尔滴眼液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治疗中血液流变学的效果.方法 选择8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曲伏前列素组和盐酸左希诺洛尔组,每组40例,分别使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和盐酸左希诺洛尔滴眼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视力、眼压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曲伏前列素组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均比盐酸左希诺洛尔组低(P<0.05);视力优于盐酸左希诺洛尔组,治疗后4周、12周眼压均低于盐酸左希诺洛尔组(P<0.05);在治疗后临床疗效中,曲伏前列素总有效率高于盐酸左希诺洛尔组(P<0.05).结论 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予以曲伏前列素的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并具有降低眼压、提高视力的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苏为坦)治疗继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观察34例(35眼)继发性青光眼患者,A组19例(20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术后高眼压(术前眼压正常);B组15例(15眼)眼球钝挫伤前房积血继发青光眼,所有患者单用或联合点用0.004%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每晚1次,随访12周,观察眼压、视野及不良反应。结果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对两组患者均能显著降低眼压(P<0.05),12周后平均降眼压幅度7.5~10.1mmHg,视野缺损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结膜充血。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能显著降低继发性青光眼眼压,安全有效,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评价马来酸噻吗洛尔与布林佐胺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使用曲伏前列素单药治疗效果不佳的开角型青光眼与高眼压的76例患者分为S组和B组,S组38例(38眼)患者在曲伏前列素基础上合用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B组38例(38眼)患者则合用布林佐胺治疗,于2周和1、3、6个月随访。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平均眼压、昼夜眼压差、心率、血压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联合用药后2周和1、3、6个月平均眼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联合用药后6个月昼夜眼压差较B组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联合用药前后血压均无明显变化(P>0.05);B组患者心率在联合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S组患者心率则在随访6个月时出现明显心脏抑制(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噻吗洛尔与布林佐胺联合曲伏前列素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疗效显著,布林佐胺联合曲伏前列素用药相对更稳定、更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与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联合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7月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4周、12周观察组患者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与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联合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眼压,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9.
老张患开角型青光眼数年,一直点噻吗心安眼液,每次1滴,每天1次,眼压控制良好。但因近日与老伴闹矛盾而惰绪不好,自觉眼压较平时增高,于是自行增加了点噻吗心安的次数,多时1日达10次,满以为这样做眼压就会降到正常,可没想到症状不但没有缓解,反而出现了头晕、乏力、胸闷及心前区不适等症状。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光眼局部药物治疗的新方法及观察单独使用0.004g/L曲伏前列素滴眼液(苏为坦)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对接受非手术治疗的22例(25眼)青光眼患者单独给予0.004%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每晚1次进行治疗,对眼压较高需要联合使用其它抗青光眼药物者未纳入此研究,随访时间3个月以上。其中开角型青光眼10例(12眼),抗青光眼手术后高眼压者7例(8眼),外伤性青光眼5例(5眼)。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51.7岁。结果至随访结束时,患者的平均基线眼压由治疗前的29.1mmHg(26~34mmHg)下降至17.6mmHg。治疗后视力未变化或提高者24眼(96.0%),视力下降者1眼(4.0%)。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者23眼(92.0%),因眼压控制不理想改变治疗方案者2眼(8.0%)。随访结束时,视野未见明显改变。除2例患者局部轻微疼痛等刺激症状外,无其他不适。结论曲伏前列素滴眼液可有效降低多种类型的青光眼所致的病理性高眼压,保护视功能,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