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93年Sarna[1]首次报道在癌症患者中多种症状并存的现象后,学者们逐渐将关注点由单症状移向多症状,对此,有学者提出了症状群(symptom cluster)的概念.Dodd等[2]于2001年最早对症状群进行了界定,2005年,Kim等[3]对症状群进行概念分析,对其进行了重新解释.与单个症状不同的是,症状群对患者的影响常具有协同效应[2],会更大程度地降低患者的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同时会缩短患者的生存期[4].对症状群进行管理的意义还体现在对多个症状同时管理,提高了症状管理的成本效益[3].国外大量学者对癌症症状群进行了研究,但目前在中国内地相关报道较少,研究人群仅局限于消化道肿瘤[5].本文旨在为内地开展癌症症状群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现将症状群的概念、常用相关理论和模型、常用评估及症状群的提取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心功能失代偿起到预测作用的症状和症状群,以提示患者及时就医。方法对参与"心力衰竭患者症状经历的相关研究"的200例住院患者的数据进行二次分析,采用中文版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评估患者住院前1周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严重程度。结果心力衰竭患者在住院前发生频率最高的5个症状分别为气短(85.5%)、疲乏(74.0%)、出汗(71.0%)、口干(64.0%)、平躺时呼吸困难(62.8%)。运用主成分分析对发生率≥30%的症状(18个)进行分析,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得出6个症状群,分别为消化-排泄症状群(食欲缺乏、腹胀、排尿异常、恶心),淤血症状群(气短、夜间睡眠憋醒、水肿),缺血症状群(头晕、胸痛),抑制状态症状群(疲乏、出汗、易困),兴奋状态症状群(口干、心悸、易激惹),休息相关症状群(平躺时呼吸困难、咳嗽、睡眠困难),方差贡献率分别为17.3%、9.7%、7.6%、7.3%、6.6%、5.9%,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545、0.427、0.499、0.414、0.394、0.344。结论认识心力衰竭患者住院前的症状群,可帮助患者尽早意识到病情的恶化,及时就医,从而使其得到及时的救治。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成为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的首要原因,影响了全球约6430万人[1 ].研究[2 ]显示,我国年龄35岁及以上的人中心衰患病率高达1 .3%,已有890万人罹患心衰.心衰患者预后差,出院后的早期为躯体"脆弱期",此时再住院的风险最高[3 ].30天再住院是指患者出院后...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1].AD的典型症状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认知功能下降,常伴有非认知性症状,如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2].随着全球老龄化时代的不断临近,据Ferri等[3]专家统计,目前世界上有痴呆症患者3 000万例,全球每年新增460万例,到2050年,预计共有8 200万例患者.同时Ferri等[3]采用专家访谈法(Delphi法)对AD患者分布进行估计,结果显示到2040年,中国及周边国家痴呆的患病例数将比西欧国家增加3倍.这就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我国AD患者的数量将会极其庞大.同时,目前统计表明老年痴呆已位居老年人病死原因的第4位[4].  相似文献   

5.
目的 纵向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从入院时到易损期不同时期症状群的特点,以期为医护人员实施针对性的症状管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65例AHF患者,分别在患者入院第3天、出院后2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使用中文版Memorial心力衰竭症状评估量表进行调查,且对3个时间点症状发生率≥40%的症状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症状群,并进行统计描述。 结果 AHF患者入院第3天有4个症状群,分别是急性血容量负荷过重症状群、心理情绪症状群、疲乏症状群和外周及肺部淤血症状群;出院后2个月有3个症状群,分别是休息相关症状群、心脏及组织缺血症状群和胸痛/胸闷-紧张症状群;出院后3个月有3个症状群,分别是心理情绪症状群、睡眠困难-口干症状群和疲乏症状群。 结论 AHF患者的症状群在不同时间点呈现动态变化的特点,疲乏症状稳定出现,入院时症状群较为严重,但是易损期的症状群也不容忽视,医护人员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症状群特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癌症患者症状群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癌症患者受疾病及其治疗影响常常存在多种症状.Dodd等[1]就此现象提出了"症状群"的概念.即同时存在、彼此关联的3个及以上症状.且群内症状不需拥有相同的病原学机制.如疼痛由疾病本身引起,疲乏由疾病与治疗引起,睡眠不安由化疗或焦虑引起.与单独症状相比,症状群存在协同作用,将加重癌症患者的症状负担.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根据心力衰竭及发生机理可分为两种类型既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据统计1/3心衰患者的左室心肌收缩功能正常,仅有舒张功能障碍,因为两者的治疗有显著不同[1].我们以2005年3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心衰患者65例,其中根据临床症状及相关检查明确为舒张性心力衰竭共3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从心力衰竭症状群的确立方法、影响症状群的相关因素及症状群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面综述心力衰竭症状群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心力衰竭症状群研究大多局限于探索症状群的种类与构成,对症状群管理及有效性的干预性研究较少。研究人员今后应优化研究方法,重视对高危症状群进行个体化干预,以减轻病人的症状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作为一种心血管系统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进行性加重的最终归宿,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中国目前35~74岁的成年人中约有400万的心衰患者,患病率为0.9%[2];CHF的住院率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死亡率占40%[3].  相似文献   

