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腰椎MSCT容积扫描,经后处理重建检出的腰椎峡部裂35例,分析其MPR、VR成像的CT表现,并与常规椎弓CT轴位像进行对照,评价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MPR冠状面、经椎弓矢状面重建结合VR成像可清晰显示35例68处峡部裂;常规椎弓CT轴位像仅检出24例48处峡部裂,漏诊11例,漏诊率31%(11/35)。与常规椎弓轴位比较,MPR结合VR图像重建对峡部裂特征以及裂隙骨赘、椎间孔狭窄、椎体滑脱、椎间盘后突的相关继发病变征象显示均有明显优势。结论MPR、VR重建成像对峡部裂及其相关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SCT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腰椎MSCT容积扫描,经后处理重建检出的腰椎峡部裂35例,分析其MPR、VR成像的CT表现,并与常规椎弓CT轴位像进行对照,评价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MPR冠状面、经椎弓矢状面重建结合VR成像可清晰显示35例68处峡部裂;常规椎弓CT轴位像仅检出24例48处峡部裂,漏诊11例,漏诊率31%(11/35).与常规椎弓轴位比较,MPR结合VR图像重建对峡部裂特征以及裂隙骨赘、椎间孔狭窄、椎体滑脱、椎间盘后突的相关继发病变征象显示均有明显优势.结论 MPR、VR重建成像对峡部裂及其相关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可疑为气道异物的78例气道异物患儿行多层螺旋CT扫描,对CT薄层图像进行后处理重建,三维重建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肺透明化重建(VR)及仿真内窥镜(CTVE)成像。显示气道异物后,再经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结果:73例显示气道异物的患儿,MPR及CPR直接显示异物69例,4例根据间接肺部征象改变明确异物。VR明确异物52例(占71.2%),CTVE明确异物55例(占75.3%)。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很好的显示气道异物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并发征象,能明显提高气道异物的术前确诊率。  相似文献   

4.
MSCT三维重组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显示(VR)对孤立性肺结节征象显示的价值。方法73例MSCT检查的周围型孤立性肺结节行MPR及VR重组,分别比较其在横断面薄层、MPR、VR上显示率的差异。结果1:MPR对分叶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的检出率高于轴位的检出率(P〈0.05);2:VR对分叶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及圆形结节征的检出率高于轴位的检出率(P〈005);3:MPR对毛刺征、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及圆形结节征的检出率高于横断面薄层的检出率,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PR及VR对孤立性肺结节部分征象的显示优于横断面,结合横断面有助于SPN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MRP、CPR、VR、MIP和SSD三维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的破口、内膜瓣和真、假腔的显示能力.方法 对拟39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采用团注追踪法对所有患者行CT增强扫描,在工作站采用MPR、CPR、VR、MIP和SSD重建对轴位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MPR、CPR、VR和SSD对破口的显示率分别为81.9%、84.9%、22.4%和10.9%,对内膜瓣的显示率均为100%;MIP不能直接显示破口和内膜瓣;MPR、CPR、VR和SSD对真、假腔的显示率均为100%,MIP为75%.结论 MRP和CPR对主动脉夹层显示最好,VR和SSD次之,MIP最差.MPR和CPR显示主动脉夹层破口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VR和SSD.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重建方法 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80例外伤骨折及可疑骨折患者行计算机X线成像(CR)及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对CT数据进行多种图像后处理,观察不同重建方法 对骨折的显示效果. 结果 80例中总肋骨骨折数为376根,CR显示骨折327根,检出率87%.多层螺旋CT多种图像后处理中,表面遮盖法(SSD)发现骨折363根,检出率96.5%.容积再现法(VR)显示369根,检出率98.1%.曲面重建(CPR)和多平面重建(MPR)显示全部骨折376根,检出率100%.并将CR、SSD、VR、MPR、CPR进行配对做x2检验,显示SSD、VR、MPR、CPR准确率显著高于CR,SSD、VR与CR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SD与VR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多种重建方式对肋骨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各种重建方法 中以曲面重建(CPR)和多平面重建(MPR)对骨折显示最佳,将轴位与各种重建方法 相结合,可更准确发现骨折,是常规肋骨平片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于春英  杨西海  激扬 《河北医学》2013,(12):1783-1785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形态特征的显示及其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5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分别以VR、MPR、MIP重建,观察不同成像方法对孤立性肺结节相关重要征象的显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MPR对病灶的显示能力与轴位成像相比并无明显优势(P〉0.05);VR在显示边缘形态、内部结构及胸膜凹陷征方面明显优于轴位成像(P〈0.05);MIP在显示病灶边缘形态及灶周支气管方面显著优于轴位成像(P〈0.05)。