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颅内肿瘤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REP)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探讨其诊断价值和方法。方法对19例具有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肿瘤放射治疗后RE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EP临床表现多样,以颞叶多见,可累及额顶叶及脑干,MR I表现为指样水肿或囊变,呈长T1长T2信号,CT表现为指样或囊状低密度灶,增强后呈脑回样或不规则形强化。结论REP的MR I及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阐述吸食海洛因所致海绵状白质脑病的影像学表现及CT、MR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5例具有吸食海洛因病史患者的CT与MR影像资料。其中12例患者进行了MR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1WI、TWI,FLAIR序列;6例进行了CT横断面检查。结果(1)MR表现:12例患者中,双侧幕上半球脑白质、小脑半球、内囊后肢和膝部及胼胝体压部表现为对称性均匀或不均匀的长T1低信号、长T2高信号病变,小脑齿状核形态信号正常。其中4例患者中脑中央可见椭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2)CT表现:双侧幕上半球、小脑半球、内囊后肢及膝部均见对称性、沿白质分布的低密度4例。双侧小脑半球类圆形,双侧内囊后肢条形对称性低密度伴左侧放射冠区多发斑片状低密度1例。双侧内囊后肢和膝部、胼胝体膝部及双侧幕上半球脑白质密度对称性减低1例。结论吸食海洛因所致海绵状白质脑病具有典型的影像学表现,MR较CT更能揭示病变的特征,高压氧治疗有助于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3.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NPSLE)患者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8例NPSLE患者进行临床与影像分析。结果:临床表现:头痛、癫痫、脑血管意外、颅神经病变、颅内压增高等神经症状,多合并有精神综合征等。全部患者脑脊液检查存在异常。影像表现:CT扫描阳性率为85.71%(24/28),MRI扫描阳性率为90.48%(19/21),MRI较CT敏感性高。二者表现:①脑内灰白质弥漫性及局灶性低密度;②脑萎缩;③脑内小灶性出血;④基底节钙化;⑤正常。结论:NPSLE影像表现特异性不强,但CT与MRI对NPSLE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提供重要参考价值,对NPSLE的诊断必须密切结合其它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PRE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MR平扫,包括常规T2W、T1W、FLAIR序列扫描、DWI,4例接受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MRV),3例接受MR增强扫描;3例接受CT扫描。9例治疗后复查MRI。对病灶分布部位及受累几率的比较采用四格表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2例患者均有突发性血压升高病史,其中子痫前期10例,高血压病2例。病灶主要累及双侧顶枕叶白质区,与基底节区、颞叶、额叶、脑干、小脑和胼胝体受累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变CT表现为白质区多发斑片状低密度,MRI呈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等信号,ADC图呈高信号10例,ADC等信号2例。临床治疗1~2周后9例复查MRI示脑白质区病灶可完全恢复,基底节疗效常不佳。结论 PRES的MRI典型征象是双侧顶枕叶白质区多发对称性血管源性水肿,FLAIR序列和T2WI是显示病灶的最佳序列,DWI和MRV有鉴别意义。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经我院诊治的甲状腺肿36例影像表现,探讨影像学在甲状腺肿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29例,年龄20~81(平均52)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狼疮脑病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盛京医院2003-2010年收治的25例狼疮脑病患者临床与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预后良好.10例诊断脑梗死,其中4例为大面积脑梗死,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2例死亡;余6例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及其他治疗,2例留有偏瘫后遗症,4例预后良好.结论 狼疮患者临床表现不特异,MRI作为早期诊断狼疮脑病的有效手段,敏感性高,但影像学改变不能完全反应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骨骼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13例骨骼淋巴瘤的影像学特征以探讨其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骼淋巴瘤病例,术前均经平片检查,其中CT检查10例,MR检查9例。结果:4例何杰金淋巴瘤和9例非何杰金淋巴瘤分别累及脊柱6例,长管状骨5例,骨盆2例,病变主要累及脊柱的椎体和长管状骨的骨干,骨质改变为溶骨型9例(69%)和混合型4例(31%),骨质破坏以浸润性虫噬状骨质破坏为主;骨皮质破坏11例,但皮质破坏的程度总是很轻微;骨膜成骨3例(23%),软组织肿块形成7例(54%)。软组织肿块CT表现为低密度或等密度,境界清楚;骨骼MRI T1WI低信号9例,T2WI显示为略低信号2例,等信号2例,高信号5例;软组织肿块的MR信号变化少,T1WI略低于肌肉,T2WI总是略高于肌肉,MR动态增强扫描为轻~中等程度强化。