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目的 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AIS)患者脑CT灌注成像-CT血管造影(CTP-CTA)参数及其对脑损伤判断价值。方法 60例AIS患者进行CTP-CTA,分析CTP-CTA参数对脑损伤判断价值。结果 51例(85.0%)患者显示灌注异常。重度缺损组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强化峰值低于轻中度缺损组,峰始时间和达峰时间则高于轻中度缺损组(P<0.05)。结论 CTP-CTA参数对AIS患者脑损伤具有较好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颅脑CT血管造影(CTA)联合磁共振血管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南阳南石医院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66例疑似AIS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最终确诊51例。观察CTA、MRA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结果与DSA符合情况;观察组CTA、MRA下动脉狭窄≥50%AIS和非AIS中的分布情况,分析CTA、MRA和二者联合诊断AIS效能。结果 CTA检查动脉狭窄与DSA轻度符合率为90.00%,中度符合率为75.00%,重度符合率为76.47%,闭塞符合率为100.00%;MRA分别为90.00%,中度符合率为91.67%,重度符合率为88.24%,闭塞符合率为100.00%。联合诊断AIS特异度为86.67%,灵敏度为98.04%;CTA诊断特异度为96.67%,灵敏度为90.38%;MRA诊断特异度为73.33%,灵敏度为96.08%。结论 CTA和MRA在AIS诊断中均有一定价值,但二者联合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脑灌注成像(CTP)联合头颈CT血管成像(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神经内科发病≤3 h且已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患者62例。按溶栓1h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下降≥18%设为有效组(n=36),NIHSS评分下降或增加<18%设为无效组(n=26),比较两组患者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CTA图像早期CT评分(ASPECTS),分析ASPECTS评分与CTP参数单独及联合评估溶栓效果的价值。结果 有效组NIHSS评分、MTT及TTP均低于无效组(P<0.01),CBV、CBF及ASPECTS评分均高于无效组(P<0.01);ASPECTS评分联合CTP参数评估AIS患者溶栓效果的AUC、95%CI、敏感度及准确度(分别为0.896、0.802~0.976、91.7%、94.4%)均高于单独指标对AIS患者的评估。结论CTP联合头颈CTA对AIS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效果有重要的评估价值,可为临床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与多螺旋CT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价值。方法 选2019年5月至2021年5于我院的1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给予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多螺旋CT,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和特异度。结果 和DSA诊断结果相比,MRA闭塞的诊断准确率为66.7%,轻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96.2%,中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94.6%,重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89.7%。和DSA诊断结果相比,MRA闭塞的诊断准确率为33.3%,轻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76.9%,中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89.2%,重度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79.3%。MRA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均比多螺旋CT高,且漏诊率比多螺旋CT低(P<0.05)。结论 缺血脑卒中患者诊断中相较于多螺旋CT,MRA应用价值更高,其诊断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均比多螺旋CT高,且漏诊率低,能为临床的确诊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MSCT灌注成像结合血管成像应用于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4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讨论MSCT灌注成像和血管成像诊断结果,将灌注异常区域与对照区域参数进行比较,分析MSCT灌注成像结合血管成像诊断不同梗死区域的符合率.结果 梗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多模态CT扫描成像技术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侧支循环及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以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我院采用多模态CT扫描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的98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侧支循环良好者59例(侧支循环良好组),侧支循环不良者39例(侧支循环不良组),对比分析两组CT灌注成像(CTP)脑血流灌注参数,评估不同mCTA脑侧支循环评分及梗死核心容积。并以磁共振成像(MRI-DWI)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CT平扫(NCCT)与多模态CT对AIS的诊断准确度,对两组入院时、溶栓治疗24 h及2周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量表评分、28 d内死亡率及随访3个月的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侧支循环不良组比较,侧支循环良好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更大(P<0.05)。mCTA侧支循环评分越高,梗死核心容积越小(P<0.05)。与NCCT诊断AIS准确度比较,多模态CT检查诊断准确度更高(P<0.0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NIHSS...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灌注及血管成像分析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中信惠州医院41例早期脑缺血卒中患者进行CT平扫、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检查,比较CT灌注和CT血管成像诊断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结果 ①CT平扫示患者早期大脑梗死区提示有低密度病灶,CT平扫的敏感性为57.7%,特异性为100.0%,诊断准确性为73.2%;而CT灌注成像可见缺血脑组织,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下降,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延长.其中MTT和CBF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明显高于CT平扫,颈内动脉CT成像敏感性明显低于CT灌注成像,准确性明显低于CT平扫和CT灌注成像,颅内动脉成像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明显高于CT平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度几种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T灌注成像显示患者半暗带区CBF、CBV、MTT、TTP、PE百分比值(rCBF、rCBV、rMTT、rTTP、rPE)与梗死区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在rCBF、rCBV、rPE明显高于梗死区,rMTT和rTTP明显低于梗死区;③可见半暗带区和梗死区rCBF与rCBV呈正相关,rCBF与rMTT、rMTT与rCBV、rTTP与rRE呈负相关(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对早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敏感性高,各个参数能够较为准确检测到大脑早期缺血引起组织变化情况,故可作为早期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CT早期诊断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CT对急性颅内出血非常敏感,还能鉴别类似卒中的其他脑疾病,已成为缺血性卒中首选的检查方法。