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爱她的最爱     
母亲去乡下大姐家了,临走时说要住上一段时间才回来。这样,父亲就一个人在家。母亲走了,我们白天也要上班,父亲好像很适应这种一个人的生活。自从母亲去乡下后,我见他从来没有给母亲打过电话,都说少年夫妻老来伴,难道他真的不想念他的老伴?倒是母亲经常打电话来,问长问短的。我有时也劝父亲打个电话过去,他淡淡一笑:"在你大姐家,我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别糟蹋了电话费!"他既然这么想,我也不好多说,老人家自己的事情,他们总会处理的。母亲不在家的那段日子,父亲每天总要花上几个小时,伺弄阳台上的那些花花草草,我知道,那是母亲的最爱。  相似文献   

2.
我的婆婆,最近对拍拍打打保健法很是着迷。我一回家,她不停地对我说:"你要是哪酸了,哪疼了,就拍拍,很快就会好的。"拍拍打打能治病,我一点也不相信。婆婆却得意地拍拍自己的肩膀:"你看我,是不是越来越精神了。"我笑着打趣:"妈,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发现您年轻了许多,是不是恋爱了?听人说陈伯伯经常在我一上班,就来我们家哦。"  相似文献   

3.
别说父母老     
正我发现,父亲和母亲都特别不服老。别看他们都六十多岁了,可依旧勤劳,每天忙里忙外,不肯安享晚年。每次我说他们老了,他们就一百个不服气,急着和我争辩。父亲种了很多菜,经常骑着电三轮去城里卖菜。我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就劝他说:"爸,您都多大年纪了,还种这么多菜,赶集卖菜多累,家里又不缺这点钱!人老了,就得好好歇着……"我话还  相似文献   

4.
接到母亲病重的电话时,我人在纽约,正和3岁的儿子玩游戏。电话是家里的阿姨打来的,她说母亲本不让她给我打电话,但她知道,母亲是想让我回去看她的。  相似文献   

5.
背背母亲     
正上个周末,我和母亲在门口晒太阳,聊着家常,母亲突然说想去地里看看。可是母亲老了,老寒腿病常年折磨着她。母亲说着就要去拿拐杖。我看她慢慢起身,佝偻着身子去取门旁的拐杖,心里一酸,说:"妈,您别拿拐杖了,我背您去吧。"母亲迟疑了一下,然后转过身,有些惊讶地看着我,突然孩子似地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心灵的耳廓     
<正>"我可以看看我的孩子吗?"刚产下婴儿的母亲有气无力的说。护士抱着襁褓中的孩子走了过来。为了看清楚自己刚刚生下的杰作,那位母亲有些迫不及待。然而看到孩子的母亲却发现,自己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医生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转过脸去看窗  相似文献   

7.
人到老年     
每次吃饭都是父亲最早放下碗筷而母亲则会习惯性地再给父亲添勺饭。春节回到家中,终于又和父母同桌吃饭了。照例在父亲吃完后母亲扬起勺子准备给父亲添点,父亲却端着碗避开。我和母亲都很惊讶。父亲叹气说,你们就不知道人老的感受,多吃一点都会难过,第一次听父亲说自己老了,心里浮起一层薄薄的凄凉。其实父亲斑白的头发,迟缓的脚步,睡觉时艰难而滞重的喘息,早就在告诉我父亲经不起岁月的消磨,可在这样庸常的生活小事中让我看到父亲的老境,我还是骇然心惊。  相似文献   

8.
一天,母亲对我说:"楼下刘阿姨买的增强免疫力的药,我看挺有效的,她老伴吃了一个月,以前肠道不好的毛病全没了,不知道这药对我腰疼的毛病有没有效果。"我对母亲的话并不感到吃惊。自从她从老家来到省城住的这几个星期以来,她时而拿回一小桶日本酱油,时而带回一瓶韩国香醋,昨天还向我炫耀她白得的一顶帽子。我问她怎么得到的,她说是参加  相似文献   

9.
<正>回到老家,父亲和母亲照例兴致勃勃地张罗饭菜。父亲擅长做糖醋鱼,母亲就在一旁帮着打下手。两个人配合得极为默契,父亲一伸手,母亲就把油桶递过去。父亲再一伸手,母亲又把白糖传过去。整个过程,两个人不说一句话,但默契度简直让人称奇。我笑着对母亲说:"妈,我爸的一个手势你都能看懂啥意思吗?"母亲说:"那当然!他一皱眉,我就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他一抬眼,我就知道  相似文献   

10.
《健康必读》2008,(6):56
每次回家,他们都争着冲到我面前,数落对方的不是,还非要让我评评理。这次冲在前面的是母亲。她狠狠地剜了父亲一眼,说":你爸这个老糊涂,越来越不明事理了。前一阵子,你工作忙,不常回来,我们俩就想给你打电话说说话。我说你在单位忙着呢,别打扰。谁知道,他偏要打……"被母亲抢白一顿的父亲不甘心地辩解道:"就你能,你不是也想给丫头打  相似文献   

11.
母亲喜欢菊花.娇艳欲滴的波斯菊、四季常开的非洲菊,是母亲喜欢的两个菊花品种. 我参加工作后,因为常用电脑,原本还不错的视力越来越差.母亲见我看电视时眼睛总眯着,便有些着急地询问缘由,我说用眼过度,不碍事,实在不行配个眼镜就好了.母亲听后连连摇头:"配眼镜也不方便!你要多注意,别把眼睛弄坏了."  相似文献   

