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道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价值。方法对49例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经皮经肝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MBE)。结果 49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均穿刺放置成功。放置胆道内支架7~10d后,TBIL、ALT、A ST均明显下降(P<0.05),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结论胆道支架介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疗效确切,对于解除晚期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疽、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是胆囊切除术后原有的症状没有消失,或在此基础上有新的症状发生,是一组症状组合。以腹痛、腹胀、消化不良、胆道感染或胆道梗阻等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胆道系统结核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本院1例结合分析国内报道的其它4例胆道系统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道系统结核可发生于胆道的任何部位,常导致阻黄症状的出现,全部产两镁行手术后继续抗痨治疗。结论胆道系统结核以继发于其它部位结核的可能性大,临床表现主要以胆道症状主。而结核症状常被忽视。术前、术中常误诊为胆道恶性肿瘤。术中以建立 有效的胆汁出通道为主,术后有效的抗痨治疗为本病治疗的关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一般是指细菌感染所致的胆道系统的急性炎症,当伴有胆道梗阻所致胆道内细菌感染严重时,就会出现腹痛、寒战、高热、黄疸、感染性休克和神经精神症状等严重的临床症状,老年患者由于全身重要器官功能减退,代偿能力差,病情尤为  相似文献   

5.
李杨  石承先 《贵州医药》2007,31(11):1036-1038
胆道系统运动异常与多种肝胆胰疾病或临床症状有关,深入探讨胆道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对胆道疾病的认识。因此,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胃肠激素对胆道系统运动影响的研究简要综述如下:调节胆道生理运动的激素主要是胃肠激素。在胃肠激素中,以内分泌为主要作用方式参与胆道运  相似文献   

6.
胆石病人胆囊切除及胆道取石术后,因症状未解除或缓解后症状复发,仍然是胆道外科一重要课题。由于胆囊已切除,口服胆囊造影已失去作用,静脉造影法效果亦欠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胃切除术后的胆囊炎胆石症19例,认为两者关系密切,并提出预防措施。一、病例选择:胃切除术前无胆道症状,或胃切除术中胆道探查无异常,而在术后出现胆道症状,临床拟诊胆石症并经过胆囊造影,A、B型超声波证实者;经手术证实或有排石者为研究对象。本文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汤华 《中国医药科学》2011,(16):145+147
胆道蛔虫症、肠梗阻均为常见急腹症。胆道蛔虫症和肠梗阻同时存在较少见,两者临床症状相似,漏诊后果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胆道手术后大约10%~20%的患者发生与手术前相似的上腹疼痛或饭后上腹饱胀等症状,称为胆道术后综合征(Symptomsf ollowingbiliary tractsurgery)。这种胆道术后综合征的发生,影响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胆道术后综合症发生的原因,其中一部分可能与原有慢性胰腺炎、胆道残余结石、胆道狭窄或消化性溃疡等有关,但是部分患者并无上述情况,并且胆道手术后逆行胆道造影基本正常。我们进行的动物和临床研究发现,胆道探查术时损伤Oddi氏括约肌与胆道术后综合征有关。然而胆道手术后胆道造影的形态变化与胆道术后综合征的关系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0.
周芸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0):184-185
目的 研究胆道支架置入加内照射治疗恶性阻塞性黄疽.方法:5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先采用经皮胆道支架置入,再进行胆道支架内照射治疗.结果:5例患者均在15天内黄疸消退,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胆道支架置入加内照射可以有效的预防胆道支架内在狭窄,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该项技术成功实施护理配合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术后胆道镜并发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 34例并发症的临床资料 ,其中发热 16例 ,胆道出血 8例 ,窦道穿孔 6例 ,置入 T管失败致窦道缺失 4例。结果 :术后胆道镜并发症发生率为 8.83% ,主要以发热、胆道出血、窦道穿孔为主。结论 :术后胆道镜并发症发生率低 ,症状轻 ,可以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ERDB)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对比56例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及术后临床症状及检查指标。结果 5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ERDB后自觉症状均明显改善,并且血清胆红素及转氨酶明显下降。结论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来说是简便、安全、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胆道疾患并不多见。1959年国外文献有过报道,1979年苏联作者综合报道21例,国内金枝等报道37例。我院1978~1981年10月共收治15例,现报道于下。临床资料本组男13例,女2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5岁。胃术后出现胆道症状的间隔时间,最短为6个月,最长24年。所有病例在术前及间隔期均无慢性胆道系统症状。胃术后主要临床症状与体征为反复右上腹剧痛、发热,早期多  相似文献   

