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decorin对肝星状细胞(HSC-T6)和肝细胞(L-02)生长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细胞培养,经dccorin处理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Decorin使细胞周期发生明显改变.G1期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S期细胞百分率降低G2期细胞百分率减少甚至缺失(P<0.05,P<0.01).结论Decorin对肝星状细胞(HSC-T6)和肝细胞(L-02)有细胞周期阻滞作用,通过细胞周期阻抑可以抑制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在大鼠纤维化肝组织中的动态表达及其对在体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增殖的影响. 方法 采用胆总管结扎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大鼠肝组织中PTEN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术测定大鼠肝组织中活化HSC的PTEN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大鼠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大鼠肝组织中PTEN有广泛表达,主要表达于细胞质,随着肝纤维化的发展,PTEN表达逐渐减少(P<0.01),而α-平滑肌肌动蛋白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造模1、2、3周及4周不同时间大鼠纤维化肝组织中PTEN的mRNA(分别为假手术组的0.66、0.53、0.44和0.37)及蛋白质表达(吸光度比值分别为1.20±0.13,1.07±0.16,0.88±0.08,0.73±0.07)均低于假手术组(P<0.01),并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逐渐降低(P<0.01);免疫荧光双标记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术显示PTEN在活化HSC广泛表达,主要表达于细胞质,随着肝纤维化的进展,表达PTEN的活化HSC占总的活化HSC的比例逐渐减少(P<0.01). 结论 大鼠纤维化肝组织中PTEN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下调;在体HSC的PTEN表达亦降低;肝组织中PTEN的动态表达与HSC的活化、增殖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作用下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HSC,传代后使用PDGF-BB处理HSC,HGF进行干预,采用AO/EB染色、TUNEL法和流式细胞仪观察HGF对PDGF-BB作用下大鼠原代HSC凋亡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分析P65的表达,电泳迁移率分析检测核因子κB DNA-蛋白结合活性. 结果对照组、PDGF-BB+HGF处理组和HGF处理组AO/EB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8%±0.42%,5.10%±0.56%和8.43%±0.40%;流式细胞仪观察凋亡率分别为1.64%、3.22%和6.66%;TUNEL法凋亡率分别为2.35%±0.47%、4.89%±0.36%和7.34%±0.51%,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5、2.46和2.13,P值均<0.05).对照组、PDGF-BB+HGF处理组和HGF处理组P65的表达依次减少,吸光度值分别为0.250±0.038、0.180±0.025和0.130±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P<0.05).核因子κB DNA-蛋白结合活性相应减弱,吸光度值分别为283.97±43.20、129.93±15.54和61.56±1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5).结论 HGF能够诱导大鼠原代HSC和PDGF-BB作用下大鼠原代HSC的凋亡,抑制P65的表达和核因子κ B DNA-蛋白结合活性是HGF促进HSC凋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7):1561-1566
目的探讨HBV感染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11月—2021年1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30份、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42份、肝细胞癌患者血浆30份及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的血浆18份,ELISA法检测血浆和条件培养液中HBx、TGFβ1、多巴胺β羟化酶(DBH)和羟脯氨酸(Hyp)的含量。采用LO2细胞构建过表达HBx稳转株细胞,LO2细胞分为LO2-HBx组(稳定表达HBx)、阴性对照组(LO2-con)、空白组,分别制备LO2-HBx、LO2-con和LO2细胞(Mock)的条件培养基,孵育人HSC株LX-2,分为LX-2/LO2-HBx、LX-2/LO2-con、LX-2/Mock 3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变化。采用rhTGFβ1刺激LX-2细胞,另采用TGFβ1受体抑制剂处理LX-2/LO2-HBx组细胞。