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基于UPLC-Q-TOF/MS代谢组学方法探讨隔姜灸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FGIDs)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影响。方法 将50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姜灸组、百忧解组和莫沙必利组。正常组正常饲养,其余4组采用复合病因法造模,连续21 d。隔姜灸组捆绑束缚并隔姜灸神阙穴30 min,灌服0.9%氯化钠溶液;其余3组每日捆绑束缚30 min后,模型组灌服0.9%氯化钠溶液,百忧解组灌服浓度为1 mg/mL百忧解溶液,莫沙必利组灌服浓度为1 mg/mL莫沙必利溶液,均连续干预14 d。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变化;在造模前后及干预完成后分别进行旷场实验;实验结束后行系统解剖,测定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并对各组大鼠进行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1)造模后,与正常组及模型前大鼠相比,其余各组大鼠爬格子数、站立数、修饰数减少(P<0.01);干预后与造模后比较,隔姜灸组爬格子数、站立数、修饰数均增加(P<0.05或P<0.01);其余各组大鼠无明显变化(P>0.05)。...  相似文献   

2.
杨敏  周利  徐派的  邹燃  李悦 《重庆医学》2021,50(16):2726-2730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神阙穴隔姜灸治疗肝郁脾虚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IBS-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神阙穴隔姜灸,对照组口服蒙脱石散(每次1包,每天3次)和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每次1片,每天1次)对症治疗,两组均每周连续治疗5d,休息2d,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 F-36)评估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状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生理职能、精力、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情感职能5个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v s.56.67%,P<0.05).结论 针刺配合神阙穴隔姜灸治疗肝郁脾虚型IBS-D疗效优于药物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肝郁证、脾虚证和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及柴疏四君子汤对其作用的异同。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肝郁组、脾虚组、肝郁脾虚组、肝郁干预组、脾虚干预组、肝郁脾虚干预组共7组,每组13只。3个证候模型组及各干预组大鼠分别采用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造模,正常组不予处理;于造模第2周末,3个证候干预组大鼠按2.86 g/kg分别给予柴疏四君子汤灌胃,连续2周;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蒸馏水。实验第14天和第28天,旷场实验法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特征,记录爬格数、直立次数、中央格停留时间、修饰时间及测算活动里程数。结果实验2周末时,与正常组相比,肝郁组和脾虚组大鼠爬格数、直立次数和里程数均显著升高(P0.05),肝郁脾虚组则均显著降低(P0.05);肝郁组和肝郁脾虚组中央格停留时间显著升高、修饰时间降低(P0.05),脾虚组变化与之相反(P0.05)。实验4周末时,与正常组相比,3个证候模型组大鼠爬格数和里程数均显著降低(P0.05),其中肝郁组和肝郁脾虚组还见直立次数和修饰时间显著降低(P0.05),中央格停留时间显著升高(P0.05),脾虚组的相关指标变化相反。中药干预2周后的变化:与相应模型组相比,肝郁干预组大鼠爬格数、里程数显著升高(P0.05),中央格停留时间显著降低(P0.05);脾虚干预组还见修饰时间显著升高(P0.05),而直立次数显著降低(P0.05);肝郁脾虚干预组各参数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3个证候模型大鼠在自主活动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其中肝郁证大鼠中枢的兴奋性由强转弱,脾虚证大鼠呈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失调,肝郁脾虚证大鼠呈现抑制渐进加重的趋势。柴疏四君子汤对3个证候模型的行为学指标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以对肝郁脾虚证的综合干预效应最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肝郁证、脾虚证及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状态和柴疏四君子汤对其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郁模型组、肝郁干预组、脾虚模型组、脾虚干预组、肝郁脾虚模型组和肝郁脾虚干预组共7组,每组8只。分别采用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复制肝郁、脾虚和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于造模第15天,各模型干预组大鼠分别给予柴疏四君子汤3.57g·kg-1·d-1灌胃,各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连续14d,测定各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肝郁模型组、脾虚模型组和肝郁脾虚模型组大鼠在10/s、60/s、150/s切变率下全血黏度(ηb)和还原黏度(WBRV)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脾虚模型组和肝郁脾虚模型组大鼠红细胞压积(Ht)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浆黏度(ηp)、红细胞电泳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肝郁模型组大鼠ηp显著升高(P0.05);与肝郁模型组比较,脾虚模型组和肝郁脾虚模型组大鼠ηp、红细胞电泳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郁脾虚模型组Ht显著升高(P0.05);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肝郁脾虚模型组大鼠低切变率下的ηb显著性升高(P0.05)。