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骨盆固定术对骨盆骨折合并骶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经治疗有完整资料及获得随访的骨盆骨折合并骶骨骨折患者16例。均采用骨盆前环开放复位内固定,骶骨后路脊柱骨盆固定术。结果 2例出现前侧切口脂肪液化,1例出现后侧切口部分浅表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6~72个月,按Mjeed疗效评价标准:优9例,良4例,可2例,差1例。结论脊柱骨盆固定术能有效复位、固定骶骨骨折;骨盆前后环联合固定能提高骨折复位、固定的质量;若发现腰骶神经根损伤,宜早期手术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2.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骶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介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骶骨不稳定性骨折。方法 22例骶骨骨折在大重量骨牵引纠正骶骨垂直移位的情况下,采用2块重建钢板并排内固定治疗,对合并骨盆前环骨折同时前路内固定稳定骨盆,有骶神经损伤的病例进行神经探查减压。结果 随访12~36个月,骶骨骨折均骨性愈合,骨盆无明显畸形发生,双下肢等长。合并骶丛神经损伤的10例中,9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仅1例功能恢复欠满意。结论 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骶骨骨折是目前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骶骨骨折伴骶丛神经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骶骨骨折伴骶丛损伤的初步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1例复杂骨盆伴骶丛神经损伤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28 ~ 57岁,平均42.3岁.新鲜骨折7例,陈旧性骨折4例;骶骨骨折按Denis分型:Ⅱ型3例,Ⅲ型8例.11例患者存在鞍区或下肢骶丛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减弱或丧失,10例存在下肢放射痛及肌力下降,5例患者存在膀胱括约肌、肛门括约肌或性功能障碍.创伤严重度评分平均为21.5分.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骨盆CT扫描及三维重建检查,并采用3D打印技术打印骨折模型,利用直径3 mm电线模拟骶丛神经走行,预估神经在骨折移位后走行,判断神经受压部位及程度,并进行模拟手术.然后对患者行后路腰椎骨盆固定+骶丛神经探查+神经减压术治疗.根据英国医学研究会提出的感觉和运动功能评价标准评价术后疗效. 结果 1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2h,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 845 mL.所有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8.2个月)随访,骶骨骨折均获稳定固定和愈合.运动功能恢复较术前平均提高2.5个等级,感觉功能较术前平均提高2.6个等级.10例患者下肢放射性疼痛明显改善,其中5例患者疼痛消失. 结论 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骶骨骨折伴骶丛神经损伤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与神经减压的准确性,利于骶丛神经恢复.  相似文献   

4.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骶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骶骨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LCP固定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不稳定骶骨骨折患者7例:L5神经根损伤3例,骶丛神经损伤4例.2例术中行经后路神经减压、骨折复位固定术,5例单纯行骨折复位固定术.结果7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20.8±8.6)个月.3例L5神经根损伤和2例骶丛神经损伤者Frankel分级由C级恢复至E级,另2例骶丛神经损伤者由C级恢复至D级。术后功能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评定:优3例,良3例,可1例.结论LCP治疗合并神经损伤的骶骨不稳定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骨盆损伤中移位骶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骨盆损伤中移位骶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0年9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33例伴有骶骨骨折的骨盆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根据AO/OTA的分型方法,骨盆B型损伤5例,C型28例.根据Denis的分型方法,骶骨I型骨折13例、Ⅱ型11例、Ⅲ型9例.其中早期合并原发性神经损伤23例.骶骨骨折应用张力带钢板固定1例;脊柱椎弓根钉棒系统经骨盆后方沿双侧髂嵴横向固定10例,经L_(4,5)或L_5S_1及双侧髂嵴后方纵向固定16例;骶髂螺钉固定3例;骶骨棒固定2例;骶髂螺钉联合骶骨棒固定1例.术中间期行椎板切除、马尾神经减压11例,二期行神经松解、骶前孔扩大术2例.结果 术后随访12~82个月,平均27.3个月.根据Majeed疗效标准,优17例、良7例、可2例、差7例.骶骨I型骨折疗效优良率为92.3%、Ⅱ型为72.7%、Ⅲ型为44.4%.神经损伤恢复情况在手术治疗组中优6例、良4例、无变化3例;在非手术治疗组中优6例、良1例、无变化3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腰骶部切口深部感染2例,腰骶僵硬不适2例.神经损伤一过性加重4例,迟发性骶神经损伤3例.结论 手术治疗是改善骶骨骨折复位质量的重要途径,骨盆前、后环损伤的联合制动是提高骨折内同定强度的有效方法.对手术指征明确的骶神经损伤,早期定位减压有助于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骶前骶孔扩大成形、骶丛神经减压治疗陈旧性骶骨骨折合并骶丛神经损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1例陈旧性骶骨骨折合并骶丛神经损伤患者资料。男8例,女3例;年龄17~54岁,平均38岁;骶骨骨折按Denis分型均为Ⅱ区;神经损伤按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标准分级:完全损伤2例,部分损伤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0.7~12.0个月,平均6个月。