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医英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在此过程中如何翻译中医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已成为中医英译研究的焦点。从关联理论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医英译中如何阐释文化图式,译文如何更好地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指出了中医英译的双重交际的实质,指出译者需要把握好源语的文化因素才能进行文化暗含推理,从而选择合适的译文形式并使译文与原文达到最佳关联,以利于读者理解,保证中医英译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2.
翻译能力是译者在翻译工作中所需的潜在的知识体系、技能体系以及相关职业素养。根据关联-顺应理论,中医翻译过程可以分为"原文语篇释意"与"译文语篇产出"两个阶段,在中医翻译过程中,译员需具备包括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等在内的九大能力素养。  相似文献   

3.
刘帅帅  夏芬 《中医药导报》2021,27(11):224-228
选取中医诊断学常用的28种脉象术语作为研究对象,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框架,对比分析了《中医药学名词》《传统医学国际标准名词术语》《中医基本名词术语中英对照标准》中脉象术语的不同译法,从语言、文化、交际3个维度综合考量得出28种脉象的最佳译法.就语言维而言,中医脉象术语英译要注重译文结构与原文结构保持一致,译文选词需准确反映脉象本义,避免直接套用西医术语;就文化维而言,中医脉象术语英译要注意脉象的隐喻特征和中医"取象比类"思维的传达;就交际维而言,中医脉象术语英译应选用常用词以提高交际维度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上的问题,在对高语境文化产物如古籍文本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还原原文语境,借助语境正确地理解原文的文本意义,并在正确解读后对译本进行再语境化,使译语读者能更好地感知原作者的思想与内容。本文以语境视角探讨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本草纲目》甘草篇及辛夷篇译文语境重构中的应用,通过采用明确前后逻辑关系、重构特定时代特征下的语境、补充解释文化内涵等策略,更好地实现原文与译文在语境及意义认知上的对等,从而提升中医药古籍的对外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对中医翻译准确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活动的主体是译者 ,因此 ,译者对原文理解的深度与广度、表达的贴切与准确 ,以及信息的重新组织与翻译质量的高低有极大的影响。对文体特征的缜密分析 ,并不等于马上就能产生出理想的译文形式。要将这一信息重新组织以适应译入语行文的要求并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 ,译者自身的修养 ,即对原语和译入语所具有的语言能力及语言行为以及其他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期选登邢玉瑞教授的来稿。邢教授是中医基础理论方面的专家 ,他从中医的基本理论和中医语言的历史演变等方面论述了中医翻译中“信”的基本要求 ,对于我们翻译中医的基本概念和研究中医翻译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黄帝内经》为例在语用顺应论观照下对中医典籍翻译进行尝试性阐释。从语音顺应、词汇顺应、句子顺应、修辞顺应以及语境顺应等层面对《黄帝内经》5个译本进行鉴别比较,提炼出中医典籍翻译的顺应性策略,提出在翻译活动中译者的行为和思维必须顺应翻译过程中不断动态形成的语言结构环境、认知语境和关怀目的与读者的认知心理以便实现中医典籍翻译的意义与文化传递之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7.
"零翻译"是逆向式翻译,是在译入语中采用源语语言文字符号,使读者进入源语语言文化理解译文。音译是"零翻译"的主要形式,也是中医英译中中国文化负载词经常使用的翻译策略。"音译"策略有其相对应的语义、语用、文体等层面的要求,只有在满足相应层面要求时,才能完成文化转换,语义传达,实现交流。  相似文献   

8.