荧光定量PCR或Western Blot法检测LO2细胞中的HBx及上述LX-2细胞中α-SMA、Col1A1、DBH和TGFβ1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比较方法采用Bonferroni法; 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结果 LO2-HBx可稳定表达HBx蛋白,其培养上清中TGFβ1含量升高(F=324.701,P 0.01);共培养LX-2/LO2-HBx组细胞发生明显细胞形态变化,出现细胞收缩,胞突明显伸长,胞内脂滴减少,与LX-2/LO2-con组比较其增殖活力明显增强(P 0.05),且α-SMA和Col1A1的mRNA(F值分别为144.712和76.680,P值均0.01)及蛋白(F值分别为234.142和528.708,P值均0.001)表达水平升高; LX-2/LO2-HBx组细胞中TGFβ1 mRNA(F=29.382,P 0.01)及DBH mRNA水平升高(F=42.662,P 0.01)。随着rhTGFβ1刺激浓度的增加,LX-2细胞中α-SMA(F=1 794.031,P 0.01)、Col1A1(F=91.340,P 0.01)及DBH(F=2 501.011,P 0.01)表达增加,在rhTGFβ1 10 ng/ml时达到峰值。在LO2-HBx组条件培养液中加入TGFβ1受体抑制剂后LX-2细胞中DBH和Col1A1的表达较对照组下调(t值分别为3.603、5.798,P值均0.05)。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的血浆TGFβ1(F=51.188,P 0.001)、HBx (F=39.227,P 0.001)、DBH(F=34.431,P 0.001)及Hyp(F=16.211,P 0.001)较健康对照组升高,血浆中HBx与TGFβ1、TGFβ1与DBH、Hyp与DBH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931、0.863、0.765(P值均0.001)。结论 HBx蛋白可促进LO2细胞分泌TGFβ1,诱导LX-2的增殖和活化,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并上调LX-2细胞中TGFβ1及DBH的表达;rhTGFβ1刺激可诱导LX-2活化和DBH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5.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机理。方法:用链霉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流,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并以MTT比色法观察氧化苦参碱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效应。结果:氧化苦参碱可影响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氧化苦参碱浓度在0.5~16μg/ml时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1)。结论:氧化苦参碱可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 采用HSC-T6肝星状细胞系,将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SC)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组(5、10、20 μmol/L).采用MTT法观察罗格列酮对HSC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Ⅰ型胶原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10、20μmol/L罗格列酮组,罗格列酮可以抑制HSC的增殖(P<0.05),同时细胞堵养液上清中Ⅰ型胶原含量分别为135.72±6.00 ng/ml、128.65±5.34 ng/ml,均低于对照组(149.35±6.65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格列酮可以抑制HSC的增殖,抑制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7.
三七总甙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胶原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探讨三七总甙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按常规方法分离正常大鼠肝星状细胞,用三七总甙药物温育液作用于传一代培养的肝星状细胞,~3H-TdR掺入观察细胞增殖,ELISA法测定上清及细胞层Ⅰ型胶原含量,改良Lowry's法测定细胞层总蛋白以校正细胞数。结果:三七总甙不同浓度组均能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细胞内外Ⅰ型胶原生成,尤以细胞外的抑制更为明显,与对照组及2.5×10~(-7)M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三七总甙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及细胞内外Ⅰ型胶原生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益肝煎剂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鉴于肝纤维化、肝硬变出现蜘蛛痣、舌质青及肝脾大、门脉高压等瘀血征象,以活血化瘀为主兼益气疏肝健脾法治疗肝纤维化已成国内中医药学者的共识。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方的益肝煎剂投产10多年来,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疗效。益肝煎剂的主要成分是丹参、黄芪、当归、赤芍、水蛭等,本研究所以往的研究表明本药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和增殖是肝纤维化形成的中心环节。本研究拟探讨益肝煎剂对HSC增殖的影响,为中药防治肝纤维化提供有效药物和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肝脏星状细胞系(CFSC)由美国Greenwel教授建立,其表型为活化的HSC。细胞常规培养于含青霉素1×10~5U·L~(-1)、链霉素100mg·L~(-1)中,在37℃,5%CO_2充分湿度  相似文献   

9.
