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层粘连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高锋,等.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4;17(1):31]以鼠抗层粘连蛋白(LN)单克隆抗体包被聚苯乙烯微孔板,LN标准和待测血清夹心,兔抗LNIgG为桥接一抗,辣根过氧化物酶交联羊抗兔IgG为二抗放大显色,建...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鳃裂癌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鳃裂癌2例报告吴淑华,张祥盛,李建民,杨进益(病理学教研室,256603附属医院外科)关键词鳃裂肿瘤;病理学;临床部位;肿瘤鳃裂癌是起源于鳃器上皮残余或鳃裂囊肿上皮恶变而来[1],极罕见[2].现报告2例并结合文献作简单讨论。1病例报告例1.女...  相似文献   

3.
胸腺素促进红、白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实验研究[郭峰等.上海免疫学杂志,1994;14(2):81]通过红、白细胞免疫粘附混合花环证明胸腺素可促进红、白细胞补体受体活性。通过肿瘤红细胞花环试验证明胸腺素可促进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继用抗CR1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4.
aurora-A基因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卵巢癌aurora-A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特性,探讨aurora-A基因在卵巢癌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定量RT-PCR法检测aurora-A基因在6例正常卵巢及8例卵巢癌组织中的扩增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urora-A蛋白在6例正常卵巢及40例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卵巢癌aurora-A蛋白过度表达与其病理分型、组织分化、临床分期、肿瘤增殖活性和预后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定量RT-PCR检测表明,与正常卵巢对比,8例卵巢癌aurora-A基因的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P<0.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urora-A蛋白在6例正常卵巢组织中均呈阴性表达,在23例(57.5%)卵巢癌组织中呈阳性表达,且aurora-A蛋白表达增高与卵巢癌临床分期、肿瘤增殖活性及预后有关联性(P<0.05),而与卵巢癌的病理分型和组织分化无明显关联性(P>0.05)。结论:卵巢癌组织存在aurora-A基因异常扩增和蛋白过度表达,aurora-A可能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aurora-A基因及蛋白的生物治疗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Expression of aurora-A gene in ovarian cancer tissue and itsclinicopathologic signif () Abstract:  相似文献   

5.
P53基因是目前公认的抑癌基因,参与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与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密切相关[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作为原位检测肿瘤增殖状态的新指标,已开始用于肿瘤动力学的研究[2]。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的P53基因蛋白及PC...  相似文献   

6.
抗rhTNF单克隆抗体对内毒素血症家兔器官组织血流分配的影响[吴兴裕,朱明光,韩厉萍等.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6;12(1):10~12]作者采用放射性生物微球技术测定各器官系统的血流分配,从而观察抗rhTNF单克隆抗体对内毒素血症家兔血流分配的影...  相似文献   

7.
免应抑制酸性蛋白单克隆抗体MI_2体外抗肿瘤作用的观察||[陈兵,蔡学君,周绍娟等.中华内科杂志,1994;33(8):531~533]作者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了本室自制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单克隆抗体MI_2的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MI_2在浓度为7...  相似文献   

8.
肌源性神经诱向因子1及其受体在大鼠胃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张南玲,黄威权,周明华解剖学报,1994;25(1):56~58]作者用肌源性神经诱向因子1(MNTF1)单克隆抗体及抗独特型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研究了MNTF1及其受体在大鼠胃的分...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同AgNOR和病理学特性的关系[郑唯强,等.实用癌症杂志,1994;9(1):5]对102例乳腺肿瘤(包括87例乳腺癌)进行单克隆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简称PCNA)抗体...  相似文献   

10.
膀胱内翻型乳头状瘤的诊治常文华,张祥盛(滨州地区人民医院,256610.病理学教研室)关键词膀胱肿瘤;内翻型乳头状瘤;膀胱膀胱内翻型乳头状瘤由Potts(1963)首次报道[1]。临床及病理学上易误诊为癌。我们遇见5例,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5例中4...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一些调控肿瘤细胞生长的癌基因同源产物已成为肿瘤抗体导向治疗研究的靶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就是其中之一[1]。我们报道EGFR单克隆抗体(单抗)与丝裂霉素C(MMC)交联物对人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以探讨抗EGFR单抗在肺癌导向治疗...  相似文献   