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显露腰骶干及S1神经孔周围结构,直视下行骶孔扩大成形、松解骨折块及骨痂压迫的S1神经根及腰骶干,不稳定骶骨骨折者同时行复位内固定治疗。通过评价骨折愈合、神经功能恢复(BMRC标准)等观察疗效。结果本组11例患者中有10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因术中探查发现骶骨骨折完全愈合且S1神经孔完全闭塞,无法完成骶孔成形术而终止手术。手术时间70~220 min,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450~2800 mL,平均1100 mL。术后复查X线片、CT示骶孔扩大成形明显,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至4年,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根据BMRC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完全恢复5例,部分恢复4例,未恢复1例。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能较好地显露腰骶干及S1神经孔周围结构,直视下骶孔扩大成形、松解骨折块及骨痂压迫的S1神经根及腰骶干,是治疗陈旧性骶骨骨折合并骶丛神经损伤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盆前、后环微创内固定在骨盆C型骨折治疗中的可行性、技术要点以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选择经髂腹股沟微创小切口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后环损伤患者18例,男11例,女7例;年龄29~68岁,平均43.6岁。骨折按Tile分型:C1型14例,C2型3例,C3型1例。耻骨骨折合并同侧骶骨骨折12例,耻骨骨折合并同侧骶髂关节脱位2例,双侧耻骨骨折合并单侧骶骨骨折伴耻骨联合分离3例,双侧耻骨骨折合并双侧骶髂关节骨折脱位1例。观察结果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腰骶神经及髂血管损伤情况、骨折复位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深静脉血栓、腰骶神经及髂血管损伤、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根据Matta复位标准,优14例,良3例,可1例。1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3个月,平均16.7个月。根据Majeed疗效评价标准,优15例,良1例,Majeed评分92.13±5.44。结论:骨盆前环损伤选择经髂腹股沟微创小切口重建接骨板内固定,骨盆后环损伤选择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C型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临床操作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间随访到的16例骶骨骨折伴腰骶丛神经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28~41岁,平均33岁。结果本组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2年,平均14个月。16例骶骨骨折并骶管狭窄合并腰骶丛神经损伤,有明显骨块压迫,行骶椎板切开减压,12例完全恢复正常,4例部分恢复。结论对于骶骨骨折并腰骶丛神经损伤的患者实施积极复位、神经减压、内固定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髂骨钉棒固定治疗单侧不稳定性DenisⅠ、Ⅱ区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治疗50例单侧不稳定性DenisⅠ、Ⅱ区骶骨骨折患者资料。根据置钉及固定方式分为髂骨钉棒固定组(简称髂骨钉棒组)和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置入组(简称骶髂螺钉组),其中髂骨钉棒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1.10±14.07)岁(范围,22~76岁);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Ⅰ型5例,Ⅱ型15例;均合并骨盆前环损伤,骨盆Tile分型,B1型2例,B2型12例,C1型6例;3例合并骶神经损伤,Gibbons分级Ⅱ级。骶髂螺钉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4.70±13.35)岁(范围,16~78岁);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Ⅰ型6例,Ⅱ型24例;均合并骨盆前环损伤,骨盆Tile分型,B1型2例,B2型20例,C1型8例;4例合并骶神经损伤,Gibbons分级,3例Ⅱ级,1例Ⅲ级。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Majeed评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骨折复位质量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骶神经损伤恢复Gibbons分级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8个月(范围,12~40个月)。髂骨钉棒组手术时间(41.40±7.30)min;术中出血(105.00±61.94)ml;术中透视(19.10±7.33)次;根据Mears和Velyvis影像学评价标准,9例解剖复位,10例复位满意,1例复位不满意;Majeed评分(84.25±8.29)分;术前3例GibbonsⅡ级骶神经损伤,术后2例恢复为Ⅰ级。骶髂螺钉组手术时间(18.27±5.89)min;术中出血(33.00±17.54)ml;术中透视(14.93±4.49)次;术后15例解剖复位,13例复位满意,2例复位不满意;Majeed评分(86.43±7.43)分;术前3例GibbonsⅡ级骶神经损伤,其中2例术后恢复为Ⅰ级,术前1例Ⅲ级损伤,术后恢复为Ⅱ级。与骶髂螺钉组比较,髂骨钉棒组手术时间长(t=-12.36,P<0.001)、出血量多(t=-6.04,P<0.001)、透视次数多(t=-2.50,P=0.016),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髂骨钉棒组与骶髂螺钉组在骨折复位质量(χ^2=0.23,P=0.89)、Majeed评分(t=0.97,P=0.34)、Gibbons分级(Z=-0.224,P=0.8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髂骨钉棒组1例发生单侧伤口表浅感染,1例诉钉尾部不适;骶髂螺钉组1例发生S1神经损伤。结论对于单侧不稳定性DenisⅠ、Ⅱ区骶骨骨折且不适合使用骶髂螺钉固定者,采用后路髂骨钉棒固定操作简单,术后疗效满意,与使用机器人辅助骶髂螺钉固定相似。  相似文献   

10.