深厚的哲学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造就了中医博大精深的"模糊"思维,中医典籍中普遍存在的模糊语正是中医"模糊"思维的外在表现。本文以李照国版《黄帝内经》英译本中模糊语为研究对象,在翻译适应选择论视阈下,从中医一词多义的模糊性、中医语言隐喻的模糊性、中医委婉语的模糊性以及中医虚指数词的模糊性4个方面,分析在充分发挥译者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有选择地适应与之相对应的翻译生态环境,并选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在目标语世界中实现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乃至多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以期为中医模糊语的英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语料库的方法,选取《伤寒论》的两个英译本(罗希文译本、魏迺杰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围绕词汇、句子和语篇层面,开展翻译风格比较研究。研究发现,罗希文译本倾向于使用意译法,用词更为丰富多样,句式表达更为灵活,注重译文的易读性和可接受性;而魏迺杰译本则倾向于使用直译法,句式结构较为复杂,注重译文与原文语言结构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两译本在翻译风格上的差异可能与译者的翻译目的、翻译策略和知识背景的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中医翻译不仅仅是对语言的翻译,更是对博大精深中医文化和深厚哲学内涵的翻译。因此在中医翻译中,是采用归化法将源语文化纳入译文读者的知识范围,将作者引向读者;还是采用异化法在翻译中保留原文语言文化的特异之处,将读者引向作者?本文通过对归化和异化两种译法的介绍和对中医术语的分析,提出了中医术语英译时译法选择的几个原则。认为两种译法结合使用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是解决中医术语英译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50岁以上男性人群的常见病,以进行性排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突出中医特色,运用病症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开展实验性研究、建立中药疗效评价系统、改善中药剂型等措施,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根据2007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两太区颁布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就其经络部分的中医术语的翻译,探讨中医术语翻译中的文化传承问题并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3.
“四字结构”在中医文献中出现频繁,构成了中医英译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面对错综复杂的“四字结构”,如何才能胜任对其的英译工作?本文作者就此举例分析,提出:对两种语言主要差异的理解与掌握,对源语言深层结构的准确把握,对目的语语言结构及文化因素的深厚理解,是翻译“四字结构”不可或缺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7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两太区颁布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就其经络部分的中医术语的翻译,探讨中医术语翻译中的文化传承问题并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医英译中的“简”与“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中医英文教材中存在的“简”与“繁”的问题,举例指出中医英文编译要符合国际中医英文教学要求,通俗明,持简驭繁,提倡使用拼音,图文并茂,同时也要忠实中医的内涵,符合中医的医学特点,不可过于凡俗。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07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颁布的《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就其经络部分的中医术语的翻译,探讨中医术语翻译中的文化传承问题并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中医四字格脾胃病机术语英译,探讨中医术语英译的原则与方法。方法根据四字格汉语的词法结构,对29个四字格脾胃病机术语进行分类,并从中提取出12个动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以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系统性为主要原则,以目前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国内外3位学者(谢竹藩、李照国、Wiseman)的中医术语英译词典为语料来源,对比分析四字格脾胃病机术语中动词英译特点,探讨中医术语英译方法。结果总结出中医四字格脾胃病机术语中动词的参考译本。结论四字格中医病机术语动词的翻译是关键;动词在英译时应做名词化处理以使其英译词条保持名词的特性同时兼具动词的特征。中医术语的翻译应遵循准确性和系统性,兼顾简洁性、民族性和回译性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中医翻译对比研究现状,梳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方法:选取文献计量法,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我国期刊近10年(2008—2017)登载的222篇中医翻译对比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和内容分析。结果:中医翻译对比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中医术语对比研究持续受到关注,发文量占对比研究发文总量2/3以上,中医译家及译家思想对比研究等较少;研究方法日益多元化,以定性研究为主;约1/5的文献结合翻译理论或翻译原则深入分析和探讨了译文。结论:中医翻译对比研究需拓展研究视角和范围,均衡研究内容,改进研究方法,加强中医翻译理论建设,以进一步推动和完善中医翻译工作,促进中医翻译标准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谢文鑫  吴青 《中医药导报》2021,27(3):223-228
基于11个《黄帝内经》英译本在美国亚马逊和好读网上获得的193条读者评论,分析了译本译介效果及影响因素。认为各译本均取得了良好的译介效果;相比译介主体和译介途径,译介内容和译介受众是读者评论的重点,对译介效果影响较大。建议中医药典籍译介首先要明确受众群体,以受众需求为导向制定译介策略;在译介内容上,应补充相关信息并重视中医术语的表达。采用中外合作的译介主体模式并在译介途径上完善出版方式与定价,将带来更佳译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