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桂枝肉桂药理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桂枝、肉技均来源于律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cassiaPrel.。前者为其幼嫩枝条.后者为其干皮或粗枝皮,这已为后世医家普遍知晓、然欣都中医药大学张廷模教授经过多年文献者证,发现古分枝枝药材不同,古代系以樟科植物肉桂较粗大的技皮入药,相当于分之佳通、官桂,且与肉桂同物而异名;来以后则以肉桂树的幼嫩枝条火药,此前则无此药材。[1]可见宋以前所用技枝.均为肉桂树的枝皮,其后,人们逐渐将“枝枝汤”等方中所用挂技改用幼嫩枝条。古今枝枝的药理作用是否完全一致?二者是否可互相替代?抑或~如目前所普遍认为占之桂技(即桂… 相似文献
2.
肉桂、桂枝药材分化的年代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以前,桂枝、肉桂均用枝皮.宋代以后,桂枝、肉桂药材出现分化,桂枝用药部位逐渐上移,并出现嫩小枝条入药,而肉桂用药部位逐渐下移,并出现干皮入药.通过考证,公元1092~1186是桂枝和肉桂分化年段.在研究古代方药时当注意桂枝和肉桂的区别,尤其桂枝药材长期以来包括了嫩枝和枝皮的混用,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才明确为枝条. 相似文献
3.
肉桂 学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
别名:桂皮、蒙桂、木桂、官桂、薄桂、安桂、摇桂、菌桂、牡桂、桂树、糠桂等。
基原:樟科植物肉桂的树皮。 相似文献
4.
5.
6.
7.
肾气丸方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为补肾之祖方。由于后世医家在应用时的加减变化、药物学的发展变化以及文献记载的散佚与辑佚等原因,致使医家对于张仲景对桂枝一药的实际运用,提出桂枝、肉桂两种不同观点。笔者查阅本草文献的记载,详辨药用部位描述,进而通过古籍文字的推断、组方及功效等几个方面分析,考证本方实际使用药物应为现代之肉桂。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桂枝中原儿茶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枝主产于广东、广西,为樟科植物肉桂Cin 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属辛温解表药,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之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经闭、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等。桂枝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桂皮醛、桂皮酸、桂皮醇、香豆素及原儿茶酸等。文献报道对原儿茶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1]和薄层色谱法[2],但对不同产地的桂枝中原儿茶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桂枝为常用中药,收载于《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中药大辞典》等,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aia Prcsl.)的干燥嫩枝。桂枝一名,始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伤寒论》中,用桂枝竟达76方之多,其中《伤寒论》中有41方,《金匮要略》中有35方,在后世医疗实践中广为流传。桂枝的原植物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raomum cassia Presl.),桂枝药材是其当年生细小嫩枝,肉桂却为树干或多年生粗枝之皮,药用部位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10.
11.
肾气丸方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为补肾之祖方。由于后世医家在应用时的加减变化、药物学的发展变化以及文献记载的散佚与辑佚等原因,致使医家对于张仲景对桂枝一药的实际运用,提出桂枝、肉桂两种不同观点。笔者查阅本草文献的记载,详辨药用部位描述,进而通过古籍文字的推断、组方及功效等几个方面分析,考证本方实际使用药物应为现代之肉桂。 相似文献
12.
桂枝、肉桂化学成分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桂枝与肉桂之间化学成分的差异,研究桂枝、肉桂化学成分的特点,为临床应用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化学成分指纹图谱方法,分析桂枝、肉桂指纹图谱的特点,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结果:桂枝、肉桂样品指纹图谱轮廓相似,但桂枝、肉桂化学成分的峰面积存在差异,桂皮醇、桂皮酸、2-甲氧基桂皮酸在桂枝中的平均峰面积高于肉桂,而2-羟基桂皮醛、香豆素、桂皮醛、2-甲氧基桂皮醛在肉桂中的平均峰面积高于桂枝.结论:该方法可以作为评价桂枝、肉桂质量的依据.桂皮醛和桂皮酸峰面积的比值可以用来区分大部分桂枝样品(<23)和肉桂样品(>23).桂枝、肉桂化学成分种类相似,含量有差异.本研究为桂枝、肉桂的药效学差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桂枝用药部位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古今桂枝的用药部位进行了本草考证,认为古本草所用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阴香桂、细叶香桂的嫩枝皮;现今所用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的全嫩枝条。 相似文献
14.