14.
国外报告急性胰腺炎30—74%合并胆道疾患,即有典型症状、体征及血、尿淀粉酶升高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或过去有典型症状经临床或胆道造影确诊为胆石症者;或过去已因胆石症施行过胆道手术;或在急性胰腺炎发作同时具有典型胆囊炎、胆石症的表现;或手术证实同时有胰腺炎和胆石者。国内报告急性胰腺炎合并胆囊炎、胆石症的比例比国外略低,为8.7—42.7%。天津南开医院和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报告400例急性胰腺炎,55例合并胆道疾患,但其中131例在急性症状消退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囊管在胆总管缺损中应用.方法利用胆囊管修补胆总管缺损术的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病人胆道功能良好,术后随访半年至2年,无黄疸及其它胆道症状发生.结论若胆囊管及胆总管情况允许,该术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符合胆道正常解剖,避免胆道逆行感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胆道结石并胆道感染的临床分型及手术时机。方法选取近期我院收治的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86例,根据患者的感染症状将患者分为重症胆道感染组和轻度胆道感染组,轻症胆道感染组给予彻底手术治疗,重症胆道感染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早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本组86例患者经过相关治疗后1例死亡;两组患者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有明显差异,(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残石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胆道结石合并胆道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把握好手术时机,才能确保其手术效果,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恶性胆道梗阻应用内镜置放胆道支架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置放胆道支架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方法 30例患者均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确定胆管狭窄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在透视引导下置入支架,并随访观察。结果 30例均一次成功置入支架,其中金属支架13例,塑料支架17例,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或改善,痊愈出院,随访3~6个月,近期疗效满意。结论经内镜下置放胆道支架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缓解恶性胆道梗阻的病情,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安全性高等优点,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腹胆囊切除医源性肝外胆道损伤发生率约0.2%,延误患者术后正常恢复,常在手术后出现明显症状时发现,处理十分困难。本文结合我院15年来发生的12例经腹胆囊切除术中医源性胆道损伤原因及损伤后胆道修复方式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9.
蛔虫病     
蛔虫病系由于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主要寄生在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症状,以消化道功能异常为主,有时伴有神经或过敏症状或无甚症状,有时迷入胆道产生胆道蛔虫病。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蛔虫寄生在机体其症状的表现,在于蛔虫与机体的相互作用,由于虫体及其分泌的毒素对机体的反应而致病,一般情况小肠内蛔虫的多少,大小和症状的有无没有直接关系,而取决于机体的状态。儿童,神经质,体弱营养不良等患者症状较多,少数患者可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改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及经皮胆道支架置入在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治疗价值.方法 3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采用改良PTCD,并在当时或1~3周后行经皮胆道可膨式金属支架置入.结果 改良PTCD成功率100%,支架置入成功率90.9%(30/33).随访1~29个月,中位生存14.8个月.6例随访期间出现发热、黄疸,其中1例重置PTCD后症状缓解,1例抗炎、利胆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重置PTCD管后黄疸短暂消失,渐出现混合性黄疸,另3例因肿瘤广泛浸润、转移、恶病质,不宜再次PTCD引流.结论 (1)经皮胆道支架置人术的选择性应用,是姑息性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方法,并能原位恢复胆道的生理连续性;(2)改良PTCD操作是支架置入的前提条件和放置失败的引流保证,也为胆道再梗阻提供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