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近年来,我国的超重、肥胖发病率在逐年上升。体力活动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体力活动不足不仅是肥胖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还与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发病有一定的联系[1]。有研究证实,儿童时期形成的体力活动模式可以持续到成年期,这对预防各种慢性病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目前,小学低年龄体力活动相关研究报道极少,研究一、二年级小学生的体力活动情况,了解他们的体力活动模式,可以为学校和家长改进学生的体力活动状况提供依据,使学生从小就建立正确的体力活动模式,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天津市502名9~11岁小学生体力活动水平,为促进天津市小学生体力活动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天津市3个区6所学校的502名小学9~11岁学生为研究对象,佩戴7 d 24 h ActiGraph GT3X+型体动记录仪记录体力活动水平。儿童每天进行60 min及以上中重度体力活动(MVPA)为体力活动时间达标。儿童身高、体重按照标准进行测量。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天津市9~11岁儿童平均每天重度、中度、中重度体力活动时间中位数(P25~P75)分别为11.4 min(7.7~16.4 min)、32.2 min(25.3~38.3 min)和43.9 min(33.5~54.0 min),轻度体力活动和静坐时间分别为(293.1±53.5)、(565.0±67.7)min。男生中重度体力活动、重度体力活动、中度体力活动、轻度体力活动时间均高于女生,静坐时间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儿童学习日各项...  相似文献   

3.
国际体力活动问卷中体力活动水平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国际体力活动问卷(IPAQ)长卷和短卷的结构、数据清理原则、体力活动水平计算方法和分组标准。通过实例分析,示范IPAQ长卷的具体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7天体力活动问卷信度和效度的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小学生 7天体力活动问卷的效度和信度。方法 采用专题小组讨论、观察、专家咨询等方法设计问卷。随机选取北京市城区 4所小学的 4~ 6年级小学生 92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重复实验评价问卷的信度 ,专家评价和Caltrac测量仪分别评价问卷的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和准则效度。结果 问卷重复实验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较高 ,Kappa值在46.3 %~ 78.9%之间 ,男生斯皮尔曼相关系数r值在 0 .66~ 0 .87之间 ,女生的r值在 0 .57~ 0 .82之间 ,P值均 <0 .0 1。问卷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较高 ,问卷结果与Caltrac测量仪结果之间在男女生中差异均无显著性 ,而且两种测量方法在男生中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 =0 .46、0 .3 8)。结论  7天体力活动问卷能可靠地测量北京市城区 4~ 6年级小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 ,能有效地测量 4~ 6年级小学男生的体力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一年级小学生不同类型体力活动水平,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某区14所小学1 846名一年级学生,通过家长问卷调查学生体力活动类型与水平。结果一年级小学生平均每日中重度体力活动时间为42.86 min,其中校内时间为30.00 min,校外时间为7.14 min;每日静坐时间为180 min;每日睡眠时间为580 min,有72.16%的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10 h。小学生周末体力活动时间更少,看电视玩游戏时间更多;男生看电视玩游戏时间更多。结论针对小学生不同类型的体力活动水平,建议以增加中、重度体力活动为重点,结合性别特点开展学生体力活动促进和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慢性失眠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调查并评价其体力活动咨询经历和质量,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以386例门诊慢性失眠患者及154例健康对照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调查所有入组者体力活动情况,按照体力活动水平分为不充足和充足。采用5-As模型(评估、建议、达成共识、协助和随访安排)体力活动咨询框架调查并评价两组体力活动咨询经历及质量。结果失眠组体力活动充足者为22%(84/386),低于对照组(34%,52/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9,P〈0.01)。失眠组体力活动咨询经历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9%(72/386)的患者接受过体力活动咨询,且主要咨询策略为"建议",其他咨询策略使用少,无随访,属低强度体力活动咨询。