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中国成人型多囊肾病(APKD)家系成员进行症前基因诊断的方法。方法 应用PCR技术扩增与PKDl位点紧密连锁的微小卫星体DNA遗传标记,进行基因连锁的家系分析。结果 对一个APKD家系中的无临床症状,且B超检查呈阴性结果的6个孩子做出了症前基因诊断:5个孩子(5~15岁)携带PKDl基因;仅1个11岁女孩是正常的个体。结论 能够应用PCR技术对中国的成人型多囊肾病家系成员快速、准确地做出症前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三家系Gardner综合征患者十余年的追踪观察,了解该病的动态变化,及不同家系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对三家系成员采用咨询、查体和多种物理检查方法进行观察.结果:三家系共有患者17人,观察期间死亡5例.死于结肠息肉癌变4例,死于心脏病1例.三联症10例,二联症7例.结论:Gardner综合征不同家族其临床表现差别较大,在发病年龄、死亡年龄出现软组织肿瘤、骨瘤的时间均有差别.  相似文献   

3.
一个Liddle综合征家系上皮钠通道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个Liddle综合征家系成员进行基因突变分析。方法:1个3代均有高血压患者的家系中,1例14岁的成员临床诊断为Liddle综合征。抽取所有存活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上皮钠通道β亚单位基因(βENaC)和γ亚单位基因(γENaC)第13外显子,产物直接DNA测序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结果:βENaC基因第13外显子的DNA经双向测序显示,先证者及另两例家系成员第616号密码子均存在CCC-TCC(Pro-Ser)杂合错义突变,并且第632号密码子存在GAC-CAC(Asp-His)的变异与之连锁。对150例无关个体进行直接测序未发现GAC-CAC变异,证明这是一新的突变。其他家系成员均未发现这一基因突变,另2例基因突变的成员的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符合Liddle综合征;所有家系成员中未检测到γENaC基因第13外显子的突变。结论:对临床诊断的Liddle综合征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早期筛选出家系中的其他患者。该家系中,第632号密码子检测到一新的突变GAC-CAC(Asp-His),通过表型分析认为这一新突变有可能与Liddle综合征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一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家系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筛选该家系的易感基因,为其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1组AS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例,年龄分别为48岁和18岁,病程分别为23年和4年。提取相关家系成员外周血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测序结果与人类数据库比对,过滤掉同义突变及高频突变,整合家系成员单核苷酸非同义突变,寻找致病基因。结果: 家系成员共得原始数据80 G,数据具有较高质量值,通过对家系患者与正常人测序结果比对分析,同时经过多个生物数据库数据过滤,发现JAK2基因12号外显子上存在的杂合突变c.1709A>G(p.Tyr570Cys)为该家系的可能致病基因突变。另外,该家系MUC3A基因c.1151T>C突变可能是该家系患病成员肠道症状的原因之一。结论: 运用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寻找AS易感基因是可行的,JAK2基因c.1709A>G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家系AS的致病突变及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一个5代疑似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multiple epiphyseal dysplasia,MED)的大家系(患者17例)进行临床特征分析和致病基因的筛查,为遗传咨询和产前分子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家系成员病史,一般体检、关节、髋部X线片资料;收集该家系外周血样,提取样本DNA,靶向基因高通量测序方法对先证者DNA临床全外显子进行测序,使用Next Gene软件对测序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并进一步利用Ingenuity软件对存在的突变进行功能注释,寻找先证者致病突变。