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烧伤感染仍然是当前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979年Polk报道,75%烧伤患者死亡与脓毒症有关。多年来,烧伤专业医务人员对防治感染方面悉心研究,但至今尚未有较大突破,尤其是肠源性感染、内毒素血症和机体免疫机能的调控更需深入研究解决。现就肠源性感染的有关问题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替代胃肠道提供机体所需营养素,使胃肠道功能处于休息状态,是胃肠道解剖结构异常及功能障碍患者唯一营养途径,对某些胃肠疾病有治疗作用。但TPN需要较高的技术条件和物质条件,并可能发生肠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肠移植后肠道抗感染治疗的疗效.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建立全小肠动物实验模型,分为对照组和肠道抗感染组,移植后9天处死大鼠并获取回肠、盲肠和肠系膜淋巴结,行细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肠道抗感染组回肠、盲肠及肠系膜淋巴结中革兰氏阴性细菌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而两组中革兰氏阳性细菌和厌氧菌数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小肠移植后应用肠道抗感染治疗可通过减少革兰氏阴性细菌来降低细菌移位的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肠道喂养对烫伤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方法设计早期肠道喂养和延迟肠道喂养动物模型,取大鼠伤后6、12、24、48、72 h肝脏组织、肠系膜淋巴结作细菌培养,并测定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动态观察三者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大鼠肠系膜淋巴结、肝脏组织均发生细菌移位和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下降,延迟喂养大鼠移位细菌数量显著多于早期肠道喂养大鼠(P<0.05),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较早期喂养大鼠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肝脏组织和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二者与肠道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二者P<0.01).结论烫伤大鼠延迟肠道喂养较早期肠道喂养容易发生肠黏膜损伤和肠道细菌移位且严重.  相似文献   

5.
肠三叶因子与严重烧伤后肠道损伤及修复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肠三叶因子(ITF)在烧伤后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肠道损伤和修复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成伤前对照(C)、烧伤后(PBD)1、2、3、5及7d共6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定量检测了肠粘膜中ITF的动态变化,同时观察了血浆内毒素(LPS)水平、肠粘膜损伤指数及肠粘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烧伤后肠杯状细胞分泌ITF的能力下降,除伤后第1天ITF含量  相似文献   

6.
15只杂种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七天后活杀,结果发现,实验组犬肠粘膜及内容物中大肠杆菌计数高出对照组10-300倍,而以歧杆菌及乳杆菌及乳杆菌则明显减少;肠粘膜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严重倒置;肝、胰、脾、肺、肾及肠系膜淋巴结了肠道细菌移位。第1、2天血培养结果分别为6/8和5/8,本证实,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肠道出现明显的微生态失调,肠道细菌称位到胰腺及其它脏器,成为胰腺及胰周感染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急性胰腺炎与肠屏障损伤、细菌移位及内毒素血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自1901年Opie提出共同通道学说以来,胰酶激活、胰腺自身消化学说一直被认为是胰腺炎发病的经典机制。胰腺炎的治疗围绕着如何减少胰酶的产生、避免胰酶被激活而进行。然而这种治疗并未达到所希望的目的。重症胰腺炎患者往往死于继发的感染和脏器功能衰竭。显然传统的胰酶自身消化理论不能完全解释急性胰腺炎的病程发展和转归。  相似文献   