结论慢性失眠患者体力活动水平明显不足,所接受的体力活动咨询内容简单、质量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河南省60岁以上老人体力活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全省2 961名60岁以上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全球体力活动问卷"(Glob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简称GPAQ)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河南省60岁以上老人体力活动不足率为41.30%,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地区、健康自我评价和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老人体力活动不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BMI≥18.5 kg/m2是体力活动不足的保护性因素(OR=0.630、0.524)。结论不同群体老人体力活动不足存在差异,文化程度低、体重偏瘦的老年人为体力活动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邓士琳 《中国公共卫生》2011,27(10):1312-1314
目的 了解湖北省武汉市女性体力活动现状,分析体力不足者特征,以甄别健身教育的重点人群。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湖北省武汉市1 359名成年女性体力活动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体力不足的危险因素。结果 总体体力不足者占26.8%,体力活跃率为45.7%,27.5%达到高度活跃;18~35岁女性体力不足比例较高(P<0.01),尤其18~25岁组职业性、家务劳动性、交通行程性、休闲性及总体体力不足比例均最高,分别为78.7%、75.9%、94.4%、76.9%、49.1%,硕士/博士学历者以上体力不足的比例最高,分别为84.0%、78.2%、86.6%、77.3%、51.3%,行政人员交通行程性、家务劳动性及总体体力不足比例最高,分别为75.5%、82.6%、39.1%;易出现总体体力不足的特征按强弱顺序依次为:年龄为18~35岁、无锻炼习惯、硕士/博士学历、从事职业为办公室工作。结论 武汉市成年女性总体体力不足情况易出现在年龄较轻、或具有硕士/博士学历、或从事行政工作的女性群体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杭州市城区初中教职工体力活动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对杭州市3个城区的所有初中教职工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利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评价体力活动水平,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教职工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1 497名教职工达到低、中、高水平体力活动的比例分别为40.8%、40.6%和18.6%。与低水平体力活动的教职工相比较,年龄≥45岁(OR=1.576,95%CI:1.128~2.201)和感到有一些压力(OR=1.490,95%CI:1.141~1.946)的教职工达到中等水平体力活动的概率高。体力活动得分高(OR=1.070,95%CI:1.002~1.143)、男性(OR=3.088,95%CI:2.162~4.409)、同事经常/总是一起参加运动(OR=2.903,95%CI:1.587~5.312)、同事有时一起参加运动(OR=1.900,95%CI:1.160~3.110)和家附近有步行可达的地方(OR=1.657,95%CI:1.022~2.688)达到高水平体力活动的概率高。婚姻状况、社会经济水平、工作年数、BMI、学历、同事鼓励参加运动与教职工增加体力活动水平的关联则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杭州市城区初中教职工的体力活动水平有待加强,开展体力活动促进需要考虑年龄、性别、工作压力和支持性的工作及居住环境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赵文华  丛琳 《卫生研究》2004,33(2):246-249
体力活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受多种因素包括运动时间、强度、频率等的影响。日常生活的多样性使得传统的体力活动划分的原则受到挑战。《体力活动概要》是一套完整的体力活动编码系统 ,按活动目的、类型和强度对体力活动进行了划分 ,是对日常体力活动分级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工具。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有关体力活动的划分原则及新近推出的体力活动概要编码系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河南省4地区(郑州、新乡、濮阳、开封)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情况,为做好中小学生视力保护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8年河南省4个地区20 148名7~18岁中小学生的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分析其视力低下状况.结果 视力低下检出率为54.6 %;视力低下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5);城市学生...  相似文献   

12.