12.
正京琼与王琦夫妻生活过得十分和谐甜蜜。他俩有一个周岁的小宝宝。孩子满周岁的时候,京琼与王琦一起回娘家看母亲。吃罢午饭,王琦陪岳父聊天,京琼躲进母亲房里拉起了家常。说着说着,母亲为女儿忧虑起来:"瞧你,别人生孩子都养得白白胖胖的,你咋这么瘦弱呢?是不是王琦不知道疼爱你呀?"京琼赶紧为王琦辨解:"王琦对我可好啦,我除了带孩子,其  相似文献   

13.
巧夸父母     
正偶然听到同事大刘给他母亲打电话:"妈,我这次回去你还给我做糖醋鱼吧,你的手艺没人比得上,我一辈子都吃不够。上次你给你孙女织的小帽子,她特别喜欢,还跟同学炫耀说她有个心灵手巧的奶奶……"大刘在电话里不吝对母亲的赞美之词,他母亲听了一定心花怒放,我都听到电话里她不停的笑声,肯定连嘴都合不拢了。挂了电话,大刘说:"人老了就像孩子一样,得哄着,夸  相似文献   

14.
王敏英 《家庭健康》2011,(10):22-23
陪母亲去看一个住院的亲戚,出了医院门,在路边等车时看见有卖地瓜的,母亲对我说:“问问价格,不贵就买点。”一问,3块5一斤,母亲嫌贵,我说:“又不是人参、燕窝,咱不至于连点地瓜也买不起吧。”母亲看我一眼没再说话,其实我知道她一向喜欢吃烤地瓜。称好后,车也来了,我和母亲L了车。  相似文献   

15.
整整30年前,我和两个哥们儿一起看"毛片儿"。我们三个都30岁上下,都结婚了,其中两人都有孩子了。可是当我们看到录像带里的口交镜头的时候,仍然目瞪口呆、面面相觑,既不敢笑也不敢问,硬着头皮看了好一会儿才开始张嘴说话。一说才知道,我们三个大老爷们别说做过,居然都不知道还可以这样做!还是我想起来了,以前下乡到农村的时候,隐隐约约听老乡说过,可是当时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6.
学习能长知识,这话多次被我验证了。这不,—直困扰我多年,被一些人说我是"老抠",我一直无法解释,而今,我看了一篇文章,搞懂了一个知识点,可以给这些人讲清楚了。我绝不是"老抠",我并不吝啬,也不是小气!我是"乐活"!  相似文献   

17.
正自从我发现母亲三番五次丢钥匙后,就知道母亲老了。她动作迟缓,容易遗忘,甚至有些时候犯糊涂。我从心里感觉到,我在母亲面前,明显占了优势。原来是我听她的,现在她该听我的了,我们的角色该颠倒了,这是自然规律。那次我回家,看到母亲买了一大堆药。我翻了翻那些药,立即冲母亲发火":这是听收音机广告买来的吧!给你说过多少次,这些都是骗人的,还上当受骗。这些药不仅没有治疗效果,说不定还会害人呢。以后有什么事,和我商量了再做决定……"我像数落孩子一样,不由母亲分辩一句,一口气讲了一堆大道理。我说完后,母亲低着头,嗫嚅着":是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衰老是从视力开始的.远的东西模糊了,近的东西看不清了,老了.有人说,衰老是从记忆力开始的.眼前的事情,转身就忘,老了.也有人说,衰老是从骨头开始的.背越来越驼了,腿越来越没有力气了,老了.还有人说,衰老是从牙开始的.以前,吃什么东西都香,再硬的骨头都敢啃,现在,吃什么都没胃口了,牙缝越来越大了,吃饭的时间没饭后剔牙的时间长,最可怕的是,一颗老板牙,掉了,另一颗门牙,又松动了.老掉了牙,这是真的老了.  相似文献   

19.
正人们常说:"做人难,做好人更难。"但在我看来,母亲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她诚实守信、心胸宽广、热情大方。而与这样性格的人相处起来也让人觉得很舒服。所以母亲很受村里人的尊重,村里人也很愿意与她来往。母亲答应过别人的事,一定会做到。一次,邻居的张大婶要去城里买东西,担心晚上回来晚,孩子放学没人接,于是早早就来和母亲说:"今天我要去城里买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我怕回来晚了孩子没人接,所以我想拜托你,等到孩子放学的时候帮我去接一下他,好吗?"母亲想都没想就答  相似文献   

20.
正一位母亲找我咨询,说她上初中的女儿经常容易生气,责怪埋怨小伙伴,以致她的小伙伴都说她很"怪异",不喜欢与她玩,以致女儿变得越来越孤僻。所以她想向我请教,怎样才能改变女儿这种坏脾气。这种在人际交往中容易生气、责怪、埋怨别人的现象叫作"嗔",就是非常容易对别人的言行不满意而内心里生闷气,以致他人都不知道他为什么生气,时间久了,与他交往的人都很怕自己做不好,又会被怪罪,玩起来束手束脚、不开心,自然就不太想与这种人交往。其实,有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