大型临床试验已经证实,在缺血性卒中发病后3~6h内溶栓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CT早期缺血性改变可作为溶栓疗法的排除标准。因此,熟悉和掌握缺血性卒中的CT早期征象,开发应用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应用于诊断发病12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90例患者行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检查,记录就诊时上述联合检查结果并与发病30d后患者CT复查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90例发病12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就诊时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检查结果与发病30 d后患者CT复查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96.67%、100.00%)。结论: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成像诊断发病12h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合分析CT灌注联合CT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效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2 8例,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的脑组织灌注异常情况、颅内血管狭窄情况以及诊断一致性。结果灌注异常区的脑血容量、对比剂峰值时间、脑血流流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4.26±0.54)ml/100g、(25.16±3.22)s、(39.6 6±15.23)ml/100g·min、(5.23±0.67)s,镜像区的脑血容量、对比剂峰值时间、脑血流流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分别为(5.35±0.84)ml/100g、(24.91±3.23)s、(56.24±15.61)ml/100g·min、(4.01±0.68)s,脑血容量、脑血流流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峰值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查结果发现:28例患者存在责任血管情况为4例,阳性率为14.26%(4/28),28例患者不存在责任血管情况为20例,阳性率为71.43%(20/28),两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联合CT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效果能够提供更多有用的价值信息,准确反映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与CT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形成的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4例,根据患者情况分为轻中度狭窄组与重度狭窄或闭塞组。比较两组患者脑侧支循环、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的情况及脑侧支血流较好组与血流减少组的CT血管成像结果。结果重度狭窄或闭塞组韦利斯氏(Willis)环后循环与软脑膜吻合支开放率高于轻中度狭窄组(P<0.05);重度狭窄或闭塞组神经功能缺损、认知功能小于轻中度狭窄组(P<0.05);血流较好组的MTT结果小于血流减少组(P<0.05),血流较好组的CBV、CBF、检出发病时间大于血流减少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侧支循环形成的评价中,CT血管成像可以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观察,同时可以对患者的脑侧支循环状态进行了解,有利于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急性脑梗死病变范围、狭窄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我院2017.1~2019.1间确诊急性脑梗死且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RA、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的9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MRA检测脑血管狭窄的诊断结果,以DSA为"金标准",确定MRA诊断脑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并比较MRA与DWI对于腔隙脑梗死与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结果。结果 90例患者中,DSA检出68例(75.56%)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MRA检出64例(71.11%)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或闭塞,MRA诊断血管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91.18%、90.91%、91.11%、96.88%、76.92%、77.33%;MRA检查发现腔隙脑梗死47例,大面积脑梗死43例;DWI检查发现腔隙脑梗死44例,大面积脑梗死4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0,P=0.65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RA可有效评估脑血管狭窄情况,明确脑梗死范围,可为早期治疗、改善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了306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将患者分为有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和无急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情况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确定病情预后的预测指标。结果 306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69例有TIA史。与没有TIA史组的患者相比,有TIA史组的患者发生高血压(76.4%比64.4%,P=0.017),血脂异常(57.1%比41.2%,P=0.004),慢性肾脏病(28.2%比15.2%,P=0.002),颅内动脉狭窄(51.9%比36.3%,P=0.019),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44.0%比28.4%,P=0.003)的比例更高。两组患者在发病之前使用的抗血栓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1%和35.3%,P=0.882)。有TIA史的患者的中风预后情况显著较差(改良Rankin量表评分≥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TIA病史是急性缺血性中风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OR:1.47;95%CI:1.03-2.11,P=0.042)。结论有TIA史的患者较无TIA史的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中风的风险更大。