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NF-κB家族、STAT1、ELK1在HPV16阳性宫颈癌中的核表达及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预后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家族、STAT1、ELK1在HPV16阳性的116例宫颈癌、26例HSIL、12例LSIL、24例正常宫颈组织及高危型HPV阴性的10例LSIL、27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核表达水平,比较不同HPV感染状态、各种类型宫颈组织中各转录因子的核表达差异,分析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及其临床预后意义。结果:NF-κB家族成员c-Rel、p65、p50的核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STAT1的核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K1在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较低,在各组宫颈病变组织中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210)。HPV16早期感染组的c-Rel和p65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晚期感染组的NF-κB p50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早期感染组(P0.05),c-Rel在晚期感染组也有显著升高(P0.05);晚期感染组的STAT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早期感染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c-Rel、p65核表达与宫颈癌发生相关(P0.05),而c-Rel、p50、STAT1核表达则与宫颈癌发展相关(P0.05)。宫颈癌中NF-κB家族各成员核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p65、p50与STAT1核表达呈负相关(P0.05)。c-Rel、p65分别与宫颈癌患者脉管浸润、宫旁浸润有关(P0.05)。生存分析示,p65、STAT1与宫颈癌患者生存预后相关,高p65核表达、无STAT1核表达者总体生存率较低(P0.05)。结论:各转录因子分别在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不同时期参与下游基因的调控,c-Rel、p65与宫颈癌发生相关,而c-Rel、p50、STAT1与宫颈癌发展相关。p65、STAT1可作为HPV16阳性宫颈癌预后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p65、细胞凋亡抑制蛋白-2(c-IAP2)和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p65、c-IAP2和Caspase-3在44例宫颈癌、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和CIN中NF-κBp65,c-IAP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而Caspase-3的表达率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3个指标在CINⅠ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在CINⅡ~Ⅲ中NF-κBp65,c-IAP2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而Caspase-3的表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5);NF-κBp65,c-IAP2,Caspase-3在宫颈癌的不同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NF-κBp65,c-IAP2在低分化和有淋巴结转移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高分化组织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Caspase-3的表达低于高分化组织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NF-κBp65与c-IAP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NF-κBp65,c-IAP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宫颈癌中NF-κBp65、c-IAP2高表达而Caspase-3低表达可能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宫颈,11例CINⅠ,10例CINⅡ~Ⅲ和69例宫颈鳞癌中NF-κBp65亚基、TNFα的表达,探讨两者的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NF-κBp65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CINⅠ、CINⅡ~Ⅲ组(P<0.01),以细胞核染色为活性染色。TNFα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CINⅠ、CINⅡ~Ⅲ组(P<0.01),以细胞浆染色为主。NF-κBp65和TNFα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正相关(rs=0.6317,P<0.01)。NF-κBp65、TNFα在低分化、瘤体直径≥4cm、浸润深度>1/2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高于中-高分化、瘤体直径<4cm、浸润深度≤1/2、无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P<0.05)。TNFα在癌组织肿瘤细胞和间质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2.46%、18.84%(P<0.01)。结论:NF-κB、TNFα的过度激活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且宫颈鳞癌细胞自分泌TNFα可能是NF-κB激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血清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蛋白激酶(PKC)活性改变、核因子-κB(NF-κB)核转位及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以及PKC抑制剂对它们的影响。方法:用胰酶消化培养法培养正常妊娠HUVEC,传代后待细胞长满至70%~80%后,加或不加PKC抑制剂多黏菌素B(PMB)作用30m in后分别加入正常妊娠及子痫前期血清,培养2h,W estern B lot测定细胞胞浆PKC、胞膜PKC含量、胞浆核因子κB抑制因子(I-κB)、胞核NF-κBp65含量;培养48h,用MTT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学测定细胞凋亡,酶联免疫法测定HUVEC VCAM-1的表达。结果:子痫前期血清培养的HUVEC胞浆PKC及I-κB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胞膜PKC含量、胞核NF-κBp65含量、VCAM-1表达、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加PKC抑制剂预处理后,子痫前期组HUVEC胞浆PKC含量及I-κB含量明显增加(P<0.05);胞膜PKC含量、胞核NF-κBp65含量、VCAM-1表达、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细胞活力明显增加(P<0.05)。结论:子痫前期血清可促进HUVEC NF-κB活性及VCAM-1表达,PKC抑制剂可抑制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诱导HUVEC的NF-κB活性及VCAM-1表达,PKC、NF-κB在子痫前期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子痫前期患者脐静脉血清诱导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其靶基因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用胰酶消化法培养正常妊娠HUVEC,传代后待细胞长满至70%~80%,加或不加川芎嗪作用30min后分别加入正常妊娠及子痫前期脐静脉血清,培养48h后,MTT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学测定细胞凋亡率,Western-blot测定HUVEC NF-κB的表达,酶联免疫检测VCAM-1的表达。结果:子痫前期患者脐静脉血清培养HUVEC的增殖活力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胞核NF-κB及VCAM-1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子痫前期患者脐静脉血清培养HUVEC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1)。加川芎嗪预处理后,子痫前期组HUVEC增殖活力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胞核NF-κB及VCAM-1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川芎嗪可抑制子痫前期患者脐静脉血清诱导的HU-VEC凋亡,NF-κB的核转位及V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TLR3、NF-κB及IL-1β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与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3者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妇科手术标本共120例,其中宫颈鳞癌60例,CIN 40例,正常宫颈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LR3、NF-κB及IL-1β表达。