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仁义  黄晖  孔勇 《广西医学》2022,44(20):2342-2347
目的 分析风湿性心脏病(RHD)伴左房血栓患者围术期凝血-纤溶系统标志物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90例RHD伴左房血栓患者作为血栓组,90例无左房血栓的RHD患者作为无血栓组。血栓组患者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及左房血栓清除术,无血栓组患者只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内径、二尖瓣口面积(MVO),以及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凝血酶调节蛋白(TM)、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AP)、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水平。分析血栓组患者入院时、术毕、术后7 d血浆TAT、TM、PAP、t-PAI-C水平变化。术后随访2年,根据预后情况将血栓组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术后7 d血浆TAT、TM、PAP、t-PAI-C水平。结果 入院时,血栓组患者的LVESD、左房内径大于无血栓组,而MVO小于无血栓组,血浆TAT、TM、PAP及t-PAI-C水平均高于无血栓组(均P<0.05)。术毕,血栓组患者血浆TAT、TM、PAP及t-PAI-C水平高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与纤溶标志物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上疑似DIC患者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中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积分系统(CDSS)作为诊断金标准分为DIC组41例和非DIC组51例,并以40例健康体检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并发血栓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病理确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集健康体检者46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按是否并发血栓分为并发血栓组(23例)和未并发血栓组(37例)采用化学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血浆中血栓调节蛋白(TM)、纤...  相似文献   

4.
5.
代炼  陈莉  封彦楠  肖永琴 《西部医学》2024,36(6):866-870
目的 探讨血栓调节素(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α2-纤溶酶抑制剂-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在评估危重症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1月本院ICU收治的254例危重症患者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VTE分为VTE组(106例)和无VTE组(148)。使用高灵敏度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测量患者空腹静脉血中TAT、PIC、TM和t-PAIC水平。使用二元逻辑回归分析TAT、PIC、TM、t-PAIC和VTE之间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它们在区分VTE中的诊断效率。使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患者的28 d存活率。结果 在纳入患者中,VTE发生率 41.7%,包括16.5%肺血栓栓塞(PE),20.5% 深静脉血栓(DVT)和4.7%其他(静脉导管或浅静脉)血栓形成。与无VTE组相比,VTE组入院时血管加压药使用比例、机械通气比例、CRP水平、TAT、PIC、TM、t-PAIC、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多变量分析显示TAT、PIC、TM、t-PAIC与危重症患者VTE密切相关(P<0.05)。在4个凝血标志物中,tPAIC的最低曲线下面积(AUC)为0.615,TAT的最高AUC为0.711。当应用TAT、PIC、TM、t-PAIC的组合时,AUC增加到0.814,敏感性增加到74.1%。在4种凝血标志物中,TAT、PIC和TM高水平患者的28 d存活率显著低于低水平患者(P<0.05)。结论 TAT、PIC、TM、t-PAIC联合在评估危重症患者VTE中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性能,并优于单一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VTE早期发病隐匿,临床中漏诊率与误诊率较高,早期诊断并给予及时干预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等。既往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如凝血常规、D-二聚体等均为血栓形成后的筛查指标,无法反映血栓形成早期隐匿的止、凝血异常,缺乏特异性的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新型早期血栓分子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早期预警血栓前状态,对评估围手术期VTE的发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TAT、t-PAIC、PIC、TM等新型血栓分子标志物在围手术期VTE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脓毒症继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继发凝血病两种形式。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涉及促凝、抗凝、纤溶系统和内皮功能障碍等方面,临床医师很难早期识别。目前临床上广泛采用的诊断标准主要有4个,研究发现其在脓毒症性凝血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方面日益显示出不足。近年来研究发现,新的凝血监测方法在早期诊断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本文就脓毒症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诊断和监测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溶酶-a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调节蛋白(TM)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患者病程分为早期DIC组29例、DIC组34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PAP、TAT和TM量,并与32名健康人对照。结果 DIC早期组与DIC组PAP、TAT、TM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IC组与DIC早期相比,PAP、TAT、TM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P、TAT和TM是反映体内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激活的敏感性指标,对DIC早期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损伤与凝血纤溶指标变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宏  张七一 《齐鲁医学杂志》2005,20(6):485-486,488
