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2年1月~2006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10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0例AFLP患者,年龄25~35岁。其中初产妇9例,经产妇1例。单胎8例,双胎2例,其中男胎8例。平均发病孕周为36 6周。2例在本院行产前检查,6例患者入院时已胎死宫内。孕产妇共存活4例;围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窗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6月 ,我们对不同时间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以探讨其不同时间窗静脉溶栓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接受溶栓治疗 5 5例 ,其中发病 <6小时 2 0例 (A组 ) ,男 1 4例、女 6例 ,年龄 48~70岁 ;发病 6~ 2 4小时 3 5例 (B组 ) ,男 2 4例、女 1 1例 ,年龄 47~ 70岁。另设 3 0例作为对照组 (C组 ) ,为同期住院脑梗死患者 ,男 2 2例、女 8例 ,年龄 48~ 70岁。三组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具有可比性 (P>均 0 .0 5 )。1 .2 治疗方法  A组、B组用尿激酶 1 5 0万 U溶于生理…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超早期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峰  郭洪志 《山东医药》2003,43(1):24-25
1996~ 2 0 0 1年 ,我们对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患者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均符合 1 996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按入院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两组 ,溶栓组 48例 ,男 2 6例、女 2 2例 ,年龄 42~ 75岁、平均 (5 6 .2 1±8.3 3 )岁 ,病程 1~ 6小时。对照组 48例 ,其性别、年龄、病程与溶栓组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颅脑 CT检查均排除颅内出血及明显低密度改变 ,临床表现为颈动脉系统卒中综合征 ,意识清楚或轻度嗜睡 ,均有严重肢体瘫痪 (肌力…  相似文献   

4.
静脉毒瘾者继发肺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由于静脉毒瘾者增多 ,继发肺损害的患者也随之增加 ,将 1990年 1月~ 2 0 0 2年 6月收治 4 6例静脉毒瘾者 ,其中继发肺损害 35例 ,占毒瘾者 76 .1% ,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 35例 ,男 30例 ,女 5例 ;年龄 16~ 39岁 ,平均 2 5岁。既往健康 ,无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无卡氏肺囊虫肺损害。静脉注射海洛因 2~ 16个月 ,均急性起病 ,部分病例反复多次住院或急诊留院观察治疗。2 .诊断标准(1)静脉毒瘾者 ;(2 )除外其他疾病所致的肺损害 ;(3)有胸部 X线损害表现和 (或 )胸腔积液 ;(4)伴有咳嗽、咳痰、气促、胸痛、咯血、肺部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临床可行性。方法收集34例实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发病到就医时间(onset-to-door,OTD)、就诊到溶栓时间(door-to-needle,DTN)、溶栓治疗早期有效性及溶栓治疗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OTD在1.5小时内有26例(26.47%),DTN在1小时内仅3例(8.28%)。溶栓后早期有效者18例(52.94%)。出血转化13例(38.23%)。结论县级医院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及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治疗24 h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减少情况作为早期疗效评价标准,观察组(有效组,治疗前后NIHSS减少≥4分)34例,对照组(无效组,治疗前后NIHSS减少4分)44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基线资料、早期溶栓治疗情况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效果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分析,研究不同预后结局患者血清总胆红素、Beclin-1蛋白、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PR)水平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既往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发生率、发病至溶栓时间、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出现心房颤动、LDL-C异常升高、发病至溶栓时间3 h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效果的显著危险因素(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Beclin-1蛋白、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hs-CPR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出现心房颤动、LDL-C异常升高、发病至溶栓时间延长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效果的危险因素,治疗后患者Beclin-1蛋白、尿酸,hs-CPR水平与患者预后有关,可为患者预后情况的监测指标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女性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晚于男性,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男性,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病死率则高于男性[1]。本文旨在探讨静脉溶栓治疗对于老年女性AMI患者的近期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9年1月至2005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及CCU住院,诊断为AMI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共58例,其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37例急性DVT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患肢胫后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至髂、股、腘静脉血栓进行溶栓治疗,并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溶栓治疗后,患者患、健侧大腿及小腿周径差均明显小于溶栓前(P均<0.01);患肢大腿消肿率为(89.74±7.16)%,小腿消肿率为(86.74±7.57)%.溶栓后静脉通畅评分明显高于溶栓前(P<0.01),溶栓后静脉平均通畅率为(75.34±7.36)%.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33例患者随访5~12个月,均无血栓再发.结论 胫后静脉置管溶栓是治疗急性DV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治疗与血管内介入治疗对有症状的急性颈内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收集35例有症状的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静脉溶栓治疗组16例,仅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组19例,接受颈内动脉闭塞处支架植入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结果:血管内介入治疗组血管完全再通率显著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94. 7%vs 81. 3%,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血管内介入治疗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静脉溶栓治疗组(均P 0. 05)。3个月后随访,血管内介入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mRS评分)明显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P 0. 0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能够提高急性颈内动脉闭塞造成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急性肾衰竭是体外循环术(cardiopul monarybypass,CPB)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单纯药物治疗预后较差[1]。2004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CPB后急性肾衰竭患者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共6例(男5,女1),年龄56~74岁。风湿性心瓣膜病行二尖瓣置换术2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搭桥术3例,原位双肺移植术1例。术前肾功能均正常。BUN<2.1mmol/L,Scr<142μmol/L,体外循环时间120~240min。全组于CVVH前均使用速尿5~10mg/kg,但每小时尿量<0.5ml/kg。术后所有患者BUN16~88mmol/L,平均30.8…  相似文献   

11.
