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取区段肝蒂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其血清白三烯B4(LTB4)、肝组织一氧化碳(CO)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取区段肝蒂肝切除术和超声引导下肝切除术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LTB4水平,术中,在腹部切口接气腹管,以便携式CO测定仪的探头直接测定肝组织CO浓度。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51.7±104.2)mL,显著低于对照组【(492.6±153.8)mL,P<0.05】,引流量为(279.8±79.2)mL,显著低于对照组【(361.7±113.7)mL,P<0.05】;血清LTB4水平为(22.6±11.7)ng/L,显著低于对照组【(43.5±12.2)ng/L,P<0.05】,肝组织CO水平为(41.3±5.8)ppm,显著低于对照组【(65.5±4.3)ppm,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 采取区段肝蒂肝切除术可有效降低肝胆管结石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术后恢复快,可能与降低了术中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观察组38例接受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对照组30例接受肝部分切除术联合T管引流术,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ELISA法或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日分别为(106.7±29.8)min、(261.7±64.2)mL和(15.5±3.5)d,显著长于或多与对照组【分别为(64.3±27.7)min、(190.3±49.0)mL和(10.2±2.3)d, P<0.05】; 在术后7 d,观察组血清CRP和IL-6水平分别为(38.0±5.9)mg/L和(99.6±10.7)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2±5.1)mg/L和(83.6±9.8)μg/L, P<0.05】;手术前后,两组血清肝功能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个月,术后两组出现切口感染、胆漏、胆道出血和胸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对13.3%,P>0.05);术后6周行超声检查,发现观察组结石残留率为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P<0.05),在随访12个月末,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1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采取肝部分切除术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减少结石残留和结石复发,其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采取规则性肝叶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298例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139例接受规则性肝叶切除术,另159例接受不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ELISA法或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21.3±25.2)min,显著长于对照组【(116.7±22.8)min,P<0.05】,而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和住院时间分别为(252.3±60.0)mL、(18.9±3.2)h和(11.2±2.3)d,均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分别为(301.7±70.2)mL、(20.1±4.1)h和(14.5±3.5)d,P<0.05】;在术后7 d,观察组血清CRP、IL-6和PCT水平分别为(23.8±6.0)mg/L、(80.8±10.1)μg/L和(1.4±0.5)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7.9±6.8)mg/L、(96.7±11.3)μg/L和(1.8±0.4)ng/mL,P<0.05】;观察组血清ALB水平为(34.1±2.9)g/L,显著高于对照组【(32.5±2.7)g/L,P<0.05】;在随访6个月末,观察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胆漏、胆道出血和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7%(P<0.05】,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1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9%(P<0.05)。结论 采取规则性肝叶切除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能更有利于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胆肠Roux-en-Y吻合术联合留置皮下空肠盲袢治疗肝内胆管结石(IH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9月~2021年6月我院诊治的71例IHS患者,其中3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胆肠Roux-en-Y吻合术,另38例(观察组)接受胆肠Roux-en-Y吻合术联合留置皮下空肠盲袢取石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使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结果 在术后1个月,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8%(P<0.05);观察组血清GGT和ALT水平分别为(71.9±6.2)U/L和(38.7±5.9)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95.8±6.9)U/L和(62.6±6.8)U/L,P<0.05】;观察组血清CRP和IL-6水平分别为(60.8±8.1)mg/L和(89.8±20.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3±9.2)mg/L和(65.7±23.5)pg/mL,P<0.05】;观察组结石残留发生率为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2%(P<0.05)。结论 采用胆肠Roux-en-Y吻合术联合留置皮下空肠盲袢取石治疗HIS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提高结石清除率,防止术后返流性感染,同时也为复发结石、胆管狭窄或梗阻等提供了一条方便的进入肝内胆管的永久性胆道通路,是较为实用的治疗IHS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与开腹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IHS)患者的疗效及血清Junus激酶蛋白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变化。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复杂性IHS患者,5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5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JAK2、STAT3和MCP-1水平。