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与行政干预相结合,加强对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的管控,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制定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基于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依据药品说明书和指南、共识等证据,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规则精细化设置;建立重点监控药品动态监测与预警制度,开展处方/医嘱专项点评,结合行政干预手段,对重点监控药品进行管理;对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应用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后重点监控药品各季度人工抽样点评不合理率、使用强度、使用金额和占比等进行统计分析,考察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上线后对重点监控药品管控成效。结果 通过合理用药管理系统规则精细化设置,结合行政干预,加强了对重点监控药品的管理。合理用药管理系统上线后重点监控药品的不合理率从2018年第4季度的34.2%降至2019年第4季度的14.6%,使用强度从101.4降至74.7,销售金额占总药品金额的占比由7.8%下降至5.7%。结论 应用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加强对重点监控药品的管控,不仅能减少药品费用,还能促进医院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加强监管医院重点监控的药品,在新医改形势下降低药品费用,提升临床用药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制定医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药师监控全方位覆盖、结合医保每日点评、三级培训、厂家约谈、停药公示、目录优化调整、信息化管控、绩效考核等措施建立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长效管理体系,并对我院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监管前(2017年5月)与监管后(2018年5月)药占比、重点监控药品占比、基本药物使用比例、重点监控药品不合理用药比例、销售金额前10位药品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监管前比较,监管后我院药占比从45.52%降至32.46%,降幅为28.69%;重点监控药品占比的降幅为37.03%,不合理用药比例的降幅为41.3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降幅为11.6%;基本药物使用比例的增幅为6.64%;人均住院用药品种数量从8.17种降至6.96种,降幅为14.81%;销售金额前10位药品中出现了临床治疗指南推荐的治疗用药。结论:医院应结合院内用药特点、当地重点监控药品监管办法及医保政策从停药、针对性的医师处方权限制、信息化监管、重点监控药品目录调整、合理用药点评及培训等环节进行相应监管,从而促进重点监控药品的监控管理,降低药占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李锐  李忻 《中国药事》2022,36(10):1182-1189
目的:为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方法:完善组织架构,通过制定医院重点监控药品品种管理制度,编制医院重点监控药品品种目录,搭建“合理用药防控预警体系”,使用“ATC/DDDs系统”工具为临床药物选择提供更科学的参考意见等措施,对比管控前后的重点监控药品品种销售金额及占比、门诊及住院次均药费、药占比等药事管理指标,评价其实践效果。结果:重点监控品种的用药合理性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适应症和联合用药方面的合理率提高更为显著。重点监控药品品种销售金额由2019年22443.07万元降至2021年6857.18万元,销售占比由2019年19.18%下降至2021年7.06%;门诊次均药费由2019年105.13元降至2021年74.57元,住院次均药费由2019年6669.61元降至2021年5310.09元;药占比由2019年28.7%下降至2021年20.76%。结论: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模式有效降低重点监控品种销售金额及占比、门诊及住院次均药品费用、药占比,促进了重点监控药品品种的合理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我院的合理用药水平及医院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1997—2000年成都市16家医院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利平  唐尧等 《中国药房》2002,13(5):283-284
目的:了解成都市医院用药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成都市16家医院1997年-2000年购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8年、1999年药品费用增长较快,2000年的药品费用为1997年的3倍;抗感染药物用药金额占全年药品总金额的比例逐渐下降,与东部发达城市持平。结论:用药金额仍将逐年增长,但速度可能放慢;进口药应用比例将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医院药品库房获得药品说明书的合法途径。方法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对药品说明书在医院诊疗服务中的定位,建立以医院药品库房经药品供应商获得药品说明书的合法途径。结果药品说明书是医院安全合理用药具有法律意义的书面文件,由于医院从业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获得说明书的合法途径,可能制约了医院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依据医院药品库房与药品供应商存在的直接联系,建立其经药品供应商获得生产厂家药品说明书的合法途径,意义重大。经尝试,结果显示,该渠道:简便、易获且快捷。结论药品库房经供应商获得药品说明书快捷有效。  相似文献   

6.