调查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性,为改善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6所普通高校1 836名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得分分别为(18.05±2.29)(14.87±3.31)和(10.11±2.17)分,3个维度得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5以上(P值均<0.01),男生3个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7.149,17.238,10.065,P值均<0.0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占33.4%,91.6%的大学生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能够达到“中等”负荷以上.53.3%的大学生体育频率在2次/周以下,38.6%的大学生每次锻炼持续时间在30 min以内.男生在锻炼强度、持续时间和锻炼频率方面均高于女生(P值均<0.01).体育锻炼频率高、每次锻炼持续时间长、运动强度大的大学生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得分均较高(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总体水平一般,锻炼强度较大,体育认知、体育情感和体育意志相互影响.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改善其体育行为.  相似文献   

13.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现况,为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南省参加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46 408名9~18岁中小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与生活方式问卷调查.结果 仅有16.4%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体育锻炼1h以上;体育锻炼>1h的男生(18.8%)高于女生(14.0%)(P<0.05);高中生(10.3%)低于小学生(22.3%)和初中生(15.3%)(P<0.05).有16.3%的学生称上体育课时“不出汗、很轻松”,上体育课时“出汗、比较累”和“大汗淋漓、很累”的男生比例(22.6%)高于女生(19.0%)(P<0.05).调查对象认为同学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首位原因是怕累、怕吃苦(58.8%).29.7%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很吃力,9.0%的学生平均每天视屏时间在2h以上,34.1%学生的父母在业余时间都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育锻炼1h的报告率较低,其中高中生和女生更低.怕累怕吃苦、课业负担重、视屏时间长、学校和家庭缺乏体育锻炼氛围是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评估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的体力活动综合干预效果,为探索在大城市开展学生体力活动干预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平行对照、非随机分组的准实验设计.选取上海市3个区的20所小学中四年级学生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从个体、社会因素和建成环境3个层面开展学生体力活动综合干预,干预时间为6个月.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体质测试收集资料,采用秩和检验、x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进行干预效果分析.结果 干预组非常喜欢体力活动的学生从干预前的47.9%增加到干预后的50.7%;干预组中高等强度体力活动(MVPA)时间从干预前的64 min/d增加到干预后的70 min/d,主要是增加了周末的MVPA时间.干预组女生干预效果更显著;干预组MVPA时间达到每天1 h的学生从干预前的53.7%上升到干预后的57.7%(x2=4.95,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后干预组MVPA时间达到每天1 h的比例高于对照组(OR=1.22,95%CI=1.02~1.48,P=0.03).结论 基于社会生态学模型的体力活动综合干预可以促进学生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15.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健康行为现状与心理社会影响因素,为确定中小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方向和重点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6月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郑州、开封、新乡、周口、南阳和三门峡市9~15岁3 603名小学生和2 791名初中生进行青少年生活方式问卷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自尊问卷调查.结果 中小学生健康行为总分为(80.30± 16.36)分.不同性别、年龄、家庭经济状况、体质量指数、父母亲受教育水平的中小学生健康行为水平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健康行为与自我效能感(r=0.26~0.42)、社会支持(r=0.23~0.39)、心理韧性(r=0.26~0.37)、自尊(r=-0.28~-0.18)等心理社会因素均存在相关性(P值均<0.01);性别、年龄、家庭月收入、BMI、父母受教育水平、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社会支持、自尊均是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河南生中小学生健康行为水平尚佳,在健康教育课程规划时要考虑人口学变量及心理社会因素对促进学生参与健康行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小学生身体素质、超重肥胖现状,探讨身体素质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2019年河南省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分析7~18岁学生身体素质指数(PFI)、体质量指数(BMI)等相关指标,利用χ2检验比较男女、城乡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利用秩和检验比较各年龄组学生PFI差异,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FI的影响因素。结果 多数学生的PFI在-5~5,0~<5组占比最多(46.8%),其次是-5~<0组(44.0%),最少的是≥5组;超重、肥胖检出率均表现为男生(16.8%,12.3%)高于女生(12.8%,7.6%)、城市(16.1%,11.8%)高于乡村(13.3%,7.9%)(χ2值分别为124.78,245.43;62.52,166.23,P值均<0.01)。PFI与BMI呈负相关(r=-0.23,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1)、城乡(乡OR=1.21)、性别(女OR=1.11)、超重(OR=1.94)、肥胖(OR=4.85)是身...  相似文献   

17.
