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早期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期间经病毒核酸检测证实的24例普通型NCP的临床特征及早期MSCT表现.结果 24例普通型(NCP)均为在汉人员,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乏力、腹泻、胸痛、浑身出汗、食欲减退、全身不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归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早期胸部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CT)表现,为临床早期确诊提供影像学支持。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COVID-19患者的早期胸部CT表现。结果 COVID-19的早期胸部CT表现以磨玻璃密度影最为常见,其内可见增粗血管和扩张的细支气管。病灶多呈条带状分布于双肺外周或胸膜下。结论 COVID-19的早期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该病早期识别与诊断的方法与经验。方法 归纳截至2020年2月12日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感染科6例确诊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总结其特点与规律。结果 6例确诊COVID-19患者中男5例,女1例。青年患者2例,年龄分别为28、29岁;中老年患者4例,年龄分别为45、62、71、75岁。6例患者起病前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其中2例为家庭聚集性病例。临床表现均以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为主,临床分型均为普通型。6例患者经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核酸检测均为阳性,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计数5例正常,1例略降低;淋巴细胞计数3例减少,3例正常。未见其他呼吸道病原体感染证据。6例患者CT检查结果均具有磨玻璃样或双侧斑片状影等典型病毒性肺炎特征。结论 COVID-19传染性很强,人群普遍易感,尽早识别感染者并隔离传染源是防止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流行病学史仍然是COVID-19诊断的重中之重,CT联合病毒PCR核酸检测是确诊COVID-19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为COVID-19早期确诊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2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6例COVID-19患者,回顾性分析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6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武汉旅行或居住史,4例患者有发热,3例有咳嗽,2例有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2例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6例患者胸部CT检查均可见肺部异常表现,病灶均为双侧分布,下肺病灶多于上肺,主要表现为双侧肺野外带多发磨玻璃影、实变影、“铺路石”征及不同程度纤维化。发病后较晚行胸部CT检查可见肺实变和明显纤维化。结论 COVID-19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SARS-CoV-2核酸检测能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海南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首诊胸部CT表现和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3月7日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胸部CT资料.结果 69例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56例,咳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CT特征及临床意义,提高对COVID-19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20年1月25日至2月15日经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7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特征。男6例、女1例,年龄为(51.1±18.8)岁(29~75岁)。7例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检查,由2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阅片,记录COVID-19病灶分布、病灶位置、病灶密度、累及肺叶数量,以及空气支气管征、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表现。结果 7例COVID-19患者从首次出现临床症状至CT检查时间为1~9 d,平均3.6 d。病灶分布于单肺1例、双肺6例;病灶累及肺野外中带5例、全肺野2例;病灶呈磨玻璃影4例、混合影3例;病灶累及≤2个肺叶4例、累及5个肺叶3例;1例有空气支气管征;7例均无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结论 COVID-19患者的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COVID-19的诊疗有重要临床意义,但确诊需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回顾性分析14例球形肺炎的HRCT(高分辨率CT)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采用GEHispeed Nx/i双排螺旋CT机,层厚10mm,螺距1.5,对病变区加作2mm层厚,1~2mm间隔,骨重建的HRcT扫描。用肺窗、纵隔窗对病变进行观察摄影。结果病灶多位于肺野背侧,病灶为椭圆形或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晕征”6例,“方形征”8例,肺门侧粗长毛刺6例,胸膜广泛增厚12例,所有病例随诊证实诊断。结论HRCT是鉴别球形肺炎和周围型肺癌及其它肺肿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部感染与疫情初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影像特征并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惠州地区2022年12月-2023年1月及2020年1月-2月期间新型冠状病毒肺部感染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统计及对比。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61例患者,包括近期组新型冠状病毒肺部感染患者102例和初期组COVID-19肺炎患者59例。两组病例在肺部病灶数目、支气管充气征象和伴有胸膜增厚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中,近期组病例中肺部多发病变比例(88.3%)较初期组(70.8%)上升,但多发病灶中呈弥漫性分布比例(8.1%)较初期组(18.1%)下降。近期组出现病变支气管充气征比例(11.8%)较初期组(33.9%)下降;近期组出现胸膜增厚比例(49.0%)较初期组(23.7%)上升。余两组病例在病灶分布、病灶位置、病灶密度、伴有血管增粗及胸腔积液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部感染与疫情初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影像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病程中胸部CT影像学表现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集中收治的COVID-19确诊患者52例。所有患者病程中持续胸部CT复查,人均共行4次胸部CT检查,每次检查间隔时间2~7 d。回顾性分析诊疗过程中患者CT影像学特点及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结果: 除2例患者首次胸部CT影像无异常,其余50例患者均发现肺部有不同程度的阴影。其中,表现为磨玻璃样密度影(GGO)48例(92.3%),斑片状实变、亚实变19例(36.5%),17例(32.7%)伴随出现空气支气管征,小叶间隔增粗41例(78.8%)。病程中COVID-19患者肺部GGO病变逐渐减少,纤维索条影逐渐增多,成为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39例患者(75.0%)在入院第6~9天肺部病灶变化最明显,在入院第10~14天40例(76.9%)患者肺部病灶明显吸收。结论: 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和变化规律,这在疫情防控和临床治疗决策中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经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的患者67例,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对患者进行临床分型,其中轻型3例,普通型35例,重型22例,危重型7例。分析和比较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的胸部CT影像学特征。结果: 轻型患者胸部CT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普通型患者中,单发病灶3例(8.6%),多发病灶32例(91.4%);重型患者中,单发病灶1例(4.5%),多发病灶21例(95.5%);危重型患者均为多发病灶。