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1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麻风患者发生硬腭损害。患者女件,45岁,主诉全身逐渐出现多数痛觉丧失的红色斑疹5年。曾口服DDS100mg/d 和强的松龙10mg/d 4周。治疗开始时用过利福平一次剂量600mg。检查发现面部、躯干和四肢有多数、广泛、不对称、高起的红色水肿性、干燥鳞屑性损害,边界清楚。所有皮损痛觉丧失,神经干无粗大,无伴发的畸形。左小腿皮损查菌阳性(+),右耳及额部阴性。麻风菌素迟发反应强阳性(+++)。诊断力BT 麻风反心。仔细检查发现硬腭粘膜中线左边有约2×3cm 大小的高起的淡红色斑及3个小溃疡。左前臂皮损活检显示皮肤角化正常,表皮突变平。真皮内可见含有大量巨噬细胞的肉芽肿。有的部位可见局灶性或聚集性上皮样细胞和形成不好的巨细胞。在整个肉芽肿中可见大量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8岁,2018年2月2日因躯干、四肢红色斑块3个月就诊。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胸出现乒乓球大小红色斑块,边界清楚。近1个月皮疹逐渐扩大增多,臀部、左大腿屈侧亦出现皮疹,伴局部感觉迟钝,无明显痛痒。曾外用铍药师软膏,皮疹未好转。诉左肩周围疼痛,无发热、腹泻,否认毛发脱落。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可,体重稍有下降,大小便正常。既往史无特殊。个人及家族史:久居于福建,4年前搬至北京。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史,否认麻风患者接触史……  相似文献   

3.
自从1953年第六次国际麻风会议正式列入了界线类麻风以来,国内已有资料报告,但界线类麻风发生在儿童时期较为少见。我省报告界线类麻风最小年龄为13岁(属中学儿童期),未见有小学儿童期界线类报导,现将湖北省宣恩县麻风病防治院历年收治14岁以下儿童时期麻风中发现的一例小学儿童期界线类麻风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因全身浸润性红斑8年来诊.8年前患者左下肢出现硬币大红斑,无自觉症状,后皮损逐渐扩大,融合成片,按“湿疹、皮炎”治疗无效.3年前,前胸、后背部出现椭圆形红斑,左下肢出现刺痛、麻木不适,后至当地某中心医院就诊,行下肢彩超及真菌检查,结果无异常.给予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无效.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患者,男,53岁。因“全身皮肤出现不疼不痒红斑6个月余”来诊。患者于2019年7月无明显原因及诱因腹部出现2块暗红斑,无自觉症状,无水泡、破溃、坏死,未予处理。于2019年12月腹部皮损增多,逐渐漫延至全身皮肤,无瘙痒及疼痛。为进一步诊治,于2020年1月14日到砚山县皮肤病防治站门诊就诊,门诊医生考虑“麻风”,遂转诊到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做进一步确诊,患者自患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患者妹妹曾患界线类偏瘤型麻风,其余人员均体健。患者出生于原籍,所在村寨中无麻风病例,患者成年后长期在浙江嘉兴务工,从事纺织工作。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 患者,女,71岁,山东潍坊人.因"左手、双下肢麻木7个月,双下肢红斑1个月余"到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2019年11月出现左手背麻木,后双下肢麻木,未诊治.2020年4月曾到本地乡镇医院外科就诊,考虑脑血管疾病,给予输液治疗(具体药物不详) ,疗效不佳.2020年5月初,患者双下肢出现红斑,于6月3日到潍坊...  相似文献   

8.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文山州广南县人,壮族,已婚,农民。因全身无痛痒暗红斑、红斑1年余,加重3个月来诊。2017年1月,患者无明显诱因于腹部出现散在暗红斑、红斑,因无明显自觉症状,未处理。1个月后,左手臂及左大腿出现类似皮损,金华市某医院诊断不详。2018年1月,皮损突然增多,并逐渐累及全身,曾自购外用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无效。2018年4月,患者就诊于广南县皮防站,被以"麻风疑似病例"送文山州皮防所明确诊断。患者既往健康,近年来长期在浙江省金华市务工,家族中无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74岁。因面、颈、四肢起红斑、斑块微痒2个月余于2016年5月24日到我院就诊。患者1个月余前无明显诱因面部、颈、双上臂起红色肿块微痒。当地诊所及医院按"过敏、感染"治疗无好转(具体不详),肿块逐渐增大,左大腿、小腿也逐渐出现类似肿块。既往身体尚可,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无明显麻风接触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右面部、颈部、两上臂、腋后.  相似文献   

