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有机磷中毒与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中毒(A0PP)患者心肌酶和心电图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AOPP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酶和心电图资料进行综合分类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异常心电图者107例(占88.3%),心肌酶谱中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酸激酶(CK)至少有1项异常者106例占(88.3%)。轻、中、重度中毒组间血清中cTnI、CK-MB、CK水平的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电图异常改变构成比组间两两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A0PP抢救治疗过程中,应常规动态检查心电图,结合心肌酶结果,及早对心肌行保护性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心肌损害时血清心肌酶、心电图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速率法测定急性脑血管病88例患者的血清心肌酶谱,包括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并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轻、中、重型组,多组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脑血管病(脑梗死与脑出血组)患者血清心肌酶除CK-MB外,AST、CK、LDH、α-HBD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脑梗死与脑出血组血清心肌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血清心肌酶明显高于轻型组(P0.01);心电图阳性组与心电图阴性组血清心肌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心肌损害,血清心肌酶有明显的改变,其变化与病情轻重有关。检测血清心肌酶有助于判断病情的轻重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病心肌酶增高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与心肌酶变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16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心肌酶和心电图的变化特点。结果 216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大多数有心肌酶升高及心电图的缺血变化。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病人所测心肌酶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肌酸磷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心电图缺血性变化与心肌酶的增高与无意识障碍的病人比较其变化程度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酶值升高与心电图变化的程度、病变部位大小有关,伴有抽搐、皮肤肌肉外伤时,心肌酶可显著增高。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心肌酶升高,病情越重。心肌酶升高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4.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致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测一氧化碳(CO)中毒病人早期血清心肌酶与心电图变化,判断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4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过程中心肌酶谱与心电图变化进行观察。结果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酶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不同程度CO中毒者血清心肌酶检测差异非常显著(P〈0.01),中毒程度越重血清心肌酶越高。结论一氧化碳中毒病人早期血清心肌酶显著增高,心电图有不同程度改变。通过观察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心肌酶与心电图改变有助于了解心肌损害程度及损伤是否继续存在,对指导制定抢救措施意义重大,并可作为药物治疗的观察指标及判断疗效和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韦志明  陆凤机  陆明智 《内科》2008,3(2):190-19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心电图与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26例首次急性脑卒中患者(出血性脑卒中114例,缺血性脑卒中112例)进行心电图与心肌酶谱的检测,并与105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分析。结果(1)出血性脑卒中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P〈0.001),发生在基底节、丘脑部位病变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叶和小脑部位病变者(P均〈0.05);(2)急性脑卒中组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出血性脑卒中组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P均〈0.001),发生在蛛网膜下腔部位病变者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脑叶和小脑部位病变者(P均〈0.001)。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要加强心电监护和心肌酶谱水平的检测,有异常者及早进行干预,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文胜 《内科》2009,4(2):210-21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心电图与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36例首次急性脑卒中患者(出血性脑卒中230例,缺血性脑卒中206例)进行心电图与心肌酶谱的检测,并与162例健康体检者做对照分析。结果(1)血性脑卒中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P〈0.001),发生在基底节、丘脑部位病变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叶和小脑部位病变者(P均〈0.05);(2)急性脑卒中组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01),出血性脑卒中组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组(P均〈0.001)。发生在蛛网膜下腔部位病变者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基底节丘脑、脑干、脑叶和小脑部位病变者(P均〈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要加强心电监护和心肌酶谱水平的检测,有异常者及早进行干预,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同期住院的126例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98例门诊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脑梗死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57.1%)与对照组(16.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肌酸激酶(CK)、AST、低密度脂蛋白(LDH)和α-羟丁酸脱氢酶等(α-HBDH)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与脑梗死程度及预后有关,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可作为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早期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出血268例脑心综合征临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学东  唐小凤  王波  魏东 《心脏杂志》2006,18(3):351-353
目的分析脑出血后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68例脑出血的患者按出血部位分为3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地分析,急性期查血清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对68例条件允许基底节出血的患者进行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动态监测。结果脑出血患者出血早期心肌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8%vs17%,P<0.05),脑干和丘脑出血心电图异常率(81%)显著高于基底节出血(41%)和脑叶出血(35%,均P<0.05)。动态观察表明,3 d内心肌酶谱最高,2周后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脑出血患者出血早期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心电图异常率显著增加,其严重程度与出血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心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口服脑心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心电图心肌酶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并发脑心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急性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86例SAH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AH急性期心电图(ECG)异常发生率为83%,心肌酶升高49%。