针对可疑突变,PCR和Sanger测序对家系其他成员DNA样本进行验证。结果该家系共5代,现存家系成员38人,系谱分析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家系共有患者17例,其临床表现为:幼时出现走路姿势异常,后出现髋关节及膝关节疼痛,X线有典型骨骺发育不良病理改变。高通量测序及数据分析后,筛选出先证者(Ⅳ-3)软骨低聚物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基因c.1153G>A(p.Asp385Asn)错义杂合突变,该突变导致其编码蛋白的第385位天冬氨酸被天冬酰胺替代。先证者家系其他成员符合基因型与表型共分离。结论COMP基因c.1153G>A错义杂合突变是导致该MED家系患者发病的分子机制,该突变首次在大家系中被报道,进一步明确了COMP基因c.1153G>A突变的致病性,有利于家系患者的进一步的诊治,也为产前诊断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复习国内外文献,明确遗传性IgA肾病的诊断标准,并对一较完整的4代40例家族性IgA肾病家系的临床及遗传特征进行对照分析。方法:对所获家系详细调查成员组成,并对现存的家系成员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肾脏超声检查以及皮肤活检,排除其他遗传性疾病以及继发性肾脏病;对6例患者行肾脏活检了解病理类型,对照国内外家族性IgA肾病的诊断标准,明确该家系的诊断、了解其遗传特征。结果:目前国际上对于家族性IgA肾病的诊断分为4种情况:(1)可以明确诊断FIgAN;(2)疑似可能的FIgAN;(3)明确排除FIgAN;(4)无法确定的FIgAN。根据已知该家系的遗传关系绘制家系图,对现存的家系成员临床资料进行分析:27个非婚配家系成员中,12例患病,其中3例发生ESRD,9位成员存在不同程度的镜下血尿、蛋白尿和(或)血肌酐升高,8例因年龄尚小暂不能确定患病状态,需要长期的随访观察其尿检的变化情况。患者中6例行肾活检,3例为IgA肾病,另3例为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电镜结果均未发现基底膜厚度的异常,6例皮肤活检未发现Ⅳ型胶原的缺失,排除了Alport综合征。结论:根据国内外诊断标准,该家系成员可以明确诊断为家族性IgA肾病。FIgAN是IgA肾病的特殊类型,预后较差,应引起临床医生对此疾病的重视,以期尽早的明确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展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遗传学研究。方法:收集无亲缘关系的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临床资料,绘制家系图谱,抽取部分家系成员的外周静脉血样。结果:三个汉族瘢痕疙瘩家系中四代家系1个,三代家系2个;家系成员共62人,发病13人,可疑发病1人,2个未发病肯定携带者,1个未发病可疑携带者;三代发病家系1个,两代发病家系2个;采集家系成员外周静脉血样37份。结论:这三个汉族瘢痕疙瘩家系的遗传模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外显不完全,家系调查有助于瘢痕疙瘩的进一步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不育患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以及部分微缺失患者的家系追踪调查,探讨Y染色体微缺失父子间的自然垂直遗传特点。方法:对1 052例患者进行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F)检测,并对12例AZFc缺失患者,1例AZFb和1例AZFb+c缺失患者进行家系追踪调查,绘制AZF缺失患者男性直系家族成员男性不育家系系谱图。结果:1 052例患者,共发现Y染色体微缺失89例,其中AZFc缺失56例,AZFa缺失6例,AZFb缺失5例,AZFb+c缺失14例,AZFa+b+c缺失8例。在追踪调查的AZF缺失家系中,AZFb和AZFb+c仅先证者存在缺失,12例AZFc缺失患者中5例重度少精子症患者存在家族垂直遗传,另外1例重度少精子症患者和6例无精子症患者家系中除先证者有缺失外,其家系成员未发现缺失。结论:通过对Y染色体微缺失患者进一步的家系调查发现,仅重度少精子症的AZFc缺失患者可能由父亲垂直遗传而来,但与父系表型有差异。对AZF缺失的无精子症患者,无论何种缺失类型,由父亲垂直遗传而来的可能都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1个包含4个脂蛋白肾病患者的家系所有成员的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寻找脂蛋白肾病相关的apoE基因突变。