结论:骨骼淋巴瘤影像学特征:①明显的浸润性虫噬状骨质破坏,而骨皮质破坏轻微,骨膜反应少见;②软组织肿块T2WI信号略高,且信号相对均匀。平片、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15例多灶性骨肉瘤的影像学和临床诊断特点。方法:对15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多灶性骨肉瘤的X线、CT、MRI、SPECT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诊断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结果:多灶性骨肉瘤的发病率为6.85%,SPECT对多灶性骨肉瘤的显示率为92.31%。同时性多灶性骨肉瘤多发于青少年,异时性多灶性多发于成年人。结论:多灶性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主要呈成骨性改变,CT、MRI、SPECT扩展和加深了对多灶性骨肉瘤的认识,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全面、准确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继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SABC)的影像学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病理活检证实的26例SABC的影像学资料。 结果 26例SABC患者接受X线及CT检查,病灶表现为不同程度膨胀性骨质破坏,14例位于长骨,9例为偏心型,5例见骨皮质破坏。23例患者接受MR检查,19例见囊腔,11例见液-液平面,9例见囊间隔,7例瘤周见骨髓水肿。 结论 SABC 的MRI表现复杂多样,因原发病变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但多数仍具有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共性MRI特点。结合X线、CT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经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17~55岁,平均33.8岁,分析其MRI及CT表现。结果:肿瘤均位于透明隔及侧脑室,邻近Monro孔处,5例进入第三脑室,T1WI及T2WI均表现为与皮层灰质相等或略高信号,边缘清楚,体积较大,边缘及内部可见多发囊泡,常见钙化。结论:年轻人透明隔及侧脑室多囊有钙化肿瘤,应高度怀疑中枢神经细胞瘤,MRI是术前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最佳影像学方法,CT对肿瘤钙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舌根异位甲状腺的CT和MRI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核素扫描或手术证实的舌根异位甲状腺患者的CT或MRI资料,其中6例接受颈部CT检查,2例接受颈部MR检查. 结果 8例病灶均位于舌根中线区,6例呈类圆形,2例呈分叶状,边界清楚,最大径16~36 mm,平均24 mm.与舌根肌肉比较,2例CT平扫呈高密度,其中1例密度不均匀;5例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2例病灶内有散在的小囊状低密度区;3例病变密度不均匀,结合其他检查考虑伴发结节状甲状腺肿,其中1例经病理证实.2例MR T1WI、T2WI均呈较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病变信号较均匀.颈部均未发现正常位置的甲状腺. 结论 舌根中线区高密度或高信号并明显强化的结节是舌根异位甲状腺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密度或信号不均匀常提示其发生病变;结合颈部无正常位置甲状腺,比较容易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2.
多房囊性肾瘤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女,48岁.数年前曾有腹部不适感,近日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无异常.超声示左肾体积增大,肾门区探及液性回声区域,其内条状实质回声,诊断囊性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13.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RI和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MR、多层螺旋CT(MSCT)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40例乳腺疾病患者接受检查,72例接受MR检查,68例接受MSCT检查.结果 140例乳腺疾病共152个病灶分为两组,MR组72例80个病灶,MSCT组68例72个病灶.MR、MSCT两组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均呈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均>0.75);对乳腺癌MR、MSCT的敏感度分别为95.00%(38/40)、93.33%(42/45),特异度分别为90.00%(36/40)、85.19%(23/27),准确度分别为92.50%(74/80)、90.28%(65/72).MSCT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术前检出率为71.43%(5/7),MR为10.00%(1/10).结论 MR、MSCT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CT、MRI诊断咀嚼肌间隙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咀嚼肌间隙(MS)肿瘤的CT、MRI表现及继发肿瘤累及MS的途径.方法 57例MS肿瘤患者,2例接受CT检查,17例接受MR检查,38例同时接受CT和MR检查.回顾性分析57例影像学表现.