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缺血侧海马组织miR-34c-5p、自噬相关蛋白表达及凋亡率的影响,探讨针刺通过miR-34c-5p调控CI/RI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自噬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组及针刺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只剥离血管,不插入线栓。针刺组针刺“大椎”“百会”“水沟”,每15 min行针1次,留针30 min;药物组腹腔注射依达拉奉(5 mg/kg);均1次/12 h,共7次。用改良Garcia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损伤程度,TTC法测定脑梗死面积百分比,透射电镜观察缺血侧海马区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miR-34c-5p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Beclin-1、LC3B、p62的表达,TUNEL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Garcia评分明显降低(P<0.01),脑梗死面积百分比、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海马miR-34c-5p、Beclin-1、p62表达及LC3B-Ⅱ/LC3B-Ⅰ均降低(...  相似文献   

2.
张扬  严寒  梁永 《中成药》2023,(4):1309-1314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低、中、高剂量组(14.5、29.0、58.0 g/kg),补阳还五汤+Compound C组(补阳还五汤58.0 g/kg+AMPK抑制剂Compound C 0.3 mg/kg),每组18只,采用改良线栓法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大鼠模型,连续灌胃给予相应药物2周,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认知能力,TTC染色检测脑梗死情况,HE染色观察脑组织海马神经元形态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自噬、AMPK/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逃避潜伏期、脑梗死面积和海马p62、p-mTOR/mTOR、p-Ulk1/Ulk1蛋白表达升高(P<0.05),穿越平台位置次数和海马Beclin-1、LC3-Ⅱ/LC3-Ⅰ、p-AMPK/AMPK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中、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逃避潜伏期和海马p62、p-mTOR/mTOR、p-Ulk1/Ulk1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对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大鼠自噬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暴露并切断坐骨神经的方法制备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只暴露坐骨神经不离断神经。造模后第2天,电针组电针术侧足三里、承山两穴,每日1次,每次10 min;其余两组只固定,不作处理,连续干预21 d。测定术侧腓肠肌湿重比,HE染色观察腓肠肌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观察腓肠肌纤维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腓肠肌组织p62、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q RT-PCR检测腓肠肌组织Beclin-1、Vps34、LC3Ⅱ/LC3Ⅰ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腓肠肌湿重比明显下降,腓肠肌组织内部肌纤维严重萎缩变形,p62、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和Beclin-1、Vps34、LC3Ⅱ/LC3ⅠmRN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的腓肠肌湿重比明显升高,腓肠肌萎缩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电针组可明显降低Beclin-1蛋白和Beclin-1、Vps34、LC3Ⅱ/LC3ⅠmRNA水平(P0.05)。结论电针干预能下调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大鼠腓肠肌中Beclin-1、Vps34、LC3Ⅱ/LC3Ⅰ表达,提示电针可能通过抑制细胞自噬的激活,稳定细胞内环境,延缓肌萎缩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针"百会""人中"穴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断法制备CIRI大鼠模型。造模24 h后对电针组大鼠行电针干预,穴取"百会""人中",频率15 Hz、强度为1 mA的连续波,每天1次,每次20 min,共5天。用Longa法评定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程度;TTC染色法测定大鼠脑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ELISA法检测脑脊液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8 (IL-18)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皮质缺血区脑组织Gasdermin D (GSDMD) mRNA和Gasdermin D蛋白的氮端(GSDMD-N)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上升、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加,脑脊液IL-1β、IL-6和IL-18含量明显增加,皮质缺血区脑组织GSDMD mRNA及GSDMD-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或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神经元排列紊乱,部分神经细胞消失,胞核固缩,结构不完整。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下降、脑梗死体积减小,脑脊液IL-6和IL-18含量明显减少,GSDMD mRNA及GSDMD-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大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变性及神经细胞数量丢失程度均较模型组有所减轻。结论电针"百会""人中"穴能使CIRI模型大鼠脑梗死体积减小,改善大鼠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脊液炎症因子和皮质缺血区脑组织细胞焦亡底物蛋白GSDMD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血流以及脑组织自噬的影响,探讨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产生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组、抑制剂组和增强剂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眼针组大鼠在造模成功后0.5 h、12 h及24 h给予眼针干预30 min;抑制剂组和增强剂组大鼠在造模前30 min给予侧脑室注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和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且抑制剂组和增强剂组给予同眼针组相同的眼针干预。