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女性患者90例,年龄65~78岁,体重46~75 kg,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45):艾司氯胺酮PCIA组(E组)和舒芬太尼PCIA组(S组)。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注射顺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艾司氯胺酮滴鼻用于学龄前患儿术前镇静抗焦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的2~6岁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艾司氯胺酮0.5 mg/kg组(S1组)、艾司氯胺酮1.0 mg/kg组(S2组)、艾司氯胺酮1.5 mg/kg组(S3组),每组30例。在病房内给予患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全麻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全麻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9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对照组(C组, 30例)、低剂量艾司氯胺酮组(K1组, 29例)、高剂量艾司氯胺酮组(K2组, 30例)。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由其麻醉医师决定, 镇痛药物限于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根据分组情况配置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泵:C组, 舒芬太尼1.5 μg/kg+托烷司琼5 mg;K1组, 舒芬太尼1 μg/kg+艾司氯胺酮1 mg/kg+托烷司琼5 mg;K2组, 舒芬太尼1 μg/kg+艾司氯胺酮2 mg/kg+托烷司琼5 mg。记录患者术后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抑郁症自测量表(SDS)评分和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K1组术后48 h VAS疼痛评分较高(P<0.05), 术后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较多(P<0.05);K1组、K2组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用于全麻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手术全身麻醉患者150例,男63例,女87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丙泊酚组(P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丙泊酚复合艾司氯胺酮组(S组),每组50例。每组再随机分为五个亚组,每个亚组10例。在麻醉诱导前,P1组、P2组、P3组、P4组和P5组分别予丙泊酚0.80、1.00、1.25、1.56和1.95 mg/kg, E1组、E2组、E3组、E4组和E5组分别予艾司氯胺酮0.11、0.18、0.30、0.50和0.84 mg/kg, S1组、S2组、S3组、S4组和S5组按照4∶1剂量比分别予丙泊酚/艾司氯胺酮0.38/0.10、0.48/0.12、0.60/0.15、0.75/0.19和0.94/0.24 mg/kg。记录给药5 min内呼吸抑制、高血压、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点斜法测定两药及复合用药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可信区间(CI),并用等辐射分析法分析两药复合使用时镇静效应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7月行胸腔镜肺部手术(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患者90例,男47例,女43例,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ESPB组(C组)和艾司氯胺酮联合ESPB组(D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完成超声引导下ESPB,随后C组采用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D组用艾司氯胺酮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术后PCIA。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1、6、12、24、48 h患者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术后24 h内PCIA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次数、麻醉苏醒时间、术后2 d内术后恶心、呕吐及艾司氯胺酮有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前1 d、术后2 d采用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评估患者恢复质量。术前1 d及出院时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2 d QoR-40评分明显升高,出院时HADS评分明显降低(P<0.05)。
结论: 艾司氯胺酮联合ESPB用于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安全有效,围术期镇痛完善,不良反应少,患者早期恢复质量较高,为此类手术提供一种新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术后静脉镇痛对乳腺癌患者疼痛和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择期行乳腺癌手术的60例患者分为艾司氯胺酮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后连接静脉镇痛泵, 艾司氯胺酮组给予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静脉泵注, 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泵注, 其余配方相同。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3 d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分, 术后1 d和术后2 d的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 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辅助镇痛药使用情况、镇痛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1 d SAS及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艾司氯胺酮组SAS及SD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艾司氯胺酮组术后3 d SAS及SDS评分较术前1 d下降(P<0.05), 而对照组患者术后3 d SAS及SDS评分较术前1 d升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及术后2 d 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11例,男50例,女61例,年龄18~64岁,BMI 18~3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S组,n=55)和对照组(C组,n=56)。术前30 min两组均行T4椎旁神经阻滞。S组在麻醉诱导后静注艾司氯胺酮0.1 mg/kg,术中泵注艾司氯胺酮0.12 mg·kg-1·h-1至缝皮,术后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镇痛泵配方:羟考酮50 mg、艾司氯胺酮25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C组麻醉诱导后和术中给予与S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镇痛泵配方:羟考酮50 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记录术前1 d、术后 1、2、3 d 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和呼气末七氟醚浓度,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术后6、12、24、48 h静息和活动(咳嗽)时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术后24、48 h羟考酮用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术后48 h内头晕、恶心呕吐(PONV)、谵妄、幻觉、噩梦、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

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术后1、2、3 d QoR-15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24、48 h静息时NRS评分、术后6、12、24、48 h活动时NRS评分和羟考酮用量明显下降(P<0.05),术后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用量、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48 h内头晕、PONV、谵妄、幻觉、噩梦、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麻醉后应用艾司氯胺酮0.1 mg/kg,术中以0.12 mg·kg-1·h-1泵注艾司氯胺酮并在镇痛泵中加入艾司氯胺酮0.25 mg/ml,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可减轻术后急性疼痛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提升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8.
