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实施急救护理技能培训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提高护理人员急救技能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全院45岁及以下护理人员依固定教员、统一教材和标准进行急救理论、技术操作及模拟抢救演示训练,培训前后将考核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培训后护理人员的急救理论、技术操作及模拟抢救演示考核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培训前(P<0.01),提示加强培训将大大提高护理人员急救技能。结论 急救护理技能培训应纳入继续护理学教育之中,形成定期规范化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北京市奥运会前,实施首都急诊急救护理人才急救技能培训工程的方法与经验,为急诊短期培训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08年7月实施急救技能培训的管理与实践。结果圆满完成了对北京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3024名护士的培训,培训后成绩显著提高,学员反馈良好,奥运实践证明有效。结论实施专人专项管理,注重发挥教学基地作用,注重培养师资,培训计划和方法从便捷、实用、有效出发,得到时间短、收效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儿童专科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s,ICU)护士对急救设备掌握的现状及培训需求,以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方法 2015年3-7月,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上海地区儿童专科医院ICU护士169名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儿科ICU护士急救设备掌握现状及培训需求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急救设备掌握现状测评试卷、急救设备培训需求问卷。结果护理人员对输液泵、心电监护仪、推泵、暖箱、血气分析仪等仪器设备操作要点及故障处理的平均得分均4分;对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无创心功能监测仪、脉波轮廓温度稀释(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检测仪等仪器设备操作要点及故障处理的平均得分均3分。69名(40.8%)ICU护士最想接受ECMO操作要点的相关知识培训,64名(37.9%)ICU护士最想接受有创呼吸机故障处理的培训。结论儿童专科医院ICU护士对相对复杂的设备仪器的培训需求迫切,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的层次、工作能力和需求,制定系统的、分层次的培训计划,以满足不同级别护士的培训需求。  相似文献   

5.
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组合培训急救技能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初、中、高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组合培训急救技能的效果。[方法]将96名初、中、高级护理人员分成32组,按每组初、中、高各1人进行3人组合培训急救技能,采用本院护理部制定的抢救技术指引、培训形式及评分标准,分别考核各组组合培训前、培训后1周、培训后3个月、培训后6个月急救技能,比较各阶段考核评分及完成抢救操作耗时的差异。[结果]培训后1周比培训前考核评分增加,操作耗时减少;培训前和培训后6个月考核评分、操作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1周和培训后3个月考核评分增加,操作耗时减少;培训前急救技能考核绝大部分存在问题经培训后明显减少或消除。[结论]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组合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发挥高资历护理人员在抢救中的主导地位,使抢救过程更条理,提高了各层级护士急救综合水平及急救效率,不经常训练急救技能约半年急救技能将降至培训前水平。  相似文献   

6.
急救护理小分队的建立与实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为加强急救组织管理,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治水平.方法成立以急救系统为主的全院护理急救小分队,队员经过严格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的培训.结果在近两年的几起群体突发事件的救治中,使伤员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救治.结论成立以急诊急救系统为主,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有应急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的护理急救小分队,以适应目前医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中、高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组合培训急救技能的效果。[方法]将96名初、中、高级护理人员分成32组,按每组初、中、高各1人进行3人组合培训急救技能,采用本院护理部制定的抢救技术指引、培训形式及评分标准,分别考核各组组合培训前、培训后1周、培训后3个月、培训后6个月急救技能,比较各阶段考核评分及完成抢救操作耗时的差异。[结果]培训后1周比培训前考核评分增加,操作耗时减少;培训前和培训后6个月考核评分、操作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1周和培训后3个月考核评分增加,操作耗时减少;培训前急救技能考核绝大部分存在问题经培训后明显减少或消除。[结论]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组合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发挥高资历护理人员在抢救中的主导地位,使抢救过程更条理,提高了各层级护士急救综合水平及急救效率,不经常训练急救技能约半年急救技能将降至培训前水平。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对护理骨干实行ICU轮转培训的做法与成效。方法对各科室工作5年以上的24名护理骨干(包括护士长)分批在ICU进行为期3个月的重症监护技能培训。结果24名参训护士培训后理论成绩优于培训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24名参训护士各项急救技能的掌握率最高为33.3%(8/24),培训后各项操作的掌握率均为100%,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95%以上受训护士所在科室的护士长和科主任认为护理骨干3个月的ICU轮转培训是非常必要的,对ICU培训满意率为100%。结论3个月ICU轮转培训可以提高受训护士对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抢救能力,而且与ICU护士起到互教互帮、共同提高的作用,在培训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带教责任制。  相似文献   