8.
谷氨酰胺双肽对大鼠肠切除后细菌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改善传统肠外营养可能导致的肠道细菌移位,作者研究了手术应激时谷氨酰胺双肽强化的肠外营养液对肠粘膜结构和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60%小肠切除造成手术应激模型,饲料组(n=10)喂普通饲料;传统肠外营养组(n=10)接受传统肠外营养液;双肽组(n=10)接受传统肠外营养液加3%谷氨酰胺双肽,观察7天。结果3组手术前及手术后的体重均无显著性差异。双肽组血浆谷氨酰胺浓度、空肠粘膜厚度和绒毛高度均高于传统肠外营养组。饲料组细菌移位率为20%,双肽组细菌移位率为20%,传统肠外营养液组为70%,双肽组与传统肠外营养液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饲料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显示在大鼠60%肠切除后,含谷氨酰胺双肽的胃肠外营养液可改善其肠粘膜代偿性增生和减轻肠道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双黄溶液对重度烧伤后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及细菌移位的抑制作用。方法将3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不烧伤、自由进食水)、烧伤对照组(烧伤前1h胃饲1ml0·9%氯化钠溶液,烧伤后6h第二次胃饲,4次/d)、烧伤大黄组(烧伤前、后相同时间胃饲大黄溶液)和烧伤双黄组(烧伤前、后相同时间胃饲等量复方双黄溶液)。烧伤72h后计算大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检测肠黏液中SIgA含量,用放射免疫法计算细菌移位率,再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肠黏膜病理形态变化。结果3个烧伤组大鼠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烧伤双黄组大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与烧伤对照组、烧伤大黄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4组大鼠脏器细菌移位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烧伤双黄组大鼠脏器细菌移位率与正常对照组、烧伤对照组和烧伤大黄组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个烧伤组大鼠肠黏膜SIg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烧伤双黄组大鼠肠黏膜SIgA含量与烧伤大黄组、烧伤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烧伤双黄组大鼠肠黏膜病理形态改变明显减轻。结论复方双黄溶液可有效防治严重烧伤后肠黏膜损伤,抑制严重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肠道I/R损伤对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 采用夹闭肠系膜前动脉(时间60min)技术复制肠道I/R损伤大鼠模型:(1)检测血浆内每素水平(鲎试剂定量试验法)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2)肠系膜淋巴结、肝、肺、肾组织交浆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研究成功地复制了肠道I/R损伤大鼠模型,并观察到大鼠肠道 伤可引起:(1)门、腔静脉血中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门脉血浆内毒  相似文献   

