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腔内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腔内治疗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踝肱指数、通畅率及病情改善程度,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20例患者经腔内治疗19例获成功,成功率达95%,术后当即血管造影病变血管直径可达正常的80%以上。症状评分由术前的(6.64±0.67)下降到出院前的(1.71±0.84),P<0.001,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6±0.02)上升至出院前的(0.86±0.03),P<0.001。术后19例患者平均随访6~12个月,有3例病变位于腘动脉以下的患者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经下肢动脉CT血管重建检查球囊扩张后再狭窄,2例行再次球囊扩张,1例行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好转出院,其余16例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血管超声或下肢动脉CT血管重建血流通畅;13例患者下肢溃疡愈合,2例70%愈合,2例截趾患者创面愈合良好。结论糖尿病足动脉病变应首选腔内治疗;对膝以上动脉病变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效果明显,远期通畅率较高;对膝下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救肢率高于通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腔内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腔内治疗资料,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踝肱指数、通畅率及病情改善程度,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20例患者经腔内治疗19例获成功,成功率达95%,术后当即血管造影病变血管直径可达正常的80%以上。症状评分由术前的(6.64±0.67)下降到出院前的(1.71±0.84),P〈0.001,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36±0.02)上升至出院前的(0.86±0.03),P〈0.001。术后19例患者平均随访6~12个月,有3例病变位于腘动脉以下的患者再次出现下肢缺血症状,经下肢动脉CT血管重建检查球囊扩张后再狭窄,2例行再次球囊扩张,1例行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好转出院,其余16例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血管超声或下肢动脉CT血管重建血流通畅;13例患者下肢溃疡愈合,2例70%愈合,2例截趾患者创面愈合良好。结论糖尿病足动脉病变应首选腔内治疗;对膝以上动脉病变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效果明显,远期通畅率较高;对膝下动脉病变球囊扩张救肢率高于通畅率。  相似文献   

3.
秦汉林  高斌 《安徽医学》2011,32(3):346-349
目的 探讨应用小口径长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近期临床价值.方法 对25例患者36条糖尿病足下肢病变血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对狭窄处实施PTA.结果 术后即刻16例22条患肢疼痛明显缓解.术后24 h,患肢皮温及踝肱指数(ABI)均较术前显著升高;术后跛行距离是持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药物球囊在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在新余市新钢中心医院住院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普通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药物球囊扩张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即刻效果及随访9~12个月后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术前MLD、术后即刻ML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9个月最小管腔直径大于对照组,晚期管腔丢失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针对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患者采取药物球囊扩张术进行治疗,不仅能确保手术即刻疗效,还能改善其预后情况,降低其他心脏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暨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临床疗效。方法13例经皮血管内球囊成形术,6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术后6月血管造影复查。结果19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者下肢动脉血供均得到良好改善,通过控制血糖、局部换药等治疗措施,糖尿病足部溃疡愈合较快,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血管阻塞部位及程度,糖尿病足下肢动脉血管内介入治疗疗效满意,可以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足性血管病变术后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1-2010.6应用PTA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足性血管病变18例,对照组18例给予药物治疗加局部换药.结果18例PTA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足性血管病变中,17例下肢缺血症状及溃疡愈合症状明显改善,无一例截肢,而对照组的18例患者中,8例出现溃疡反复感染难以愈合,5例截肢,对照组的并发症及截肢发生率远远高于PTA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组.结论 PTA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足性血管病变有助溃疡愈合,降低截肢率,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消癥通痹胶囊(制剂批准文号:冀药制字z20051028)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怡开治疗,实验组给予消癥通痹胶囊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踝肱指数(ABI)和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ABI和足背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癥通痹胶囊是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8.
