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炎 ) 6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3 0例口服雷公藤多甙片 (TⅡ )及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治疗组 3 0例在对照组方案中加服肾炎康片。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 4 3 3 %及83 3 %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 χ2 =4 0 2 ,P <0 0 5 )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比治疗前增高 (P <0 0 5 ) ,纤溶酶原含量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比治疗前降低 (P <0 0 5 ) ,提示肾炎康可能通过增强纤溶活性、改善凝血紊乱 ,从而提高慢性肾炎疗效。  相似文献   

2.
五藤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4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五藤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82例中晚期类风关患者设治疗组 (4 3例 )服用五藤胶囊 ,对照组 (39例 )服用雷公藤多甙片 ,疗程均为 2个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4 36 %(P <0 0 5 )。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关节肿胀、晨僵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相似文献   

3.
祛痹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祛痹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观察法 ,共观察类风湿性关节炎98例。观察组50例 ,口服祛痹胶囊 ,每次6片 ,每天3次 ;对照组48例 ,口服雷公藤多甙片 ,每次2片 ,每天3次 ,均6周为1个疗程。结果 :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5)。治疗后2组各症状体征积分及ESR ,RF、CRP转阴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6 0% ,对照组为25 0%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祛痹胶囊的有效性与雷公藤多甙片相似 ,但其副作用低于雷公藤多甙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芍总苷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2例确诊为狼疮性肾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雷公藤多甙片口服治疗,治疗组32例在口服雷公藤多苷片的基础上联合白芍总苷治疗,60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或者部分缓解26例,总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完全缓解或者部分缓解19例,总有效率为69.17%,两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恶心、呕吐1例,白细胞减少2例,血清转氨酶升高2例,共有5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率为15.63%;对照组恶心、呕吐3例,白细胞减少3例,血清转氨酶升高3例,血小板减少2例,共有11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8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芍总苷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狼疮性肾炎比单纯使用雷公藤多甙片具有较好临床疗效,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配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基础治疗均口服两组均口服潘生丁、维生素C及维生素E,对照组采用西药强的松并配合口服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治疗组采用自拟肾复康汤联合雷公藤多甙片口服治疗,两组疗程3个月,并随访1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口服中药肾复康汤配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疗效显著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79例口服缬沙坦胶囊,80 mg/次,1次/d;蛋白尿难以控制者口服泼尼松片,1 mg/次·kg(体重),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雷公藤多甙治疗.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5%,对照组为6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34,P=0.00785).结论 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痹宁冲剂合雷公藤多甙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 8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 6例与对照组 3 2例 ,治疗组给予痹宁冲剂合雷公藤多甙 ,对照组给予贝诺酯片合雷公藤多甙 ,观察其症状和实验室检测指标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结论 :痹宁冲剂不失为治疗RA的一个新的有临床实用价值的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根据临床症状和B超诊断为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25 mg,连服3个月。实验组30例,每天口服米非司酮10 mg+雷公藤多甙20 mg,连服3个月。比较2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子宫体积的缩小,对照组为16%,实验组为3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子宫肌瘤缩小25%以上为有效,对照组为73%,实验组为9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雷公藤多甙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郭庆寅  丁樱 《四川中医》2003,21(6):63-65
目的 :观察 16例小儿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 (HBV -GN)应用中药乙肝肾宝联合雷公藤多甙的治疗效果。方法 :雷公藤多甙片 1mg/kg·d ,分 3次口服 ;中药乙肝肾宝 ,早晚各 1次 ,疗程 3~ 6个月。结果 :16例患儿临床控制 4例 ,显效 6例 ,有效 6例 ,无效 0例 ,有效率 10 0 %。结论 :中药乙肝肾宝联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小儿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有较理想的效果 ,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加味四妙勇安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加味四妙勇安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疗效及实验指标的变化。方法 :将 16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10 8例 ,对照组 61例分别采用加味四妙勇安胶囊和雷公藤多甙片治疗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 ,实验室指标 :血沉 (ESR)、类风湿因子 (RF)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 5 9 2 6%,总有效率为 95 3 7%,主要症状体征均有显著改善 (P <0 0 5或P <0 0 1) ,血沉 (ESR)、类风湿因子 (RF)C 反应蛋白 (CRP)均有显著下降 (P <0 0 1) ,治疗组的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加味四妙勇安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试论“中药基因组学”与“中药化学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对众多疾病的独特疗效已为人们广泛认可 ,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 ,其理论基础很难得到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公认 ,因此中药现代化势在必行。如何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给传统中药理论以现代科学理论解释是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现代基因组学特别是功能基因组学、现代分析化学及一些生物高技术手段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了开展“中药基因组学 (TCMGenomics)”和“中药化学组学 (TCMChemics)”研究的策略。这一研究体系的核心是将中药的作用机理或功能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基因表达的影响来诠释 ;将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能代表其功能的一组化学成分来诠释。本文试图从上述观点出发探讨建立现代中药理论体系和现代中药学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在络脉理论研究中,"络脉"这个核心概念与"脉络"经常混淆使用,甚至被"脉络"取代使用,导致不能正确对络脉理论进行表述。络脉与经脉、血脉等,都是全称的固有传统概念。络脉是经脉的分支,又是血脉的分支,络脉又简称"络"。故有经脉之络与血脉之络的区分。由于后人对概念认识混乱,以致经脉与血脉被经络与脉络取代使用,应予纠正。  相似文献   