①目的探讨内皮损伤的分子标志物与原发性高血压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关系。②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98例不同分级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和36例健康对照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水平,并进行比较。③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1、2、3级高血压组VWF、PAI-1水平显著增高,2、3级高血压组TM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F=4.39~6.66,q=2.93~7.06,P〈0.05);不同分级之间比较,2、3级高血压组TM、VWF、PAI-1水平显著高于1级组(q=2.82~6.37,P〈0.05)。④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存在的血管内皮损伤、抗凝作用减弱、血小板黏附与聚集、纤溶活性下降,可能是其并发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新凝血4项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 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 complex, TAT)、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lasminogen antifibrinolytic complex, 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复合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complex, t-PAIC)对于脓毒症致D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和中心监护室确诊脓毒症患者80例,按照ISTH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脓毒症DIC组28例和脓毒症非DIC组52例,同时设健康对照组40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集脓毒症患者第1、3、7天血液和健康组的血液,检测脓毒症患者和健康组血液样本中TM、TAT、PIC、t-PAIC的水平,绘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同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TM、TAT、PIC、t-PAIC与SOFA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和APACHE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Score System Ⅱ)进行分析,综合评估新凝血4项TM、TAT、PIC、t-PAIC在脓毒症DIC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结果脓毒症DIC组的TM、PIC和t-PAIC在第1、3、7天的浓度均高于脓毒症非DIC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PIC、t-PAIC联合检测的AUC分别为0.893、0.932、0.898,敏感度和特异度在第3天分别达到98%和97.2%。但是脓毒症DIC组的TM、TAT、PIC、t-PAIC均与SOFA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TM、PIC和t-PAIC的水平升高可以早期预测脓毒症患者DIC的发生,联合预测的价值优于单个检测,但不能对这部分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和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正常妊娠妇女孕期血凝指标的变化规律。方法测定177例正常妊娠妇女在孕早、中、晚三期的血栓调节蛋白(TM)、血栓烷B2(TXB2)、凝血酶原片断1 2(F1 2)、纤维结合蛋白(Fn)、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2(PAI-2)水平;51例健康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结果妊娠妇女孕期血液中Fn、TM、F1 2、PAI-2和D-D水平均较非孕妇女显著升高(P<0.01或P<0.001);孕早期TXB2水平低于非孕妇女(P<0.01),至孕晚期显著高于非孕妇女(P<0.001);妊娠妇女血液中TXB2、PAI-2和D-D水平随孕周增加而升高(P<0.001);孕中、晚期TM和F1 2水平明显高于孕早期(P<0.01或P<0.05),孕中、晚期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Fn浓度在整个孕期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正常妊娠存在血小板活化增加、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抗纤溶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凝血/抗凝血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中老年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方法:选择92例中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房颤组)和60例窦性心律者(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D-Dimer)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水平。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对可能影响D-Dimer、t-PA、PAI-1水平的性别、年龄和血清肌酐、尿酸、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等因素采用协方差方法分析。 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房颤组D-Dimer[(0.16±0.10)mg·L-1]、t-PA[(42.58±30.28)μg·L-1]和PAI-1[(86.03±21.43)μg·L-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10±0.08)mg·L-1,(26.02±13.84)μg·L-1和(64.94±24.35)μg·L-1]。房颤组PAI-1/t-PA比值略高于对照组(P>0.05)。②多因素分析调整影响因素后,房颤组D-Dimer (P=0.047)、t-PA(P=0.264)和PAI-1(P=0.001)水平仍高于对照组,但t-PA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失衡,血液处于高凝、低纤溶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研究登革病毒感染血管内皮细胞所引起的凝血和纤溶分子表达变化.