双钢丝球囊在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双钢丝球囊在支架内再狭窄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2例支架内再狭窄病人, 共有再狭窄靶病变37处,采用双钢丝球囊对靶病变进行扩张,观察扩张效果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 全部37 处再狭窄病变的双钢丝球囊扩张成功率为100%,术后血管狭窄程度明显减轻[(87.7±8.6)%比(7.7±6.7)%, P<0.001],住院期间无1例发生死亡、未发生Q波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等严重临床并发症。1处支架外缘受 累的再狭窄病变在扩张后出现轻度内膜撕裂(A型),4处支架外缘受累的再狭窄病变于支架外缘受累血管段补 充置入支架。临床随访3-15(8.0±3.4)个月,2例出现心绞痛复发。结论 双钢丝球囊成形术对支架内再狭 窄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金平 《医学综述》2009,15(14):2166-2169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血管病变是导致糖尿病足的重要因素,随着医学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介入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小口径、长球囊的临床应用,降低了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前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准确了解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范围、程度,对明确诊断、制订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及预后等至关重要。现就糖尿病足的介入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theroselerosis obliterans,ASO)的治疗一直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重点关注[1-2].常用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等保守治疗、动脉旁路转流术、内膜剥脱术及经皮球囊扩张支架植入,但单独应用均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对长段闭塞累及股总动脉分叉处的病变治疗十分棘手.笔者所在血管中心新近开展开放内膜剥脱、动脉取栓加腔内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为长段下肢ASO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将本院近期此术式的安全性和短期疗效进行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研究常规球囊扩张与切割球囊相结合的"复合球囊扩张"在股浅动脉长段闭塞治疗中的扩张效果和中期疗效.方法 在导丝通过闭塞段后,首先应用常规球囊进行预扩张,然后行动脉造影,对预扩张后仍有重度狭窄的部位进行切割球囊扩张,扩张后再次造影评价疗效.术后一年随访,通过下肢CTA检查结果与单纯常规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相比较,评价复合球囊扩张的中期治疗效果.结果 在常规长球囊扩张后,长段闭塞的股浅动脉显露出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狭窄,最严重狭窄处多位于闭塞段的近端,远端和内收肌管的一处严重狭窄处平均长度为1.5-3cm,狭窄段程度为83%,这一段狭窄应用常规球囊扩张效果不明显,在严重狭窄处经切割球囊扩张后狭窄程度明显减轻狭窄度为30%,切割球囊扩张后再次应用常规长球囊扩张后动脉造影显示闭塞段较为均匀,一致得到扩张,但严重狭窄段扩张程度仍较差.严重狭窄处由于完全闭塞到首次扩张后平均为狭窄83%.切割扩张后平均为狭窄37%,再次常规扩张(后扩张)后平均狭窄为0.本组治疗没有发生动脉壁撕裂,穿孔出血合并症.一年后下肢动脉CTA显示复合球囊扩张效果明显好于单纯常规球囊扩张,与血管内支架比较扩张效果相似.结论 常规长球囊与切割球囊相配合的"复合球囊扩张"可以有效地治疗股浅动脉长段闭塞,中期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球囊扩张,血管内支架效果相似,但长期疗效及闭塞后再次介入成功率和再次中长期通畅率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和普通球囊在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疗效。 方法选择42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涂层球囊组(DCB组)20例和普通球囊组(CB组)22例。DCB组病人采用紫杉醇释放高压分流球囊扩张成形术,CB组病人采用普通球囊扩张成形术。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前后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并比较术后1、6、12个月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和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2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2组病人术前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狭窄处内径及透析血流量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1),但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12个月,2组病人动静脉内瘘初级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DCB组初级通畅率高于CB组(P < 0.05)。2组病人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相比,药物涂层球囊血管成形术在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病变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可作为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安全、有效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3.
袁一孟  郭亮  郑戈 《安徽医学》2022,43(12):1408-1411
目的 观察高压球囊扩张术联合溶栓治疗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76例老年MHD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溶栓治疗)和观察组(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每组各38例,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内瘘血流量、血管内径和狭窄处峰值流速,以及术后不同时间(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AVF通畅率,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和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术后观察组的内瘘血流量、血管内径高于对照组,狭窄处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半年,观察组的初级通畅率、次级通畅率分别为84.21%、94.74%,78.95%、76.32%,均高于对照组的63.16%、78.95%,55.26%、5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再狭窄发生率为5.26%,低于对照组的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MHD患者AVF狭窄疗效良好,可有效提高透析流量和通畅率,降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小腿动脉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和材料8例糖尿病患者经临床诊断患糖尿病足11肢体(Wagner分级0-V),CTA提示有2条以上小腿主要动脉狭窄或闭塞,3例伴有股、动脉闭塞;所有病例经下肢动脉DSA造影明确病变血管的部位和长度后,利用"路途"技术将再通导线穿过动脉狭窄或闭塞段,沿导丝送入专用的高顺应性小球囊导管(deep,INVAtec)进行扩张成形,对伴有股、动脉病变同时行扩张成形或投放支架。结果 8例患者共11支糖尿病足经10次介入治疗,其中9个肢体血流恢复,症状改善,3个月内有效率(90.91%);1例无效(9.09%);并发足背动脉急性血栓形成1例并在3月后因足背动脉复发性闭塞行截肢(9.09%),保肢率81.82%,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小腿动脉球囊导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足安全有效,保肢率高。  相似文献   

15.
