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伊马替尼)治疗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具有附加异常的Ph阳性克隆的演变及其预后意义。方法收集37例CML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的骨髓标本培养24h,G显带进行核型分析。结果伊马替尼治疗前患者的附加染色体种类主要有双Ph、+8、i(17q)等,其次还有-Y、除i(17q)外17号的异常、inv(3q)等,以及少见的易位和其他异常。伊马替尼治疗后具有附加异常的Ph阳性克隆比例发生扩增、基本不变、比例下降、完全消失等4种形式的演变。24例加速期患者中有2例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13例急变期患者中2例获CCyR。附加异常克隆扩增/不变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和无疾病进展时间显著短于比例下降/完全消失组(P〈0.05)。结论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的Ph阳性CML患者伊马替尼治疗后附加异常克隆比例可以下降甚至完全消失,获得CCyR,并伴生存期延长。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12例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移植(BMT)后染色体系统的追踪概况。BMT后三种核型:1.完全供者细胞;2.正常供者/受者或供者/受者Ph(+);3.正常供者/受者/受者Ph(+)细胞。BMT后1例病人复发,染色体伴有附加异常+(18,21)、t(4;15)、b13q、15q~+、8q~+。附加异常为研究移植后细胞遗传学能否帮助新型染色体核型及与复发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患者衍生9号染色体[derivative chromo-some 9,der(9)]部分序列缺失情况,探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der(9)部分缺失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2年3月至2005年12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150例CML患者采用不加任何刺激剂的骨髓24 h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R显带进行核型分析.应用bcr-abl双色双融合DNA探针对骨髓间期细胞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der(9)部分序列缺失.结果 124例CML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3例分析失败,121例患者中典型Ph染色体易位97例,变异易位24例,同时伴附加染色体异常19例.150例CML患者均进行了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其中27例患者der(9)部分缺失,发生率为18.00%.9例为典型Ph染色体易位,占典型Ph染色体易位患者的9.27%;12例为变异易位,占变异易位患者的50.00%.变异易位患者中的der(9)缺失发生率明显高于典型易位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CML患者中der(9)部分缺失的发生率约为18.00%,应用双色双融合FISH技术能够简便、快速、灵敏的检测出CML患者der(9)缺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染色体改变及其在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以R显带技术用显微镜对24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138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CML)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每例患者分析10~20个中期分裂细胞,并动态观察部分患者病程进展中染色体核型的变化。结果 240例AL中核型异常182例,占75.83%,其中单纯数目异常占20.33%(37/182),以多倍体和非整倍体为主;结构异常113例,占62.08%,主要为特异性染色体重排且与分型有关。138例CML患者中Ph染色体阳性(Ph+)127例,占92.03%;其中90.55%(115/127)为典型易位,9.45%(12/127)为变异易位。127例Ph+患者中22例(13.39%)出现额外染色体,加速期和急变期额外染色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期(P<0.05)。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对白血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及其复杂变异的染色体核型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在常规细胞遗传学(CC)方法检测基础上,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采用多种位点特异性DNA探针(染色体全染、特殊位点、双色易位融合探针),对2002年9月至2007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学院血液科56例门诊及住院CML患者(慢性期51例,加速及急变期5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56例CML患者有5例为细胞培养失败,均为慢性期患者,该5例细胞培养失败病例经FISH技术证实均出现Ph 染色体,余46例慢性期患者中有42例出现Ph 染色体,其中2例为双Ph 染色体;3例合并有复杂的染色体变化,包括染色体数目及结构的异常,分别为-2,-6,-19,-16,-20,-Y, 8以及t(2;4)(p16;p15)。CML慢性期共有47例患者出现Ph 染色体,总阳性率为92.17%。5例加速及急变期患者均出现Ph 染色体,其中3例患者合并有复杂的染色体核型变化:-Y,del(10),I(9)。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对CML的疾病分期、进展、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FISH技术在CML染色体核型分析上可作为重要技术补充手段弥补CC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伴附加染色体异常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疗效及长期预后等。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单纯t(15;17)染色体易位APL患者和19例伴有附加染色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约为22.9%(19/83),其中+8染色体及del(9)异常多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15例∶4例)。与单纯t(15;17)染色体易位患者比较,伴有附加染色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疗效及长期预后等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发生率约为22.9%,其中男性多见,与单纯t(15;17)染色体易位APL患者比较,伴有附加染色体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疗效及预后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方案无需调整。  相似文献   

7.