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发生TIA后进行抗血栓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78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A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与表面阴影成像技术(SSD)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将CTA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所见结果相比较,评价CTA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CTA对急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准确率为96.15%,对自发性颅内出血、脑缺血性疾病、脑血管畸形诊断的准确率高达100.0%,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率也较高,为90.63%(29/32),CTA对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结果与DSA或手术所见结果大致相同,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血管造影对急性脑血管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可作为神经内科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美兰 《中国病案》2009,10(8):48-48,F0003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梗患者临床指标的观察,评价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96例急性心梗患者依发病前24小时内有无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组)和无缺血预适应组(NIP组)。观察两组间ST段抬高程度、心肌酶峰值、心电图积分、左室射血分数(EF)、室壁瘤、右束支阻滞、休克、心衰的差异。结果IP组ST段抬高的程度(P〈0.05)、心肌酶峰值(P〈0.05)、心电图积分(P=0.01)、室壁瘤(P(0.05)、右束支阻滞(P〈0.05)、休克(P(0.05)、心衰(P=0.01)的发生机会均低于NIP组。EF(P=0.02)则高于NIP组。结论IP现象可明显改善急性心梗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多模态磁共振(MR)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8例AIS患者,均接受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灌注加权成像(PW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按照体积测定法评估灌注-弥散不匹配(perfusion-diffusion mismatch,PDM)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与PDM-Alberta卒中早期CT评分(PDM-ASPECTS)情况,分析PWI-DWI融合图像ASPECTS的两名观察医师间一致性,以体积测定法PDM作为对照,评估PWI-DWI融合图像ASPECTS诊断效能。结果阳性组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所占比例、PDM-ASPECTS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经一致性分析发现,PWI-DWI融合图像ASPECTS的两名观察医师具有较好一致性,Kappa=0.75;两名医师通过PWI/DWI融合图像ASPECTS进行PDM判定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6(95%CI,0.740-0.973)与0.882(95%CI,0.772-0.994),医师1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63.72%、90.23%,医师2分别为68.25%、90.30%。结论PWI/DWI融合图像能够有效评估AIS患者PDM情况,具有较高诊断效能,为评估AIS缺血半暗带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低剂量CT灌注成像在康复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康复期缺血性卒中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在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平扫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120k V、200m VAs)CT灌注成像,观察组采用低剂量(80k V、200m VAs)CT灌注成像。分别测量两组患者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MT)、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结果两组患者相比,病灶中心区r CBF明显低于缺血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相同部位的r CBF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相比,病灶中心区r CBV明显低于缺血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别相同部位的r CBV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相比,相同部位的r CBV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相比,病灶中心区r CBV明显低于缺血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CT灌注成像,在有效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能够有效评价患者病灶处的血流情况,对临床治疗以及预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与近期预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降压治疗对近期预后的影响,为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将入选的12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降压治疗,使其24 h内收缩压(SBP)降低10%~20%[但SBP≥120 mm Hg(1 mm Hg=0.133 kPa),舒张压(DBP)≥80 mm Hg],入院第7天时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14 d内血压维持在这一水平,动态监测两组患者入院14 d内的血压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4 d时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并进行死亡登记.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院14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但干预组神经功能改善更明显,在14 d时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临床疗效亦优于对照组( P <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了年龄、性别、既往史等因素后,降压治疗独立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近期预后,血压干预可使14 d死亡/致残的风险降低[OR=0.300,95%CI(0.123,0.730),P <0.05].结论 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给予合理降压干预,有利于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可降低14 d死亡/致残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杨晓慧 《中外医疗》2016,(17):195-196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CT影像特征,并探讨其对于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该院在2012年4—2012年12月期间内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确定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螺旋 CT检查,分析出血位置、出血量和预后之间的联系。结果老年急性脑出血在基底节区的发生率是54.4%,显著高于别的部位,中线结构移位的发生率是60%,显著高于没有移位者,中线结构有移位与没有移位的患者死亡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底节区是老年急性脑出血症状的多发部位,其中,对于出现中线结构移位与出血量很多的患者来讲,有着较高的死亡率,通过CT 检查可以直观、清晰的显现出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出血位置与出血量,对患者预后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