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卢自润 《养生月刊》2006,27(12):1088-1089
生活是广阔的海洋,到处都有快乐的宝藏。然而,老年人要找到快乐,却并非垂手可得。这是因为快乐常常藏在自身中,而老年人往往“骑着毛驴找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因为快乐离自己很近,而老年人往往“舍近而求远”,“熟习的地方没有风景”;总是看着不顺眼,想着不顺心,一肚子忧愁和惆怅。那末,老年人快乐何处寻?一句话:心内身外两头生。一曰心内生“知足常乐”:知足常乐,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条宝贵经验。快乐是人的本性要求,老人尤甚。而人总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有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才能知足常乐。…  相似文献   

2.
常有读者朋友来信问及我的写作“诀窍”。在本义中我论述这个问题,供朋友们参考和商讨。我写东西有三个特点:一是敏捷,我曾做过试验,一天的写作量可达到五万字以上;二是流畅,我可以轻轻松松地连续写作十二小时,而且文不加点;三是灵活,即不怕干扰,可随时“中止”写作,也可随时调控“灵感”。我并非什么天才,只不过有一套特殊调控“灵感”的理论与技术。下面,就从三个角度予以说明。一、“灵感”是阴性物质的表现形式首先应肯定,“灵感”是客观存在的。曾有科学家做过这方面的研究,结论是:60%以上的科学发明来自于“灵感”。…  相似文献   

3.
以前,我觉得快乐只是属于那些“幸运儿”,她们往往事业顺利,爱情美满,生活优越。可有一天,一位令我样样都羡慕的朋友竟沮丧地对我说“:我现在该有的都有了,可就是不快乐”,我顿觉茫然。从事快乐研究的人士认为,快乐并不取决于美丽的容貌,辉煌的事业,而是一种长期的、深层的心理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又取决于人的基因:有的人先天就有乐观倾向,而有些人却郁郁寡欢。但是专家又认为,遵循一定的规律,养成良好的习惯,人的性格完全可以改变。性格开朗、快乐的人都有这样的共性:了解自己、做事游刃有余、会生活、有责任心。因此,培养这些性格特点,将…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答案各不同 有人说,可以因为一次美好的性爱而死。这让我想到了被称为当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的“思想怪杰”福柯(他早年还当过心理医生,曾在精神病院工作过)的几句话:“我认为快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它不像欣赏自我那么简单。我梦想有那种过量的快乐,我宁愿为它而死去。对我来说,那种纯粹的、完全的快乐是同死亡联系在一起的。”福柯所谓“过量的快乐”,是不是也包括美好的  相似文献   

5.
王众 《养生大世界》2005,(5B):63-63
“知足者常乐”,这谁都明白。但是真能让自己知足而保持快乐的人,绝对是个智者。我却做不到。  相似文献   

6.
公公是个"乐活族",怎么顺心怎么过。他崇尚"健康在于运动,快乐在于劳动。"他经常说的话就是"劳动着的人是最美的。"让他闷在家里打麻将,还不把他憋疯?所以,当他提出外出打工时,别人的反对全部被他视作了无效票。不过我觉得,公公有这样的想法挺好的。老有所用,劳动快乐,也是一种震撼别人的正能量呢!  相似文献   

7.
肖东 《家庭中医药》2005,12(10):41-42
快乐生活,人皆向往,你天生就这么忧郁吗?若不是,就赶快行动起来!做做这套“快乐”健心操。它会重塑我们的心灵,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前,我觉得快乐只是属于那些“幸运儿”,他们往往事业顺利,爱情美满,生活优越。可有一天,一位令我样样都羡慕的朋友竟沮丧地对我说:“我现在该有的都有了,可就是不快乐”,我顿觉茫然。从事快乐研究的人士认为,快乐并不取决于美丽的容  相似文献   

8.
快乐生活,人皆向往,你天生就这么忧郁吗?若不是,就赶快行动起来!做做这套“快乐”健心操。它会重塑我们的心灵,改变我们的生活。 以前,我觉得快乐只是属于那些“幸运儿”,她们往往事业顺利,爱情美满,生活优越。可有一天,一位令我样样都羡慕的朋友竟沮丧地对我说:“我现在该有的都有了,可就是不快乐”,我顿觉茫然。  相似文献   

9.
大文豪钱钟书很早就在《论快乐》一文中很精辟地谈到:“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见的。把快乐分为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还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萌芽》杂志上的一篇小说里看到这样一句话:“你看那些猪,吃了睡、睡了吃的,好像很快乐,可是我们大家谁也不愿意做猪。”2002年的夏天,我心血来潮地写了一首诗,题为《归来吧,从容》,其中引用了一位诗人的诗句:“坏日子难过的是肚子,好日子难过的是心情。”目前这…  相似文献   