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120例慢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en ZC  You Y  Zhu XM  Li QB  Li WM  Zou P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2):1003-1006
目的观察甲磺酸伊马替尼(IM)治疗Ph染色体阳性和(或)BCR/ABL基因阳性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90例Ph染色体阳性和(或)BCR/ABL基因阳性CML慢性期(CP)患者,持续口服IM,400mg/d;30例CML疾病进展期(加速期/急变期)患者,持续口服IM,600mg/d。服药期间定期复查血常规、骨髓细胞学、染色体和(或)BCR/ABL基因等指标,并随访观察。结果(1)CML—CP患者总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H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CCyR)和完全分子遗传学疗效(CMR)分别为73.3%(66/90)、66.7%(60/90)、54.4%(49/90);治疗前是否接受过干扰素治疗对CHR、CCyR和CMR均无明显影响;服药前病程≤6个月的CMR优于〉6个月者。初次达到CHR的时间与首次达CCyR的时间、首次达CCyR的时间与BCR/ABL首次转阴时间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而初次达CHR的时间与BCR/ABL首次转阴时间则无明显相关性。(2)进展期CML患者的CHR、CCyR、CMR分别为43.3%(13/30)、25.9%(7/27)、25.0%(7/28),总病死率为30.0%(9/30)。(3)年龄≤25岁患者的病死率高于〉25岁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白细胞减少达Ⅲ级者有19例(16.0%),发生于治疗后5~20周。血小板减少达Ⅲ级者有21例(18.0%),发生于治疗后3~16周。主要的非血液系统毒性为双下肢水肿、骨痛和皮疹等,但均程度轻微。结论IM对初治CML及经干扰素治疗失败的CML有较高的CHR及CCyR且起效迅速,对CML—CP疗效显著优于进展期;不良反应程度轻微,患者易于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比分析108例单纯t(15;17)染色体易位及27例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的初治APL的临床资料。结果:附加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20%(27/135),最常见的附加染色体异常是三体8。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的APL患者的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早幼粒细胞比例与单纯t(15;17)染色体易位患者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诱导治疗的完全缓解率、达完全缓解的时间、早期病死率、维甲酸综合征、弥漫性血管内凝血、颅内岀血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缓解后总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L患者是否伴有附加染色体异常与临床疗效、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9.
庄琳  赵腾  史雪  杨颉  郭振清  赵洪国 《山东医药》2012,52(45):55-57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IM)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104例CML患者,临床分期为慢性期84例、加速期8例、急变期12例.慢性期IM用量为400 mg/d,加速期及急变期为600 mg/d,中位IM治疗时间为29(3 ~88)个月.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血常规;每3~6个月复查骨髓细胞形态学、染色体核型和bcr-abl融合基因.比较各临床分期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安全性、临床耐药、治疗依从性等.结果 与加速期和急变期患者比较,慢性期患者治疗3个月时的完全血液学缓解率(CHR),12个月时的微小细胞遗传学缓解率(MCyR)、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率(PCy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CCyR),治疗结束时的累积获得CHR、PCyR、CCyR、完全分子学反应率,以及1、3、5年总生存率、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或<0.01).应用IM治疗前时间≥90d、是否应用干扰素治疗、依从性不佳是影响IM疗效的不利因素(P均<0.05).EUTOS评分低危患者获得MCyR、PCyR和CCyR的比例显著高于高危患者(P均<0.05).慢性期患者的原发耐药率为9.5%,继发耐药率为14.3%;加速期、急变期患者原发耐药率分别为37.5%、66.7%,继发耐药率分别为25.0%、16.7%.结论 IM治疗CML慢性期患者的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小,在疾病早期应用可提高疗效;加速期及急变期患者IM耐药率较高,EUTOS评分高、依从性不佳可影响IM疗效.  相似文献   

10.
细胞遗传学动态检测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细胞遗传学动态改变在判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程进展中的作用,以及干扰素对CML细胞遗传学缓解率的影响。方法:对20例CML患者进行动态细胞遗传学检测。结果:20例患者初诊时均具有9号和22号染色体易位,形成Ph染色体,20例患者在监测过程中,有5例患者出现克隆转化,此5例患者均在短期内急变。在应用干扰素治疗的12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在治疗中曾转变为正常核型,达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结论:应用常规细胞遗传学检查对于诊断临床上不典型的CML有重要作用。在CML病程中动态监测细胞遗传学改变,如果发生克隆转化,可以预测急变,以便提早治疗。早期应用干扰素治疗CML可以使Ph染色体转阴,监测其动态变化可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