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复习回顾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为色素膜黑色素瘤的病例 ,分析总结误诊漏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 195 2~ 1996年全部眼球标本 ,对临床诊断为色素膜黑色素瘤及病理检查诊断为色素膜黑色素瘤的病例系统复习 ,病理医师重新阅片 ,对其中漏诊、误诊及未明确诊断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眼球病理标本中临床或病理诊断为色素膜黑色素瘤合计 6 1例 ,其中临床诊断 38例 ,病理诊断 5 4例 ,临床病理诊断相符合 31例 ,不符合 30例。临床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 7例 ,病理检查其中 4例视网膜下出血 ,2例慢性色素膜炎 ,1例 Coat's病。漏诊 12例 ,临床诊断为青光眼 8例 ,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母细胞瘤、渗出性视网膜炎及全眼球炎各 1例 ,病理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 10例 ,虹膜睫状体及睫状体脉络膜黑色素瘤各 1例。未明确诊断 11例 ,临床诊断为球内占位性病变及球内肿瘤 ,病理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 9例 ,睫状体黑色素瘤及睫状体脉络膜黑色素瘤各 1例。结论 色素膜黑色素瘤的临床漏诊误诊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脉络膜黑色素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和手术证实的17例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彩色声像图、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根据声像图表现可分为:半球形、蘑菇形和弥漫形,病灶内血供丰富.结论 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内的血流信号特征对脉络膜黑色素瘤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19例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中11例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中10例因视力丧失或眼痛就诊,1例外地医院诊断Coats病,继发性青光眼和眼球萎缩要求眼球摘除。临床诊断脉络膜肿物或黑色素瘤8例,绝对期青光眼2例,Coats病、眼球萎缩1例。眼球摘除9例,眼球摘除和眶内肿物切除2例。应用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增生情况。结果 11例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均为基底广泛的扁平状肿物。肿瘤基底直径12~20 mm,厚度 2~4 mm。混合细胞型9例,上皮样细胞型1例,坏死型1例。瘤细胞侵犯巩膜7例、侵犯眶内3例,继发性青光眼7例。Ki-67阳性细胞7%~13%,平均阳性细胞9%,多分布于肿瘤基底部,上皮样瘤细胞的表达高于梭形瘤细胞。结论 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具有特殊生长方式,早期临床诊断困难,有些病例容易诊断为其它脉络膜肿物或青光眼。由于肿瘤基底广泛,容易侵犯眶内和发生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脉络膜血管瘤误诊病例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因临床误诊而行眼球摘除的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本院病理科从1978年至1997年间收检的7例病理检查证实为脉络膜血管瘤但临床误诊的眼球标本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前7例中1例被误诊为继发性青光眼绝对期,6例被误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这些病例的临床表现大部分为视力进行性减退,眼底视盘旁扁平隆起的肿物,伴广泛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病理证实均为脉络膜海绵状血管瘤,一般呈扁平圆盘状,表面有小灶状或条块状色素沉着斑。结论后极部脉络膜扁平形肿物是本组脉络 膜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应注意与脉络膜黑色素瘤鉴别。(中华眼底病杂志,1999,15:91-93)  相似文献   

5.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B型超声和病理检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庆平  徐格致  陈倩 《眼科研究》2005,23(2):207-209
目的探讨B型超声检查在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经眼科B型超声检查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24眼在眼科B型超声检查中的形态学表现进行分析;对患眼手术摘除后病理检查并进行病理统计分型与B型超声检查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4眼肿瘤生长部位位于鼻侧部8例,颞侧3例,下方2例,后极部5例,睫状体部5例,1例肿瘤充满眼球内并伴有球壁破坏和视神经增粗。肿瘤平均高度-基底比率0.93(SD=0.32)。19例呈蕈样生长,4例呈圆顶形生长。22例呈中到低回声,2例呈高回声,伴挖空征17例,凹陷征11例。24例中19例有继发性视网膜脱离,平均脱离高度2.92mm。病理检查结果:混合细胞型7例,上皮细胞型13例,梭形细胞型2例,坏死型1例,1例被证实为转移性腺癌。与病理检查对照,B型超声诊断正确率为95.8%。结论脉络膜黑色素瘤在B型超声检查中有特征性的表现。眼科B型超声检查对脉络膜黑色素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和病理分析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眼科王成业,刘双珍,许习亮,徐和平湖南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文继舫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在国内较少见。我科自1973年9月至1993年初,共收治1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12例,其中追踪10例。现将有关资料总...  相似文献   

7.
