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方剂物质基础研究方法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庆平 《时珍国医国药》2003,14(10):624-625
从中药化学角度探讨了方剂物质基础研究的方法。指出目前关于方剂物质基础的研究非常薄弱。严重影响了方剂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探明方剂的有效物质基础是提高和保证其疗效的关键;认为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从中药化学的角度,以现代分离分析科学中多维、多模式、高效的系统分离与分析新方法、探讨方剂有效成分及其量的变化与配伍、药效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从本质上阐明方剂物质基础的科学内涵,有利于解决长期以来方剂缺乏被国际认可和接受的客观、严格的标准和规范这个关键问题,使方剂早日走进世界医药主流市场。  相似文献   

2.
反成配伍即相反相成配伍法,是方剂学配伍理论体系的结晶,也是临床组方用药的常用形式。文中结合名方范例,试从寒热并举、升降相因、刚柔互济、补泻同施、散收同用、气血相依、阴阳互根等方面探析方剂反成配伍之纲纪,旨在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医药学术。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金匮要略》治疗风湿病的方剂。以祛邪为主的方剂:以祛风湿为主的方剂主要有麻黄加术汤等;以祛寒湿为主的方剂主要有乌头汤等;以祛风痰为主的方剂主要有藜芦甘草汤;以祛热邪为主的方剂主要有白虎加桂枝汤等;以祛风邪为主的方剂主要有阳旦汤等。以扶正为主的方剂:以扶正祛邪为主的方剂主要有薯蓣丸等;以扶正为主的方剂主要有小建中汤等。《金匮要略》针对胸痹、心痛的方剂:主要有栝蒌薤白白酒汤等。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金匮要略>治疗风湿病的方剂.以祛邪为主的方荆:以祛风湿为主的方剂主要有麻黄加术汤等;以祛寒温为主的方剂主要有乌头汤等;以祛风痰为主的方剂主要有藜芦甘草汤;以祛热邪为主的方剂主要有白虎加桂枝汤等;以祛风邪为主的方剂主要有阳旦汤等.以扶正为主的方剂:以扶正祛邪为主的方剂主要有薯蓣丸等;以扶正为主的方剂主要有小建中汤等.<金匮要略>针对胸痹、心痛的方剂:主要有栝萎薤白白酒汤等.  相似文献   

5.
历代注家对《金匮要略》湿病、水气病、痰饮病研究甚多,但传统的研究方法并未带来新的认识。现引入隐喻认知的方法,推测湿病、水气病、痰饮病,分别以雾、云、水(或冰)为原型进行认识,探讨这些自然现象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指出水气病并不等同于水肿病,《金匮要略·水气病篇》多论水肿的原因更多源于始源域云的一般特征。在治疗方面,对相关方剂进行取象解读,发现其配伍体现了天地间水液循环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参考历代文献的相关记载,对祛痰方剂的源流进行了初步研究,因痰病的范围甚广,明晰痰病方剂的源流及其发展,其目的是为我们现代临床辨别及治疗痰病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龚去非(1903-1993),湖北黄陂县人,抗日战争时入川到万县定居,拜名师冉雪峰学医8年,受益殊深。1951年与中医学家李重人合作,创办万县市第一联合诊所,后入万县地区人民医院任主任中医师。龚老以医为终身之己任,孜孜不倦70余载,为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之一。现简介其运用祛除水湿痰饮方剂的经验如下。1九味羌活汤本方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内热。表证为急性外感病的初起阶段共同的证候,表寒、表热、表湿多见,可表现在肢体、体表疼痛或功能障碍,包括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如何提高方剂研究效率和不断深入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思路:(1)方剂的组方分为针对疾病、针对证或针对症状三类,因而对方剂作用和疗效的判断必须有所侧重;(2)要引用和创建不同层次的标准,重点应该放在建立和完善辨证标准,以及划分症状轻重程度的标准。(3)揭示疾病、证、症状三者之间关系是方剂研究的重点;(4)研究要循序渐进和讲究层次递进。最后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中医方剂功效定性、定量的研究中,我们分别发表了关于“药量强度”计算模型研究的2篇论文,介绍了方剂功效定性、定量计算的基础模型,以及该模型从线性计算到非线性计算的改进,并对其有效性进行了实验报道。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方剂功效定性、定量计算的精准度,我们又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方剂功效的向量计算、以临床表现信息为依据的方剂功效筛选计算、优势功效加权计算等。现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沈敏南 《中医研究》1992,5(3):14-16
《伤寒论》传世后得到古今中外医家的重视和研究,留下了数百本研究著作,从而形成独特的伤寒学。从方法学分析,症状与方剂研究法较能有效地揭示辨证论治。最有代表前者有宋代许叔微的《伤寒百证歌》、宋代郭雍的《仲景伤寒补亡论》、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伤寒》、日本中西惟忠的《伤寒之研究》;后者有明代许宏的《金镜内台方议》、清代徐灵胎的《伤寒论类方》、民国左季云的《伤寒论类  相似文献   