结果:正常宫颈、CIN、宫颈癌中TL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75%、23.23%,NF-κB阳性表达率为0%、60%、90%,IL-1β阳性表达率为0%、70%、9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TLR3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相关(P0.05);NF-κB及IL-1β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TLR3与NF-κB、IL-1β表达均呈显著负相关(rs=-0.478,P0.01;rs=-0.45,P0.01);NF-κB与IL-1β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589,P0.01)。结论:宫颈癌中TLR3呈低表达,NF-κB与IL-1β均呈高表达,可为TLR激动剂治疗宫颈癌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中性粒细胞激活肽-78(ENA-7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检测EMs在位内膜(在位组)、异位内膜(异位组)和对照组中NF-κB的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TNF-a和ENA-78的含量。结果在位组子宫内膜细胞NF-κB蛋白、血清TNF-a和ENA-78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组子宫内膜细胞NF-κB蛋白和mRNA、血清TNF-a和ENA-78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组与子宫内膜细胞NF-κB蛋白和mRNA和血清ENA-78表达与在位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TNF-a、ENA-7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异常高表达,可能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NF-κB/p65和VEGF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p65和VEGF在1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0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60例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结果:NF-κB/p65和VEGF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率均高于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上皮性癌中NF-κB/p65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中低分化组高于高分化组,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的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腹水量>500m l组中VEGF表达率显著高于腹水量<500m l组(P<0.01),NF-κB/p65在腹水量>500m l组和腹水量≤500m l组中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NF-κB/p65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279,P<0.01)。结论:NF-κB/p65及VEGF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与卵巢上皮性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与腹水形成有关;VEGF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候选指标;NF-κB/p65对VEGF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PE)患者胎盘组织中脂氧素A4受体(ALX-R)、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表达的变化,探讨两者在P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PE组(轻度10例、重度20例)与对照组(20例)孕妇胎盘组织中ALX-R、NF-κB p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胎盘组织中ALX-RmRNA表达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而明显下降,重度PE组低于轻度PE组、对照组(P<0.01);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重度PE组高于轻度PE组、对照组(P<0.05);(2)胎盘组织中PE组ALX-R蛋白的表达强度低于对照组(P<0.01);PE组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1);(3)重度与轻度PE组胎盘组织中ALX-R与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对照组胎盘组织中ALX-R与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6,P<0.01;r=-0.63,P<0.01)。结论:ALX-R与NF-κB p65的表达,可能与PE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表达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6—2012年符合纳入条件并完善随访的原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176例,敏感组101例,耐药组75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中NF-κB p65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的关系。结果 NF-κB p65在敏感组的表达程度明显低于耐药组(P0.05)。卵巢癌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和NF-κB p65的表达均为耐药性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病理分期、NF-κB p65的表达均为卵巢癌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NF-κB p65的高度表达是卵巢癌患者化疗耐药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组织、30例卵巢良性肿瘤、30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50例卵巢癌原发灶中的PARP-1和NF-κBp65蛋白表达.结果:①PARP-1蛋白和NF-κBp65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在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PARP-1和NF-κBp65蛋白与卵巢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③卵巢癌组织中PARP-1与NF-κBp65表达呈正相关(r=0.596,P<0.05).结论:PARP-1和NF-κB在卵巢癌组织中过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ARP-1可能通过作用于NF-κB促进卵巢上皮性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NAi抑制核因子NF-κB p65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在位内膜腺上皮细胞中OPN、MMP-9表达及细胞侵袭性的影响。方法:采用NF-κB p65 siRNA基因沉默转染10例EMs患者在位内膜原代腺上皮细胞,由Western blot、Real-time PCR、Transwell等分别检测干扰前后OPN、NF-κB p65、MMP-9蛋白和mRNA表达及细胞侵袭性的变化。结果:与未干预组比较,NF-κB p65 siRNA干预后EMs腺上皮细胞中OPN蛋白及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F-κB p65、MMP-9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F-κB p65 siRNA干预后,EMs腺上皮细胞的细胞侵袭性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揭示NF-κB可能通过下调MMP-9的表达进而改变细胞侵袭性诱导EM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是真核细胞的转录因子,研究发现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在肿瘤化疗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宫颈癌组织中存在NF-κB的组成性激活;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E6蛋白可激活NF-κB而产生抗凋亡作用;化疗药物会引起宫颈癌组织中NF-κB活化,可能与其耐药性有关;NF-κB在宫颈癌细胞中存在双重凋亡效应。因此,NF-κB可以作为宫颈癌治疗的潜在靶点,调控其活性对宫颈癌的治疗尤其在增加化疗敏感方面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是真核细胞的转录因子,研究发现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在肿瘤化疗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宫颈癌组织中存在NF-κB的组成性激活;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E6蛋白可激活NF-κB而产生抗凋亡作用;化疗药物会引起宫颈癌组织中NF-κB活化,可能与其耐药性有关;NF-κB在宫颈癌细胞中存在双重凋亡效应.