梁春丽  樊晓明  卜淑蕊 《肝脏》2012,17(10):709-711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不同剂量卡维地洛(CVD)作用于肝星状细胞(HSC-T6)。CCK-8法检测CVD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CVD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CVD作用于HSC-T6后,CCK-8法检测模拟对照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2.18±0.60,CVD10μmol/L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6.30±1.44,CVD20μmol/L组细胞增殖抑制率为7.75±1.33。提示细胞增殖抑制率随CVD浓度的增高而增高。CVD10μmol/L组及CVD20μmol/L组与模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式细胞术检测模拟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2.30±0.08)%,CVD1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为(3.54±0.50)%,CVD20μmol/L组细胞凋亡率为(4.25±0.13)%,提示细胞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加。CVD10μmol/L组及CVD20μmol/L组与模拟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VD可以抑制HSC-T6的增殖,促进HSC-T6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以10%的扶正化瘀方药物血清作用大鼠传代与纤维肝星状细胞,正常与纤维肝肝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通过「^3H-」-Propline掺入,观察药物血清对各组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扶正化瘀方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药物血清组纤维肝星状细胞与肝细胞细胞内胶原合成与细胞外胶原分泌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正常传代星状细胞与肝细胞细胞外胶原分泌也明显减少;成纤维细胞胶原的合成与分泌,以及正常传代星状细胞细胞  相似文献   

11.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目的探讨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抗肝纤维化的机理.方法用链酶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流消化正常大鼠肝脏,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以MTT比色法观察氧化苦参碱对肝星状细胞毒性作用,3H-TdR法观察氧化苦参碱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效应.结果氧化苦参碱浓度>10-5mol/1时对肝星状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增殖,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贮脂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陈从新  顾月华 《肝脏》2000,5(4):219-220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对大鼠贮脂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为应用氧化苦参碱防治肝纤维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离、培养大鼠贮脂细胞,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蓝(MTT)法和^3H-脯氨酸掺入法分别测定细胞增殖和交原合成。结果 氧化苦参碱在5ug~500ug/ml浓度范围内能呈剂量依赖性抑制贮脂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提高药物浓度则形成作用平台。结论 氧化苦参碱在体外具有抑制大鼠贮脂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这对防治肝纤维化可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牛磺酸对离体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用噻唑蓝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 ,丫啶噔活体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 ,免疫细胞化学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c jun、c fos表达。 结果 在 5~ 5 0mmol/L浓度范围内 ,牛磺酸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 ,可使G0 /G1期细胞增多 ,S期细胞减少 ,并能明显抑制c jun、c fos的表达 (P <0 .0 1)。此外 ,牛磺酸尚可抑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对肝星状细胞的促增殖作用 ,而牛磺酸对肝星状细胞凋亡无诱导作用。结论 牛磺酸可显著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 ,使肝星状细胞阻滞于G0 ~G1期 ;牛磺酸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其抑制c jun、c fos的表达有关 ;牛磺酸不能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Despitetheearlycontroversyovertheprimarycelularsourceofextracelularmatrixproteinsinliverfibrosis,compelinginvitro...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交感神经系统在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体外培养的肝星状细胞(HSC)中α1、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去甲肾上腺素(NE)对HSC增殖活性的影响.同时用RT-PCR检测受NE作用后HSC的活化指标胶原蛋白-1、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及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活化的HSC中交感神经递质NE的水平. 结果α1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于HSC的胞膜和胞质内;NE可呈剂量依赖性地促进HSC增殖,在浓度为100μmol/L时达到最大效应,F=140.4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NE 100 μmol/L作用细胞24h后,可显著促进反应HSC活化的指标上升,胶原蛋白-1表达为0.3022±0.0610,TGF β表达为2.2080±0.2151,α-SMA mRNA表达为0.5469±0.0108,与对照组胶原蛋白-1(0.1040±0.0556)、TGF β(1.1190±0.0070)、α-SMA mRNA表达(0.0759±0.0449)比较,t值分别为-4.160、-8.763和-17.651,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SC可以合成并释放NE,且受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10ng/ml)刺激后HSC中NE含量为(14.24±0.21)ng/ml,对照组为(11.34±0.15)ng/ml,两组比较,t=-32.907,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 抑制交感神经系统使HSC活性降低对临床上治疗肝纤维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黄蔗虫丸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及增殖的影响。方法用链酶蛋白酶和胶原酶原位灌注消化正常大鼠肝脏,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HSC),在制备大黄蔗虫丸大鼠药物血清的基础上,温育HSC。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增殖周期情况。结果药物血清对体外培养的HSC有抑制作用,且存在浓度剂量依赖关系,但作用较弱,需在20%以上方见到显著性差异(P<0.05),对HSC凋亡及细胞增殖周期则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大黄蔗虫丸对HSC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可能不是其抗肝纤维化作用的主要途径,其抗肝纤维化作用与诱导细胞凋亡无关。  相似文献   

17.