方法应用D2V感染生长良好的第2、3代脐静脉内皮细胞以观察内皮细胞在表达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凝血酶调节蛋白(TM)等分子变化.结果D2V可以显著上调内皮细胞的t-PA的表达并显著提高血浆可溶性凝血酶调节蛋白(sTM)和IL-6水平,而不影响PAI-1.抗IL-6抗体抑制D2V感染对内皮细胞表达t-PA和sTM的增强效应.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是D2V的靶细胞之一,D2V可以诱导内皮细胞表达t-PA和IL-6并提高血浆中sTM水平,IL-6能有效地增强D2V诱导的纤溶和抗凝分子表达,高水平的t-PA和sTM可诱导纤溶亢进和抗凝效应增强,在IL-6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渗透性升高的前提下,有助于DHF/DSS患者出现血浆渗漏、血容量丢失甚至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的活性变化。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20例正常非孕妇女(正常非孕组)及20例正常晚孕妇女(正常晚孕组)血浆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正常晚孕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浆t-P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非孕组(P<0.001),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与正常晚孕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晚孕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血浆PAI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非孕组(P<0.00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各组血浆PAI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晚孕组(P<0.01),子痫患者血浆PAI水平显著高于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患者(P<0.05),子痫前期患者血浆PAI水平显著高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纤溶抑制系统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正常妊娠妇女顺产后24 h血常规指标,并探讨其正常值参考区间.方法 分别对妊娠妇女临产、顺产后24 h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NE)和血细胞比容(HCT)进行测定及统计分析.结果 正常妊娠妇女顺产后24 h与临产比较,RBC、Hb、PLT及HCT均明显降低,WBC和NE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血常规检测结果可为临床应用的参考依据,用于评估正常妊娠妇女的血象感染诊断,从而指导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重庆地区婴幼儿和儿童血凝检查项目的参考区间,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方法 采用Sysmex CS5100、Sysmex CSA2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重庆地区经健康筛查的5 119例儿童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血浆D-二聚体(D-D)血凝五项.将所有儿童根据年龄分为6组:新生儿(0~<15 d)、新生儿(15 d至小于1个月)、婴儿(1~<7个月)、幼儿(7个月至小于3岁)、儿童(3~<7岁)、儿童(7~15岁)组,进行比较分析.正态分布的资料按照(x)±1.96s确定参考区间,偏态分布的资料按照P2.5~P975确定参考区间.结果 本室血凝五项参考区间,PT:11.1~20.2 s(0~<15 d)、10.7~15.8 s(15 d至小于1个月)、9.9~13.5 s(1个月至15岁);APTT:28.8~91.6 s(0~<15 d)、33.3~64.2 s(15d至小于1个月)、24.0~53.2 s(1~<7个月)、21.2~39.2 s(7个月至15岁);FIB:1.45~3.52 g/L(0~<3岁)、1.50~3.52 g/L(3~15岁);TT:15.4~26.3 s(0~<15 d)、14.9~21.4 s(15 d至小于7个月)、14.7~20.1 s(7个月至小于3岁)、14.9~19.3 s(3~15岁);D-D:0.1~5.1 mg/L(0~<15 d)、0.2~2.2 mg/L(15 d至小于1个月)、0.1~1.1 mg/L(1~<7个月)、0.1~1.4 mg/L(7个月至小于3岁)、0.1~1.3 mg/L(3~<7岁)、0~1.0 mg/L(7~15岁).结论 初步建立了重庆地区婴幼儿和儿童血凝五项(PT、APTT、FIB、TT、D-D)的参考区间,为该地区婴幼儿及儿童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窒息对胎鼠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及其抑制物(PAI)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延迟剖宫产术”致胎鼠宫内窘迫,实验分5个组:空白对照组、窒息15min组、窒息30min组、窒息15min复氧30min组、窒息30min组。分别测试各组血浆t-PA和PAI的活性。结果 窒息后t-PA活性升高(P<0.05),窒息后复氧PAI活性升高(P<0.01)。结论 窒息可致血浆纤溶酶活性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不同孕期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特点,建立适用于黄河三角洲地区正常孕妇早、中、晚孕期的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 选取黄河三角洲地区身体健康的不同孕期的孕妇765例,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其早、中、晚孕期的血清TSH、FT3、FT4、TPO-Ab、TG-Ab,另选身体健康年龄相当的孕龄未孕妇女188例作为对照组,建立无甲状腺疾病孕妇的正常生物参考区间。结果 不同孕期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有一定的变化,各期孕妇甲状腺激素水平均呈偏态分布,以中位数(M)及双侧限值(P2.5P97.5)表示妊娠各期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参考区间。非妊娠育龄妇女与早、中、晚孕妇组比较,TSH、FT3、FT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各组之间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以往各地的报道结果基本相似,但也有个别差异。结论 正常妊娠各孕期妇女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不同,存在差异,且与非妊娠育龄妇女有明显的不同。建立本地区正常孕妇各孕期的甲状腺激素生物参考区间应用于本地区,将有助于鉴别妊娠期妇女甲状腺功能紊乱,给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