11.
15只杂种犬,分为实验组(n=8)和对照组(n=7)。七天后活杀。结果发现,实验组犬肠粘膜及内容物中大肠杆菌计数高出对照组10-300倍,而双歧杆菌及乳杆菌则明显减少(P<0.01);肠粘膜双歧杆菌/大肠杆菌比值严重倒置(P<0.05);肝、胰、脾、肺、肾及肠系膜淋巴结出现了肠道细菌移位;第1、2天血培养结果分别为6/8和5/8。本研究证实,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肠道出现明显的微生态失调,肠道细菌移位到胰腺及其它脏器,成为胰腺及胰周感染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损伤及细菌移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一氧化氮(NO)参与休克的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但它对组织损伤,特别是肠道的损伤及细菌移位的作用仍不十分清楚。本实验以NO合酶(NOS)底物左旋精氨酸及其抑制剂硝基左旋精氨酸(LNNA)为工具,观察NO对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肠道损伤及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用内毒素(LPS,10mg/kg,ip)复制内毒素血症模型,给予LNNA或L-arg抑制或促进NO合成,测定肠道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二胺氧化酶(DAD)活性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培养。结果 LPS可降低肠细胞DAO活性,增加MDA含量和肠系膜淋巴细菌移位的发生率和细菌数量;用LNNA抑制NO后可加重LPS的上述作用,而给予L-arg促进NO合成则可减轻LPS的作用。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在内毒素血症时,抑制NO可加重肠道损伤和细菌移位的发生,提示NO对肠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摘要] 目的 观察腹部手术对患者血浆谷氨酰胺、肠黏膜通透性、外周血细菌DNA的PCR阳性率的影响;方法 腹部中大型择期手术患者42例,于术前、术后2d、术后7d采集外周血进行血浆谷氨酰胺(Gln)浓度和全血细菌DNA检测,同时进行尿中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测定。结果 ⑴血浆谷氨酰胺浓度术后2d显著降低(P<0.01),术后7d较术后2d显著升高(P<0.01),仍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⑵尿中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与术前比较,术后2d的L/M比值显著增高(P <0.01),术后7d的L/M比值较术后2d显著降低(P<0.01),但是仍显著高于术前(P<0.01)。⑶外周血细菌DNA的PCR阳性率:术前42例手术患者PCR结果均为阴性;术后PCR阳性的患者为5例,其中,术后2d的PCR阳性率为9.5%(4/42),术后7d的PCR阳性率为2.4%(1/42)。4 PCR阳/阴性患者的Gln、L/M比值及手术类型的比较:(1)术后2d的PCR阳性患者血浆Gln浓度较阴性患者显著减低(P<0.01)。(2)术后2d的PCR阳性患者的L/M比值较阴性患者显著增高(P<0.01)。结论 腹部手术后患者血浆谷氨酰胺水平下降和肠黏膜通透性增高与细菌移位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肠道营养促进烧伤大鼠肠三叶因子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肠道营养对烧伤大鼠三叶因子(ITF)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烧伤大鼠模型,随机分成伤前对照(C),静脉营养(PN)及肠道营养(EN)组。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检测了烧伤后大鼠肠组织中肠三叶因子(ITF)ITF mRNA的变化,并观察了两组大鼠肠道受损情况。正常大鼠小肠中ITF及ITF mRNA均有一定表达,它们主要分布于肠绒毛杯状细胞中。烧伤后肠道组织结构受损,ITF mRNA表达明显降低,肠杯状细胞分泌ITF的能力大幅下降,特别是ITF二聚体的含量远远低于伤前(P<0.01)。两组比较,尽管肠道营养不能逆转烧伤后ITF下降的趋势,但能明显抑制其下降幅度,同时EN组肠粘膜受损程度也明显低于PN组。结论 严重烧伤后肠粘膜结构受损的ITF合成下降的主要原因,与静脉营养相比肠道营养可减轻肠粘膜受损程度,降低ITF特别是ITF二聚体的下降幅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 rhGH)对严重烧伤大鼠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和rhGH 3组。后2组造成25%总体表面积(TBSA)Ⅲ度烫伤,立即腹腔注射地塞米松80mg/kg,伤后2h分别给予等渗盐水和rhGH 1.33 IU/kg。伤后8、24h,观察肠道细菌移位频率、门静脉与腔静脉血清内毒素含量、腔静脉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和肝功能变化。结果rhGH组肠道细菌移位频率和组织细菌含量均明显低于烧伤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hGH组门、腔静脉内毒素含量明显低于烧伤组(P<0.01);腔静脉TNFα含量和肝功能指标明显低于烧伤组(P<0.01,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rhGH能有效减轻严重烧伤后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减少炎性介质释放,保护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严重烧伤后营养支持途径对机体肠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考察严重烧伤早期两种营养支持途径对机体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19例烧伤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道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分别于伤后1、4、8、14d测胃泌素、胃动素、MDA、SOD、内毒素、TNF、DAO及肠道通透性。结果:EN组血胃泌素、胃动素PBD4、PBD8显著高于PN组(P〈0.05,P〈0.01)。血浆MDA在PBD4、PBD8显著低于PN组(P〈0.01),EN组SOD在P  相似文献   

19.
严重烧伤后肠道细菌移位于痂下水肿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证实严重烧伤后肠道细菌能移位至痂下水肿液的推想。方法 采有Wistar大鼠40只,分为实验组与实验组采用同一烧伤模型,而胃肠道导入生理盐水。在严格防止外界污染的条件下,对其痂下水肿液作细菌普通和定量培养。结果实验组30只大鼠中15只的痂下水肿液出现示踪菌,而最早出现的时间为伤后12h,24h示踪菌量达到1.67×10^9cfu/L,对照组中无阳性发现。结论严重烧伤早期肠道细菌可移位于痂下水肿液,而且在较短  相似文献   

20.
观察人重组生长激素对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检测门、腔静脉血浆内毒素水平;血浆TNFα水平和肠系膜淋巴结、肝、肺、肾等肠道外器官组织细菌培养,动态观察rhGH对ⅡR后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情况。结果早期应用rhGH,无论是ⅡR后3h用药组还是12h用药组,均可明显降低ⅡR后血浆内毒和TNFα水平;显著减少ⅡR后肠系膜淋巴结、肺、肝、肾等肠道外组织器官中的移位细菌量。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