与相应模型组比较,肝郁干预组大鼠在10/s切变率下ηb、Ht、红细胞聚集指数(RE)均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TK)显著降低(P0.05);脾虚干预组大鼠ηp显著升高(P0.05);肝郁脾虚干预组大鼠ηp及电泳指数均显著性升高(P0.05),低、高切率ηb及Ht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肝郁、脾虚、肝郁脾虚3证模型大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高黏状态,但肝郁证模型血液高黏状态主要与血液中的血小板及其他大分子成分的变化有关,脾虚证和肝郁脾虚证血液黏度升高与红细胞自身流变性质变化及血小板有关。柴疏四君子汤对肝郁脾虚证的血液流变学异常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脾虚证作用不明显,对肝郁证不仅无作用,甚或加重其异常。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具有较高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单纯隔药灸脐、普通针刺以及隔药灸脐联合普通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60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隔药灸脐组(20例)、普通针刺组(20例)、隔药灸脐联合普通针刺组(20例),治疗四周,并观察三组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隔药灸脐联合普通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大于其各自单独使用时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学创新》2016,(22):21-24
目的:研究枳实、白芍不同配比对肝郁脾虚型IBS大鼠肠道的影响,探讨枳实-白芍药对干预肝郁脾虚型IBS大鼠的配伍及药效学特点。方法:选取48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8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0.025g/kg匹维溴铵溶液、不同比例枳实-白芍溶液灌胃6 g/kg,对各组大鼠的小肠推进率、粪点数、体重进行比较。结果:不同配比枳实-白芍对肝郁脾虚型IBS大鼠排便、体重均有影响。结论:枳实-白芍对肝郁脾虚型IBS大鼠具有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枳实、白芍不同配比对肝郁脾虚型IBS大鼠肠道的影响,探讨枳实-白芍药对干预肝郁脾虚型IBS大鼠的配伍及药效学特点。方法:选取48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8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0.025g/kg匹维溴铵溶液、不同比例枳实-白芍溶液灌胃6 g/kg,对各组大鼠的小肠推进率、粪点数、体重进行比较。结果:不同配比枳实-白芍对肝郁脾虚型IBS大鼠排便、体重均有影响。结论:枳实-白芍对肝郁脾虚型IBS大鼠具有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逍遥散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大鼠海马区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研究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 3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逍遥散组(C组),逍遥散组在每天下午造模前灌服逍遥散悬浊液(0.092 5 g/100 g),模型组及正常组灌服等量的超纯水。7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宏观表现、进食量、体质量变化、糖水实验及旷场实验。第51天,用免疫组化方法记录大鼠海马区IL-6、TNF-α的变化。结果实验第50天,B组进食量明显减少,体质量减轻,行为学检测明显,同时,B组大鼠海马区IL-6、TNF-α平均光密度明显高于A组及C组,而C组大鼠海马区IL-6、TNF-α介于A组及B组间,A组与B组,B组与C组,两两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模型可引起大鼠海马区IL-6、TNF-α分泌增加;逍遥散可以有效地抑制肝郁脾虚抑郁症大鼠海马区IL-6、TNF-α的分泌,这可能是逍遥散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查中医肝郁脾虚证甲状腺轴的变化及应用疏肝健脾方的干预作用。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肝郁脾虚模型组、肝郁脾虚治疗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后4组采用慢性束缚应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节的复合方法造模,连续4周,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后3组分别在造模第2周周末按照高、中、低剂量(17. 98 g/kg、8. 99 g/kg、4. 50g/kg)给予疏肝健脾方,连续给药14 d,正常对照组、肝郁脾虚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的蒸馏水。实验第29天,测定血清三磺甲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四磺甲腺原氨酸(Thyroxine,T4)、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hyr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TRH)。实验期间,每天上午8∶30记录24 h饮食量和饮水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疏肝健脾方干预1、3、5周后肝郁脾虚模型组饮食量明显减少(P 0. 