周永刚  魏玮 《中国药师》2003,6(3):145-146
目的:探讨一种更有效的医院药品监督管理办法。方法:采取双“三极管理”模式:以药品流向分为药库一级库,门诊、病区调配室为二级库,临床小药柜、门诊调配窗口为三级库;在药品构成及价格上分为特殊药品、贵重药品、普通药品管理。结果:药品采供流畅、使用安全、患者满意。结论:双“三级管理”医院用药的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对重点监控药品合理使用的有效药事管理措施。方法: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的药事管理措施,通过对比监管前后某院医疗指标以及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的变化情况,对管理效果进行参考性评价。结果:对比监管前后数据,发现收治人数增加了53.0%;但药占比从34.4%下降至24.5%;人均药费从8 492.5元降至6 078.3元;而平均住院天数、诊断疾病种类数、治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对比全院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前20位药品,亦明显可见非针对性治疗用药明显减少,针对疾病的治疗用药明显增加,而且监管后非针对性治疗用药的使用不合理率也大幅度下降。结论:某院通过建立重点监控药品的药事管理措施,对重点监控药品实施的药事管理效果初具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医疗机构药物使用管理,减轻了患者医药费用负担,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8.
我院临床药师开展药品监控的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一波 《中国药房》2007,18(25):1997-1998
目的:加强医院药品监控,促进合理用药以减少医药资源的浪费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从多方面、多途径入手,设立重点监控药品、重点监控科室和对医师开具的处方和病历等进行回顾性监控、实时监控、阶段监控以及总量监控等各个环节的医院药品监控。结果与结论:临床药师开展药品监控能规范药品使用,减少大处方、滥用药,是药事管理新的任务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强化戒毒药品管理 防止药物滥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自愿戒毒所如何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强化依法管理戒毒药品的意识;发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建立医、护、药三者间的制约机制;加强药师对临床戒毒的用药咨询;完善戒毒药品的安全管理措施,以强化戒毒药品的使用管理,防止医源性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10.
丁晓英 《中国药房》2012,(4):361-363
目的:为合理用药、加强医疗保险管理和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供参考。方法:对某统筹区26家医院2011年1-6月药品使用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药品费用、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DDDs)、日均用药金额(DDDc)等作为指标,采用金额、DDDs、DDDc排序法进行分析。结果:三级医院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品种使用率为30.53%,二级医院为48.61%,一级医院为5.01%。三级医院药品费用占住院医疗费用百分比(药占比)为50.42%,二级医院为59.74%;一级医院为77.35%。作用于循环系统类和抗微生物类药品费用占较大比重。结论:该统筹区住院基本医疗保险药品品种使用率有待提高;二级医院药占比控制较好,三级和一级医院药占比偏高,应加强用药管理和指标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以实施临床路径为契机,实行主要住院指标考核的方法.方法 根据2008-2010年3年的基线资料,参考省(自治区)内同级医院的数据,设定基准值,制定考核标准,对临床科室实行平均住院日、次均住院费用、药品比例三项指标的考核,并采取分项奖励措施,根据较基准值下降的比率每月给予相应奖励.结果 全院和临床科室的平均住院日、次均住院费用、药品比例三项指标较上年同期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科系统:t=27.479、14.462、11.362,均P<0.01;外科系统:t=18.944、16.029、12.071,均P<0.01).结论 实行主要住院指标考核,与实施临床路径相结合,可有效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次均住院费用和药品比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有效降低药品费用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控制住院药品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例(药品比例)前、后住院收入、人均住院费用、不同类别药品收入等数据的变化情况结果:控制住院药品比例后,药品比例由控制前的45.81%逐渐下降并最终保持在30%左右;与控制前相比,住院收入降低8.79%,人均药品费用降低33.05%;中成药收入降低比例是西药的1.64倍;抗微生物药、神经系统药收入减少量占减少总量的50%以上结论:控制药品比例后,住院收入有所减少,人均药品费用显著降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药房退药现状及原因,为制定相应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1日~2010年3月31日住院药房不同病区退药申请单按季度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我院不同病区的退药情况差异较大;退药量较多的科室为外科,肿瘤科和ICU;外科退药原因大多是病情变化;其他退药原因较多的依次为病情好转不需继续使用,患者拒用,转科,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等。结论:我院各病区均有退药现象,个别科室退药量较多,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规范服务条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门诊皮肤科婴幼儿湿疹2007年用药情况。方法:统计我院2007年1月至12月份0~3岁婴幼儿湿疹处方.针对药品用法、药品品种、用药金额、用药数量、用药人数及人均用药数量、人均费用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处方569例。按给药途径分类主要以皮肤粘膜给药和口服给药为主。联合用药为临床主要用药方法.占90.68%。用药人数最多的依次为6101霜(乳膏基质一号)228例、复松霜(复方醋酸曲安奈德乳膏)188例、苯海拉明维B口服溶液169例.人均费用最少的依次为复松霜(复方醋酸曲安奈德乳膏)3.39元/人、振荡洗剂(氧化锌滑石粉洗剂)3.58元/人、苯海拉明维B口服溶液3.85元/人。结论:我院皮肤科门诊0~3岁婴幼儿湿疹患者给药途径以口服和外用为主.用药方法以联合用药为主.以医院自制制剂用药为主.处方金额较小.总体用药情况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5.
