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有“百病兼痰”之说,而古今对于针灸治疗痰证少有论述.本文论述了周德安教授为针灸治疗痰证而创立的化痰法、消痰法、涤痰法和豁痰法四法,四法祛痰作用依次增强,并且介绍周氏创立的系列化痰针灸处方“化痰方”、“消痰方”、“涤痰方”、“豁痰方”及其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为痰证的针灸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简要阐述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北京针灸学会会长周德安主任医师的学术思想精华--"针灸六治"理论的基本内容,并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周老师学术思想的主要特点,提出了"周氏针灸要方"的学术观点,对常用"周氏针灸要方"的方穴组成、功用、适应症和主要特点进行提炼.  相似文献   

3.
郑偕扣 《新中医》2020,52(15):60-61
正笔者在重症医学科工作多年,临床发现脑血管病后遗症(中风)患者存在球麻痹,表现为言语不利,吞咽困难,进食水呛咳,最终反复误吸导致肺炎,严重者需要气管切开,才能改善预后,而患者一直伴有痰证,出现痰多、痰黏、咳痰不爽等症状。中医中药针对痰证有化痰、消痰、涤痰、导痰、滚痰、豁痰、涌痰等治法。治疗痰湿的基本方是二陈汤,然而单纯使用此方疗效欠佳。笔者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经验考虑此类患者多伴有肺肾阴虚,给予具有滋阴化痰作用的金水六君煎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治神"是《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针灸理论中重要的指导思想。周德安教授善于把"针灸治神"的学术思想贯穿于治疗临床病证尤其是神志病之中,并已得到现代医学研究的验证。据此,本文结合近10年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即关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紊乱与其他器官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之间的联系,归纳总结周德安教授治神学术思想在各类疾病治疗中的运用,分析探讨其良好疗效的原因,以此提出未来应从多层次、多角度展开进一步研究,从而深入挖掘"治神"思想的现代应用,将治神思想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从痰论治中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景 《光明中医》2009,24(11):2188-2188
中医学中有“痰生百病”,“怪病责之痰”等论述,痰可以影响脏腑气机的升降和气血运行,导致气血凝滞。故在中风的形成、演变过程中,应充分重视“痰”这一病理产物,从痰论证治中风为临证中需要遵循的一个主要原则。治疗中风当从痰入手,清痰、化痰、豁痰、涤痰、温痰、消痰以治其本。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从痰论证治中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沙岩  夏淑文 《光明中医》2013,28(8):1553-1555
周德安教授从医50载,医德高尚,医术精湛。"针灸治神""治病先治神"为其主要学术思想之一。周教授"治神"的内容包括调治医者之"神"和调治患者之"神",在注重医生自身修养的前提下,重点治疗病人精神、心理层面的"神"和发挥患者"元神"主宰的整体调控作用,并为此设置了针灸治神系列处方,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神志疾病和躯体疾病。  相似文献   

7.
化痰药是临床常用的药物,据《中药大辞典》所载,已阐明直接具有祛痰药理作用的中药有82味,尚未证实的及间接发生排痰作用的药物更众。虽历来对化痰、消痰、涤痰、豁痰、坠痰、逐痰之不同名称,且随痰证之病因而有宣肺化痰、清热化痰、润肺化痰、燥湿化痰、祛寒化痰、治风化痰之分,但对化痰药祛痰之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今温习有关药物、方义,结合现代药理研究,试对化痰药之祛痰机制作一探讨,冀为引玉之砖。一、截痰止源之法  相似文献   

