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检测对早期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85例,采用美国Nano-Ditech公司睿捷快速定量免疫检测系统测定血清cTnI、CK-MB和Myo水平。比较心肌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三项标志物的差异肌钙蛋白I。结果急性心肌梗死(AMI)组血清三项标志物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再梗死组血清cTnI和Myo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水平虽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MI组三项指标均显著升高,是诊断早期AMI的重要指标;cTnI和Myo可用于预测心肌再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红蛋白(Mb)等心肌损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在本院范围内,以2019年10月-2020年10月为时间节点,选取AMI患者(206例,心梗组)与非AMI对照者(113例,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其CK-MB、cTnI、NT-proBNP、Mb水平。结果心梗组CK-MB、c TnI、NT-proBNP、Mb相比对照组,均偏高(P0.05)。CK-MB、cTnI、NT-proBNP、Mb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2.1%)、特异度(83.5%)较之单项、双项联合、三项联合检测,均显著偏高(P0.05)。结论采用CK-MB、c TnI、NT-proBNP、Mb等心肌损伤标志物对AMI进行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有利,且还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应用价值突出。  相似文献   

3.
詹远长  王萍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1):1635-1638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临床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150例重症肺炎患者,根据机械通气后临床转归情况分为良好组(n=86)和不良组(n=64)。统计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血压水平[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等资料,比较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临床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血清PAI-1及凝血功能指标与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性别、年龄、BMI、病程、合并疾病所占比、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组血清PAI-1、PT、APTT、TT、D-D水平低于不良组(P<0.05),FIB水平高于不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I-1(0R=9.795,95%CI=1.819〜20.256)、APTT(0R=3.256,95%CI=1.316〜8.447)、TT(OR=1.896,95%CI=1.245〜9.847)、PT(OR=3.958,95%CI=1.421〜14.429)、D-D(OR=2.006,95%CI=1.854〜8.136)、FIB(OR=4.008,95%CI=1.923〜11.125)是影响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临床转归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AI-1、APTT、TT、PT、D~D与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临床转归呈正相关(P<0.05),与FIB呈负相关(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机械通气后临床转归与血清PAI-1及凝血功能指标密切相关,有助于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时血清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浓度变化,以探讨其对AMI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72例临床确诊的AMI患者在胸痛发作后2~6 h,6~12 h,12~24 h分别检测cTnI、CK-MB、Myo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AMI组cTnI、CK-MB和Myo水平的变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nI、CK-MB和Myo联合定量检测可提高对A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清N末端钠尿肽原(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急性心梗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98例急性心梗患者为研究组,根据患者随访期间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另选取同时间段进行健康体检的83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不同人群血清NT-proBNP、cTnI及CK-MB水平,分析NT-proBNP、cTnI、CK-MB及三者联合检测对急性心梗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NT-proBNP、cTnI及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共33例患者预后不良,65例患者预后良好。预后不良组NT-proBNP、cTnI及CK-MB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cTnI、CK-MB三者联合检查的AUC更高,为0.931(P<0.05)。结论 血清NT-proBNP、cTnI及CK-MB在急性心梗患者中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93例,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7例。对照组给予PCI治疗,研究组给予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分析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MB型(CK-MB)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睡眠质量、生活满足感、心理健康、精力等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睡眠质量、生活满足感、心理健康、精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vWF、cTnI、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vWF、cTnI、CK-M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MI,可显著改善患者心肌损伤程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老年慢性心衰(CHF)患者血清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前体水平,并与其它生化指标进行比较,探讨NT-proBNP与NA心功能分级相关性及对老年慢性心衰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明确诊断为慢性心衰的老年患者256例,老年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血清NT-proBNP浓度,心肌肌钙蛋白(cTnI2)、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用AIA360全自动荧光磁微粒酶免分析仪检测。心功能将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A)心功能分级法分级。结果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心功能级别之间NT-proBNP浓度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46.85,P<0.01)。与其它生化指标心肌肌钙蛋白I2(cTnI2)、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相比,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变化更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是评价心功能较为敏感的实验室指标。而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2、MYO、CK-MB的变化在不同心功能分级组之间一般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心功能衰竭程度的关系不如血清NT-proBNP密切。  相似文献   

8.