溶栓疗法能使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预后完全改观 ,目前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静脉溶栓的突出优点是给药方便 ,在条件符合的病例 ,一经诊断便可立即治疗 ,因而赢得至关重要的时间 ,缺点是全身用药 ,剂量大 ,出血并发症较多。为探讨溶栓疗法的疗效、并发症和护理 ,就我院自1 993年 3月以来采用静脉溶栓疗法治疗 AMI病人36例的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符合 AMI诊断标准[1] 的 AMI患者 36例 ,其中男 2 3例 ,女 1 3例 ,年龄 49~ 78岁 ;心肌梗死部位 :下壁 1 3例 ,广泛前壁 8例 ,前间壁 5例 ,前侧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分析2009年1月年至2011年5月,采用导管溶栓和支架治疗1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采用静脉节段性病变评分和静脉临床程度评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16例患者中,中央型静脉血栓14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11例。病史中位数为5 d(范围1~14 d)。患者均行静脉导管溶栓,其中12例接受髂静脉支架。随访中位数为6个月(范围1~24个月),术后30 d静脉通畅程度评分平均(1.38±0.90)分,低于术前〔(5.5±2.6)分;P=0.001〕,术前静脉临床程度评分平均(4.69±0.7)分,术后1个月、6个月静脉临床程度评分分别为(1.44±1.27)分、(1.42±0.9)分,低于术前(P=0.001,P<0.01)。术后1个月,6个月髂静脉支架通畅率均为83%。结论:选择性腔内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3.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门静脉右支血流速度及肝右静脉多普勒波形诊断脂肪肝的临床价值。通过CDFI对2 80例脂肪肝的门静脉右支血流速度测定,观察其肝右静脉多普勒波形,并与4 5例正常肝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脂肪肝组的门静脉右支血流速度比正常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脂肪肝患者的肝右静脉多普勒波形出现三种不同类型,其异常波形共占76 % ;而4 5例健康者肝右静脉多普勒形均为三相波形。脂肪肝组与正常组比较,肝右静脉多普勒频谱异常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肝门静脉血流速度变化及肝右静脉多普勒频谱图异常有助于脂肪肝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心脏手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的疗效及应用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48 例心脏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出现尿量减少(<0.5 ml·kg-1·h-1)至开始CVVH 治疗的时间间隔分为两组:A 组<4 h(27 例),B 组>4 h(21 例).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胱抑素C(Cysc),以及CVVH 治疗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 住院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CVVH 治疗后,BUN、Cr、Cysc 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 组的CVVH 治疗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CU 住院时间较B 组患者短,死亡率亦较B 组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VVH 是治疗心脏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及时诊断,尽早(出现少尿4 h 内)行CVVH 治疗,可明显加快ARF 患者肾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急性严重低钠血症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应用连续性静脉 静脉血液滤过 (CVVH)治疗急性严重低钠血症 (ASH)的疗效。  方法 :6例ASH患者 ,基础病变分别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3例 ,急性肾衰 (ARF)、妊娠子痫及骨折手术后各 1例。患者血钠均低于 115mmol/L。采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管通路行CVVH。滤器为AN69及AV60 0各 2例 ,HF12 0 0及FH66各 1例 ,每 2 4h更换一次。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  结果 :CVVH平均治疗时间为 5 9 7(45 6~ 86)h。CVVH治疗中 ,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存活率 10 0 % ,6例意识模糊 ,其中 5例在治疗 12h后意识有所好转 ,2 4h对疼痛有反应 ,3 6h意识清楚 ;3例嗜睡及谵妄在治疗 2 4h后症状消失 ;1例抽搐在治疗 2 4h后症状消失 ;1例昏迷 96h后神志完全恢复正常 ,视乳头水肿消退 ,视网膜平复 ,一周后视力恢复正常。 6例中 3例转入维持性血液透析 ,3例完全康复。CVVH治疗后 ,6h、2 4h及 48h血Na+ 分别上升至 (115 0± 2 7)mmol/L、(12 9 2± 4 1)mmol/L、(140 3± 1 6)mmol/L ;纠正速度分别为 (2 5± 0 4)mmol/L·h-1、(1 2± 0 1)mmol/L·h-1及 (0 82± 0 10 )mmol/L·h-1。CVVH开始后 6h、2 4h及 48h血渗透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 (2 45 0± 5 5 )Osmmol/kg、(2 72 7± 7 1)Osmmol/kg、(2 95 0± 4 2 )Osmmol  相似文献   

16.