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用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量大鼠大脑皮层血流量和血流速度,用尼氏染色法观察缺血区脑组织神经元损伤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测定缺血区脑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p6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01);大脑皮层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明显降低(P<0.01);缺血区脑组织尼氏小体数量减少(P<0.01);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和LC3-Ⅱ/LC3-Ⅰ升高,而p62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眼针组和抑制剂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P<0.01);大脑皮层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均明显增加(P<0.01);缺血区脑组织尼氏小体的数量增多(P<0.01);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LC3-Ⅱ/LC3-Ⅰ明显降低,p62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增强剂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血流量,加快脑血流速度以及抑制缺血区脑组织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9,(4)
目的:探讨金乌健骨方对类风湿关节炎(RA)滑膜细胞自噬基因LC3、Beclin-1、Bcl-2、VPS34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代RA滑膜细胞,加金乌健骨方总提物低、中、高浓度(0.06、0.6、6.0 mg/mL)及雷公藤多苷(0.03 mg/mL)干预24 h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情况,PCR检测LC3、Beclin-1、Bcl-2、VPS34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LC3、Beclin-1蛋白表达。结果:空白对照组细胞无明显自噬小体或自噬溶酶体,各给药组滑膜细胞胞浆中自噬小体和自噬溶酶体明显增多。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金乌健骨方低浓度组外,各给药组滑膜细胞LC3、Beclin-1、VPS34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Bcl-2 mRNA表达显著升高,LC3、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以金乌健骨方高浓度组和雷公藤多苷组作用最明显。结论:苗药金乌健骨方能抑制RA滑膜细胞自噬相关基因LC3、Beclin-1、VPS34的表达,增强Bcl-2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比电针治疗前后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认知障碍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的变化,从而探讨电针神庭、百会对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SD雄性大鼠5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电针组20只,模型组20只,假手术组10只。电针组和模型组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的颈动脉,选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标准,筛选出造模成功的大鼠。造模后2 h电针其神庭、百会穴,每次30 min,1次/d,电针治疗后3~5 d,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完成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检测,造模后第7天断头取大鼠海马组织。选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标准观察电针治疗前后大鼠神经功能情况,通过透电镜完成对海马神经细胞中自噬情况的观察,通过Western Blot、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完成对大鼠海马组织中LC3蛋白表达的定量分析。结果:(1)Morris水迷宫实验: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明显,穿越平台期的次数增多,路程缩短(P0.05);(2)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均可见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减轻(P0.05);(3)LC3蛋白: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LC3表达不同程度增多。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LC3表达不同程度增加(P0.05);(4)假手术组大鼠神经细胞未发生自噬。模型组可见自噬及凋亡形态结构。电针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神经细胞自噬发生程度增高。结论:电针神庭、百会穴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能够有效的激活缺血区自噬,减轻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损害,能提高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排空、自噬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及自噬信号通路分子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FD胃肠动力障碍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电针+抑制剂组,每组8只。采用多因素应激干预法建立FD模型。电针组电针双侧"足三里"穴,每日1次,连续7d;抑制剂组大鼠予以Compound C腹腔注射(20mg/kg),每日1次,连续7d;电针+抑制剂组大鼠予以Compound C腹腔注射和电针干预。检测各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胃窦组织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LC3-Ⅱ/Ⅰ、自噬基因Beclin 1、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磷酸化自噬相关蛋白1(p-ULK1)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升高,小肠推进率降低(P<0.01),胃窦中的c-kit表达明显降低,LC3-Ⅱ/Ⅰ、Beclin 1、p-AMPK、p-ULK1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抑制剂组、电针+抑制剂组大鼠胃内残留率降低,小肠推进率升高(P<0.05,P<0.01),胃窦中的c-kit表达明显升高,LC3-Ⅱ/Ⅰ、Beclin 1、p-AMPK、p-ULK1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抑制剂组比较,电针组、电针+抑制剂组大鼠胃窦中的c-kit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P<0.01),LC3-Ⅱ/Ⅰ、Beclin 1表达明显降低(P<0.05),p-AMPK、p-ULK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能够改善FD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AMPK/ULK1信号通路进而抑制Cajal间质细胞过度自噬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扶脾柔肝方(FRR)含药血清对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PHSC)上皮间质转化及自噬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设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FRR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g·kg~(-1),10%含药血清),氯喹组(CQ,50μmol·L~(-1)),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10 ng·mL~(-1))刺激PHSC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给予相应药物干预24 h。