结果 观察组术中结石清除率为9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4%(P<0.05),最终结石清除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7%(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2.1±0.7)h,显著短于对照组【(3.4±1.2)h,P<0.05】,下床活动时间为(1.7±0.5)d,显著短于对照组【(3.6±0.8)d,P<0.05】,开始进食时间为(2.6±0.9)d,显著短于对照组【(4.5±1.5)d,P<0.05】,术后住院时间为(3.8±2.6)d,显著短于对照组【(9.2±4.4)d,P<0.05】;在术后3 d,观察组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为(81.5±9.6)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73.8±14.3)pg/mL,P<0.05】,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59.3±7.5)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91.4±11.7)mg/L,P<0.05】,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为(0.41±0.03)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0.67±0.05)μg/L,P<0.05】;血清JAK2水平为(24.8±6.1)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9.2±6.7)pg/mL,P<0.05】,血清STAT3水平为(152.2±16.1)ng/L,显著低于对照组【(1.6±0.5)ng/L,P<0.05】,血清MCP-1水平为(24.8±6.1)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85.9±24.3)pg/mL,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9%,显著低于对照组(20.8%,P<0.05)。结论 采取腹腔镜下规则性肝段或肝叶切除术治疗复杂性IHS患者疗效较好,可能与降低了血清JAK2、STAT3和MCP-1等因子水平,有效缓解了慢性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采取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其血清淀粉酶(AMS)和环氧合酶-2(COX-2)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7年7月~2019年5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20例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其中60例接受EST治疗,另60例接受EST联合EPBD治疗。结果 在术后7 d,联合组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为(7.8±1.4)×109/L,与对照组的(7.6±1.2)×109/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OX-2水平为(45.3±11.7)ng/mL,与对照组的(49.6±15.2)ng/m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降钙素原(PCT)水平为(0.4±0.3)μg/L,与对照组的(0.4±0.2)μg/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8.7±2.9)mg/L,与对照组的(8.4±3.2)mg/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为(0.5±0.2)ng/mL,与对照组的(0.5±0.2)ng/m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MS水平为(60.1±16.7)U/L,与对照组的(58.7±15.3)U/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与对照组的31.7%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7%,机械碎石率为5.0%和结石复发率为3.3%, 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7%和15.0%,P<0.05)。结论 EST联合EPBD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能一次取净结石,而在EPBD的协助下不会加剧机体炎症反应,降低术后结石复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3月~2022年3月我科收治的142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其中7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开腹手术,在另71例观察组患者行LC联合ERCP术治疗。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固相免疫色谱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采用双抗体一步夹心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和住院日和分别为(92.3±8.7)min、(47.9±5.2)mL、(3.8±0.4)分和(5.2±2.3)d,显著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分别为(116.4±10.2)min、(76.5±6.4)mL、(4.1±0.5)分和(7.1±2.6)d,P<0.05】,而医疗花费为(3.4±0.4)万元,显著高于对照组【(2.7±0.3)万元,P<0.05】;在术后3 d,观察组血清CRP、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48.4±2.9)mg/L、(9.7±1.2)ng/L和(1.3±0.2)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1.7±3.1)mg/L、(14.3±1.6)ng/L和(2.4±0.2)ng/L,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如急性胰腺炎、出血、感染和胆漏发生率为1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9%(P<0.05)。结论 采用LC联合ERCP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可有效改善手术相关指标,保证结石清除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肝病科收治的60例肝血管瘤患者被随机分为介入手术组30例和开腹肝切除术组30例,分别接受经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或开腹肝切除术。术后,随访半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GPDA、GP73、β2-MG水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和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 介入手术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4.7±21.9) min和(6.7±1.3)d,均显著短于开腹肝切除术组【分别为(126.8±60.5)min和(9.6±5.8)d,P<0.05】,术中出血量为(110.7±13.5)mL,显著少于开腹肝切除术组【(315.5±17.8)mL,P<0.05】;在术后1 w,介入手术组血清GPDA、GP73、β2-MG、TNF-α、TSGF和AFP水平分别为(62.6±9.8)U/L、(64.3±6.7)μg/L、(1.4±0.5)mg/L、(1.3±0.5)mg/L、(35.5±4.3)U/mL和(2.5±0.6)mg/L,均显著低于开腹肝切除术组【分别为(86.4±11.5)U/L、(112.2±9.3)μg/L,(2.3±0.9)mg/L,(2.1±1.2)mg/L,(61.3±9.8)U/mL和(4.7±0.8)mg/L,P<0.05】;介入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显著低于开腹肝切除术组(30.0%,P<0.05);在术后随访6 m,介入手术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开腹肝切除术组(80.0%,P<0.05)。