11.
对麻桂类方剂的兼证、变证分类,一直以来都有争议,至今还没有十分明确的定论.判断该方证是否兼表是分类的主要标准,如果以表证为主兼有他证,应属于兼证;没有表证,即属于变证,甚或类似证.笔者发现一个简便的方法可以判断其有否兼表,就是从方后注中看有否类似"覆取微似汗"句.  相似文献   

12.
证候与方剂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运用信息熵的方法,对中国古代中风病的中医文献进行证候与方剂相关性的定量分析,确定证候与方剂之间的关联度。方法:熵可以度量任意形式变量的不确定性,基于熵的关联度法可以度量任意统计相关性,包括线性和非线性,将其用于解决证候与方剂的相关性问题。结果:通过关联度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和相关系数三种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某些中医证候与方药之间还是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通过对200例中风病人的古代医案的分析,结果表明用基于熵的关联度法来定量分析证、方之间的相关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方剂配伍中对药作用的探讨,认为方剂中同性药、生熟药配对,可明显增强疗效或扩大治疗范围,而收相辅相成之功;寒热药、散收或升降药配对,可相互调节、相互制约而取相反相成之效。  相似文献   

14.
桔梗为常用的止咳平喘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药主要含桔梗皂甙,具有袪痰,镇咳解热,抗炎,抗过敏,镇痛,抑制胃液分泌,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当支气管分泌物增多时,故有袪痰作用,实验证明,煎剂对小鼠确有镇咳作用;对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此外桔梗含皂甙有较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方剂的药物对立配伍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伤寒论》中的方剂配伍严谨,用之得当,奏效甚奇,其运用药性、功用对立药物相伍为用,尤具特色,治疗虚实寒热错杂的疑难病证,有重要意义。兹就此试作浅探。一、敛散相配敛散相配,即以收敛的药物与发散的药物相配合,使之一方面收敛正气,一方面解散邪气,同时并进,收敛正气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有助于祛邪;解散邪气则邪气散走,有利于正气恢复。用以治疗正虚邪恋的复杂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信息熵的方法,对中国古代中风病的中医中风文献进行证候与方剂相关性的定量分析,确定证候与方剂之间的关联度。方法:熵可以度量任意形式变量的不确定性,基于熵的关联度法可以度量任意统计相关性,包括线性和非线性,将其用于解决证候与方剂的相关性问题。结果:通过关联度方法、logistic回归分析和相关系数三种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某些中医证候与方药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通过对389例中风病人古代医案的分析,采用现行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用基于熵的关联度法来定量分析证、方之间的相关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风胜湿”论滥觞于《内经》,发挥于后世医家的用药实践中。水湿为病.湿胜则阳微,且易郁遏气机,风药多具宣通之性,能够升发阳气、振奋气化、疏调气机,故能胜水湿之邪。兹结合临证,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方剂配伍中对药作用的探讨 ,认为方剂中同性药、生熟药配对 ,可明显增强疗效或扩大治疗范围 ,而收相辅相成之功 ;寒热药、散收或升降药配对 ,可相互调节、相互制约而取相反相成之效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配用细辛方剂说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兴武 《四川中医》1997,15(8):12-14
细辛味辛性温。功专祛风散寒、除痹止痛、温通血脉、温化水饮和止咳逆上气,故《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张仲景在其所撰写《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方剂中,配用细辛者计17方,前书5方,后书12方(与前重复者不计人张氏将这些方剂广泛地用于伤寒、杂病。其配伍严谨精恰,用量独重。被后世医家视为制方遣药的规矩准绳,影响极为深远。兹择其要者说之。1.祛寒邪[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二两,去书,细辛二两,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该方系科散兼施之剂,主治素体阳虚、复感风寒之证。原书指征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  相似文献   

20.
在前期提出的“恶痰内阻”为癌症/肿瘤并发抑郁症的根本原因的理论基础上,采用文献回顾方法,从恶痰内阻、痰一气一火相杂、脏腑俱损等方面阐述了痰为癌症/肿瘤并发抑郁症的根本病因病机,为从“痰“论治癌症/肿瘤并发抑郁症提供了部分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肿瘤痰证学说”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