姜黄素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肝星状细胞 (HSC)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HSC株HSC T6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在 2 0~ 10 0 μmol/L浓度范围内 ,姜黄素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SC增殖 (P <0 .0 1)。 2 0、4 0、6 0 μmol/L姜黄素处理HSC 2 4h后 ,细胞周期分析发现S期细胞减少 ,G2 /M期细胞显著增加 (P <0 .0 1) ;流式细胞术检测到明显的亚G1峰 ,各组的凋亡指数 (% )分别是 15 .3± 1.9,2 6 .7± 2 .8,37.6± 4 .4 ,与对照组 (1.9± 0 .6 )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4 0 μmol/L姜黄素作用 12、2 4、36、4 8h ,凋亡指数 (% )分别是 12 .0± 2 .4、2 6 .7± 3.5、33.8± 1.8和 4 9.3± 1.6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皱缩、核染色质浓缩沿核膜排列和凋亡小体形成等 ;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到明显的DNA梯带形成。结论 姜黄素可显著抑制HSC增殖 ,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2 /M期 ,并诱导其凋亡 ,其作用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丹酚酸B对MDA刺激的肝星状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丹酚酸B的抗氧化性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灌注法消化大鼠肝脏,108 g/L 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肝星状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MDA/SAB处理细胞,MTT法观察细胞的增殖能力,2’,7’-二氯二氢荧光素 (DCFH)掺入反映细胞内氧化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含量, 免疫组化法检测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 (PDGFR)含量.结果:MDA刺激后,细胞增殖明显增强, MTT结果显示,吸光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0.253±0.016 vs 0.213±0.004,P<0.05), 而1 μmol/L SAB(0.182±0.006,P<0.01)和 10 μmol/L SAB(0.179±0.006,P<0.01)均可以显著抑制MDA刺激的HSC增殖.Western blot显示,PCNA蛋白在MDA刺激后明显增加(1.72±0.026 vs 1.223±0.025,P<0.01),而 1和10 μmol/L SAB可显著抑制PCNA蛋白表达的升高(分别是1.080±0.040和1.066± 0.025,P<0.01).MDA可明显刺激细胞PDGF 受体的表达(5.5±0.653 vs 对照组3.3±0.616, P<0.01),提高HSC细胞内氧化水平(荧光强度: 4.721±0.385 vs 对照组2.413±0.662,P<0.01), 10 μmol/L SAB则可抑制PDGF受体的表达(2.723±0.326)和降低细胞内的氧化水平 (3.324±0.264)(P<0.01).结论:丹酚酸B可通过影响PDGF信号通路而抑制体外培养HSC的增殖,且这种抑制作用与丹酚酸B的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肝星状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是指肝脏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被认为是ECM的主要来源细胞,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另外,各种病因引起肝细胞损伤时,Kupffers细胞(KF),肝窦内皮细胞等分泌一系列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作用于邻近的HSC,影响其增殖,趋化和ECM代谢.因此,HSC及细胞因子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关系极为密切,阐明其关系,有助于以HSC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现就其关系分别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