动态处方数据库的构建及数据挖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冠人  冯端浩  李国栋  李岩 《中国药师》2009,12(9):1222-1225
目的:建立并利用动态处方数据库,开展药物利用评价,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在医院局域网络上.建立药品数据库及处方读取工具,采用动态网页技术,生成动态处方数据库并开发处方评价系统。利用该系统对2008年全年处方分科室、费别、年龄等几个方面进行点评。结果:处方评价系统能利用动态处方数据库及时、准确、全样本的点评处方.有力促进了处方点评与动态预警工作的开展。结论:利用动态处方数据库辅助进行处方点评工作将是医院药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药房的药物咨询情况,提升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4月药物咨询室的咨询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咨询者年龄以50岁以上为主,占44.80%;咨询者以患者及其家属居多,占90.90%;咨询的内容广泛,以用法与用量为主(占50.50%),其次为不良反应(占11.75%);咨询的药物类型主要有循环系统用药(占23.70%),其次为抗感染用药(占22.90%)以及皮肤科用药(占21.60%)。结论:开展门诊用药咨询服务,有助于提高药学监护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我院药房调剂工作的质量管理与绩效考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晓彤  张健  胡松浩  杨传敏 《中国药房》2010,(13):1187-1188
目的:建立医院调剂部门质量管理与考核体系,为全面、正确评估药房的调剂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依托人力资源管理平台,对药品调剂工作的流程和岗位职责进行梳理,建立了"调剂工作质量管理规范和业绩考核体系"并加以实施。结果:调剂工作质量管理有据可循,管理人员管理水平显著提高,58.3%的部门组长是经过科室聘任和考评后上岗的40岁以下的管理人员。结论:调剂工作质量管理规范与业绩考核体系是保证药房的调剂工作质量,保证药品使用环节的安全、有效的综合需要,是调剂工作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近年来在医疗机构抽验药品的质量情况,为药监部门对医疗机构的药品监管及抽验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检验报告书为依据,对2006--2009年我所在医疗机构抽验的药品质量现状及不合格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陕西省、市、县及乡等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质量情况基本良好,存在质量问题较多的主要为注射剂、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结论:通过总结归纳分析存在的共性问题,为监管部门监管及医疗机构改进工作提出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茹建华 《中国药房》2010,(21):2008-2009
目的:借助Excel实现网上交易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IS)间的药品信息传递。方法:建立药品编码匹配工作薄,利用ExcelVBA编程、自动筛选功能等设计药品编码匹配功能。结果与结论:将HIS采购信息复制到药品编码匹配工作薄中,可自动实现药品编码的匹配。将相关文件导入网上交易系统和HIS,即完成采购信息发布和入库信息输入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王偲  刘岚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5):2248-2250
目的:探讨我院分离的不动杆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临床标本分离的不动杆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BDPhoenix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结果:360株(83.1%)不动杆菌来自于痰标本。47株来自于伤13分泌物(10.9%)。临床分布以呼吸内科为主(32.6%),其次为重症监护室和新生儿病房,均占12.9%。14种抗菌药物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耐药率较低(0.78%)。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6.01%和1.57%。洛菲不动杆菌对多种药物的耐药率低于鲍曼不动杆菌。结论:不动杆菌主要来自于痰和呼吸内科,耐药率较高,应加强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检测,选择合理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