许楠  刘昕  高巨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2,38(12):1286-1289
目的 测定复合瑞芬太尼时艾司氯胺酮用于无痛胃镜诊疗麻醉诱导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于内镜中心行无痛胃镜诊疗的患者18例,男8例,女10例,年龄18~60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序贯法测定艾司氯胺酮用于无痛胃镜患者麻醉诱导的有效剂量,初始剂量为静脉推注艾司氯胺酮0.1 mg/kg复合瑞芬太尼0.3μg/kg,艾司氯胺酮相邻药物剂量比值为1∶1.2,若患者MOAA/S评分≤1分、诱导时间≤2 min,体动程度≤1级且围麻醉期未发生Ⅲ级以上不良事件为镇静成功(成功组),则下一例患者在上一例的给药剂量基础上降低一个梯度,若任意一项指标不达标则为镇静失败(失败组),下一例给药剂量升高一个梯度;直到出现第7个拐点终止研究。采用Probit法计算艾司氯胺酮的ED50、95%有效剂量(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记录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结果 艾司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诊疗麻醉诱导的ED50为0.215 mg/kg ...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重度抑郁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MECT)的优化效果。方法:初次行MECT的患者56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分为2组( n=28):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EP组)和丙泊酚组(P组)。麻醉诱导前EP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PCIA对剖宫产术孕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椎管内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孕产妇300例,年龄25~35岁,BMI≤35 kg/m 2,ASA分级Ⅰ或Ⅱ级,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150):对照组(C组)和艾司氯胺酮(E组)。术毕行PCIA,C组药物配方:枸橼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检查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无痛宫腔镜检查术的患者80例,年龄20~60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A组)和单纯丙泊酚组(B组),每组40例。A组静脉缓慢推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丙泊酚1 mg/kg, B组缓慢推注丙泊酚2.5 mg/kg。记录苏醒时间、术中丙泊酚追加例数,采用数字模拟评分法(NRS)评价苏醒后5、15、30 min的宫缩痛程度。记录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麻醉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丙泊酚追加例数明显少于B组(P0.05)。A组苏醒后5、15、30 min的NR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中丙泊酚注射痛、托下颌、体动、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头晕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25例(62%) vs 7例(18%),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可以提高宫腔镜检查术患者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术中的应用效果并筛选出其适宜剂量。方法 120例择期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取卵术的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0例):艾司氯胺酮0.3 mg/kg组(S1组)、艾司氯胺酮0.4 mg/kg组(S2组)、艾司氯胺酮0.5 mg/kg组(S3组)。在其他麻醉相同基础上, 3组患者术前1 min静脉注射相应剂量的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1.0~1.5 mg/kg。记录3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1 min(T1)、取卵开始后5 min(T2)、苏醒时(T3)、苏醒后10 min(T4)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丙泊酚用量及追加次数, 苏醒时间, 苏醒后清醒镇静(OAA/S)评分, 苏醒后5 min、10 min、30 min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 苏醒后30 min内不良反应(幻觉、眩晕、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 S1组、S2组T1~T3时心率、MAP降低(均P<0.05)。与S3组比较, S1组T1~T3时心率、MAP较低(均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对电休克治疗(ECT)重度抑郁症患者改善抑郁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接受ECT的重度抑郁症患者115例,男37例,女78例,年龄≥12岁,BMI 18~3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n=56)和对照组(C组,n=59)。E组在麻醉诱导时使用艾司氯胺酮0.3~0.5 mg/kg、丙泊酚0.3~1.0 mg/kg和琥珀胆碱0.5~1.25 mg/kg,C组在麻醉诱导时使用丙泊酚1~2 mg/kg和琥珀胆碱0.5~1.25 mg/kg。每次ECT过程中记录ECT指标(包括EEG抽搐时间、总抽搐时间、刺激强度和抽搐能量指数)。在ECT前和ECT疗程结束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认知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评分。记录头疼、恶心、呕吐、头晕、谵妄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E组EEG抽搐时间明显延长(P<0.05),ECT疗程结束后MoCA评分下降≥1分和MMSE评分下降≥1分比例明显降低(P<0.05),恶心、呕吐和头晕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艾司氯胺酮用于ECT重度抑郁症患者可改善治疗后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环泊酚用于老年患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70~100岁,BMI 18~3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复合环泊酚组(EC组)和舒芬太尼复合环泊酚组(SC组),每组40例。EC组给予艾司氯胺酮0.3 mg/kg+环泊酚0.3 mg/kg进行麻醉诱导,SC组给予舒芬太尼0.1μg/kg+环泊酚0.3 mg/kg进行麻醉诱导。记录入室左侧卧位即刻(T0)、诱导成功即刻(T1)、取石即刻(T2)、固定鼻胆管即刻(T3)的HR、MAP和SpO2。记录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从诱导开始至患者意识或睫毛反射消失的时间)、诱导期环泊酚用量、术中环泊酚用量、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记录苏醒时间,术中呛咳、体动、呼吸抑制、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5 ...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艾司氯胺酮与阿片类镇痛药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全麻下行腹腔镜非恶性肿瘤妇科手术患者共50例, ASA分级Ⅰ或Ⅱ级, 年龄20~65岁, 身高150~180 cm, 体重50~80 k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25):艾司氯胺酮组(K组)和阿片类镇痛药组(O组)。