骶骨棒微创小切口治疗骶骨纵行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骶骨棒小切口微创治疗骶骨纵行骨折及疗效评价。[方法]牵引复位后,骶骨棒小切口微创治疗骶骨纵形骨折13例,男9例,女4例。年龄18~63岁,平均36岁。其中6例行骨盆前环固定,7例有骶丛损伤。[结果]手术时间40~75min,平均54min。术后住院时间8-20d,平均11d。12例获得随访,时间9-24个月,平均17.5个月。无骶髂部疼痛10例,轻度疼痛2例;7例骶丛损伤者,6例完全恢复。[结论]骶骨棒小切口微创治疗骶髂关节脱位和骶骨纵行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康复快。  相似文献   

11.
《中华骨科杂志》2022,(13):815-822
目的探讨机器人结合"O"型臂辅助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12例, 男7例、女5例, 年龄(39.41±12.56)岁(范围25~6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9.67±5.81)d(范围4~24 d)。致伤原因:交通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挤压伤2例。Tile分型:B型3例(B2型2例、B3型1例), C型9例(C1型4例、C2型3例、C3型2例);骶骨骨折Denis分区:Ⅰ区5例, Ⅱ区7例。合并骶丛神经损伤2例, 均为Gibbons Ⅱ级损伤。7例行术中患侧肢体牵引复位及Starr架固定维持;2例术中双下肢分别行纵向骨牵引进行复位;3例Tile B型骨折以Schanz钉进行复位, 骨盆外固定器维持复位。复位后以"O"型臂透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在骨科机器人导航辅助下置入空心螺钉, 完成置钉后再次行"O"型臂透视验证螺钉位置。记录每枚螺钉置入的时间、手术时间, 随访观察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为(8.17±1.99)个月(范围6~12个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固定后腹直肌外侧入路神经松解术治疗合并的骶丛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5月至2023年至5月期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收治的10例骶骨骨折固定后仍合并骶丛神经损伤患者资料。男2例, 女8例;年龄16.5(15.0,26.3)岁。患者受伤时明确诊断为骶骨骨折伴骶丛神经损伤, 骶骨骨折Denis分型:Ⅱ区7例, Ⅲ区3例;骶丛神经损伤部位:L4 1例, L5 8例, S1 7例, S2 2例。伤后2周内均经后方入路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治疗, 术后患者仍持续存在骶丛神经损伤表现, 并通过CT、磁共振成像及神经肌电图明确诊断。内固定后(4.0±2.3)个月所有患者采用腹直肌外侧入路神经松解术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Gibbons神经损害评分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 1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2.0±21.5)min, 术中出血量为(215.0±91.3)mL, 住院时间为7.0(6.0, 8.5)d。术中发现骶丛神经受压9例(骨折移位致神经受压牵拉6例, 软组织瘢痕粘连致神经卡压3例), 神经根撕脱损伤1例。术中无其他并发症发生。1...  相似文献   

13.