14.
《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源头和精髓,而《内经》则奠定了中医学理论及中医学的发展方向。针对目前中医学术界认为的"医易同源"结论提出质疑,从《内经》中较为重要的天人相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出发,与《周易》的学术思想一一对比,得出二者间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同源或许言过其实。  相似文献   

15.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王Jie 《中药材》1995,18(6):312-314
对中药赤小豆用药历史的考察,认为《本草纲目》以前以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为主,自《本草纲目》至今则以赤小豆P.calcaratus Roxb.为佳。相思子混作赤小豆药用始见于明《本草原始》,中药腐婢是泛指豆科多种植物的小豆花,非特指赤小豆花。  相似文献   

17.
通过肿节风植物基源、源流考释,为更名草珊瑚提供依据。考查古今有关文献,分析以“草珊瑚”作为本草正名的依据。现代有关中药著作中“肿节风”既未遵照古代本草命名原则,也未依据植物分类命名,以“肿节风”命名欠妥。根据植物分类命名原则,依据《中国中医药主题词表》,并结合临床及生活实际需要、中医药文化发展及时代需求,应将其更名为“草珊瑚”更为妥当。“草珊瑚”应替代“肿节风”作为本草正名。  相似文献   

18.
从虚毒瘀论治干燥综合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虚、毒、瘀是干燥综合征发病的关键,病在肺、胃、肝、肾,以虚为本;病因可分为内外,燥毒为标;病久脉络阻滞,以瘀为果。宜采用治本的益气养阴润燥法,辅以活血化瘀散结通络法。  相似文献   

19.
论述吴鞠通"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博涉知病:辨三焦、辨脏腑、辨病因、辨病机、辨湿热与温热、辨阴伤程度、辨昏迷抽搐。多诊识脉:分表里、辨虚实、审病机、定治法、判预后。屡用达药:创新方剂以羽翼伤寒、研究性味以立方遣药、灵活加减推广应用、和合刚柔以相辅成。  相似文献   

20.
噎膈初期无呕吐,后期格拒会出现呕吐。反胃是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中医内科学》教材上认为"噎膈"多属阴虚有热,"反胃"多属阳虚有寒。自古以来,有些医家认为"噎膈"即"反胃",也有医家认为"噎膈"与"反胃"为两种病,有"噎膈"为"反胃"之渐的说法,也有"反胃"为"噎膈"之渐的说法。"噎膈"与"反胃"属于两种病证,但在病机本质上均属中焦阳虚、寒湿内生,温中燥湿是"噎膈"与"反胃"的根本治疗大法。噎膈、反胃与现今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非常相似,借鉴该类病证的辨治经验,有助于提高现代临床上对胃食管返流病、食道肿瘤、胃肿瘤的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