RFP-GFP-LC3斑点法观察HSC自噬;脂滴染色观察脂质变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eclin-1、LC3-Ⅱ、E-cadherin、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模型组HSC自噬增强(P0.01),脂质减少(P0.01),Beclin-1、LC3-Ⅱ、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E-cadherin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FRR中、高剂量组HSC自噬减弱(P0.01),脂质增加(P0.05,P0.01),Beclin-1、LC3-Ⅱ、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E-cadherin升高(P0.01);与氯喹组比较,FRR大剂量组Beclin-1、LC3-Ⅱ、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E-cadherin升高(P0.01)。结论 FRR药物血清可降低大鼠HSC自噬水平,增加细胞脂质,降低Beclin-1、LC3-Ⅱ、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E-cadherin表达,具有逆转HSC上皮间质转化与抑制细胞自噬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扶脾柔肝方(FRR)含药血清对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PHSC)上皮间质转化及自噬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设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FRR低、中、高剂量组(20、40、80 g·kg~(-1),10%含药血清),氯喹组(CQ,50μmol·L~(-1)),采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10 ng·mL~(-1))刺激PHSC发生上皮间质转化,给予相应药物干预24 h。RFP-GFP-LC3斑点法观察HSC自噬;脂滴染色观察脂质变化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Beclin-1、LC3-Ⅱ、E-cadherin、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比较,模型组HSC自噬增强(P0.01),脂质减少(P0.01),Beclin-1、LC3-Ⅱ、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E-cadherin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FRR中、高剂量组HSC自噬减弱(P0.01),脂质增加(P0.05,P0.01),Beclin-1、LC3-Ⅱ、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E-cadherin升高(P0.01);与氯喹组比较,FRR大剂量组Beclin-1、LC3-Ⅱ、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E-cadherin升高(P0.01)。结论 FRR药物血清可降低大鼠HSC自噬水平,增加细胞脂质,降低Beclin-1、LC3-Ⅱ、α-SMA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E-cadherin表达,具有逆转HSC上皮间质转化与抑制细胞自噬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胆汤对肥胖痰湿证大鼠肾周脂肪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等相关炎症细胞因子,对自噬活性标志物B细胞淋巴瘤2结合蛋白-1(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LC3) mRNA与蛋白水平表达,以及对脂肪细胞超微结构与自噬状态变化的影响,探讨温胆汤干预肥胖痰湿证炎症状态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清洁级60 g左右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成造模组(70只)和空白组(30只),空白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持续喂养6周,借助文献方法制作肥胖痰湿证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照体质量依序淘汰过轻者,共遴选出16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温胆汤组(为本课题组前期实验已确定的最佳剂量组),每组8只;另在空白组中随机选取8只大鼠设为正常组。药物组以15 g·kg-1生药量进行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均予等量蒸馏水进行灌胃,1次/d,共6周。禁食不禁水12 h,麻醉后进行样本采集,检测并计算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和肥胖率,按试剂盒说明书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SD大鼠肾周脂肪组织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MCP-1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肾周脂肪组织Beclin-1、LC3 mRNA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肾周脂肪组织Beclin-1、LC3蛋白表达;采用透射电镜观测腹周脂肪组织脂肪细胞超微结构与自噬体的改变。结果高脂饲料喂养可成功复制肥胖痰湿证模型,造模组大鼠肥胖率大于20%,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体质量、Lee’s指数呈显著升高(P<0.01,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1),血脂水平呈显著改变(P<0.01),肾周脂肪组织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MCP-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自噬基因Beclin-1、LC3 mRNA与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体质量、Lee’s指数显著下降(P<0.01,P<0.05),血脂水平显著变化(P<0.01),肾周脂肪组织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MCP-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自噬基因Beclin-1、LC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1),透射电镜观察显示,正常组的细胞结构完整,表面突起,细胞核不规则,细胞器较丰富;模型组的细胞表面突起严重,细胞核不规则,细胞器较丰富,线粒体嵴破坏显著,出现碎解和分离现象,胞浆内有空泡,自噬体较多。药物组的细胞表面稍突起,细胞核不规则,部分线粒体嵴破坏,部分胞浆内有空泡,自噬体减少。结论温胆汤可有效改善肥胖大鼠痰湿证的炎症状态,其机理可能与调节肾周脂肪细胞自噬活性有关,这为经典治痰名方温胆汤干预肥胖痰湿证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电针调节SHR心肌肥大的内在机制。方法:选用12只12周龄雄性WKY大鼠作为正常组,24只同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12只。电针组电针"百会"和右侧"太冲",留针20min,每日1次,共30d。