11.
骨科ICU的护理服务文化建设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护理服务文化在骨科ICU的创建与运用。方法用先进的服务理念,衍生出优秀的服务行为。ICU的设置是根据病人需求配备高素质的护士;采取弹性探视制度;对病人适时进行健康教育;重视ICU病人的访视工作;护士长采用“双向沟通,耐心指导”的科学管理方法,计划排班与按需排班相结合,运用经济杠杆,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结果优秀的护理服务文化满足了病人的需求,使病人真正得到了人性化服务,以人为本的管理促使全体护理人员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医院整体联系起来,对医院的未来产生强有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结论护理服务文化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完善急诊重症监护室的管理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并完善急诊监护室 ,提高急诊病人的抢救监护质量 ,培养高素质的急诊专科护士。对急诊专科护士进行监护技术培训 ,逐步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急诊监护室工作流程。不断调整监护工作和监护室管理思路。为患有严重生理失调或器官衰竭病人提供最佳治疗。专业技能、工作效率、抢救成功率、专业理论、科研能力、职业素质显著提高 ;现代高新技术用于急重症监护 ,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重症监护室(ICU)中常用的3种经静脉给药降压药的临床使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对ICU中60例术后出现围手术期高血压患者分别应用3种不同的静脉用降压药硝酸甘油、硝普钠、乌拉地尔进行降压治疗,比较不同的临床使用效果。结果硝普钠降压效果明显,但需严密观察。硝酸甘油和乌拉地尔作用平缓,尤适用老年人。结论护士可根据3种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相应的临床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14.
ICU病房实施风险管理的做法与效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秦洁  周意  卢瑛 《护理管理杂志》2005,5(7):55-55,58
为保证ICU病房护理质量,运用风险管理理论,针对医疗风险的主要成因,加强专业培训,增强护士责任心,保证仪器设备正常运行,各种物品呈备用状态,合理安排人员,保证夜间护理安全,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完善统一的护理记录。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4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完毕顺利拔管177例,导管堵塞8例,导管相关感染5例,导管脱出3例,移位11例。结论根据中心静脉置管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和PubMed、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进行文献查阅,对ICU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概念、测评工具进行总结,阐明了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干预措施,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护理组长负责制在心脏外科ICU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调动护理专业技术骨干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在心脏外科ICU设立护理组长岗位,确定其岗位职责,享受相应奖金待遇。结果激发了护理专业技术骨干的工作积极性,护理投诉降低,各项危重护理质量指标得到提高。结论实行护士长领导下的护理组长负责制,能使ICU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应用,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2008年武汉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32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鉴定细菌菌种,以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美国临床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08年标准操作.结果 全年共分离细菌58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8.15%,革兰阳性球菌21.58%,真菌10.27%.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属超广谱β-内酰胺酶产生率分别为57.77%和58.6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为75.00%.药敏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最敏感,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索依次为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达50%以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最敏感,其次为环丙沙星,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达10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最敏感.结论 我院PICU优势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各类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表现为高度多重耐药,临床应依据细菌病原学及耐药性资料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ICU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璐  奚兴  陈湘玉 《中国护理管理》2014,(10):1022-1024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患者身体约束使用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ICU患者身体约束调查表》回顾性调查102例ICU使用约束的成人患者资料,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疾病与治疗状况、身体约束特征、护理记录等。结果:ICU患者身体约束的使用率为45.7%,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41.5%,精神心理状况异常者占13.2%,认知状况受损者占12.1%,镇静剂使用者占17.2%,机械通气者占75.2%;约束工具以手腕棉布约束带为主,部位以肢体约束为主;存在约束护理不规范、使用指征不明确、护理记录不全等问题。结论:应逐步明确患者身体约束的使用指征及护理内容,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最终形成适用于我国临床护理工作的规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2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04例机械通气超过48 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VAP和非VAP组,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再使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AP的显著独立危险因素,并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入住外科重症监护室时间、基础疾病、中心静脉置管、急诊、插管方式、输血史、镇静评分、雾化吸入、昏迷、激素、血清白蛋白、上机前48 h使用抗生素、抑酸剂等14项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多因素分析只有机械通气时间、昏迷进入回归方程,是外科重症监护室VAP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684和7.547。结论通过对外科重症监护室VAP危险因素的研究分析,于制定科学的护理对策,以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