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状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2组均给予抗感染、吸入激素和β受体激动剂对症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饮食行为干预、运动行为干预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心理状态及预后情况.结果 干预组抑郁自评分及抑郁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随访6个月,干预组复发率为22.4%,对照组复发率为51.8%.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稳定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状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8例和对照组54例。2组均给予抗感染、吸入激素和B受体激动剂对症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饮食行为干预、运动行为干预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心理状态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组抑郁自评分及抑郁状态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随访6个月,干预组复发率为22.4%,对照组复发率为51.8%。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稳定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病人心理分析及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婉华 《家庭护士》2009,7(1):74-75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影响,对不良心理因素给予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5例哮喘病人及8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调查.[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哮喘病人的生活事件、躯体化、焦虑、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恐惧、抑郁等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支气管哮喘病人应加强心理护理,提高病人自我管理意识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哮喘与心理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医学界认识到作为医学研究的对象—人 ,不仅是一个有高级生理活动的生物体 ,还是一个有意识、有感情、有各种心理社会属性的生命体 ;人的心理活动和社会生活方式也同其他生理活动一样 ,会反映到健康和疾病上 ,因此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益受到关注。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心身疾病 ,1888年Mackenzie报道的对花草过敏的哮喘患者看到纸花引起哮喘发作 1例充分表明了作为哮喘的病因之一—心理因素同样不能忽视。1 流行病学支气管哮喘患者常伴有精神症状 ,这一…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存质量和疾病控制情况与抑郁的关系越来越得到重视[1]。成人哮喘患者抑郁发病率明显高于健康成人[2],本研究调查中年支气管哮喘患者抑郁发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过归纳总结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特征。介绍分析患者不同阶段问题及表现。根据患者不同病情提出应对的护理措施。使患者了解认识自身疾病特点,解除精神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相似文献   

7.
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对哮喘患儿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2例哮喘患儿给予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比较干预前后患儿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综合性治疗后患儿哮喘症状控制有效率及复发情况明显好转。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干预,对哮喘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赵君  李芍亭 《护理研究》2006,20(7):1907-1908
哮喘本身是一种心身疾病,哮喘发作与心理状况相互影响,巨为因果。近年的研究表明哮喘的易感倾向、发作、转归等都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心理应激参与诱发哮喘。因此,加强对支气管哮喘的心理干预,对消除病因,控制急性发作,改善肺功能,防止复发,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对哮喘患儿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2例哮喘患儿给予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比较干预前后患儿肺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综合性治疗后患儿哮喘症状控制有效率及复发情况明显好转。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干预,对哮喘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4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主要护理措施包括:紧张、恐惧心理的护理,忧虑心理的护理,依赖心理的护理。认为针对精神因素及异常情绪进行心理治疗和护理,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和呼吸、放松训练对哮喘患者负性情绪、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哮喘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4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呼吸、放松和生物反馈训练。结果:经过14d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下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病情控制亦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能有效加强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改善负性情绪,缓解和预防哮喘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早期干预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老年人脑卒中后心理障碍患者的早期护理对策.方法 将7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进行个体化心理分析,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计划,通过心理疗法综合康复训练促进心理转化,对照组给予一般药物治疗,对2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情绪、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综合康复能力显著提高(P<0.01).结论 对脑卒中后心理障碍的老年患者,早期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采取计划性的护理援助措施,是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康复效果的有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老年人脑卒中后心理障碍患者的早期护理对策。方法将72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进行个体化心理分析,制定针对性心理干预计划,通过心理疗法综合康复训练促进心理转化,对照组给予一般药物治疗,对2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情绪、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改善,综合康复能力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脑卒中后心理障碍的老年患者,早期实施个体化心理干预,采取计划性的护理援助措施,是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康复效果的有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鸿莲 《临床医学》2006,26(7):87-88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支气管哮喘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心理干预组80例,心理干预组除应用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外加心理干预治疗,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住院天数心理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随访6个月复发率,心理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负担大,存在负性情绪;心理干预能减轻心理负担,并能提高治疗的远期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病人情绪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病人情绪状态的影响和在支气管哮喘病情控制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成人支气管哮喘住院病人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非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干预措施为支气管哮喘知识教育、放松技术训练、呼吸技术训练、个别心理疏导。治疗前后测量两组心理指标和生理指标,并观察疗效。[结果]干预组与非干预组病人入院时一般情况和支气管哮喘疾病知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60例病人焦虑与抑郁的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治疗后干预组和非干预组的心理、生理指标、疾病知识、住院天数等各项指标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情绪状态等心理社会因素对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和转归作用较明显,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抑郁、焦虑症状,缓解心理压力,稳定情绪,使支气管哮喘发作快速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对87例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本组透析患者干预前心理障碍较为严重,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均明显改善(P<0.01).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多存在心理障碍,心理干预可改善其不良心理,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7.
18.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心理干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的心理特征与放松训练、家庭应对指导、认知和脱敏治疗等心理干预措施,对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2例6~14岁的哮喘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干预组(n=58)和对照组(n=54),两组给予同样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前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行为问题检出率等.结果:大多数哮喘儿童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障碍.通过心理干预治疗,干预组在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行为问题检出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哮喘儿童存在比较明显的心理障碍,针对哮喘患儿的心理特点给予药物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院外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呼吸内科2008年3月至2009年10月出院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在出院时给予常规出院宣教和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双向随访给予规范的健康教育、哮喘控制(ACT)测试的应用、心理干预等综合干预治疗,对比两组间疾病知识掌握情况、院外遵医情况及哮喘控制效果。结果干预组掌握疾病知识44例(86.3%)高于对照组19例(37.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外遵医行为干预组坚持治疗45例(88.2%)高于对照组20例(39.2%),经常使用峰流速仪43例(84.3%)高于对照组13例(25.5%),定期门诊复查42例(82.4%)高于对照组12例(23.5%),干预组遵医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哮喘完全控制39例(76.5%)高于对照组16例(31.4%),干预组哮喘控制效果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以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的院外遵医行为,提升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哮喘控制。  相似文献   

20.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茉莉 《现代护理》1998,4(12):26-27
过去,人们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过敏性变态反应疾病。近年来,临床医师越来越多地发现本病的发作亦与患者的心理因素和人格特征有关。至少心理因素可以激发或加重哮喘的发作[1]。1临床资料我科在1996年1月~12月共收治支气管哮喘者35例,女性15例,男性20例;年龄16~60岁,平均年龄36岁。其心理状态为焦虑30例,恐惧14例,忧郁8例,自尊7例,依赖24例,择优32例,审慎26例。2心理分析2.l焦虑,C理焦虑是病人对疾病造成的危害所产生的情绪反应。产生焦虑的原因有()环境陌生;(2)病情反复发作;(3)经济困难。2.2恐体C理由于支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