12.
脑膜瘤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对比观察何小明景士兵1王泽兴1魏少忠1(第二临床学院病理科,沈阳110003)关键词脑膜瘤;病理学;超微结构;诊断脑膜瘤(Meningioma)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仅次于星形细胞瘤而居第二位[1]。普通型脑膜瘤各型虽然病理...  相似文献   

13.
p53蛋白在喉粘膜上皮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李惠萍关超王琰(第一临床学院耳鼻喉科,沈阳110001)关键词癌;喉肿瘤;癌前状态;增生p53肿瘤抑癌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p13—1,它的突变是人类肿瘤中最常见的基因改变[1]。目前的研究认为突变型p5...  相似文献   

14.
口腔粘膜疣状癌电镜观察及其与临床病理的联系口腔系唐瞻贵,谢晓莉,粟红兵病理学教研室施启迈电镜室徐锡萍关键词口腔肿瘤;癌;病理学;显微镜检查,电子;超微结构自1948年Ackerman[1]首次将疣状癌(verrucouscancer)从鳞状细胞癌中独...  相似文献   

15.
抗人心肌肌凝蛋白单克隆抗体亲梗死心肌显像的临床应用武强综述李小鹰审校关键词心肌肌凝蛋白;单克隆抗体;心脏疾病;综述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541随着溶栓治疗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判断不可逆损伤心肌的方法越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癌基因ras和c myc蛋白产物P21,P62表达特征以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 P法)检测69例肺癌组织标本中P21和P62蛋白表达.[结果]P21和P62在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71%;在肺癌癌旁支气管粘膜和腺体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和29%,与肿瘤区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21和P62蛋白之间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69例肺癌中21例(30%)同时有P21和P62共同表达.肺腺癌P21蛋白表达高于肺鳞癌.P21和P62蛋白表达与肺癌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分期及肺癌分化程度无关.[结论]ras和c myc癌基因突变是肺癌的早期事件,ras和c myc癌基因在肺癌发生发展中具有相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11]单克隆抗HEL抗体在HEL表位分析中的应用肖丽英等。华西医科大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中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杂志1994;13(5):277]用McAb分析蛋白质抗原的表位是对传统用PcAb进行表位分析的一个突破。本文以鸡卵清溶菌酶(HEL)...  相似文献   

18.
血液系统肿瘤包括髓系和淋系两大类,最常见的髓系肿瘤有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 ,M PN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等。环境、年龄、机体本身等因素作用使得细胞的分化阻滞、异常增殖发生在机体造血的不同阶段,引起不同血液系统肿瘤亚型的产生。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1],单细胞分析技术[2],基因芯片,基因表达谱分析等基因分析技术及异种移植技术等动物实验技术[3]的成熟应用,肿瘤细胞的基因特征、基因表达变化过程和致病特征已经越来越清晰。关于肿瘤基因相关致病机制的研究主要有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 ,CSC)[4]和克隆演变理论[5],本文将重点阐述克隆演变理论在髓系肿瘤发病机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淋病病人精液中抗淋球菌抗体的作用郑和义近年来研究发现,人体血清中抗淋球菌外膜蛋白Ⅲ(PⅢ)抗体有阻断免疫血清杀灭血清敏感型淋球菌的作用[1],并能增加人体对淋球菌感染的敏感性[2]。我们曾证实了淋病病人的精液存在多种抗淋球菌外膜蛋白的抗体[3],本工...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位于世界常见恶性肿瘤的第8位,其治疗模式的选择基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制定的食管癌 TNM 分期系统[1-3]。虽然目前以手术为主的化放疗辅助综合治疗使食管癌患者的预后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总体患者的1年生存率仅为75%左右[4],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20%~30%[5],仍有许多患者死于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6-7]。目前研究证实,食管癌患者的不良预后与肿瘤微转移有关[8-9]。所谓肿瘤微转移(micrometastasis)是指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播散并存在于血液循环、淋巴道、骨髓及各组织器官中的肿瘤细胞,但尚未形成转移性结节,且无任何临床表现,常规病理学、影像学等方法难以发现和检测到的一种微量转移特征[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