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喜玉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0,(6)
“乌梅汤”是根据《伤寒论》乌梅丸化裁而来 ,其治疗肠道蛔虫并发症胆道蛔虫症疗效卓著 ,故将近年治疗的 42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2 8例 ,年龄最小的 12岁 ,最大的6 5岁 ;病程长的 3~ 5年 (疼痛反复发作 ) ,最短的数小时 ,一般在 1周左右 ;其中胆道蛔虫症占 2 8例 ,肠虫症占 14例 ;急诊病例 2 0例 ,门诊 12例 ,住院 10例 ;所有胆道蛔虫症均经 B超证实。肠虫症一般符合临床症状、体征或大便查有虫卵或吐蛔、便蛔或胃镜所见。2 治疗方法均以“乌梅汤”治疗。少数呕吐严重、感染重者辅以补液、抗感染治疗。“乌梅汤”… 相似文献
2.
陈庆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9)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乌梅、桂枝、于姜、炮附子、细辛、蜀椒、黄连、黄柏、当归、人参组成。主治蛔厥.烦闷呕吐.甚则吐蛔,时发时止,得食即呕,手足厥冷,腹痛时作诸症。笔者多年来,遵其“论”,借其“方”,辨证用药,临床收效满意,兹择要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3.
用茵陈60克、乌梅加克,水煎服。治疗胆道蛔虫症获得满意效果。如刘某某,'易3。岁。:。90年4月:8日初诊。患者因右上腹剧痛而来我院急诊科求诊,自觉痛引右肩脚背,且有钻顶之感。身体路缩,苦不堪言,舌苔黄腻,质红,脉弦。T36.8℃,B P16/ioKpa,莫非氏征(+),血Rt.WBCg.7又10,/L,N74,L26。考虑为"胆道蛔虫症"。先后予以"4一2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静滴氨节、口服肠溶阿斯匹林及酸醋。3小时以后痛仍不止。以茵陈60克、乌梅30克,煎汤频服,约半小时后剧痛渐止。翌日B超检查胆总管下段可见蛔虫阴影。自感右上腹仍隐隐作痛,口苦,小便黄,舌脉同前。继合用大柴胡汤调治而愈。祖国医学认为:"蛔得苦则下,得酸则伏。"茵陈苦寒,乌梅酸温,两药合用,深合其意。药理研究:茵陈具有利胆汁、麻痹蛔虫的作用,乌梅能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秘。故此方用于胆道蛔虫有卓效。 (关键词胆道蛔虫症茵陈乌梅治疗应用) 相似文献
4.
5.
6.
付继刚副主任医师,精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尤精于伤寒温病及内科杂症。《伤寒杂病论》厥阴病篇著乌梅丸,后世多有以为治蛔症者,实为偏颇,其治蛔之功确系重当,而调厥阴之效尤为出奇,因丸剂有所不便,而以汤剂加减治疗诸多内科急重症疗效显著。现举3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