以无创血压仪检测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超声心动检测大鼠左心室肥厚程度和功能,Masson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组织结构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eclin-1和LC3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收缩压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大鼠收缩压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前壁厚度(LVAWd)、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显著升高(P0.01),舒张末期左室内径(LVIDd)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LVMI、LVAWd和LVPWd明显降低(P0.01,P0.05),LVIDd显著升高(P0.01)。Masson染色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电针组较模型组心肌组织损伤明显改善,自噬现象明显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Beclin-1、LC3-Ⅱ的相对表达量和LC3-Ⅱ/LC3-Ⅰ比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心肌组织Beclin-1、LC3-Ⅱ的相对表达量和LC3-Ⅱ/LC3-Ⅰ比值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电针"百会""太冲"可有效改善SHR心肌肥大,其机制可能与电针调节Beclin-1和LC3的表达,从而抑制心肌细胞的过度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神庭、百会穴对缺血再灌注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大鼠皮质区和海马区中LC3蛋白表达的变化分析。方法5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数字法分为电针组(18只)、模型组(18只),假手术组(18只)。电针组及模型组行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假手术组行假手术。三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2h,5d,7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电针组于造模2h后取神庭、百会穴进行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同时于针灸干预后第4~8d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及皮质区LC3Ⅱ的含量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及LC3Ⅰ/Ⅱ比值。14d后处死3组大鼠,立即断头取脑,用TTC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梗死区域并计算脑梗死的体积。结果①神经功能学评分: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大鼠经针灸干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1);②Morris水迷宫实验: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大鼠穿越平台期的时间及路程明显缩短,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01);③Western Blot法检测皮质及海马区检测LC3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大鼠皮质及海马区LC3Ⅰ及LC3Ⅱ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及皮质区LC3Ⅱ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电针组与模型组大鼠海马及皮质区LC3Ⅱ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大鼠海马及皮质区LC3Ⅱ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⑤脑梗死体积计算: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脑梗死的区域和体积明显缩小(P0.001)。结论电针神庭、百会穴可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学习及记忆能力。对自噬网络及其调控机制在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的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百会穴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区自噬相关蛋白1(Beclin1)和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Ⅱ,LC3-Ⅱ)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AD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10只,空白组常规喂养,不给予任何干预,假手术组在双侧脑室注射人工脑脊液,模型组、针刺组以链脲佐菌素(STZ)双侧脑室注射诱导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并确认造模成功。针刺组选取百会穴进行针刺治疗,造模成功后第2天针刺,连续干预28 d。28 d后利用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印迹法(WB)观察脑组织内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结果:假手术组逃避潜伏期以及跨越平台次数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延长、跨越平台次数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鼠出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逃避潜伏期明显降低、跨越平台次数增加(P0.05)。假手术组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海马组织中Beclin-11、LC3-Ⅱ蛋白表达均低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Beclin-11、LC3-Ⅱ蛋白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针刺百会穴可提高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区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针刺百会穴治疗AD的机制之一可能是调控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IL-4、TNF-α的变化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模型组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脑缺血模型,并于2h后拔出线栓开始再灌注但不予治疗。电针组在模型组基础上再灌注开始时针刺"百会"和"大椎"穴。各组于再灌注24h后检测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IL-4及TNF-α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脑梗死体积均显著增大(P0.01),IL-4、TNF-α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有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提高(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小(P0.05),IL-4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TNF-α蛋白及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P0.01),且IL-4与TNF-α的蛋白含量比值和mRNA含量比值亦显著提高。