129例眼内肿瘤的临床病理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分析眼内肿瘤的临床特征、病理分类和误诊原因,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 对我院病理科于1980-12002.6期间收检的129例临床诊断为眼内肿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102例,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64例,葡萄膜恶性黑色素瘤36例,脉络膜转移性瘤2例;良性肿瘤7例;非肿瘤性病变20例,误诊率为20.93%(27/129)。结论 对眼内肿瘤进行临床和病理分析,有助于眼科临床医师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陈伟  魏文斌  杨文利  史雪辉 《眼科》2010,19(5):349-353
目的通过对比超声、磁共振成像及眼底血管造影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探讨脉络膜黑色素瘤影像学检查的合理应用方法,提高脉络膜黑色素瘤的确诊率。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疑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26例(28眼)患者。方法对26例(28眼)疑诊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术前进行眼B超和(或)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磁共振成像(MRI)、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或)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结合病理诊断,应用SPSS12.0软件对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指标眼部超声、MRI、眼底血管造影的表现及肿瘤病理诊断。结果三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由好到差依次为:MRI(r=0.494,P=0.010)、超声检查(k=0.348,P=0.050)、眼底血管造影(k=0.140,P=0.463);超声检查对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2%和33.3%,MR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和66.7%,眼底血管造影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和40.0%。联合MRI和眼底血管造影或三种影像学检查的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最好(k=0.886,P=0.000),其对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和83.3%。结论三种影像学检查联合是目前除病理外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的诊断方法,优于单独应用以及其他两两组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在诊断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35例(35只眼)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图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脉络膜黑色素瘤可呈蘑菇形、半球形和梭形,眼球各象限均可累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上有挖空现象和脉络膜凹陷等特征性表现。瘤体内血流丰富,呈树枝状和点状分布,频谱分析显示为低阻高流型动脉频谱。MRI特征性表现为T_1WI为高信号(与玻璃体相比),T_2WI为低信号(与玻璃体相比)。强化后的T_1WI能更清楚地区隔肿瘤和视网膜下积液。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I均可对脉络膜黑色素瘤做出定位和定性诊断,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眼部黑色素瘤临床和病理学特点,以利于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我院2001-08/2011-08门诊及住院眼部黑色素瘤24例,复习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所有病例采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部分病例常规诊断困难的加做S-100蛋白和HMB-4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24例均为单眼发病,男13例,女11例;左眼14例,右眼10例;3例眼睑恶性黑色素瘤,6例原发性结膜黑色素瘤;15例葡萄膜黑色素瘤。结论:黑色素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多样,多数病例常规病理确诊,免疫组织化学对黑色素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角膜曲率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荣照  吴正秀  王骞  刘晓瑞  叶梅 《眼科》2002,11(4):207-210
目的:探讨我国人角膜曲率半径的正常值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角膜曲率半径差异。方法:对10998只眼的角膜曲率进行检测,并按男、女10岁一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K1为7.65mm,K2为7.71mm,平均K值为7.67mm。较眼科学正常值K:7.77mm短0.1mm。(2)K的平均值男性较女性的长0.1155mm。且女性各年龄段角膜曲率半径均男性的有不同程度的减短。(3)男女均随年龄的增长,角膜曲率半径大致呈递减趋势,即:角膜曲率半径与年龄成反比关系。(4)男女K1,K2之比,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即K1逐渐增长而增长,即 K1值逐渐增长,K2逐渐减短。结论:本文测定的角膜曲率较眼科文献中的提供的正常值短0.1mm,并且存在着年龄、性别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苏楠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3):573-575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解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赞比亚卡布韦总医院眼科2008-08/2009-08就诊患者。结果: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症状重,病程长,致盲率高。结论:充分认识、掌握艾滋病眼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提高艾滋病的检出率,早发现、早治疗,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应强调预防是降低艾滋病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制约了其有效防治和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尽管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为探索ROP复杂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特异性较差,与人类ROP临床本质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动物模型进行改良或建立新动物模型。通过更新观念、在多学科交叉中寻求突破,融合更多ROP危险因素,并结合新兴的转基因技术以及完善模型评价系统,建立科学的实验研究平台,为更好地开展ROP防治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方建华  吴鸥 《实用防盲技术》2011,6(3):117-118,120
