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和总结鼻腔鼻窦原发恶性肿瘤的影像学征象,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通过收集本院2016年2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鼻腔鼻窦原发恶性肿瘤,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 所有病灶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其中鳞状细胞癌30例,腺样囊性癌12例,淋巴瘤10例,嗅神经母细胞瘤7例和黑色素瘤5...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213例单侧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该类病变的临床诊断及其误诊情况,为临床医生对此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结合近年来相关文献,通过对213例单侧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诊断及误诊资料作临床分析,对被误诊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作回顾性研究.结果213例患者中,鼻息肉65例,鼻窦囊肿66例,真菌性鼻窦炎20例,良性肿瘤31例,恶性肿瘤28例,鼻腔异物3例;左侧鼻腔鼻窦116例,右侧鼻腔鼻窦97例.误诊情况:213例中,将恶性肿瘤误诊为鼻息肉12例,误诊率5.63%;鼻腔异物误诊为鼻窦炎2例,误诊率0.94%;内翻性乳头状瘤误诊为鼻息肉6例,误诊率8.45%;真菌性鼻窦炎误诊为化脓性鼻窦炎5例,误诊率2.35%;鼻窦囊肿误诊为鼻窦炎8例,误诊率3.75%.结论详询病史,仔细专科检查,包括鼻内镜、鼻窦三维CT、鼻窦三维MRI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等对判断该类病变的部位和性质至关重要,有助于早期诊治,并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原发鼻腔鼻窦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放射科的9例原发鼻腔ENKTCL的临床病历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分析CT及MRI平扫、增强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5例患者CT平扫的软组织窗可见鼻腔鼻窦内软组织密度影,密度相对均匀,主要位于鼻腔中线及鼻窦区域。5例患者中3例误诊为鼻窦炎,1例提示占位,1例为术后复查。5例患者的CT图像在骨窗均可清楚显示病变侵及骨质破坏的范围。8例患者的MRI图像中,肿瘤在T1WI为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病变为轻到中度的不均匀强化;其中2例考虑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诊断淋巴瘤,3例为手术及放疗后复查。术前及治疗前同时做过CT和MRI平扫及增强只有两例,其中1例先做CT,报告只提示鼻窦炎,MRI增强不能除外淋巴瘤;另外一例先做CT增强提示淋巴瘤可能,次日MRI也提示符合淋巴瘤表现。结论 原发于鼻腔鼻窦ENKTCL的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常规行CT和MRI增强检查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淋巴瘤具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鼻窦冠状位CT对于鼻腔以及鼻窦内肿瘤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8月-2011年8月经CT检查并且确诊为鼻腔以及鼻窦肿瘤患者50例,患者均行CT轴位平扫、冠状位平扫,部分患者行冠状位增强扫描。以轴位平扫为对照组,轴位平扫、冠状位平扫及增强扫描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对鼻腔鼻窦肿瘤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肿瘤检出率、CT诊断与病理符合率、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88.00%、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窦轴位及冠状位CT扫描技术的合理运用能更好的诊断鼻窦鼻腔的肿瘤,显示不同肿瘤对鼻腔鼻窦的侵入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运其 《当代医学》2009,15(4):42-43
影像学技术,尤其是CT和MRJ在鼻腔鼻窦疾患的诊治中起重要作用。在临床上,CT扫描常为鼻腔鼻窦疾患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冠状位高分辨率CT影像能较好地显示解剖变异和鼻窦炎。使用MRI检测鼻窦气体交换值得进一步研究。根据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对多数鼻腔鼻窦疾患可作出较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鼻腔鼻窦NK/T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5年4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CT和MRI图像资料。重点观察病变部位、侵犯范围、CT密度、骨质破坏、MR信号特点、强化程度以及周边软组织和淋巴结的累及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行CT平扫检查,表现为均匀等密度肿块,CT值介于42~69 Hu。8例伴浸润性骨质破坏,未见肿瘤灶内钙化灶形成。16例行鼻窦MRI检查,T1加权像均呈等信号,其中13例信号均匀,3例信号不均匀。12例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4例呈等信号,其中10例信号均匀,6例信号不均匀。12例表现为中度强化,4例表现为轻度强化。结论 CT和MRI能清楚地显示鼻腔鼻窦淋巴瘤的范围,部分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帮助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7.