05);与肝郁脾虚模型组相比,疏肝健脾方干预1、3、5周后疏肝健脾中剂量组饮食量明显增加(P 0. 05),疏肝健脾方干预5周后疏肝健脾高剂量组饮食量明显增加(P 0. 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疏肝健脾方干预1、3、5周后肝郁脾虚模型组饮水量明显减少(P 0. 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郁脾虚模型组大鼠血清T3、T4、TRH均显著降低(P 0. 05),TSH显著升高(P 0. 05);与肝郁脾虚模型组相比,疏肝健脾中剂量组大鼠血清T3、TRH均显著升高(P 0. 05),血清TSH显著降低(P 0. 05),血清T4有升高趋势;与肝郁脾虚模型组相比,疏肝健脾低剂量组大鼠T3、TRH显著升高(P 0. 05),T4、TSH无明显变化;与肝郁脾虚模型组相比,疏肝健脾高剂量组血清T3、T4、TSH、TRH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肝郁脾虚模型大鼠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并伴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紊乱,疏肝健脾方具有调节甲状腺轴功能紊乱的作用,尤以中剂量组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疏肝、健脾、疏肝健脾方对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肝郁脾虚证、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5组,每组12只.后4组大鼠采用慢性束缚+过度疲劳+饮食失节法,连续4周造模,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其中3个中药干预方组分别于造模第2周末,按10 mL/kg给予相应方药灌胃,连续2周;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于实验第29天,处杀各组大鼠,测定血清三磺甲腺原氨酸(T3)、四磺甲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3、T4、TRH、TSH均见显著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3组大鼠血清T3、T4均呈显著性升高(P<0.05);柴疏四君汤组血清TRH、TSH呈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 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存在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低下,柴胡疏肝散、四君子汤、柴疏四君汤对肝郁脾虚证模型的甲状腺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以柴疏四君汤的作用最佳.疏肝健脾方与肝郁脾虚证之间具有更高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对患者胃肠动力恢复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6月~2014年1月行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患者30例,设立为腹腔镜组,另选择同期行传统开腹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患者32例,设立为对照组,比较腹腔镜组及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胃肠动力恢复指标包括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胃肠减压解除时间及术前术后血浆MTL和VI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而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胃肠减压解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MTL和VIP水平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腹腔镜组与对照组患者的MTL和VIP水平分别较术前显著提高,且腹腔镜组患者的MTL和VIP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具有出血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考虑可能与其提高胃肠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刘芳  任平  李月彩  黄熙 《医学争鸣》2001,22(10):881-884
目的:探讨脾虚证时胃肠激素改变与胃肠运动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实验性脾虚证大鼠不同造模时间(7d,14d),胃窦,十二指肠,空肠,下丘脑及血浆中生长抑素(SS),缩胆囊素(CCK)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和四君子汤预防组比较,通过体内埋藏电极和传感器记录胃,肠电-机械活动进行造模前后自身比较,结果:脾虚早期(7d),SS在下丘脑,血浆中含量升高,外周组织中含量下降(P<0.01),CCK在组织和血浆中含量均升高(P<0.01),胃电一机械活动节律,振幅均下降(P<0.01),肠机械活动节律,振幅均升高(P<0.01),电慢波节律下降,振幅升高(P<0.01),脾虚晚期(14),SS在下丘脑,血浆中含量下降,外周组织中含量升高(P<0.01),CCK参下丘脑及胃窦组织中含量升高(P<0.01),在血浆和肠道组织中含量下降(P<0.01),胃机械活动节律下降(P<0.01),振幅改变不明显,电慢波节律,振幅均下降(P<0.01),肠电一机械活动节律,振幅均下降(P<0.01),经四君子汤预防性治疗的动物体内激素含量及胃,肠电一机械活动变化均无显著意义,结论:脾虚证时胃肠激素改变与胃肠运行异常之间存在内在联系,且随病程发展呈动态变化,四君子汤对此有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黄琼宝  黄运佰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093-1093,1078