结论 采用肝动脉介入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较好,且可降低血清GPDA、GP73、β2-MG、TNF-α和TSGF水平,明显改善围术期手术相关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先行腹腔镜肝切除(LH)还是先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IH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7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诊治的IHC患者90例,其中合并胆总管结石79例。在53例A组,先行LH术,再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在37例B组先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再进行LH,随访6个月。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日分别为(226.1±45.3)min、(7.1±1.8)d和(8.0±1.5)d,显著短于B组【分别为(294.5±58.8)min、(8.4±2.0)d和(9.7±2.4)d,P<0.05】,术中出血量为(215.4±39.7)ml,也显著少于B组【(328.2±37.2)ml,P<0.05】;术前术后两组血清ALT、AST、ALP和TBIL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个月,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腹腔积液、胆漏、胆道出血和胆管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对 24.3%,P>0.05);随访6个月,A组结石复发率为5.7%,与B组的8.1%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合并胆总管结石的IHC患者是先行LH还是先行胆总管切口取石可能不影响治疗效果,而需要根据患者腹腔情况作出选择。外科医生需要总结经验,给出合理的手术路径,以提高手术效率和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患者肝组织炎症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 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肝病科收治的AILD患者74例,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19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4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症(AIH/PBC OS)患者13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穿组织白介素-12(IL-12)、IL-17和干扰素-γ(IFN-γ)表达情况。结果 AIH、PBC和AIH-PBC OS患者血清ALT水平分别为(132.5±12.5)U/L、(40.1±8.4)U/L和(166.2±16.3)U/L,AST水平分别为(120.3±11.7)U/L、(52.8±5.6)U/L和(194.7±18.3)U/L,差异显著(P<0.05);血清ALP水平分别为(98.0±9.2)U/L、(323.5±30.9)U/L和(257.1±24.1)U/L,血清GGT水平分别为(49.1±4.7)U/L、(236.8±22.6)U/L和(376.7±35.5)U/L,差异显著(P<0.05);AIH、PBC和AIH-PBC OS组患者肝组织IL-12表达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15.8%、7.1%和15.4%,P>0.05),肝组织IL-17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73.7%、76.2%和76.9%,P<0.05),肝组织IFN-γ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68.4%、85.7%和76.9%,P<0.05);AIH患者血清抗肝肾微粒体I型抗体(LKM-1)、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抗体(SLA/LP)阳性率分别为21.1%和10.8%,均显著高于PBC组或AIH-PBC OS患者(分别为0.0%和0.0%,和0.0%和0.0%,P<0.05);PBC患者血清抗sp100抗体阳性率为19.0%,显著高于AIH组(0.0%)或AIH-PBC OS患者(7.7%,P<0.05);AIH-PBC OS组血清抗gp210抗体阳性率为38.5%,显著高于AIH组(0.0%,P<0.05),AIH-PBC OS组患者血清抗线粒体M2抗体(AMA-M2)阳性率为100.0%,显著高于AIH组(0.0%)或PBC组(73.8%,P<0.05);AIH患者血清ANA和SMA阳性率分别为94.7%和78.9%,显著高于PBC患者(分别为19.0%和19.0%,P<0.05)。结论 不同类型AILD患者血清自身抗体呈交叉阳性现象,肝组织炎性因子检测对鉴别诊断没有意义,常规肝功能指标仍对诊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使用三维可视化系统联合纤维胆道镜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5年9月~2020年9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17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其中61例观察组在肝叶切除过程中使用三维可视化系统联合纤维胆道镜取石,56例对照组根据术前常规检查制定胆总管切开和肝叶切除等手术.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采用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2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肝部分切除术治疗,33例观察组患者接受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术后随访所有患者1年。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手术后,两组血清ALT和AST水平下降,低水平黄疸消退;术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9.1% 对13.8%,P>0.05);在术后随访1年,超声检查显示观察组结石复发率为15.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4%(P<0.05);在6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中,术后结石复发17例(27.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与未复发患者结石残留、胆道狭窄和手术方法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石残留[OR(95%CI)为3.5(1.3~9.6)]和胆道狭窄[OR(95%CI)为2.7(1.1~6.6)]是影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手术方法[OR(95%CI)为0.4(0.1~0.9)]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采用肝部分切除联合胆肠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显著降低术后结石复发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镜联合双频激光碎石取石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7年9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其中31例(A组)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镜取石术(PTCSL)联合双频激光碎石取石治疗,另29例(B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皮质醇(COR)和肾上腺素(EP)水平。