10.
那年,我病重住院。在那所著名的医院里,我认识了小霞,一个18岁的患白血病的女孩。开始,小霞不知道她得的是白血病,常见她迈着轻快的步履四外走动,阳光般的笑脸在附近的几个病室里飘来飘去。小霞的歌声非常甜美,像百灵鸟那般宛转、悠扬动听。小霞长得更美,美得晶莹剔透,美得让人怜爱。小霞是一个高三学生,爱好唱歌,她的理想是考音乐学院。老师和同学们都说:小霞各方面的素质都不错,准考得上,将来还很可能成为歌星呢!可是,就在小霞一步步向她的理想和目标迈进的时候,病魔却如期而至了。这病,绝对是致命的“杀手”。小霞听说我曾就读于某重点大学,喜欢写作,发表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也许是艺术门类的互通吧,小霞竟对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常向我打听大学校园的生活,问起我的写作和我的作品,每每这时,我看见,她的眼里总是闪现出异样的光芒。小霞不只一次对我说:”将来我要是  相似文献   

11.
高远 《养生大世界》2008,(12):20-21
身为世俗中人,我们倾听一位百岁老人的诉说,什么是人性的善良,什么是快乐的本源,什么是人生的真正意义?!当我们的目光注视到贫民窟的拾荒者,他们一无所有,却总是笑容满面;而富裕的欧洲,批评、指责、伪善司空见惯,却忘记了“最简单的活着的快乐”。也许,贫穷是另一种富裕的源泉;而富裕或许是贫穷体现出来的空虚象征。在这种富裕与贫穷之间,哪一种生活最为快乐?!哪一种生活是人生快乐的终极体现?  相似文献   

12.
张玲 《科学养生》2009,(7):18-19
上网、写作、打游戏……电脑日渐成为现代人工作与生活不可或缺的助手。然而,当你尽情享受电脑带来的便捷与快乐的时候,一类新的时尚病却暗地“搭车”逼向了你。这类与电脑有关的疾患,姑且名之日“电脑病”。大量研究资料显示,“电脑病”不仅累及躯体,更多的是影响人的精神,给你的身心健康蒙上阴影。显然,懂得一些有关的防范知识,有百利而无一弊哦。  相似文献   

13.
“我遇到那个中国老人的时候,大约在五年前,那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坦斯渥德先生说:“那个时候,我拥有一家很成功的电脑公司,营运得很不错,赚钱是我最大的目标,当我35岁那年,我已经是个千万富翁了,可是,我却很不快乐。”“为什么?”年轻人问道。“你知道有句话说:‘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灵魂,那他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这正是我当时生活的写照。当时我爬上了事业的高峰,同时也失去了那些我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我和太太离婚,身旁没什么朋友,每天只是拼命去赚钱,钱多到我根本花不完。记得有一年圣诞节,我因为太过沮丧而为自己买了一块…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学者伊壁鸠鲁说得好:“快乐是人的生活的开头和终结。”生活在社会主义时代的人们,没有什么理由不快乐。有位老年朋友,因家庭琐事整天愁眉苦脸。我说,你要学会开发快乐。他说:“别开玩笑了,只听说过开发资源,没听说过开发快乐。”快乐真的不能开发吗?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幸福或满意的心境。一个人快乐不快乐,通常不是由客观环境的优劣决定的,而是由自己的心态、情绪等决定的。遇到同样一件事,有人感到快  相似文献   

15.
“不息则久”,是孔子总结出来的养身之道。意思是只要生命的内在运动和外在运动不停息,生命就能持久。多年来,我一直信奉孔子的这句名言,身体力行,坚持不懈,虽年近花甲,身体却很健康。 回忆我的实践经验,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是读书写作不停息。笔者从小就和读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读书也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离失的情结。记  相似文献   

16.
或者我收藏的这些东西并不珍贵,但在收藏的过程中我却体验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收藏凡物却得到珍贵,触手可得的平凡的东西,也会让人像得到它们那样很容易得到快乐索茕其实人生亦如此,虽然只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努力过,奉献过,却也活出了人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要不是在他书房里亲眼看见他的那本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证、那本学术论文入选荣誉证书;要不是亲眼看见他拿过海峡两岸花博会“展位奖”和铜奖的盆景作品,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这位年愈花甲的渔家人还有这么高的造诣。  相似文献   

18.
“你快乐么?”“我不快乐。”年轻人在歌里这样唱着,中年人在心里这样默念着。当快乐这样一种最天然的情感,都快成稀缺资源的时候,也就是需要我们来思考如何挽救它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9.
2009年春晚后,小沈阳迅速窜红,一句“为什么呢”、“有还是没有,这个真没有”等台词成为另类的流行语,在很多人高呼着“阳仔,我爱你”的时候,二人转也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作为一门自成体系存活三百多年的艺术,二人转有它独特的魅力,近年来的发展更是与时下人们提倡的一种“乐活”精神相契合。在二人转特有的歌舞中寻找简单、快乐的生活,不需要华丽的舞台,不需要精致的扮相,简简单单却欢笑不断。  相似文献   

20.
最近读香港何达先生的诗《快乐的思想》:“做每一件事情,都给它一个快乐的思想,就像把一盏盏灯点亮。砍柴的时候,想着的是火的诞生;锄草的时候,想着的是丰收在望;与你同行,想着我们的共同的理想;跟你分手,想着会师时候的狂欢。”于是,我油然生出“多种植快乐思想”这个想法。生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