10.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因全身皮肤出现无痒痛性红斑1年来诊。1年前无明显诱因双手、上臂出现红斑,无痒痛,继之双下肢、躯干皮肤相继出现类似红斑,未诊治。近3个月来,红斑不断增多、扩大,蔓延至全身,面部出现轻微肿胀,到我所就诊。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精神及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家族中无类似患者。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52岁。家族检查时发现左下肢麻木少汗10个月伴左下肢水疱4个月。患者10个月前无明诱因左下肢麻木少汗,未重视,4个月前左小腿外侧发生水疱,不痛不痒,未经治疗。3个月前左膝关节内侧再次发生水疱,不痛不痒,曾到当地卫生院进行治疗,用药不详,未见明显好  相似文献   

12.
伍××,男,53岁,农民,因患界线类麻风于1982年4月入院。患者同时患鱼鳞病,皮肤干燥,闭汗。1978年起患混合痔,常有便后滴血,间有胃痛,偶有黑便,食欲不振,自觉头晕、疲乏、无力。检查见发育正常,营养欠佳,唇及甲苍白。右颧,左肘及双下肢散在淡红斑,边缘不太清,知觉  相似文献   

13.
早在本世纪卅年代即有人发现频发反应的结核样型麻风,可出现瘤型症状,从而引起了学者们对此类麻风的注意和研究。此后有所谓“中间类”,“双形类”等报告。1953年第六次国际麻风会议分类中,正式列入了界线(双形)类麻风。但这时期  相似文献   

14.
<正>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河南人。因左上肢斑片伴局部感觉减退4年就诊。患者4年前发现左上肢红斑,无痛痒,未引起重视。之后皮疹逐渐增多,于当地医院多次就诊,考虑"慢性湿疹、过敏性皮炎"等疾病,反复外用药物治疗无改善。因迁至嘉兴工作,逐到我院就诊。发病以来无午后低热,盗汗不适等症状,否认结核病史,家族中无类似患者。心肺腹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面部、躯干可见散在大小不等的红色斑块和浅色斑片,边界清楚。左上肢可见一约15 cm×3  相似文献   

15.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误诊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23岁。4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四肢出现散在红斑,无自觉症状,一直未引起患者重视。1年前,皮疹突然增多,很快累及躯干、面部,伴发结节、疼痛及压痛,并出现畏寒、发热(38℃~397℃),乏力,双小腿轻度麻木。外院给予青霉素静脉滴注,未见明显好转。改用泼尼松30mg/d,可控制病情,但停药即复发。以后在外地多家医院行骨髓穿刺无异常。上肢皮疹病理活检:真皮和皮下组织及汗腺周围各种细胞成分浸润,包括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结合临床皮损,诊断皮肤T细胞淋巴瘤证据不足,血管炎性皮肤病待排除。以皮肤T细胞淋巴瘤给予氮芥、长春新…  相似文献   

16.
所谓界线类(Borderline)的概念,简言之,就是瘤型(L)与结核样型(T)麻风混合存在于同一个体或同一病灶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或者说是位于L和T两极型之间的一种不稳定状态的麻风。近年来,麻风新发病例有了明显的减少,但诊断为界线类的病例却有所增加。下表是日本的一份统计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因"右大腿内侧无痒痛暗红斑6月余"来诊。患者长期在外读书,自述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于右大腿内侧出现暗红斑,无明显自觉症状,未诊治。最近1个月来自感右腿麻木,因自己疑患"麻风"到县皮防站就诊,为进一步诊断,转文山州皮肤病防治所确诊。患者发病以来,饮食、精神及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增减。自诉既往无其他疾病;患者父亲曾患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皮肤科检查:面部无浸润,双眉无脱落,耳垂无肥厚,鼻甲无肥大。  相似文献   

18.
<正>临床资料患者,女,38岁。居于文山州丘北县,苗族,已婚,农民。因左前臂内侧无痒痛红斑1月余来诊。患者诉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于左前臂内侧出现一指甲大红斑,无痛痒,未处理,随之红斑逐渐扩大伴麻木,自己怀疑为"麻风",到当地皮防站就诊。患者既往健康,其公婆、丈夫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0岁。1986年4月左眼被石子击伤,2个月后左眼下部皮肤发生红斑,至1987年10月红斑累及整个面部。多次至皮肤科就诊,均诊断为面部脂溢性皮炎,治疗未见效。皮损发展至双侧上肢及大腿,剧痒,于1988年入院治疗。面部见大片暗红斑块,轻度浸润,边界清楚,两侧眉外1/3折断(经常搔抓),躯干四肢见散在对称性红斑,耳大神经粗大,无明显感觉障碍。入院后仍按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 患者,女,67 岁,农民.因“手足麻木,眉毛脱落4 年”就诊.患者自述4 年前手足出现麻木,眉毛开始脱落,未在意,于2021 年1 月13 日于山东省皮肤病医院首次就诊.既往体健,否认结核?乙肝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系统病史.否认家族中有麻风患者,无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