潘露  闵瑶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6):2286-2287
目的探讨血清骨膜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76例AMI患者和93例非AMI患者入院时血清骨膜蛋白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诊断效能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AMI组血清骨膜蛋白、cTnI和CK-M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骨膜蛋白诊断AMI的最佳临界值为22.9ng/L,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2%、87.8%。血清骨膜蛋白水平与cTnI和CK-MB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61、0.228(P0.05)。结论骨膜蛋白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AMI,血清骨膜蛋白水平与cTnI和CK-MB显著相关,骨膜蛋白可能是AMI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早期诊断对AMI患者的及时救治,减少心肌坏死,防止心脏突发事件,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敏感、高特异诊断AMI的心肌损伤标志物.为了更好地开展cTnI测定及其在临床心肌损伤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胸痛患者血清cTn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旨在探讨cTnI对AMI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1~2013年间收治的120例A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检测心肌坏死标志物,包括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等水平,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比较患者CK、CK-MB、cTnT、cTnI等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对120例患者根据其发病30 d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患者存活情况与心肌坏死标志物及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4种血清标志物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其中cTnT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r=0.742。死亡组患者CK-MB、cTnT、cTnI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而CK水平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CKMB、cTnI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独立对AMI患者预后的预测均有较高灵敏度及特异度,而联合上述指标灵敏度明显增高,为100%;特异度无明显变化,为91.1%。结论心肌坏死标志物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对AMI患者进行准确快速的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实时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RT-MCE)评价血运重建术前心肌灌注情况和再充盈参数评估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性.方法 18例准备进行血运重建术心肌梗死患者,于术前1~5 d行RT-MCE检查,并于术后3个月再次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室壁运动分析采用18节段分析法,分为运动正常、运动减弱、无运动和反常运动.心肌存活定义为术后3个月超声检查室壁运动明显改善.分析造影图像,根据灌注的函数公式Y(t)=A[1-e-kt] B,得出A值、k值、A×k值.利用接受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定义RT-MCE再充盈参数预测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性的截断值以及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1)在18例患者中共109个室壁发生明显运动异常,运动减弱为47个,无运动为56个,反常运动为6个,术后3个月室壁运动改善分别为16个,22个,0个;(2)术后3个月室壁运动改善节段的术前心肌造影各参数A值、k值、AXk值[分别为(5.48±1. 73)dB、(0.34±0.09)S-1、(2.12±1.71)dB/s],明显大于3个月功能未恢复心肌的A值、k值、A×k值[分别为(4.41±1.45)dB、(0.26±0.06)S-1、(1.15±0.76)dB/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以术前A值>3.75 dB为截断值预计心肌存活性的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79.2%,以术前k值>0.28 S-1预计心肌存活性的敏感性为85.0%,特异性为81.1%,以术前A×k值>1.32 dB/s预计心肌存活性的敏感性为85.0%,特异性为84.9%. 结论 RT-MCE再充盈参数可以较准确地检测心肌梗死后室壁运动异常节段的心肌灌注情况,评价心肌梗死后心肌存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99mTc-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估测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价值.材料与方法追踪了74例行99mTc-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的心肌梗塞患者,随访时间4~36月,平均23月,未发生心脏事件者随访时间≥12月.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塞,心肌显像三月后的血运重建术(CABG或PTCA).结果74例心肌梗塞患者随访中发生心脏事件23例,总发生率为31.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心肌显像心肌灌注缺损节段数与发生心脏事件有密切关系(P<0.001).31例心肌灌注缺损节段数≥4的心肌梗塞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61.3%,明显高于43例心肌灌注缺损节段数≤3心肌梗塞患者的9.3%(x2=22.73 P<0.001).单因素时序检验(Log-rank)显示,两者未发生心脏事件率差异有显著性(x2=14.64P<0.001).结论99mTc-MIBI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灌注缺损节段数是预测心肌梗塞患者日后发生心脏事件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emains a challenging task, with a large armamentarium of diagnostic modalities.