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4月,本院诊治的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患者中,37例患者实施再次手术,再次手术后生活自理者19例,术后半自理者12例,偏瘫需要别人照顾者6例。3例患者未实施再次手术,其中2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1例患者死亡无法开展再次手术。结论: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可有效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才能改善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 ,降低其发生率。方法 分析 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原因 ,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  42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 ,发生再出血 6例 ,发生率 14 3% ,偏瘫、失语 2例 ,植物生存 1例 ,死亡 2例。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护理重点是积极预防 ,早期发现 ,及时治疗 ,对减少再出血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降低其发生率。方法:分析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42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病人,发生再出血6例,发生率14.3%,偏瘫、失语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护理重点是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减少再出血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通过手术治疗的71例脑出血患者,对其中的9例术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初步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结果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术后再出血12.7%(9/71),再次血肿清除7例,再出血患者死亡4例,昏迷3例,神志转清醒2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严重影响预后,导致再出血最主要原因是手术中止血不彻底,临床上可通过显微镜或内镜辅助下止血、尽可能选择首发症状7~24h内进行手术、手术后保持麻醉平稳及有效控制血压进行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5.
随着CT扫描、磁共振的广泛应用及临床观察水平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开颅术后并发再出血的诊断更及时、准确。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约4-16%,发生后处理困难,致死、致残率高。我院神经外科白2000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238冽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CT定向钻颅手术,术后再出血16例,发生率为6.72%,现将再出血的原因、预防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总结防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1.1%(36/324),二次手术清除血肿者27例,保守治疗7例,放弃治疗2例。预后良好率52.8%(19/36),预后不良率47.2%(17/36)。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预后不良率很高,术后高血压是主要因素,治疗的关键是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病情况及预后,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清楚防治措施.方法 对2002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198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者的原因及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42例发生术后再出血,发生率21.2%,死亡20例,死亡率47.6%.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病率高、患者多预后不佳.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患者的生命,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但术后再出血病死率极高.手术时机的选择及超早期止血治疗、术中妥善止血、术中彻底止血、术后保持血压平稳等综合治疗是减少再出血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通过手术治疗的15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结果 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再出血者15例,高血压脑出血发生术后再出血12.7%,再出血与手术时机掌握、手术操作过程、术后血压控制、合理用药等因素有关。再次血肿清除15例,再出血患者死亡5例,昏迷4例,神志转清醒6例。结论加强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风险的认识,采取积极有效预防措施,减少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防治。方法对15例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23.1%(15/65),病死率60.0%(9/15);再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瞳孔变化及骨窗张力增高。结论术中止血不彻底、术后血压明显的波动是造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原因,合理选择手术时机、术中妥善止血、术后积极控制血压可减少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高血压脑出血施行超早期手术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但超早期手术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后期手术者,而术后再出血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致死的重要并发症之一[1].在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术后死亡或预后不良者中,术后再出血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院自1996年至2006年对521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实施超早期手术治疗,其中42例术后再出血.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及处理方式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邵萍 《安徽医药》2013,17(8):1433-1434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护理问题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增加疗效。方法对60例采取额颞开颅手术治疗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积极给予术后临床护理,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6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至出院时2例死亡,6例仍昏迷,13例意识部分恢复,39例意识基本恢复,但存在偏瘫,11例合并有语言障碍。结论通过加强术后病情观察,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增加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凝血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效果.方法 抽选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47),所有患者均按常规高血压脑出血病给予对症治疗,包括微创血肿清除术、抗血小板聚集、抗感染、控制血压等,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检测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LT)、抗凝血酶-Ⅲ(AT-Ⅲ)、血浆D-D二聚体(D-D)水平和血压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及血压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水平分别如下,FBG(3.20±0.35)g/L比(4.67±0.58) g/L、D-D (0.73±0.11) mg/L比(0.78 ±0.17) mg/L、收缩压(122.96±11.73) mmHg比(140.28±10.49) mmHg、舒张压(84.19±9.43) mmHg比(95.37±10.30)mmHg,以上指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LT(183.54±41.61)×109/L比(176.33±44.08)×109/L、AT-Ⅲ(88.42±11.80)%比(80.36±12.90)%,以上指标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凝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7.69%与对照组31.91%比较显著较低(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能通过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凝血指标进行改善,达到阻止或降低术后血栓形成风险的目的,并通过加强血压监测、及早监督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等手段,还能避免术后血压过高,降低再出血、下肢静脉血栓等不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临床研究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后再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为9.63%,经CT检查均为原出血部位再出血,且患者病死率61.54%.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与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术后收缩压及术后躁动等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手术方式、出血部位无关(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得出发病至手术时间、凝血机制、术前血肿量、术后收缩压及术后躁动是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与发病至手术之间时间、术前血肿量、血肿形态、术后血压控制、凝血功能及术后躁动情况有显著相关性,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积极处理,以降低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立体定向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我院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不同时间段手术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立体定向微创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间最好是发病后6~24小时,发病后6小时内手术者术中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发病24小时后手术者神经功能后遗症较重。结论高血压脑出血行立体定向微创血肿碎吸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手术时机以发病后6—24小时为佳,血肿量超过60ml也并非手术禁忌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护理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巴塞尔(Barthel)指数以及运动功能康复评定量表(Fugl-Meyer)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为(4.63±1.37)d,住院时间为(10.63±2.54)d,均短于对照组的(7.35±1.73)、(16.38±2.4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751、8.889,P=0.000、0.000<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以及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使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疾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与常温下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临床效果相比较,探讨亚低温对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亚低温组(50例)和常温对照组(50例),亚低温组术后开始用冰毯机持续降温,维持体温32℃~35℃。配合应用冬眠、镇静、解痉等措施,治疗时间为5~7d。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与亚低温组相同。两组患者伤后当天及第1,3,5,7天行头颅CT扫描检查,动态观察损伤脑组织的影像学变化,并作预后分析。结果治疗后3~6个月后,亚低温组恢复良好率为19/50(38%),死亡率4/50(8%)。对照组恢复良好率为12/50(24%),死亡率7/50(1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死亡率,改善预后,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便秘预防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以期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80例住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80例住院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循证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便秘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循证组经护理干预后其便秘发生率为2.5%,同对照组20.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循证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5%,显著优于对照组82.5%,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便秘预防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可降低便秘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谭桂琼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9):1322-132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CH)术后并发症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5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部感染22例,上消化道出血10例,再出血8例,中枢性高热9例,高糖血症8例,颅内感染2例,肾功能不全2例,部分患者合并多种并发症。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术后应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对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生存率及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呼吸机辅助通气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 72例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各死亡2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7.65%)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123.48±10.14)、(84.56±6.85)mmHg控制更为合理。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时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控制血压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