结论:三维重建成像可显著提升CT诊断的准确性,是鉴别肿瘤良恶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C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进行MPR、CPR、VR成像,结合轴住扫描图像,观察这三种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显示情况及主要动脉分支受累情况。结果:MPR对判断真假腔、内膜瓣、破口入口有帮助;CPR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整体效果较好:VR整体观最好,但显示内膜瓣、破口入口不如前两者。结论:MPR、CPR、VR这三种方法结合轴位图像,能够立体直观、整体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情况,对临床医生决定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常规扫描及联合MPR、MinIP、VR、CTVB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23例临床怀疑气道异物的患儿行多排螺旋CT常规扫描,螺1,层厚125 mm,并行MPR、MinIP、VR和CTVB重建.结果:23例中,20发现异物,其中气管异物1例,气管隆突处异物2例,右侧支气管异物12例,左侧支气管异物5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2例清楚显示3级支气管而无明显异物,CT仅表现为肺炎征象,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1例漏诊.常规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5%、98%和95%,结合MPR和CTVB成像其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达98%、100%、98%,经卡方检验,MPR、MinP及CTVB与轴位结合在诊断支气管异物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 <0.05,而VR在显示异物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多排螺旋CT常规扫描结合CTVB、MPR、MinIP、CTVB等后处理技术后对支气管异物的检出率明显优于常规CT检查,他不仅可准确、全面判断异物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相应支气管的关系,并可清晰显示伴随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3年8月-2013年10月行64排螺旋CT扫描患儿74例,采用最小密度投影(Min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肺透明技术和容积再现(VR)技术等后处理技术多方位、多角度显示支气管树及异物。结果74例均见气管、支气管异物征象,其中气管异物4例,左侧支气管异物39例,右侧支气管异物31例,手术证实68例为气管、支气管异物,6例为炎性分泌物或痰栓。结论64排螺旋CT的后处理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准确率高,但实际运用还存在些许不足,无法明确区分内源性与外源性异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重组技术对球形肺炎基本征象的显示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7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球形肺炎患者,经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行横断面高分辨薄层重组、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与常规横断图像比较,分析各自对球形肺炎基本征象的显示率及价值。结果:16层螺旋CT薄层重组、MPR与VR在显示病灶形态、边缘、密度及胸膜改变方面优于常规横断面CT。MPR与vR对支气管气相、病灶周边血管的观察有明显的优势。结论:16层螺旋CT薄层重组、MPR、VR在不增加患者辐射量的情况下,能更加准确、细致、全面、立体地显示球形肺炎的基本征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CT图像后处理技术联合应用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196例疑似AD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入院后均行CT、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和AD分型评估,以MRI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CT图像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单项及联合应用在AD诊断中的效能及对AD分型的检出率。结果:196例疑似AD患者,MRI检查诊断阳性142例(其中Ⅰ型25例,Ⅱ型33例,Ⅲ型84例),阴性54例;MPR诊断阳性118例,阴性78例;VR诊断阳性102例,阴性94例;CPR诊断阳性124例,阴性72例;MPR、VR联合CPR诊断阳性139例,阴性57例;MPR、VR联合CPR诊断AD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项应用,漏诊率低于三者单项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R、VR联合CPR对Ⅱ、Ⅲ型AD的检出率最高,且其高于MPR、VR单项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R、VR联合CPR诊断AD的效能高于三者单项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螺旋CT图像,评价逆向工程软件(Mimics软件)、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VR)和曲面重建(CPR)4种不同后处理方法在复杂性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