结论电针可以通过增加IL-4表达量,降低TNF-α表达量,来提升IL-4/TNF-α的比值发挥抗炎作用,从而抑制缺血再灌注区的炎症反应,减小脑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百事乐加味方对卒中后抑郁(PSD)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形态学改变及海马自噬蛋白m TOR、Beclin-1、LC-3Ⅱ表达的影响,探讨PSD神经元细胞自噬机制及中药防治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孤养法制作PSD模型,分组前进行行为学评分,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抑郁组、卒中组、PSD组、阳性药组、百事乐加味方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连续28 d。HE、Niss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形态;免疫组化检测PSD大鼠海马m TOR、Beclin-1、LC-3Ⅱ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PSD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海马m TOR表达明显降低,Beclin-1、LC-3Ⅱ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PSD组比较,百事乐加味方组大鼠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海马组织病理形态明显改善,海马m TOR蛋白表达明显升高,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百事乐加味方可有效改善PSD大鼠行为学、病理学表现,抑制神经细胞异常自噬可能是其抗PSD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海马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凋亡相关蛋白p53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电针组取"百会"和"涌泉"进行电针治疗,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尼氏染色观察各组海马CA1区组织形态的变化并计数尼氏体阳性细胞,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CA1区尼氏体阳性的细胞数目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1),电针组锥体细胞和尼氏体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海马组织中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53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Beclin-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p53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对抗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改善AD海马组织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神经肽Y(NPY)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水沟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即刻开始电针"水沟"穴,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1 mA,治疗3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5 d。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GRP和NPY含量。结果:造模后大鼠海马CGRP含量明显下降,NPY含量明显升高(P<0.01);电针组CGR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NPY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通过调节海马神经肽含量,达到抗脑缺血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439-2441
目的:探讨电针水沟穴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MCAO/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自噬相关蛋白p62的关系。方法:线栓法复制大鼠局造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Bederson神经功能缺损体征评分法对MCAO/R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Western blot检测MCAO/R大鼠自噬相关蛋白p62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有明显神经功能缺损体征,自噬相关蛋白p62的表达明显下调;与模型组相比针刺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明显减轻,自噬相关蛋白p62的表达明显上调。结论:电针水沟穴可能是通过拮抗自噬相关蛋白p62表达的下调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柴胡皂甙d(SSd)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中Ⅱ型肺泡上皮细胞(AT-Ⅱ)自噬的调控作用及其对纤维化程度的干预作用。方法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 ng/mL)诱导A549细胞48 h建立肺纤维化细胞模型,分别联合SSd低、中、高浓度(2.5、5、10μg/mL)、雷帕霉素(100 ng/mL)处理细胞。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Ⅰ型胶原蛋白(Col-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Ⅱ(LC3B-Ⅱ)/LC3B-Ⅰ、p62、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活化蛋白表达水平,单丹磺酰尸胺(MDC)染色法检测细胞内自噬泡形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E-cadherin、Beclin1、LC3B-Ⅱ/LC3B-Ⅰ蛋白表达水平亦降低(P<0.05,P<0.01),Col-Ⅰ、α-SMA、p62、mTOR通路活性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胞质内荧光标记的自噬泡较少。与模型组比较,SSd高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SSd组及雷帕霉素组E-cadherin、Beclin1、LC3B-Ⅱ/LC3B-Ⅰ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Col-Ⅰ、α-SMA、p6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SSd高浓度组及雷帕霉素组p-mTOR/mTOR、p-AKT1/AKT1、p-S6K1/S6K1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SSd高浓度组及雷帕霉素组细胞质内荧光标记的自噬泡增多。与SSd低、中低浓度组比较,SSd高浓度组及雷帕霉素组Ecadherin、LC3B-Ⅱ/LC3B-Ⅰ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Col-Ⅰ、α-SMA、p62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结论SSd可改善TGF-β1诱导的ATⅡ纤维化改变,可能通过抑制mTOR通路激活诱导细胞自噬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