10.
心力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 ,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 ,关于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问题 ,近年不断有报道提出新的见解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剂量多巴胺在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 30例 (均因对洋地黄效果不佳 ,或不宜使用洋地黄 ) ,其中男 19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72 .6岁 (6 0~ 88岁 )。临床诊断 :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 19例 ,肺心病 6例 ,风湿性心脏病 2例 ,扩张性心脏病 3例 ;合并心房纤颤 17例 ,心功能均为 3~ 4级 [1 ] ;其中急性左心衰竭 19例 ,全心衰竭 …  相似文献   

11.
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液潴留,病死率较高[1-2].目前诊断 CHF主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心脏彩超检查、血清标记物,同时结合既往史、现病史综合判断分析.临床研究表明 CHF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及体征时心脏结构和功能往往已出现明显改变[3].  相似文献   

12.
王静雅 《护理与康复》2006,5(3):231-232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容易发生水、钠潴留,利尿剂是唯一能够完全控制CHF水钠潴留的药物,与其他抗心力衰竭药物相比,能更快地缓解CHF水肿症状.合理应用利尿剂是其他抗心力衰竭药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1].2003年3月至2004年8月,本院心血管病区对88例CHF患者应用利尿剂,同时监测并记录24 h尿量、体重、心率、心律、血压、电解质等指标的变化,配合其他抗心力衰竭药物等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将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低血糖症是指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3.0 mmol/L而导致的脑细胞缺糖的临床综合征[1].低血糖发作时,主要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居多,可诱发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室传导阻滞[2]和心绞痛[3]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但诱发急性左侧心力衰竭(左心衰)少见.近8年来,我科先后收治8例药物性低血糖诱发急性左心衰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院外管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困扰、日常活动能力及再次住院率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4例,按住院号的奇偶性分为对照组43例和试验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出院指导及电话随访,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院外管理,即在出院后第1周及第1、2、3个月给予院外指导、症状评估、自我护理实施情况评估.于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对研究对象进行症状困扰测评及6 min步行试验,并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内因心力衰竭急诊或再次住院的相关数据.结果 出院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呼吸困难、疲劳、心悸、胸闷以及水肿困扰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试验组患者因心力衰竭急诊和再次住院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的院外管理能够减轻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困扰,改善运动功能状态,降低急诊就诊率和再次住院率.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患病率日益增加的疾病,并且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慢性心力衰竭增加了患者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认知障碍[1].有研究发现,与正常人相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认知障碍的风险要高出4倍[2].Pressler报道,25%~50%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历着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3].虽然慢性心力衰竭和认知障碍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并且在国外许多临床试验中,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联系已经得到证实,但是由于认知障碍的症状不易察觉,使护理人员在照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过程中忽略了认知障碍的筛查.为了帮助护理人员早期发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认知障碍,对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本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认知障碍表现以及测量工具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6美欧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前及早期住院推荐建议简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概述 定义:急性心力衰竭综合征(AHFS)是指心衰症状和体征逐渐加重或突然恶化以至需要紧急治疗的临床综合征,这一综合征是复杂的,包含多种诊断和病因[1].  相似文献   

17.
痴呆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全面性、持续性的智能障碍综合征,除认知功能障碍外,还伴有语言或身体攻击、徘徊、藏东西、大声喊叫、幻觉、妄想等精神行为症状.其中激越行为是痴呆患者较常出现的行为问题,可归纳为攻击行为、身体非攻击行为和语言激越行为3个症状群.随着人类期望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特点和问题[1].按联合国制定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为老年型社会的标准[2],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3].痴呆患者已有500万[4].今后痴呆疾病的发生率必将增高[5].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阶段,病死率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5年病死率可高达50%.研究发现,心力衰竭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极高,且50%~70%的心力衰竭患者死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即室速和室颤[1].以前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和置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功能起搏器(CRT-D)治疗心力衰竭能明显缓解症状,减少住院率和总死亡率,改变心力衰竭患者的病程和预后[2].随着CRT适应证的不断拓宽和植入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心力衰竭患者愿意接受这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症状会改善,临床需要一个好方法来评价心力衰竭的预后。B型钠尿肽(B typenatriureticpeptide,BNP)是心脏在心室容积增加或压力超负荷时分泌的一种神经激素 [1],在急诊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已为许多人所共识。国外曾有报道BNP可以预测心力衰竭治疗疗效 [2]。我们测定心力衰竭发生时和治疗缓解后的BNP,并随访患者,观察BNP是否有助于预测疗效。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 本院 2003年 2月 ~2003年 10月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 45例,男 33例,女 12例,年龄 65 ~100岁。其中冠心病 18例、心肌病 3例、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短程每日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运用短程每日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病人7例,每次2h~3h,每周5次或6次,疗程2周~3周,观察病人透析前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心功能的变化、有无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分析疗效。[结果]6例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心功能改善,透析过程中无急性心力衰竭和低血压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短程每日血液透析能缓解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