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PI) is widely used for this purpose whereby cardiac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 is considered the gold standard. Next to relative radiotracer distribution, PET allows for measurement of absolute myocardial blood flow. This quantification of perfusion improves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prognostic value. Cardiac hybrid imaging relies on the fusion of anatomical and functional imaging using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and MPI, respectively, and provides incremental value as compared with either stand-alone modality.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 (LDDSE)早期识别存活心肌和预测其功能恢复的临床价值。方法  2 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其中行直接PTCA术 18例 ,入院后第 10天进行LDDSE。结果 ①LDDSE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3 .8%、61.9%、88.2 %、76.5 %。②再灌注 <12h( 11例 )和 >12h( 7例 )的两组患者三个月时运动恢复的心肌节段分别为 85 .4%、62 .2 % ,而未行PTCA组 ( 10例 )仅为 9.1%。结论 LDDSE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的存活性和功能恢复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定量评价犬正常心肌灌注的可行性。方法:20只开胸犬以5ml/min和10ml/min速度静滴“全氟显、进行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左室乳头肌短轴观察左室心肌显影效果和室壁运动,闪烁显像观察心肌灌注,动态图像单帧转化后以图像软件分析造影结果。结果:静滴速度10ml/min时,心脏各部位显影时间短于5ml/min,闪烁显像时心肌再灌注速度也略快,心肌显影稳定后二者间视频亮度峰值无明显差异,均可看到舒张期/收缩期的时相性变化,同时室壁运动显示良好。结论: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可同时观察心肌灌注和室壁运动,闪烁显像可观察心肌再灌注过程,但缺少联机分析软件限制了造影结果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MR心肌灌注成像(MR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RMPI)及心脏电影对心肌活性的价值。【方法】选择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28例,利用反转恢复快速小角度激励(IRturbo—FLASH)序列及心电门控技术,由肘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后,进行首过灌注成像及5~10min延迟期成像。注射造影剂前常规行心脏电影成像,评价心脏收缩功能。【结果】19例(67.9%)首过期显示灌注减低;28例(92.9%)延迟增强,其中单纯透壁型增强9例(34.6%),单纯非透壁增强6例(23.1%),混合型11例(42.3%);2倒(7.1%)无增强。室壁节段运动降低14例,消失6例,矛盾运动5例,正常3例。28例中82个心肌节段受损:63个节段的室壁增厚率下降,19个正常。【结论】MRMPI结合MR心脏电影对评价冠心病心肌梗死存活和非存活心肌的程度和范围具有显著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心肌超声造影评价兔心肌梗死与存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超声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nhancement,MCE)评价兔心肌梗死及心肌存活的价值。方法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of coronary artery,LAD)结扎法建立兔心肌梗死模型。建模1周后心肌超声造影,左室乳头肌短轴观显示局部心肌血流灌注情况。梗死区心肌组织行Masson三色染色后与MCE进行对照。结果MCE显示模型兔左室前壁、前间隔灌注缺损与灌注不良或延迟的节段数分别为18、14,与邻近正常灌注区灰阶值比较,差异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染色判断梗死与存活节段对比,MCE预测心肌梗死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8.2%、80%和83.3%,对心肌存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0%、88.2%和85.7%。结论MCE判断兔心肌梗死与心肌存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组织追踪法 (TT)测定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结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 (L DDSE)评价心肌存活性的价值。方法  2 0例心肌梗死患者均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或 PTCA 支架术。术前 1周内进行 L DDSE,术后 (>6周 )复查超声心动图。在 L DDSE前后及 PTCA术后 ,分别在心尖四腔心切面、两腔心切面及心尖左心长轴切面记录后室间隔、侧壁、下壁、前壁、后壁及前室间隔处二尖瓣瓣环的位移曲线 ,测量各瓣环处收缩期最大位移 ,然后求出其平均值 ;计算各二尖瓣瓣环取样点处收缩期位移在 L DDSE前后的差值 (Δ D)及百分变化率。根据患者术后随访情况将其分为室壁运动有改善组和无改善组 ;10例冠脉造影结果为阴性的受检者作对照组。结果  L DDSE结束时 ,各组心肌梗死患者用 TT法测得的有节段性运动异常室壁所对应的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较静息状态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但在室壁运动有改善组中 ,其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的升高值 [(2 .2± 0 .8) mm vs(0 .5± 0 .5 ) mm,P<0 .0 1]和百分变化率 (38%± 12 % vs 8%± 7% ,P<0 .0 1)均明显高于室壁运动无改善组。 PTCA术后 ,用 TT法测得的有节段性运动异常室壁所对应的二尖瓣瓣环收缩期位移在术后有改善组 ,较术前静息状态明显升高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