普通型患者胸部CT影像以实性斑片影伴晕征为主要表现(18/35,51.4%);重型患者以条索影伴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7/22,31.8%);以实变影为主要表现共7例,全部为重型或危重型患者。结论: 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患者胸部CT影像学有特征性表现,以实变影为主要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可作为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首次胸部高分辨CT(HRCT)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以提高对COVID?19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2月18日南京市确诊的61例COVID?19患者的首次胸部HRCT影像,对病变分布、数量、位置及形态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61例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HRCT均存在病变,双侧肺分布55例(90.1%),单侧肺分布6例(9.9%),其中左肺分布2例(3.3%),右肺分布4例(6.6%);胸膜下分布36例(59.0%),胸膜下与中心同时分布25例(41.0%);1个病变4例(6.6%),2个及2个以上病变57例(93.4%);磨玻璃病变56例(91.8%),实性病变5例(8.2%),纤维化病变3例(4.9%),2种及2种以上的病变9例(14.8%);支气管充气征35例(57.4%),细网格征38例(62.3%),铺路石征32例(52.5%),晕征6例(9.8%),病灶中见增粗扩张的血管32例(52.4%);胸腔积液5例(8.2%),心包积液3例(4.9%),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4.9%),胸膜增厚7例(11.5%)。结论:HRCT是诊断COVID?19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其首次胸部HR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核酸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可辅助诊断COVID?19。  相似文献   

14.
自2019年12月全球出现不明原因肺炎,截至2020年2月11日,我国内地共报告72314例病例,其中确诊病例44672例。医学影像检查已经成为快速诊断NCP疾病的一种手段,特别是在武汉地区。本文总结了深圳地区已明确诊断的NCP病例,从影像表现,影像分期,特殊人群的影像表现三方面进行说明,以期能够提高临床及影像医师对NCP的影像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以提高临床对COVID-19的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毒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60岁,年龄中位数为39岁.4例(4/6)有1周内武汉返回某地病史...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n 11 March 2020, declared COVID-19 as a pandemic. India initiated social distancing measures to combat the epidemic of COVID-19. The course of the epidemic of COVID-19 for India was predicted using stochastic probability–based mathematical modeling.MethodsData synthesis for the top few countries affected was studied for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the epidemic. For projections of infected cases for India, the modified 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removed/recovered framework modified for the effect of social distancing (Rho) was used. Simulation was carried out for 10,000 runs using Python. Projections for infected cases and hospitalization requirement were estimated.ResultsThe epidemic curve will peak in the third week of June in India with 17,525,869 and 2,153,200 infected people with reproduction number of 1.8 and Rho of 0.7 and 0.6,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scenario of no social distancing, for transmissibility with R0 = 1.8, the reduction in infections due to social distancing measure is 78% (Rho = 0.7) and 97% (Rho = 0.6). Similarly for R0 = 2.2 and 2.4, the reduction in infected numbers slightly lowers to 62% and 66% with Rho = 0.7 and 92% and 75% with Rho = 0.6, respectively. With R0 = 1.8 and Rho = 0.6,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bed requirement is 107,660, whereas if transmissibility is high, the ICU bed requirement would increase to 1,994,682.ConclusionsThe social distancing measures seem to have been working for India in absence of treatment in sight for COVID-19. Although with the government's response strategy of social distancing, the peak of the epidemic is extended giving more months for preparedness to the country; however,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se measures is uncertain.  相似文献   

17.
李沙  张猛  朱雄 《中国热带医学》2020,20(8):760-763
目的 回顾分析2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CT影像学、血常规和核酸检测结果,为COVID-19防治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4日—3月5日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临床和实验室及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资料,分析疑似病例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分布情况。 结果 21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中,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24例,SARS-CoV-2核酸阳性率为11.2%。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确诊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和排除的疑似病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确诊病例中,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23例(占95.8%),呼吸道症状以发热和咳嗽为主。CT影像学表现为肺内可见不同程度的磨玻璃样密度影或双侧浸润等。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的确诊,在综合考虑其流行病学史和相应临床表现的基础上,仍需依靠病原学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西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典型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xcel、SPSS软件对西安市典型聚集性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分析病例的代际传播和潜伏期。结果 西安市截至2020年3月31日累计报告COVID-19典型聚集性疫情8起,涉及确诊病例53例、无症状感染者15例,死亡1例;以聚餐聚会引起的疫情为主,占37.50%,总体罹患率为14.21%。疫情累计持续时间中位数 27 d,5个区的24个街道办事处/乡镇有聚集性病例,男性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均略多于女性,无症状感染者平均年龄(54岁)大于确诊病例(46岁)。疫情一代病例与二代病例的代际间隔平均为6.8 d(95%CI: 5.8~7.5),中位数为 5.6 d。由3起疫情推算的潜伏期平均为7.9 d。结论 西安市典型聚集性疫情以聚会聚餐型为主,应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自我防护和隔离,避免密切接触等措施,以减少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