5例复杂性腕关节损伤患者的CT图像,进行4种后处理分析,对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组25例中,显示复杂性腕关节骨折数目共71处.Mimics软件、MPR、VR和CPR与临床符合率分别为100%、100%、93.0%、74.6%,Mimics软件、MPR与VR、CP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T图像的MPR和Mimics软件能够全面观察骨折线的形态、范围及骨折碎片的形态、位置等;综合运用4种后处理技术能够提供可靠、全面的影像学资料,为复杂性腕关节损伤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输尿管梗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输尿管梗阻的MS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人采用平扫、增强扫描(动、静脉期及排泄期)检查,并将图像信息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容积再现VR处理。结果 36例输尿管梗阻患者中阳性结石15例、阴性结石6例、炎性致输尿管梗阻3例、输尿管肿瘤3例,膀胱癌致输尿管梗阻5例、直肠癌致输尿管梗阻4例,所有病例通过轴位、MIP、MPR、CPR及VR图像均可以清晰显示输尿管的整体形态、梗阻部位及其周围情况,为临床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结论 MSCT对输尿管梗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支气管镜检术确诊为气管、支气管异物的12例患儿的多层螺旋CT轴位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容积重建(VRT)的图像.结果 多层螺旋CT诊断准确率达100%.结论 多层螺旋CT检查可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最准确、最简易又安全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5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而数字X线摄影(DR)检查未见骨折征象的病例,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以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4种图像处理方法重建,分析各方法诊断准确率.结果 45例患者共检出肋骨隐匿性骨折66处,以不完全性骨折为主(87.88%),多位于肋骨角处(59.09%).4种三维重建技术中以CPR检出率最高(100%),其次为MPR (96.97%)、VR (78.79%),MIP最低(31.82%).各方法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 =110.41,P<0.01),其中CPR总检出率明显高于VR、MIP(P均<0.01).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准确、高效地显示肋骨隐匿性骨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儿童气道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疑为气道异物的儿童行MSCT容积扫描,并对原始图像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小密度投影(MinP)、容积再现(VR,透明成像)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充分显示异物,并与气管镜对照.结果 26例患者术前均发现了异物,其中阳性异物2例,阴性异物24例;气管异物3例,左侧支气管异物12例,右侧支气管异物11例,与支气管镜检结果一致.MPR及CPR显示异物26例,MinP 21例,VR 23例.结论 MSCT原始轴位图像结合后处理技术,对气道异物定位、定性准确迅速,对指导临床内窥镜操作有重要的应用价值,MPR及CPR能直接清楚显示异物本身,操作简单,可以作为儿童气道异物检查的首选后处理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mi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 reforma- tion,C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进行MPR、CPR、VR成像,结合轴位扫描图像,观察这三种重建图像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显示情况及主要动脉分支受累情况。结果:MPR对判断真假腔、内膜瓣、破口入口有帮助;CPR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整体效果较好;VR整体观最好,但显示内膜瓣、破口入口不如前两者。结论:MPR、CPR、VR这三种方法结合轴位图像,能够立体直观、整体地显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情况,对临床医生决定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壁内血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例经16层螺旋CT扫描并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病例资料,总结16层螺旋CT多种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对IMH基本征象的显示情况。结果 主动脉壁内血肿、内膜钙化移位、主动脉穿透性渍疡可在MPR、CPR上清晰显示。结论 16层螺旋CT扫描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揭示3.0cm周围型肺癌基本影像特征,探讨与横断位扫描揭示影像特征差异性。方法对比分析49例3.0cm以下周围型肺癌16层CT横断位征象与多平面重建现实基本征象差异性。结果在显示短毛刺、是否为典型凹陷、深分叶方面,MPR优于横断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PR显示空泡征与横断位扫描显示无差异,反而略少于横断位。结论 MPR现实肺癌基本征象上优于横轴位观察,有助于基本征象显示,应常规应用于肺孤立性结节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