结果 7例原发MS肿瘤,6例原发良性肿瘤边界清楚、相邻咀嚼肌和骨质受压,1例原发恶性肿瘤边界不清伴骨质破坏.50例继发肿瘤,14例颅底、眼眶肿瘤经眶下裂累及MS,7例泪腺腺样囊性癌、1例白血病破坏眼眶外壁侵犯MS,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跳跃性转移至MS,9例鼻腔、鼻窦、鼻咽肿瘤经蝶腭孔累及MS,15例上颌窦肿瘤、1例鼻腔筛窦肿瘤破坏上颌窦后壁侵犯MS,1例翼腭窝肿瘤直接侵犯MS.20例继发良性肿瘤多边界清楚、咀嚼肌受压或萎缩、相邻骨质受压,30例继发恶性肿瘤多边界不清、上颌窦后间隙消失、翼突骨质破坏.结论 CT和MRI能清晰显示MS肿瘤的形态、边界、范围、相邻结构的异常改变,对原发肿瘤的诊断、继发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CT、MRI 表现,探讨影像学误诊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SFTP的CT、MRI表现,16例术前均接受CT平扫及增强检查,6例患者同时接受MR平扫及增强检查.全部病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误诊.结果 本组16例CT均表现为胸腔单发实性肿块,9例为胸部单发巨大肿块占位病变,边缘清晰,7例为胸壁结节状肿块,肿瘤直径2.0~16.5 cm,平均12.8 cm;密度均匀(5例)或不均匀(11例),2例出现中央斑点状钙化.MR T2WI上6例SFTP为不均匀低信号,4例瘤内见坏死、囊变区;增强扫描强化明显,本组16例中6 例巨大肿瘤内见较多肿瘤血管,肿瘤不均匀强化呈\"地图样\",邻近肺组织受压;3例见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CT、MRI可清晰显示SFTP病灶的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 CT检查无特征性表现;MR T2WI出现特征性低信号时可提示诊断,确诊仍需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对本病认识不足是术前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D-TG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搜集经病理证实的42例D-TGCT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包括X线平片17例、多层螺旋CT检查13例和MR检查35例. 结果 病变位于膝关节26例,髋关节9例,踝关节4例,肘关节、手部和足部各1例.6例X线平片仅见弥漫性软组织肿胀,11例X线平片检查和13例CT检查可见关节边缘骨质破坏,周围见薄层硬化边,破坏区周围见多发软组织肿块影;3例CT检查可见关节囊内积液;2例CT增强扫描病灶呈不均匀轻到中度强化.35例MRI表现分为三个类型:Ⅰ型病变以实性成分为主,未见或仅见少量积液或囊变;Ⅱ型病变实性成分与囊性成分并存,两者比例差别不大;Ⅲ型病变以囊性成分为主,滑膜弥漫性轻度增厚或局部结节状增厚.30例病灶显示特征性的含铁血黄素低信号.12例MR增强扫描显示病变实性部分均呈中度或重度强化.MR增强扫描尤其是压脂序列显示病变范围优于平扫. 结论 MRI对于发现特异性含铁血黄素信号和确定病变范围具有独特优势.认识不同类型MRI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瘤的MSCT和MRI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的MSCT和MRI特征,提高对该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胰岛素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12例行CT检查,1例仅行CT平扫,7例仅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4例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检查;16例行MR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9例同时行CT和MR检查.结果 18例均为单发胰岛素瘤;8例发生在胰头(5例在钩突部),1例在胰颈,5例在胰体,4例在胰尾.CT平扫均为阴性;三期动态增强检查,11例中9例呈富血供表现,1例呈乏血供表现,1例漏诊.MR平扫肿瘤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等、稍高或混杂信号;4例行MR动态增强检查,均呈富血供表现.所有肿瘤边界清楚,均无血管、胰管和胆管受侵及肝转移表现.结论 胰岛素瘤有较为典型的MSCT和MRI表现,MSCT及MR检查对胰岛素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和MR在诊断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均接受CT检查,4例接受MR检查,分析CT、MR表现并与病理结果 对照.结果 7例均为单耳发病,左耳3例,右耳4例;表现为外耳道局部隆起1例、肿块6例;形态规则1例、不规则6例;累及软骨部3例,软骨部与骨部均受累3例,颞骨及耳周广泛受累1例;侵犯中耳2例、腮腺2例、颞颌关节1例;骨质破坏5例,骨质受压1例,无骨质改变1例;T1WI呈低信号3例,等信号1例,T2WI均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3例,均匀强化1例.结论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前行CT和MR对该肿瘤定位、定量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3岁。1h前患者因过度悲伤突然出现抽搐,表现为牙关紧闭、双目上翻、口吐白沫、四肢强直抖动伴神志不清,持续3~4min自行好转。半小时后再发抽搐,表现同前,持续2~3min后自行好转。急来我院就诊,为进一步诊治而入院。诉头痛明显,但无发冷、发热、恶心、呕吐、无二便失禁。病前饮食、睡眠可。既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史8年,余健康。查体:不抽时神清语明,仅精神不振,其他无异常。T36.7,P118次/分,R20次/分,BP160/120mmHg。神经系统检查可见双腱反射亢进及Babinski征阳性。头部CT示双额叶片状稍低密度影,脑灰白质分界欠清(图1)。MRI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