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成形术 (PTA)和血管内支架治疗布加综合征的临床价值、优点、适应证、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 :对 2 2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2 2例球囊扩张成功 ,植入血管内支架 2 4个。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 ( 2 .68± 0 .3 3 )kPa下降至术后 ( 1.5 2± 0 .40 )kPa。术后 1周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 6~18个月 ,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 ,肝功能指标显著好转 ,疗效满意。 1例支架回缩行再次球囊扩张治疗成功。结论 :与外科手术相比 ,球囊扩张治疗布加综合征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并发症少的优点 ,为了防止再狭窄发生 ,应在扩张后置入血管内支架 ,并在手术后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原通络方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支架植入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支架植入再狭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降糖、降压等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中药组给予复原通络方,治疗6个疗程(4周为l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6 min步行和跛行距离、下肢踝肱指数(ABI)、经皮氧分压(TcPO2)、下肢动脉内径及安全性指标。结果:(1)治疗6个月后,中药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中药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术后3个月、6个月中药组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中药组6 min跛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3)中药组静息ABI、TcPO2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4)术后3个月、6个月,中药组患者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内径增宽优于照组(P<0.05)。结论:复原通络方能够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支架植入再狭窄的临床症状,促进下肢血运重建,延缓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脉复生合剂治疗各期糖尿病足(D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糖尿病饮食、胰岛素强化治疗、抗感染和改善血液循环)和局部治疗(糖尿病足清创术);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脉复生合剂(由当归、熟地黄、岗捻、牛大力、两头尖、牛膝、鸡血藤、入地金牛等组成)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对症处理。治疗1个疗程(30 d)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下肢血管彩超评分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溃疡面积、腓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和下肢血管彩超评分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缩小溃疡面积、改善MNCV和SNCV方面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脉复生合剂治疗各期糖尿病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糖尿病足专用球囊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价值。方法29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1)研究组19例:进行下肢动脉DSA检查,然后行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2)对照组10例:接受局部清创、抗生素及胰岛素等常规治疗,并追踪观察6个月。结果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结果令人满意。结论糖尿病足专用球囊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令人满意,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19.
切割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69例临床应用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应用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 对 6 9例冠心病患者的 80处病变行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对其进行分析 ,并短期随访 .结果  80处病变血管直接切割球囊扩张治疗 ,成功率 93% ,其中 9例完全闭塞性病变中 7例获得成功 (成功率 78% ) .3例支架内再狭窄均扩张成功 .80处病变切割球囊扩张后安放支架 5 8个 (支架安放率 73% ) ,2 2例单纯行切割球囊扩张术者残余狭窄为 0~2 0 % [平均 (7± 6 ) % ].1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包填塞 ,无严重内膜撕裂发生、急性闭塞、急诊冠脉架桥术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 .随访 1~ 10 mo(平均 5 .9mo) ,1例单纯行切割球囊扩张术患者于术后 1mo出现心绞痛 ,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再狭窄 .其他患者随访期间无心脏事件发生 .结论 切割球囊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安全、有效 ,短期疗效良好 .  相似文献   

20.
陈军  胡建平  侍继东 《吉林医学》2011,(33):7136-7136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治疗布加综合征(BCS)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就诊的15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结果:14例球囊扩张成功,植入血管内支架10个,1例长段闭塞穿刺未能成功经过比较下腔静脉压力,病灶两端压力差手术后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下腔直径手术后明显大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周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结论:与外科手术相比,球囊扩张治疗布加综合征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