目的分析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的原因并探讨再次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1例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的患者予以再手术治疗,随访半年至一年。结果复发原因:泪囊未完全切开2例,骨孔过小或位置错误4例,吻合腔或骨孔内肉芽组织增生堵塞5例;10例术后流泪消失,泪道冲洗通畅,占90.91%,1例流泪减轻,泪道冲洗基本畅通,占9.09%。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患者可以通过再次手术重建泪道,是治疗泪囊鼻腔吻合术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不同转归一自然退行与阈值病变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与ROP阈值病变有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09年7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83例确诊ROP的早产儿相关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83例不同程度ROP患儿中(166只眼),自然退行51例(102只眼,占ROP患儿61.45%),阈值病变32例(64只眼,占ROP患儿38.55%).使用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ROP阈值病变组的胎龄较ROP自然退行组小,产次较ROP自然退行组次数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后,男性、机械呼吸及发生败血症与ROP阈值病变有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胎龄、多产次,男性、使用机械呼吸、发生败血症与ROP不能自然退行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视神经管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眼部外伤的病人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58例病人中,均伴不同程度的眼眶骨折,合并视经管骨折8例,其中视神经管内壁骨折4例,内壁为蝶窦壁3例,筛窦壁1例,外壁骨折3例,上壁骨折1例,通过三维重建可清晰地显示骨折线,骨重建显示准确,多平面重建定位好,3D重建显示骨折直观、立体。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视神经管骨折显示清晰,定位准确,对临床论断及治疗提供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和阈值期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率,评估ROP阈值期治疗效果。方法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对108例早产儿进行ROP筛查,将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达到阈值病变的患儿及时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经巩膜、视网膜冷凝术。结果筛查108例早产儿,发现ROP23例,发生率为21.3%。在所有ROP患儿中,ROP1期13例,占56.5%;ROP2期3例,占13.0%;ROP3期7例,占30.4%。其中ROP3期患儿均伴有附加病变,达到阈值病变标准。ROP患儿出生体重为(1.43±0.25)kg(t=4.059,P<0.001);孕周为(31.0±2.3)周(t=2.637,P=0.013);吸氧时间为1~49d,平均17d(n=23,Z=-3.630,P<0.001);需要机械辅助呼吸患儿18例(χ2=12.009,P=0.001);上述指标与非ROP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是否多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13,P=0.314)。Logistic回归分析:出生体重低(β=-2.542,OR=0.079,P=0.032)和使用机械辅助呼吸(β=1.341,OR=3.823,P=0.025)的患儿是发生ROP的相关高危因素。7例阈值期病变患儿中,6例进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术后随访2个月至2年,手术眼的结构和视功能未见异常。1例阈值期病变患儿未予治疗,于1个月后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出生体重轻、孕周少、吸氧时间长、需要机械辅助呼吸的早产儿发生ROP的风险较高。对阈值期病变患儿应及时进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在治疗I型(阈值期和阈值前期)和A-ROP(急进性ROP)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一系列病例中引起的视网膜血管化过程。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07/2020-03在厦门市儿童医院眼科通过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治疗的ROP患者34例67眼。再活化是指急性期特征的复发,发生在疾病的任何阶段,无论是否存在其他疾病。结果:患儿34例的平均胎龄为28.82±2.32wk。平均出生体质量为1155.18±398.22g。19例37眼的病变区域为Ⅰ区。10例20眼的病变位于Ⅱ区,5例10眼的病变位于Ⅱ区后部。一次IVC治疗的ROP患儿疾病控制总有效率为73.1%(49/67),且Ⅱ区血管化均完成。患者在Ⅲ区的血管化完成率出现差异。在接受过一次治疗且未再复发的患者中,Ⅰ型ROP血管化时间平均为9.11±2.49wk,A-ROP为13.40±4.04wk。A-ROP的血管化完成时间明显比Ⅰ型ROP的时间长,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IVC治疗后的病变为Ⅱ区的患儿均具有较高的血管完成率。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受到关注,成为研究热点.但由于民众欠缺相关知识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匮乏,致使我国ROP的防治处于初级阶段,亟待ROP知识的普及以及专业防治的开展."中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登记网"(http://www.chinarop.com)的建设,旨在加强ROP的科普宣传和医务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建立国内的ROP病历注册登记制度及ROP数据库,为国内的ROP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眼睑分裂痣的手术方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和大小眼睑分裂痣的手术方式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本中心1997年7月至2006年11月的眼睑分裂痣病例共30例(30只眼),按不同部位,侵犯范围的大小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手术方法.包括:分裂痣切除后直接缝合3例;分裂痣切除后Ⅰ期行游离皮肤移植术5例;分裂痣切除后皮瓣转移术,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行上睑或下睑手术,3个月后Ⅱ期行另一眼睑手术,共22例,其中对侵及泪小点的分裂痣将色素痣和受侵犯的泪小点一起切除后行泪小管口再造和睑成形术8例.结果 30例患者随访2~11年,平均随访时间60个月.有1例术后2年复发,随诊5年再次手术,术后病理发现有恶变,经再次行Mohs眼睑恶性肿瘤组织学控制性切除术,术后未见复发.其余病例未见复发和恶变.结论 眼睑分裂痣切除术采用分期手术转移皮瓣法修复眼睑比游离植皮法疗效更满意.对分裂痣切除术后的病例需密切观察,以便早期发现恶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