ECG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心律失常。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ECG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SAH病人脑心综合征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36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P)31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71例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34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CAG)阴性患者27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检测NT-proBNP、hs-CRP、CK-MB及cTnI并进行分析。结果 ACS综合征组血浆NT-proBNP、hs-CRP、CK-MB和cTnI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且由对照组、UAP组、NSTEMI组及STEMI组依次呈现增高趋势,各组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NT-proBNP与hs-CRP存在正相关(r=0.553,P〈0.01)。结论 ACS患者血浆NT-proBNP、hs-CRP联合检测可作为传统的心肌酶谱检测的补充,对评价ACS严重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发生率和发病机制。方法分析162例急性脑血管病发生脑心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观察其心电图、心肌酶谱改变。结果急性脑血管病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为36.9%,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电图ST—T改变(67.6%)、心律失常(61.8%)、心肌酶谱增高(47.1%)。结论急性脑血管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改变与预后呈正相关。早期诊断,加强心电监测对指导治疗和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宁世金  黄载文 《内科》2008,3(4):539-541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CCS)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发病机制、防治措施、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300例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患者入院后作心电图(ECG),心肌酶谱动态观察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CS发生率为33.3%,95%的患者于脑卒中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CCS发生率远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5),非大脑半球(脑干、小脑、基底节)卒中者远高于大脑半球卒中者(P〈0.01)。CCS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和类心肌梗死;心肌酶谱异常率为47%,54%合并低钾血症和/或低钠血症。死亡率32%,主要死亡原因以心功能衰竭及心律失常为主。结论CCS发生与脑卒中类型及部位、低钾、低钠等因素有关。主要死亡原因以心功能衰竭及心律失常为主。发病机制可能为脑卒中直接或间接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体液功能紊乱有关。CCS患者须加强心脏功能监护,积极防治脑心综合征。  相似文献   

14.
脑-心综合征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目的 复制可靠的脑 心综合征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胶原酶和肝素联合注入尾状核方法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 ,动态监测大鼠脑出血过程中心电图、心肌酶谱的变化 ,同时HE染色及电镜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结果 大鼠脑内血肿开始形成于 6h ,并于 2 4h达高峰 ,随后缩小或稳定。动物神经系统体征的出现与血肿大小的变化相一致。脑出血后心电图异常 ,血清肌酸磷酸激酶B型 (CK MB)改变及心脏损害均以血肿高峰期最为显著。结论 采用胶原酶加肝素联合进行大鼠尾状核注射的方法 ,可建立稳定、可靠、易于复制的脑出血模型。其血肿大小的变化规律比较接近临床脑出血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时伴有心电图、血清CK MB及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 ,说明该模型具备研究脑 心综合征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探讨脑心综合征(BHS)的心电图改变,与急性脑血管病(ACVD)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81例ACVD脑CT、MRI、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ACVD可引起程度不同的心脏改变,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性脑室出血及累及脑干、丘脑的病变多有心电图改变。结论 表明BHS其发生与原发病性质、损害部位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黄玲 《内科》2009,4(5):803-804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后对心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间120例急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心肌酶和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心肌缺血改变85例(70.83%),急性心肌梗死表现5例(4.17%),心律失常69例(57.50%),心肌酶异常52例(43.33%)。结论急性脑卒中可以引起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结合临床资料,对2005年5月至2006年12月解放军第463医院神经内科43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发病率为26.2%,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缺血性脑卒中(P<0.01);脑心综合征组脑卒中患者病死率为31.3%,明显高于非脑心综合征组的病死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卒中急性期可并发脑心综合征,常导致病情加重,病死率增高,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8.
吴国平  饶平  黄晓辉 《心脏杂志》2009,21(6):862-864
目的: 观察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对心肌的损害,探讨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分析急性CO中毒患者168例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及心肌酶改变。选取健康人1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并对两组间血清心肌酶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CO中毒患者16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昏迷125例(74.4%),出现心力衰竭24例(14.3%),有心电图改变者共132例(78.6%),其中ST-T改变128例(76.2%)。在168例CO中毒患者中101例(60.1%)血清心肌酶谱改变,轻度中毒无心肌酶改变,中、重度中毒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心肌酶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情越严重,心肌酶改变越明显,持续时间越长(P<0.05)。结论: 急性CO中毒对心肌造成的损害,需要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1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的心电图,心肌酶谱等进行动态观察,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32.86%,其中78.26%的脑心综合征患者呈进展性卒中发病,脑叶梗死明显高于其他部位梗死(P〈0.01),有意识障碍患者100%发病。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肌酶谱异常率为40.74%。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常合并继发性心脏损害,故对临床表现为脑心综合征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要从各个环节尽早针对性干预卒中的进展,为早期康复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老年患者输液反应时心电图、心肌酶及肌钙蛋白Ⅰ(cTnI)变化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出现输液反应的62例老年患者(输液反应组)进行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和cTnI检测,并以60例无输液反应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输液反应组患者心电图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cTnI水平及阳性例数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输液反应组患者cTnI异常率高于其他心肌酶指标.结论 静脉输液反应可诱发老年患者潜在性心肌损伤,导致心电图、心肌酶及cTnI发生改变,应加强检测,尽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