江雪  张鹏 《中国医药导刊》2016,18(5):438-439
【摘要】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应用CT和MRI的诊断价值。方法:以102例病理检查确诊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CT和MRI检查,对比CT和MRI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CT扫描可清晰显示NIP边界、NIP与鼻腔和鼻窦关系;MRI扫描可观察鼻腔鼻窦内黏膜及潴留分泌物,可清晰显示肿瘤及周边软组织关系。97例(95.1%)患者的CT检查分期符合病理检查结果,100例(98%)患者的MRI检查分期结果符合的病理检查结果,CT和MRI扫描分期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诊断NIP的价值较高,联合CT和MRI检查可提高疾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鼻腔鼻窦肿瘤性病变中定性、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且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6例鼻腔鼻窦肿瘤性病变,对其组织分型、发生部位、骨质破坏情况及强化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以观察其CT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恶性肿瘤41例(73.2%),起源于上颌窦18例,鼻腔16例,筛窦3例,蝶窦与额窦各2例;其中有明显骨质吸收破坏31例(75.6%)。良性肿瘤15例(26.8%),起源于鼻腔10例,上颌窦3例,鼻咽部1例,颞下窝1例;明显骨质吸收破坏3例(20.0%)。良、恶性肿瘤在有无骨质吸收破坏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CT对鼻腔鼻窦肿瘤的良恶性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87.5%)。结论:CT扫描可以较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明确肿瘤骨质破坏情况、侵犯范围及周围组织受侵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窦恶性肿瘤的CT、MRI表现及其窦外侵犯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鼻窦恶性肿瘤的CT、MRI资料,根据CT、MRI征象判断肿瘤的侵犯范围及其窦外侵犯途径。结果:鼻窦恶性肿瘤多原发于上颌窦17例(54.8%),其次是筛窦10例(32.3%)和额窦4例(12.9%)。CT、MRI 27例表现边界不清的软组织病灶,CT、MRI增强扫描分别为8、11例表现为低至中度强化。22例病变超出鼻腔鼻窦而侵犯翼腭窝、眼眶等窦外结构。结论:CT、MRI能较准确地显示肿瘤的原发部位及其对窦外结构的侵犯并判断其侵犯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原发性恶性肿瘤CT、MRI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60例鼻腔鼻窦原发性恶性肿瘤作为研究对象,行CT及MIR扫描,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肿瘤原发于鼻腔31例,上颌窦20例,蝶窦2例,无法辨别起源7例。CT表现:肿瘤多呈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42例),密度均匀(46例)的软组织肿块,多伴有邻近骨质破坏(43例),增强扫描呈中度~明显强化,部分强化不均。MRI表现:肿瘤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12例),T2WI呈稍高信号(14例),部分信号不均匀,增强后肿瘤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CT和MRI能很好地显示鼻腔鼻窦原发性恶性肿瘤的部位、周围骨质破坏和邻近重要结构的侵犯,腺样囊性癌及恶性淋巴瘤具有典型的CT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精子抗体(AsAb)与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在不孕、流产中的作用及二者关系,进一步 揭示不孕、流产的病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同时检测345例不孕、流产妇女血清中的AsAb与 EMAb,按AsAb检测结果分阳性组和阴性组,比较两组EMAb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 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16.67%和19.51%,而AsAb(+)组EMAb阳性率高达43.64%和42.86%,显著高于 AsAb(-)组(P<0.01,P<0.05)。继发不孕妇女中AsAb(-)组EMAb阳性率为18.18%,AsAb(+)组EMAb阳性率 为32.2%,二者无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原发不孕及自然流产妇女中因个体免疫反应差异使某些 人易对体内、外物质发生免疫反应而产生抗体,从而导致不孕或流产。  相似文献   

12.
本题选择N,N′-二甲基亚硝基脲(DMNU),N,N′-二乙基亚硝基脲(DENU),及其类似物N,N′-二甲基亚硝基硫脲(DMNTU)、N,N′-二乙基亚硝基硫脲(DENTU)为代表,测定了这些化合物的水解反应速度、脂溶性(HPLC的logk′值)、水解产物和致突变能力。证明了硫脲的脂溶性大于脲的脂溶性。DMNTU对TA100菌株的致突变能力最强,其它较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联合抚触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黄疸及睡眠的影响。方法将经阴道顺产分娩的正常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水疗联合抚触组)50例,对照组(单纯沫浴组)50例。①测定两组10日、28日的体重、身长、上臂围;②观察记录胎便转黄时间,测定皿清胆红素;③记录24h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新生儿10日、28日体重、身长、上臂同增长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5日时,胎便转黄时间及黄疸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睡眠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水疗联合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能加速胎粪的早排出,减轻生理性黄疸程度,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从<脉书·十一脉><黄帝内经>等文献人手,梳理了血气、经络、腧穴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简要介绍了四肢部的基本腧穴、躯体部要穴,以及腧穴配伍的基本要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原理,以及DNA-蛋白质与中医心肾关系的认识,通过分析中西医临床研究,发现中医"心肾不交"与"基因-蛋白质失联"有诸多吻合之处。认为两者相互印证、互补长短、相得益彰的深入研究,将会使中医交通心肾方法与方药得到更多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胞外体(exosomes)是由细胞内多泡体与细胞膜融合后释放到细胞外基质中直径30~100nm的膜性小囊泡,内含来源细胞的mRNA、miRNA和蛋白质等成分,能反映来源细胞的生物学信息,可能成为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Exosomes在信号转导、诱导机体抗肿瘤和免疫耐受等方面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并已成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尿液exosomes与肾脏生理功能及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其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文章就exosomes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分离纯化及其在肾脏疾病方面的标志物作用和治疗价值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了梅毒的流行、预防和各期的治疗及胎传梅毒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疟疾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疟疾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有助于了解当地居民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本文综述了疟疾相关知信行调查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大鼠/小鼠证候及辨证论治方法学的探索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鼠/小鼠四诊和辨证方法的提出与创建,大鼠/小鼠计量化辨证方法的建立,荷瘤小鼠证候发生和演变的揭示,大鼠/小鼠异病同证、同病异证的研究,荷瘤小鼠个体化辨证论治及计量化疗效评价,以及不同证候荷瘤小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基因转录与剪接的特征等方面,总结项目组长期以来所提出的系列假说及开展的大量研发工作,对所解决的学术问题,以及该领域存在问题、前沿和发展趋势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20.
结合古典文献研究,从对体表循经按压产生的经络反应,腧穴反应,切脉诊反应,切脉诊络、切脉诊络,辨证归纳,辨位归经几个方面论述了经络学说与中医临床诊断的密切关系,从而为中医临床各科的辅助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