了解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其对儿童青少年体能素质的影响,为改善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提升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2014年河南省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共43 650人),根据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和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营养不良组、正常体重组和超重肥胖组,分别计算各项体能指标的Z值,将每人6项指标的Z值相加得出体能指数(PFI).结果 共检出营养不良2 621(6.0%)人,超重肥胖8 549(19.6%)人,男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检出率均高于女生(x2值分别为136.246,308.444,P值均<0.05).不同年龄组男、女生肺活量和握力测量结果均为超重肥胖组>正常体重组>营养不良组(P值均<0.05);男生50 m跑、立定跳远、耐力跑、坐位体前屉测量结果均为正常体重组优于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组,女生则为超重肥胖组低于其余2组;体能指数均为正常体重组最高.剔除年龄因素影响后,男、女生营养状况和各项体能指标及PFI均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 河南省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同时存在,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均会导致体能素质下降.  相似文献   

18.
调查上海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现状,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6个区参加2014年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与调研的9~18岁中小学生共12 646名进行体育锻炼行为问卷调查.结果 有40.2%的中小学生平均每天锻炼≥1h,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锻炼≥1h的占比分别为60.9%,39.0%,19.1%(x2=1 341.014,P<0.01);肥胖学生组每天体育锻炼≥1h的比例(44.2%)高于正常学生组(39.4%) (x2 =9.115,P<0.01).有60.5%的学生上体育课感觉到“出汗、有点累”,78.4%的学生喜欢上体育课,82.6%的学生喜欢参加课外体育活动,51.5%的学生喜欢参加长跑.学生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喜欢参加长跑主要原因均是“怕累、怕吃苦”(62.5%,80.3%).结论 上海市中小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h的报告率不同群体间存在差异.应重视体育锻炼效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终身运动习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小学生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 PA)、久坐行为(sedentary behavior, SB)与身体姿态健康的关系,为该群体异常身体姿态预防、矫正提供参考。  方法  2020年9—12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北京市朝阳区4所学校206名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Body-Style身体姿态测试仪、ActiGraph GT3X+三轴加速度计客观测量身体姿态、PA,采用儿童休闲活动调查问卷调查SB。  结果  小学生异常身体姿态检出率为76.70%;PA与高低肩、X/O型腿、骨盆前倾、脊柱侧弯、综合测评具有正向线性相关(β值分别为0.17,0.21,0.19,0.24,0.19,P值均 < 0.05);SB与高低肩、X/O型腿、骨盆前倾、脊柱侧弯、综合测评具有负向线性相关(β值分别为-0.24,-0.22,-0.36,-0.24,-0.27,P值均 < 0.05)。对PA、SB联合分析,在高PA、低SB(OR=2.12,95%CI=1.46~3.37,P < 0.05)和低PA、高SB两个极端组合时,身体姿态测评合格率获得优势分别为最高和最低;高PA、高SB(OR=1.85, 95%CI=1.38~2.86)与低SB、低PA (OR=1.71, 95%CI=1.41~2.74)比较,身体姿态测评合格率获得优势更高。  结论  对于小学生身体姿态健康,PA是独立促进因素,SB是独立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具有抵消或协同的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河南省住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为住校中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11年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河南省7个省辖市中抽取初高中学生21 790人,使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14 818名住校中学生有心理问题者占48.7%,心理健康10个分量表中以学习压力感得分最高,为(2.26±0.79)分。农村住校生心理量表总均分(2.06±0.52)高于城市住校生(2.02±0.54),高中住校生得分(2.08±0.52)高于初中住校生(1.97±0.54),重点高中住校生得分(2.12±0.51)高于普通高中(2.05±0.53)和职业高中(2.05±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女生总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在强迫、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9个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住校生相比,住校中学生在心理健康量表各分量表上的得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住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住校中学生心理状况差于非住校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