麻醉诱导:K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5~0.50 mg/kg, O组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0.4 μg/kg, 2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和罗库溴铵0.6~0.9 mg/kg。麻醉维持:K组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0.5~3.0 mg·kg-1·h-1, O组静脉泵注瑞芬太尼10~20 μg·kg-1·h-1, 2组静脉泵注丙泊酚4~10 mg·kg-1·h-1, 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2~0.3 mg/k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和气管拔管后即刻, 采集肘静脉血标本,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25+CD127low细胞)、NK细胞和B淋巴细胞水平, 计算CD4+/CD8+比值;采用多重微球流式荧光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在顽固性失眠伴抑郁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顽固性失眠伴抑郁症患者68例,男26例,女42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艾司氯胺酮组(DE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生理盐水组(DS组),每组34例。两组分别用麻醉诱导睡眠平衡术治疗3个疗程,分别给予微泵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持续10 min以诱导睡眠,继以右美托咪定0.2~1.5μg·kg-1·h-1维持睡眠。DE组同时泵注艾司氯胺酮0.5 mg/kg, DS组同时泵注生理盐水。分别在首次治疗前(T0)、第1疗程治疗后(T1)、第2疗程治疗后(T2)和第3疗程治疗后(T3)采取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估睡眠状况,采取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视觉模拟抑郁量表(VAS-D)评估抑郁状况,分析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血清皮质醇浓度的变化。记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三孔法胸腔镜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肺炎发生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C反应蛋白、去甲肾上腺素、肿瘤坏死因子-α、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Ig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减轻肺癌患者术后炎症应激反应,降低对免疫功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在宫腔镜手术中的药效学相互作用。
方法:选择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45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 Ⅰ或Ⅱ级。选择不同血浆药物浓度的艾司氯胺酮(0、0.1、0.2、0.3、0.4、0.5、0.6、0.7、0.8 μg/ml)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术中维持艾司氯胺酮的血浆药物浓度不变,阶梯式增加丙泊酚的血浆药物浓度。评估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采用响应曲面模型分析艾司氯胺酮与丙泊酚的药效学相互作用。
结果:艾司氯胺酮(0~0.8 μg/ml)与丙泊酚(1.0~7.0 μg/ml)相互作用的三维响应曲面显示,两者抑制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方面具有相加作用。抑制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的艾司氯胺酮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0.61 μg/ml(95%CI 0.41~0.81 μg/ml),丙泊酚EC50为4.69 μg/ml(95%CI 3.17~6.21 μg/ml)。
结论:响应曲面法可以定性和定量地分析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的药效学相互作用规律,在抑制扩张宫颈引起的体动反应上,艾司氯胺酮和丙泊酚具有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艾司氯胺酮对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老龄大鼠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 月龄22月, 体质量550~600 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30):对照组(C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组(P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艾司氯胺酮组(PE组)和艾司氯胺酮组(CE组)。P组和PE组大鼠在七氟烷麻醉下接受剖腹探查术, 术毕分别腹腔注射艾司氯胺酮10 mg/kg和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 1次/d, 连续6 d。CE组和C组不给予麻醉手术处理, 分别腹腔注射艾司氯胺酮10 mg/kg和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 1次/d, 连续6 d。4组大鼠于术后7 d时行Morris水迷宫实验, 记录逃避潜伏期、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和原平台所在象限停留时间;水迷宫实验结束后, 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 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海马神经元程序性坏死率和胞浆Ca2+浓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磷酸化MLKL(p-MLKL)、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K3)、磷酸化RIPK3(p-RIPK3)、RIPK1和磷酸化RIPK1(p-RIP...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用于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在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徐州市肿瘤医院择期拟行胸腔镜手术的老年患者152例, 年龄65岁以上, BMI 18.5~30.0 kg/m2, ASA分级Ⅰ、Ⅱ级,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6例):艾司氯胺酮联合罗哌卡因ESPB组(A组)和罗哌卡因ESPB组(L组)。两组患者均于全麻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ESPB, A组患者注入0.375%罗哌卡因150 mg+艾司氯胺酮0.5 mg/kg+生理盐水, 共40 ml;L组患者注入0.375%罗哌卡因150 mg+生理盐水, 共40 ml。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分评估患者基础认知状态, 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和术后7 d MMSE评分情况, 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气管导管拔除时间), 术后0~6 h、6~12 h、12~24 h、24~48 h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