8.
周德安"治病先治神"学术思想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夏淑文  刘慧林 《北京中医药》2010,29(11):832-833
中医学认为心藏神,即心有主司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及心理活动的功能."治病先治神"是周德安教授的学术思想精华,这一思想源于<黄帝内经>中"用针之要,勿忘其神".周德安教授在针灸临症中始终遵循着治病必先调治心神之思想,并制定出调治心神的著名针灸组方"四神方"和"五脏俞加膈俞"等."治病先治神"道出了针灸乃至中医治病之至高境界,理应成为我们针灸工作者临症时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认为心藏神,即心有主司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及心理活动的功能。"治病先治神"是周德安教授的学术思想精华,这一思想源于《黄帝内经》中"用针之要,勿忘其神"。周德安教授在针灸临症中始终遵循着治病必先调治心神之思想,并制定出调治心神的著名针灸组方"四神方"和"五脏俞加膈俞"等。"治病先治神"道出了针灸乃至中医治病之至高境界,理应成为我们针灸工作者临症时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周德安教授“针灸治神基础方”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周德安教授“针灸治神基础方”治疗,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SAS、S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5%(44/46),优于对照组的86.96%(4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德安教授“针灸治神基础方”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且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11.
曾慧  孙敬青 《北京中医药》2019,38(12):1189-1191
便秘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周德安教授认为,脑卒中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血气上行,气机下返不畅,致腑气不通,大肠传导失司,故发生便秘。针刺治疗应先治神,着重从治风、治痰、补益入手调神;辨证时注意辨明虚实,实者用针灸大承气方泄热通腑、逐痰导滞,虚者用针灸润肠方及针灸补中益气方益气生津、润肠通便。在应用周氏针灸大承气方、针灸润肠方、针灸补中益气方、督脉十三针方等特色针灸处方的同时,还要针对疾病的不同分期进行治疗,急性期从痰论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从气血论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情志眩晕系与情志密切相关的眩晕,常以情志不舒伴头晕目眩为主,临床发病率高,中医认为痰是情志眩晕重要致病因素,文章总结许凤全教授从痰治疗情志眩晕经验,为进一步研究中医治疗情志眩晕提供思路方法。方法 根据情志眩晕不同阶段及病机,择治痰六法:调肝运脾化痰法;补肺散结消痰法;转枢调气涤痰法;温胆和胃散痰法;补肾宁志运痰法;祛瘀通络破痰法。结果 情志眩晕具有由气致痰、由痰化热、因痰兼虚、痰瘀互结的病机发展趋势,依病机及病期择不同治痰方法辨证施治,随证立方,随病用药,疗效肯定。结论 情志眩晕治痰六法在临床应用广泛,辨证治疗心身类疾病效如桴鼓,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周德安针药结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临床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慧林  夏淑文 《北京中医药》2010,29(12):898-900
通过对周德安老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治病先治神"的学术理论,针灸安神方、治痰方、补中益气方,以及临床常用中药方剂组成与应用的分析,总结周老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经验,从针刺、中药不同角度分别总结选穴和用药的规律,发现周老师治疗该病重在调理肝、脾、肾,从治痰、治风入手,辅以清热、养阴;同时提出中医药治疗对预防病情反复、及时控制病情有重要的作用,指出中医药将成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廖莉琴 《新中医》2001,33(6):11-11
介绍彭胜权教授治疗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验案1例。认为气阴耗伤、脏腑功能失调是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之本虚,痰热内盛,蒙蔽清窍,扰乱心神是其标实。早期以标急为主,治宜清肝泄火、熄风止痉、豁痰顺气、安神定惊,以安宫牛黄丸、片仔黄及黄连温胆汤3方合用;火热渐清后则以痰浊为上蒙清窍为主,以涤痰汤治疗,随证或清化痰热、或温化痰浊;后期以肝郁脾虚、气血不足、脑髓失养等本虚为主,治以疏肝健脾、补明益智、益气养血、养心安神善后。.  相似文献   

15.
胡杰一氏等据癫痫病理演变过程对其证型和治法归纳为六:一、清热涤痰法:适用于痰火互结型。方用礞石滚痰丸;或用涤痰汤合龙胆泻肝汤。二、豁痰熄风法:适用于风痰闭塞型。方用定痫丸。三、逐淤化痰  相似文献   

16.
刘克丽教授根据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认为痰是其发生、发展、转变的关键病因病机,故治疗以痰为主。将痰分为6种情况辨治。寒痰治以温肺化痰,热痰治以辛凉宣肺、清热化痰,痰湿以肺脾同治,痰瘀治以宣肺豁痰、活血化瘀,燥痰治以养阴清肺、化痰止咳,虚痰治以补肺健脾、益气化痰。总以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为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周德安老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治病先治神"的学术理论,针灸安神方、治痰方、补中益气方,以及临床常用中药方剂组成与应用的分析,总结周老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经验,从针刺、中药不同角度分别总结选穴和用药的规律,发现周老师治疗该病重在调理肝、脾、肾,从治痰、治风入手,辅以清热、养阴;同时提出中医药治疗对预防病情反复、及时控制病情有重要的作用,指出中医药将成为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张明德主任医师行医三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笔者跟师多年,颇有心得。如张主任将古方小陷胸汤化裁应用于临床,效果颇佳。 小陷胸汤源于张仲景《伤寒论》一书,原方由黄连、制半夏、全瓜蒌三药组成。方中黄连苦寒涤热开结,治郁热在中,心下痞满;半夏辛温化痰,消胸膈痞满;全瓜蒌甘寒通降,清消痰结,且利大肠,以使痰热下行,诸药合用,具有泄热豁痰,宽胸开结之功。本方原治伤寒表证误下,邪热内陷,痰热结于心下的小结  相似文献   

19.
癫痫痰邪的产生包括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胎儿先天不足,元气虚,气不化津,邪聚痰生;孕妇妊娠失调,受六淫邪气所累,或为七情、饮食所伤,易致胎儿脾虚生痰.无论是因痰致痫抑或是因痰而加重病情,最终皆会造成脏气不平、阴阳失调、神乱痫发.文中归纳了5种治痰法,包括化痰法、坠痰法、逐痰法、涤痰法、涌吐法,其中化痰法应用较广,又分为化...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痰证辨治特色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大定 《四川中医》2006,24(5):28-29
目的:本文就张仲景对痰证的辨治特色归纳为七法:即邪热入里,痰热结胸,治用清热涤痰,理气开结法;胃虚痰阻,噫气不除,治用益气和胃,降逆化痰法;脾阳不运,痰饮内停,治用温阳蠲饮,健脾益肾法;情志郁结,痰凝气滞,治用行气散结,解郁化痰法;胸阳不振,阴乘阳位,治用通阳开结,豁痰下气法;风寒外束,水饮内停,治用外解风寒,内蠲水饮法;痰涎宿食,壅滞胸脘,治用因势利导,涌吐痰涎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