张新  刁朝霞 《山东医药》2003,43(6):29-29
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临床少见 ,处理不当可致再植失败。我们开展断指再植术以来 ,8例 ( 8指 )患者出现静脉危象 ,治疗后全部成活 ,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 2 3~ 45岁 ;伤及左手 3例 ,右手5例。其中拇指 4例、示指 2例、中指 2例。均于断指再植术后出现静脉危象。表现为再植指指体由红润变为暗红、青紫色 ,压迫出现苍白区 ,去除压迫后迅速充盈 ;指腹张力增高 ,指端小切口出血试验流出暗紫色血液。治疗方法及结果 :5例行保守治疗 ,其中 1例皮肤缝合张力过大 ,拆除部分缝线后 ,危象解除 ;4例应用指端小切口放血及拔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以静脉高压性脑干水肿起病的硬脑(脊)膜动静脉瘘的临床表现及诊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4-08~2015-08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5例表现为静脉高压性脑干病变的硬脑(脊)膜动静脉瘘患者资料,包括病史、影像学、治疗情况和随访资料。结果 5例患者病因包括2例岩上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1例舌下神经管区DAVF,1例颅颈交界区DAVF,1例颈段硬脊膜动静脉瘘(SDAVF)。经栓塞治疗1例,显微外科手术4例。术后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明确瘘口消失,磁共振成像(MRI)复查可见脑干水肿缓解,患者症状体征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静脉高压性脑干水肿病变严重,由硬脑(脊)膜动静脉瘘引起,临床症状并无特异性,MRI及DSA检查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早期静脉溶栓组(≤6h)30例和延迟静脉溶栓(3~12h)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溶栓治疗后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早期溶栓组再通率为90.0%,延期溶栓组再通率为66.7%,早期溶栓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显著高于延迟溶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伴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患者血栓清除术后行髂静脉支架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潍坊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3例急性下肢DVT伴IVCS、行血栓清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药物治疗组32例,支架治疗组51例。观察2组患者出院时肢体消肿率,术后6、12个月静脉通畅率及Villalta评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单纯药物治疗组大腿与小腿消肿率分别为(29.75±11.74)%和(30.40±10.79)%,支架治疗组分别为(64.35±12.67)%和(61.0±18.89)%;单纯药物治疗组术后6、12个月静脉通畅率分别为87.50%和75.00%,支架治疗组分别为96.07%和92.15%;单纯药物治疗组术后6、12个月Villalta评分分别为(8.16±1.80)和(7.44±1.50),支架治疗组分别为(6.76±2.40)和(6.17±2.1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DVT伴IVCS患者血栓清除术后一期行髂静脉支架治疗能显著提高静脉通畅率,改善下肢症状。  相似文献   

20.
溶栓疗法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主要措施 ,近 5年来我们采取尿激酶 (uk)对AMI患者静脉注射进行溶栓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995年 7月~ 2 0 0 0年 7月收治的 64例AMI患者 ,均符合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A组 ) 34例 (采用uk静脉溶栓 ) ,男 2 6例 ,女 8例 ,年龄在 40~ 70 (平均 61 )岁 ,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为 30min~ 1 5h ,梗死部位 :前壁 1 1例 ,前间壁 1 3例 ,下壁 5例 ,双处梗死 5例。对照组 (B组 ) 30例 (采用常规疗法 ) ,男 2 3例 ,女 7例 ,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