桂之作药,年代久远,《神农本草经》以“牡桂”利关节、“桂”养精神分别列为“牡桂”、“桂”两种药材。《名医别录》在“桂”条下载有“牡桂”、“桂”。此后在明代以前各家本草均同此说。至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引用韩保之说:“牡桂,叶似枇杷叶狭长于桂一二倍,其嫩枝半皮卷多紫,而肉中皱起,肌理虚软,谓之桂技,又名肉桂。”李时珍认为“桂即牡桂之厚而辛烈者,牡桂即桂之薄而味淡者。”又说“桂即肉桂也”。将桂并入牡桂条下,桂、牡桂与现今之肉挂系同种植物。桂的药材主要有肉桂、桂尔通、桂枝三种,此外肉桂的幼嫩果实名桂丁… 相似文献
15.
16.
张仲景临证用药比较讲究,桂枝去皮为去其外层皮,但现代用的桂枝饮片去皮极难操作。气之薄者桂枝也,气之厚者肉桂也,《伤寒杂病论》中治肾虚的崔氏八味丸、治虚劳诸不足的薯蓣丸以及天雄散诸方中均是用桂枝,内脏病变更适合用肉桂进行治疗,桂枝更适合治疗肢体经络病证。药理试验测得肉桂、桂枝二者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为肉桂醛,肉桂的挥发油提取率为桂枝的2倍。现代用的桂枝是肉桂树的嫩枝(细长或幼嫩的枝条),切片切段后去皮是不现实的,且去皮后木芯所剩无几。现代用桂枝不去皮(此指全部皮层),而其疗效是明确而可靠的,肉桂、桂枝及桂枝汤类方在临床中大量使用,具有多种功效,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所以,《伤寒论》中的桂枝基本等同于现代用的肉桂,而不是现代用的桂枝,其去皮也是去表面的木栓层。 相似文献
17.
18.
19.
《伤寒论》运用桂枝(肉桂)之道浅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运用桂枝(肉桂)之道,为后世圭臬。仲景通过桂枝(肉桂)与其他药物的配伍及药物剂量的变化,体现桂枝(肉桂)具有“解肌温卫、温振心阳、温中补虚、温阳化气行水、温阳化饮、温通血脉、温经通络、温阳下气、定悸、散寒开结利咽”诸功。若能参悟仲景运用桂枝诸方证,自能全面掌握桂枝(肉桂)应用之道。 相似文献
20.
桂枝、肉桂是治疗痹证的常用中药,相关的古籍记载众多、繁杂。桂枝气薄,走而不守,温通之力强,可祛风散寒化瘀,常配伍辛温、辛热之品,治疗实痹、初痹;肉桂气厚,守而不走,温补之力强,善温补肾阳,多配伍温补之品,治疗虚痹、久痹。现代药学研究发现二药活性成分大体相同,肉桂的活性成分多于桂枝。其治疗痹证的机制主要体现在:通过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两面神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或免疫调节作用;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破骨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等细胞的增殖,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发挥调节细胞增殖的作用;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发挥抗氧化作用;通过调节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A1和V1亚型(TRPA1,TRPV1)发挥调节疼痛的作用;通过调节肠道激素-1(GLP-1)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发挥增加糖脂代谢、减重的作用。主要活性成分肉桂醛体内代谢不稳定,易被氧化成肉桂酸。二药及其所含成分的毒性相对较小。现梳理二药的古籍记载、中医对二药治痹功效的认识,综述近年来相关药化、药理、药代、毒理的研究成果,并分析相关的问题,旨在为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