因此,NF-κB可以作为宫颈癌治疗的潜在靶点,调控其活性对宫颈癌的治疗尤其在增加化疗敏感方面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宫颈浸润癌(ICC)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Annexin A2、细胞核因子(NF-κBp65)蛋白的表达,探讨两者在ICC和CIN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4例ICC、24例CIN及15例正常宫颈上皮中Annexin A2、NF-κBp65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它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Annexin A2、NF-κBp65在ICC阳性表达率(71.6%,74.3%)均显著高于CIN(37.5%,33.3%)(P<0.05)和正常宫颈上皮(13.3%,20%)组(P<0.05);(2)低分化癌组织中Annexin A2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中、高分化癌组织(P<0.05),且其表达与年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NF-κBp65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3)ICC中Annexin A2、NF-κBp65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9,P<0.05)。结论:Annexin A2在宫颈癌中可能充当癌基因的角色;Annexin A2表达可作为诊断宫颈癌的辅助指标;Annexin A2、NF-κBp65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p27~(kip1)和p57~(kip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抑制因子p27~(kip1)和p57~(kip2)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p27~(kip1)和p57~(kip2)在48例宫颈癌(宫颈癌组)、1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正常组)中的表达。结果:p27~(kip1)和p57~(kip2)在宫颈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和20·83%,显著低于正常组和CIN组(P<0·01,P<0·01),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7~(kip1)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1);p57~(kip2)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有关(P<0·05,P<0·05);两者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p27~(kip1)与p57~(kip2)表达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1,P<0·01)。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宫颈癌患者生存时间与p27~(kip1)及p57~(kip2)阳性表达有关(P<0·05,P<0·01)。结论:p27~(kip1)和p57kip2的低表达或缺失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与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是女性第二好发的恶性肿瘤,对于晚期患者,放疗联合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放化疗诱导的炎症使肿瘤产生了治疗抵抗并引起正常组织的损伤。其中激活的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和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duction 3,STAT3),是炎症反应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HeLa细胞用不同剂量的EGCG(0,10,20,40μmol)处理。细胞培养72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核因子-κB(NF-κB)、B细胞淋巴因子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活化半胱胺酸蛋白酶蛋白3(Cleaved-Caspase-3)表达。ELISA和RT-PCR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和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8(IL-8)表达。结果:EGCG可呈剂量依赖性诱导HeLa细胞增殖抑制与凋亡,并可增加Bax和cleavedCaspase3表达,下调p-p38、p-NF-κB、Bcl-2、TNF-α、IL-1β和IL-8表达,而对p38和NF-κB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EGCG可诱导HeLa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其作用机制与抑制p38/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磷酸化AKT(P-AKT)和核转录因子(NF-κBp65)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与临床病理参数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5例卵巢标本包括68例卵巢癌、1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24例卵巢良性肿瘤、1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P-AKT、NF-κBp65蛋白的表达,随访卵巢癌患者的时间为7~60个月。结果: P-AKT蛋白在卵巢癌、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正常卵巢组织(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9%(36/68)、16.7%(2/12)、12.5%(3/24)、9.1%(1/11),卵巢癌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卵巢正常组织(X~2=7.312,P<0.01),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交界性肿瘤与正常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F-κBp65在4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75%(51/68)、41.7%(5/12)、20.8%(5/24),27.2%(3/11),卵巢癌中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卵巢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86,P<0.01),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交界性肿瘤与正常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KT、NF-κBp65蛋白在组织分化较差(X~2=6.136,P<0.05;X~2=7.936,P<0.01)和FIGO分期较晚(X~2=8.500,P<0.01;X~2=9.490,P<0.01)的卵巢癌中均有较高表达,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卵巢癌中P- AKT表达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X~2=6.061,P<0.05)。卵巢癌组织中P-AKT与NF-κBp65表达呈正相关(phi系数=0.272,P<0.05)。P-AKT、NF-κBp65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P-AKT、NF-κBp65蛋白不是影响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AKT、NF-κBp65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过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AKT可能通过作用于其下游分子NF-κBp65促进卵巢癌细胞的恶性转化。P-AKT、NF-κB蛋白可作为判断卵巢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清肺通络膏对流感病毒诱导的肺炎大鼠肺组织中ERK/NF-κB p65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将3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清肺通络敷胸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采用鼻腔接种流感病FM1株诱导Wister幼龄大鼠肺炎,在感染后各治疗组采用清肺通络膏贴敷于大鼠背部肺脏投影区治疗。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状态(饮食量、进水量、毛发、活动量、精神状态、呼吸频率);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核转录因子(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p-ERK,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肺通络膏组p-ERK、NF-κB p65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通络膏通过抑制ERK磷酸化,使NF-κB p65表达降低,从而减轻了肺组织的病理损伤,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