方法收集该家系全部成员的病史,所有成员进行尿常规、血肌酐、血脂、血清脂蛋白检查。抽提基因组DNA,PCR法扩增所有成员的apoE第4外显子。割胶纯化PCR产物后直接测序,并将纯化的PCR产物亚克隆至pMD 18-T载体,挑菌落测序。结果4例脂蛋白肾病患者和1例无症状直系亲属均携带一种新的apoE点突变的杂合子,150号密码子发生点突变:CGC→CCC(由精氨酸变成脯氨酸),伴有血浆apoE的升高。结论apoE点突变apoE Guangzhou(arginine 150 proline)可能是该家系脂蛋白肾病发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个并多指(趾)畸形(SPD)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临沂市人民医院的2个SPD家系的临床资料, 采集先证者及家系成员静脉血样本, 提取基因组DNA, 对先证者行全外显子组测序筛选候选基因变异;采用Sanger测序对2个家系成员验证其突变位点;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olyPhen-2和PROVEAN对突变位点的致病性进行预测分析, 结合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指南对突变位点进行致病性判断。结果家系1三代成员中共有5例患者(男2例、女3例), 先证者为8岁女性, 表现为右手第3、4指并指, 指蹼融合和远端指甲融合, 其余手指活动自如, 双脚未见异常;家系2三代成员中共有4例患者(均为女性), 先证者为4岁女性, 表现为双手第3、4指并指, 示指侧弯。全外显子组测序分别在2个SPD家系中检出同源盒D13(HOXD13)基因c.917G>A和c.917G>T突变, 且2个突变均呈现基因型-表型共分离, 其中HOXD13基因c.917G>T突变未见数据库收录, 为新发杂合错义突变。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这2个突变位点均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基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7个FAP家系及家属11名成员的 成员的外周血DNA用截短蛋白检测(protein trunca-tion test,PTT)进行分析。结果 7个FAP家系中3例在15号外显子上发现突变,导致产生截短蛋白。结论 用PTT法诊断FAP病人简捷、准确。可用于对FAP患者进行家系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与家系 1.1 调查对象及方法 对一短指症家系成员79人进行详细调查,全部现存患者体查,并对先证者等6名患者手足骨骼做X线片分析。  相似文献   

13.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族肠外肿瘤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肠外肿瘤的特点,方法:对随访登记的32家系进行随访和回顾,结果:在12个典型HNPCC家系中,6家系发生8例肠外肿瘤,20家系非典型的HNPCC家系中,1家族中有1例肠外肿瘤发生,肠外肿瘤最常见为子宫内膜癌和胃癌,结论:大肠外肿瘤为HNPCC肿瘤谱中的重要成员,中国人的大肠外肿瘤胃癌,子宫内膜癌较多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迟发性家族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FSGS)的足细胞分子基因致病突变特点。 方法 研究对象为上海瑞金医院肾脏科1997年9月至2007年10月收集的31个迟发性家族性FSGS家系。诊断标准:(1)成员年龄大于12岁;(2)1个家系中有2例或2例以上患者经肾活检证实为FSGS,或家系成员中有1例肾活检证实为FSGS,另有1例成员有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10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外周血基因组DNA 经PCR扩增后直接对NPHS2、ACTN4、TRPC6基因行测序分析。 结果 发现ACTN4基因新错义突变L316P,该家系患病成员起病年龄平均(38.7±7.4)岁,肾功能损害进展相对缓慢,家系3例患病成员均为突变杂合子。发现TRPC6基因新杂合错义突变Q889K,该家系患者起病年龄平均(38.0±4.2)岁,肾功能损害进展也较缓慢,家系中临床表现存在个体差异,家系中3例患病成员均为突变杂合子。发现TRPC6静止突变G467G。所有家系中未发现NPHS2致病突变。健康对照组200条染色体亦未发现以上突变。 结论 在31例迟发性FSGS家系中发现2个家系携带致病相关突变:ACTN4新突变L316P和TRPC6新突变Q889K。在中国人群家族性迟发性FSGS中,ACTN4及TRPC6基因突变是致病原因之一,尚未发现NPHS2相关致病突变。  相似文献   

15.