目的探讨孤立性胃肠结核误诊为肠道肿瘤的主要原因,提高临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收集1998-2007年诊断为肠道肿瘤后经病理证实为胃肠结核的病人23例病历资料,对其症状,体征,x光片,病理活检,纤维结肠镜等检查进行分析。结果23例胃肠孤立性结核病例中,误诊为回盲部肿瘤15例,胃肿瘤1例,结肠肿瘤3例,溃疡病3例,肠息肉1例。结论23例孤立性胃肠结核误诊为胃肠肿瘤的主要原因为:两病发病年龄有重叠,医务人员对孤立性胃肠结核警惕性不高,对胃肠道的病症缺乏细致的分析,而突视了孤立性胃肠道结核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2):92-94+98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对胃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及血清胃肠激素的调节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7月在我院普外科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及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治疗,持续1~2 min/次,按压5次/d,双耳交替进行。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比较术前与术后4 d血清胃动素及胃泌素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4 d,两组患者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上升(P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用于胃癌根治术后的效果较肯定,可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胃肠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提高血清胃动素和胃泌素水平、加快胃肠蠕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高频与低频胃肠起搏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频胃肠起搏与低频起搏治疗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82例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低频起搏组50例,采用1.1~1.2IGF(intrinsic gastric slow wave frequency)的类正弦基波叠加一系列双极脉冲方波(10 Hz)进行起搏;高频起搏组(对照组)32例,采用12.0次/min的类正弦基波叠加一系列双极脉冲方波(30 Hz)进行起搏.胃起搏1次/d,每次45 min,共15 d.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变化.结果治疗后低频起搏组的总有效率为92%,高频起搏组的总有效率为91%.高频起搏组治疗后"恶心、呕吐"的改善较低频起搏组更为明显(P<0.05),而低频起搏组"早饱、嗳气"的缓解则较高频起搏组更显著(P<0.05),但2组间症状总积分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频起搏组与低频起搏组比较在消除患者症状方面有一定差异,胃肠起搏的疗效与起搏参数有关.  相似文献   

17.
In 1986, 292 patients were admitted to a joint medical-surgical gastrointestinal unit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aemorrhage. Fourteen patients died (4.8%) a mortality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recorded in most series. The low mortality may result from the use of a specialized gastrointestinal unit to which all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aemorrhage are admitted and managed with strict protocols for resuscitation, transfusion and surgery.  相似文献   

18.
飞行因素与胃肠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ang CM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4):2379-2381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精神压力加大,胃肠功能性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消化科门诊量的40%以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有的患者到处就医,花费大量的医药资源。因此胃肠动力学的研究成为当今消化疾病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计算机在胃肠电和运动研究领域的应用,胃肠动力检测系统和胃电图在临床应用更为简单和快捷。现在胃肠动力检测已成为临床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是目前胃肠所有检查手段(包括内窥镜)不可替代的。它对临床一些常见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糖尿病胃轻瘫、手术后胃轻瘫、假性肠梗阻、反流性胃食管病、贲门失弛缓、胃节律紊乱综合征、便秘、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和先天性巨结肠等疾病有特异和独到的诊断价值。并且胃肠动力检测已发展到不仅局限于消化科,而且涉及到心内科、呼吸科、小儿科、妇产科、外科和航空病等领域,如非心源性胸痛、哮喘、慢性咳嗽、慢性肺炎等疾病均可能由于反流性胃食管病所致。  相似文献   

19.
李岩 《辽宁医学杂志》2004,18(6):287-288
功能性胃肠病是指存在消化道症状 ,而无法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解释的消化道功能性疾病。1999年罗马Ⅱ诊断标准将其分为食管疾病、胃十二指肠疾病、肠道疾病、功能性腹泻、肛门直肠疾病、小儿功能性疾病和胆道疾病等六类 ,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 (FD)、肠易激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