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已故名老中医赵炳南先生是我国中医皮外科泰斗,是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在广泛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实践,在诊治皮外科疾病的理法方药中有许多创新,其中清热除湿汤就是赵老治疗急性湿热性皮肤病的基本经验方.现将赵老的相关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思艺  李冠汝  孙丽蕴 《北京中医药》2019,38(11):1074-1077
正清热除湿汤是现代中医皮外科创始人赵炳南先生根据龙胆泻肝汤化裁而来的临床经验方,在临床诊疗中常应用于急性湿热性皮肤病和湿热蕴结型皮肤病的热重于湿证,对于急性湿疹、皮炎、痤疮、带状疱疹等多种皮肤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疗效。许多学者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对其药理、药性、组方思路进行阐释,并附临床典型病例显示其临床有效性。笔者对清热除湿汤的证治研究综述如下。1 湿热性皮肤病临床治疗思路湿热之邪是最为多见的皮肤疾病致病因素,其原因在于皮肤的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医辨治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健清 《吉林中医药》2008,28(12):874-874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是长期外用皮质激素制剂所出现的副反应[1].  相似文献   

4.
徐旭英教授辨治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认为湿、瘀、虚是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的三大病理因素,其中湿为标,瘀、虚为本。治疗原则主张祛瘀补虚为主,利湿为辅。遣方用药注重攻补兼施,气血同调,温阳通脉,药性配伍。  相似文献   

5.
特应性皮炎以皮肤红斑丘疹、周身皮肤干燥、瘙痒剧烈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周身弥漫红斑,出现红皮病、脓毒症,甚至危及生命。赵炳南先生将特应性皮炎的急性期、慢性期分别按风湿热蕴证、脾虚血燥证辨治,分别予清热除湿汤、健脾润肤汤治疗。燕京赵氏皮科流派后学在赵老辨治思路基础上观察到特应性皮炎红皮病常因热入营血致毒热炽盛证,常用犀角地黄汤合清热除湿汤治疗,附典型医案2例。  相似文献   

6.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颈椎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病种。许建安教授认为CSR的主要病因病机是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结于筋脉肌腠之间,久滞不散,加之劳伤过度,血行无力,瘀阻脉络,不通则痛,迁延难愈。治疗分急性期与缓解期:急性期主要由于风寒湿侵袭,筋脉拘谨不利,多属急症、实证,许教授临床多以搜风通络汤为主方进行加减;缓解期主要由于颈椎部位气血阻滞或气血亏虚,周围组织不通不荣,多属久病、虚证,许教授常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7.
魏文浩 《河南中医》2007,27(12):15-16
姜良铎教授师承于全国著名老中医董建华、张学文、郭谦亨老先生。在继承导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对辨治温热病急症有着独特的经验。姜老认为斑疹的出现都是热毒郁闭营中,灼伤血络所致。其因有三,一是感受温热毒邪,内郁阳明,灼伤血络,热毒乘虚逼营,血从肌表外发;二是邪毒伏于血分,热毒鸱张,蒸逼营血,毒热之邪挟血外出,透于肌表;三是温病误治,阴伤血燥,热毒燔灼营血而导致发斑。疹多由于风热伏肺,内闭营分,郁于血络,外出肤表而成。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指出:“斑属血者恒多,疹属气者不少”。故在临床治疗上,当遵循“斑宜…  相似文献   

8.
田素琴教授认为痤疮与肺关系密切,肺失宣降,气滞、血瘀、痰湿等内滞于血络,外郁于肌肤,发为痤疮。提出祛邪为主,内外合治,标本兼顾原则,分二型辨治,肺经风热,疏风清肺,解毒消痤,枇杷清肺饮;痰瘀结聚,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海藻玉壶汤合桃红四物汤;灵活组方遣药配伍,不拘泥于一方一法,注重病位传变、药物归经;强调大肠与痤疮关系密切,擅用清肺润肺、佐以小量润肠通便药(枇杷叶、苦杏仁、大黄等),使浊气下行,通过大便排出体外,肺气得以宣降。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增生属"淋证""精浊""白淫""白浊"等范畴,辨证分型治疗,湿热蕴结-清热利湿,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气滞血瘀-理气活血,前列腺痛汤;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知柏地黄汤;病久脾气虚弱-补脾益气,补中益气汤;久病肝肾虚弱-补益肝肾,济生肾气丸。疾病常非单一病因病机,治疗不能拘于一格,应灵活多变,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寒温统一的热病理论,从“寒温失调,营卫不和”、“疫毒生热,热伤营血”、“寒暑恋湿,湿阻三焦”三方面探讨了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期的病理,并以“风寒外束,湿热内蕴”、“太少同病,气血两燔”、“卫强营弱、气阴欲脱”、“膀胱热结,肠腑津亏”等证型列举病例作了详细阐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