地成人型多囊肾病家系成员进行症前基因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对中国成人型囊肾病(APKD)家系成员进行症前基因诊断的方法。方法 应用PCR技术扩增与PKDI位点紧密连锁的微小卫星体DNA遗传传标记,基因连锁的家系分析。结果 对一个APKD家系中的无临床症,且B超检查呈阴性结果的6个孩子做了症前基因诊断;5个孩子(5-15岁)携带PKDI基因;仅1个11岁女孩是正常的个体。结论 能够应用PC译中国的成人型多囊肾病家系成员快速,准确地做出症前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FXS)家系患者包括生殖在内的若干临床表现及其遗传学特征。方法:通过问诊、睾丸超声检查、精液分析、生殖激素水平测定、外周血核型检查、Y染色体微缺失检查等手段收集1例FXS家系的临床资料,采用Southern印迹测定该家系多个成员X染色体长臂脆性X智力低下-1(FMR1)基因的CGG三联重复序列的大小,确定其FMR1基因的状态(正常、前突变、全突变)并绘制家系图谱。结果:1经FMR1基因突变检测,该家系4代共34例成员中有3男1女系FMR1全突变患者,占家系成员的11.76%;有9女系FMR1前突变患者,占家系成员的26.47%。2包括先证者在内的2例全突变FXS男性患者睾丸体积30 ml,精子浓度高(250×10~6/ml),平均精子活力为50.5%,正常形态精子百分率为17.5%,精子核DNA碎片率指数(DFI)为18.5%;生殖激素仅示睾酮低下;外周血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Y染色体也未见缺失。3Ⅱ代4例前突变女性患者中有1例患有卵巢早衰(POF),3例患有子宫肌瘤。结论:该家系中部分FXS男性患者表现为巨睾症和多精子症,其余精子参数正常;在世代传递中前突变患者可扩展为全突变,且男性的全突变风险高于女性,对于80的CGG三联重复序列前突变患者,其突变遗传给后代及前突变扩展为全突变的风险会有所增加。建议有生育要求者接受基因检测、临床指导和遗传咨询,必要时行产前诊断与植入前胚胎学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小睑裂综合征家系4代12例患者,及家系中12例正常成员和80例正常对照的FOXL2基因进行研究。方法设计合成FOXL2基因特异引物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FOXL2基因,PCR产物直接测序。结果该家系所有患者的FOXL2基因892C>T,为无义突变。在正常人的FOXL2基因中未发现突变。结论FOXL2基因的突变可能是该家系中小睑裂综合征重要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1个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FSGS)家系的临床表型进行连锁分析,并对国内外已知的4个基因进行排除性定位。 方法 调查该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应用两点连锁分析方法,在已知的FFSGS遗传的相关基因WT1、TRPC6、CD2AP、NPHS2所在染色体区域,选取9个微卫星遗传标记(STR)进行连锁分析。 结果 该FFSGS家系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9名家系成员中1例已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4例尿检异常成员中2例病理明确诊断为FSGS;Ⅲ9和Ⅲ15患者发病年龄较早,分别为10岁和13岁;第Ⅰ和第Ⅱ代的患者均为25岁以后发病。用D1S196、D1S218、D1S238、11S935、D11S898、D11S908、D11S1986、D6S936、D6S1566等9个STR对该家系进行NPHS2、CD2AP、TRPC6和WT1基因的两点连锁分析,测得各个标记位点在重组率θ=0时,最大优势对数(LOD) 值为0.32 (D11S1986),不支持连锁。 结论 该FFSGS家系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已知基因NPHS2、WT1、TRPC6、CD2AP不是该家系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9.
研究背景:先天性小耳畸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头面部畸形,发病率约为0.4~5.5/10 000,畸形多以散发病例出现,家族性病例较少,一般认为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该畸形的出现.本研究对1例先天性双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家系进行调查,分析其临床表现及可能存在的遗传学特征. 研究对象与方法:临床接诊1例先天性双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及家系内随访,并进行了临床表型和遗传学的初步分析.结果:该患者家系内共有成员56人,无近亲婚配情况,共有5代发病,累及患者20名,均为先天性双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患者,未伴有Treacher-Collins综合征及Millers综合征的相关表现,未发现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四肢等发育畸形.该家系内的发病率达35.7%,远高于中国人群的发病率5.18/10 000. 结论:通过对该家系的分析,初步判断在该家系中存在的先天性双侧耳甲腔型小耳畸形的遗传方式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且提示了先天性小耳畸形发病的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四例脂蛋白肾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突变筛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4例脂蛋白肾病患者及家系成员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分析, 研究脂蛋白肾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 调查患者家系情况,对其中2例患者的家系成员进行尿常规筛查及血肌酐、血脂和血清脂蛋白的检测。PCR法扩增4例患者apoE基因的外显子, DNA测序, 发现突变后,寻找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筛查正常对照及其家系成员。 结果 4例脂蛋白肾病患者中有2例携带杂合的apoE基因缺失突变 (142-144-0),2例患者携带杂合的apoE点突变 (Arg25Cys),2种突变均可见于尿液检查正常的亲属,并均表现为apoE升高。 结论 4例脂蛋白肾病的患者中发现两种apoE基因的突变,apoE Arg25Cys和apoE(142-144-0)。结合既往的研究结果,apoE(142-144-0)同时见于5例(本研究2例,前期研究3例)患者,为中国脂蛋白肾病患者常见的致病性基因突变。患者家系成员中的携带者可以不表现出肾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