结果 A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9.7±10.1)min、(30.3±3.6)h、(2.3±0.3)d和(6.9±1.1)d,显著短于B组【分别为(101.9±12.2)min、(34.7±4.1)h、(2.7±0.4)d和(11.8±1.6)d,P<0.05】,术中出血量为(40.2±8.8)ml,显著少于B组[(97.4±10.6)ml,P<0.05];在术后7 d,A组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COR和EP水平分别为(9.7±1.0)×109/L、(67.8±5.9)%、(310.1±30.7)mmol/L和(210.7±22.8)pg/mL,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11.8±1.3)×109/L、(76.4±7.1)%、(385.5±34.4)mmol/L和(247.3±23.1),P<0.05】;A组血清ALT、AST、ALP和TBIL水平分别为(39.7±3.7)U/L、(39.9±4.1)U/L、(80.1±8.5)和(19.4±1.8)μmol/L,显著低于B组【分别为(45.6±5.1)U/L、(45.5±5.1)U/L、(85.9±6.8)和(23.0±3.4),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7%,显著低于B组的41.4%(P<0.05);A组结石残余率为6.5%(2/31),显著低于B组的31.0%(9/29,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采取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镜联合双频激光碎石取石治疗复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可减轻手术损伤,加快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可能与诱发的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较轻有关,同时其手术并发症和结石残留率也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内窥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后胆道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0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14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另选择健康人120例作血清和血液检测对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PCT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CT、IL-6和WBC预测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价值。结果 在ERCP取石术前,胆总管结石患者外周血PCT、IL-6、WBC、ALT、TBIL和GGT水平分别为(5.1±1.8)μg/L、(63.8±18.3)pg/mL、(13.7±2.8)×109/L、(86.8±8.8)U/L、(49.4±16.6)μmol/L和(89.5±22.7)U/L,在ERCP取石术后3 d患者外周血各指标分别为(2.5±1.9)μg/L、(31.9±12.2)pg/mL、(6.5±3.1)×109/L、(79.2±5.3)U/L、(13.0±3.3)μmol/L和(56.8±14.8)U/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分别为(0.3±0.1)μg/L、(25.0±8.2)pg/mL、(5.2±0.8)×109/L、(18.7±6.8)U/L、(8.3±2.7)μmol/L和(24.2±6.1)U/L,P<0.05】;本组发生术后胆道感染18例(12.7%),发现革兰阴性菌15例(83.3%),革兰阳性菌3例(16.7%);并发胆道感染患者外周血PCT、IL-6和WBC分别为(4.9±1.1)μg/L、(52.3±10.6)pg/mL和(11.4±1.3)×109/L,显著高于未感染患者【分别为(0.1±0.0)μg/L、(28.9±8.2)pg/mL和(5.8±2.1)×109/L,P<0.05】; ROC曲线分析表现,应用PCT预测ERCP取石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敏感度为91.8%,特异性为74.3%,IL-6预测的敏感度为95.4%,特异性为80.5%,WBC预测的敏感度为94.1%,特异性为78.1%,而三者联合预测术后并发胆道感染的AUC为0.958,其敏感度为93.2%,特异性为91.1%,预测价值显著优于任一单项检测(P<0.05)。结论 在ERCP取石术后,检测血清PCT和/或IL-6水平可以帮助预测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而给予及时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硫普罗宁联合美他多辛治疗酒精性肝病(ALD)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76例AL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和联合组38例,分别给予硫普罗宁或硫普罗宁联合美他多辛口服治疗3个月。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IV型胶原(IV-C)、透明质酸(HA)和层粘连蛋白(LN),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生产的DX-8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门静脉内径(PVD)、脾静脉内径(SVD)和脾厚度。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血清IV-C、HA和LN水平分别为(84.3±24.7) μg/L、(142.6±46.8) μg/L和(134.4±35.2)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2.2±29.3) μg/L、(186.4±40.5) μg/L和(190.5±47.3) μg/L,P<0.05】;联合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42.6±12.3) U/L、(41.3±11.8) U/L、(119.3±55.6) U/L和(91.3±37.8) U/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70.4±20.1) U/L、(75.2±14.9) U/L、(180.4±77.8) U/L和 (130.5±43.6) U/L,P<0.05】;联合组患者PVD、SVD和脾厚度分别为(11.8±1.1) mm、 (6.3±1.2) mm和(54.3±10.7) mm,其中后两者显著小于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2.9±1.4) mm、(7.9±1.3) mm和(61.9±11.6) mm,P<0.05】;治疗后,联合组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肪肝构成比分别为7.9%、15.8%和7.9%,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4%、31.6%和13.2%,P<0.05)。结论 应用硫普罗宁联合美他多辛治疗ALD患者能有效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减轻脂肪肝和纤维化程度,从而有效改善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