陈旧性骨盆桶柄样Tilt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陈旧性骨盆桶柄样Tilt骨折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自1998年10月~2002年10月,共收治6例由侧方挤压暴力所致的陈旧性TileB2型骨盆桶柄样Tilt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为2~15个月,平均6.5个月。术前损伤骨盆的桶柄侧内旋畸形均大于30°,下肢短缩2~3.5cm,平均2.5cm;骨盆前环Tilt畸形的骨折近端均向后下方旋转移位,耻骨联合陷入会阴。所有患者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行手术治疗,耻骨上支畸形均沿骨折处原位截骨;骨盆后环畸形经髂骨截骨3例,骶骨外缘截骨1例,骶髂关节切开翻转并植骨融合2例。术中使用重建钢板固定3例,重建钢板联合拉力螺钉固定1例,重建钢板辅以支架固定2例。结果术后随访3~45个月,平均15.6个月。骨折愈合,肢体短缩纠正满意。根据Mears的影像评价标准,本组骨盆解剖复位5例,复位满意1例。根据Majeed的疗效评定标准,优5例,良1例。术后出现迟发性坐骨神经损伤1例,未行特殊处理,6周后症状自行缓解。结论骨盆前后环的联合截骨矫形及手术重建,是提高复位质量、纠正桶柄侧下肢短缩及防治远期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在Starr架辅助复位下前环钉棒系统联合经皮骶髂关节螺钉治疗Tile C1~C2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5月至2021年3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第二医院创伤骨科应用Starr架辅助复位下前环钉棒系统联合经皮骶髂关节螺钉治疗17例Tile C1~C2型骨盆骨折患者,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20~58岁,平均(39.0±9.7)岁;按照Tile分型,其中C1型12例,C2型5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切口愈合情况、骨折愈合及负重锻炼时间。术后依据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价,根据随访时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评价骨盆骨折康复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0~150 min,平均(90.5±11.1) min;出血量80~200 mL,平均(150.6±12.3) mL。术中骨折或脱位均获得良好复位,骨盆前环使用6.5 mm椎弓根钉及连接棒固定,后环使用6.5 mm骶髂关节螺钉固定,其中S1骶髂关节螺钉8例,S2骶髂关节螺钉9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O臂导航与C臂导航辅助下经皮加长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DenisⅡ区骶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21年4月—2022年10月收治的46例DenisⅡ区骶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9例采用O臂导航系统(O臂导航组)、27例采用C臂导航系统(C臂导航组)辅助下经皮植入加长骶髂螺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盆骨折Tile分型、合并伤发生情况以及受伤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导航辅助系统准备时间、每枚骶髂螺钉植入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螺钉位置准确性、骨折复位质量及愈合时间,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定骨盆功能。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与C臂导航组相比,O臂导航组术中导航辅助系统准备时间、每枚螺钉植入时间与X线透视时间均缩短(P<0.05),且螺钉位置准确性及骨盆复位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螺钉植入时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1个月,平均12.0个月。影像学复查示,两组骨折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组间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腰椎-骨盆固定治疗U型骶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2005年12月至2011年2月年收治的8例U型骶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21~53岁,平均36.9岁;骨折类型按照骨折形态学分类:H型损伤5例,U、T和“人”字型损伤各1例;骶骨横形骨折按Roy-Camille和Strange-Vognsen分型:Ⅱ型2例,Ⅲ型6例;神经损伤按Gibbons等的评分标准:3级2例,4级6例;7例合并多发伤.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所有患者行后路骶骨椎板减压和骶神经根减压、骨折复位和腰椎-骨盆固定术,3例行骨盆前环固定术.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 ~ 24个月(平均14.5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CT扫描示骨折均愈合;2例患者切口皮缘部分坏死,l例患者伤口深部感染经清创负压封闭引流后愈合;5例患者诉髂后上棘螺钉突出不适;6例直肠、膀胱功能障碍患者3例完全康复,3例有不同程度地改善;Gibbons评分平均提高2.45分.1例髂骨螺钉位置不佳,无发生内固定断裂和复位丢失等并发症.结论 U型骶骨骨折常引起脊柱-骨盆不稳定和神经损伤,早期神经减压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腰椎-骨盆固定可提供多平面的稳定性,是治疗此类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是创伤所致骨盆和脊柱解剖学上的完全分离, 特点为骶骨两侧纵行骨折线伴横形骨折, 为多平面不稳定骨折, 多见于高能暴力损伤, 合并伤多, 骶神经损伤发生率高, 处理不当易导致骨折再移位、疼痛性畸形愈合、继发性神经损伤、功能障碍等不良后果。创伤性脊柱骨盆分离手术治疗的难点在于骨折复位与固定方式, 其中骨折复位方式是采用切开复位还是闭合微创复位、内固定采用单纯骶髂螺钉或钢板或髂腰固定或三角固定, 以及骶神经损伤是否需直接减压处理仍存在争议。随着对脊柱骨盆分离损伤认识的提高及闭合微创复位技术的临床应用, 微创骶髂螺钉、髂腰固定、三角固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术后伤口并发症明显降低, 患者功能预后良好, 骨折复位后损伤的骶神经间接减压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但对骨折移位大伴骶管狭窄、骨折断端或游离骨块卡压神经时需行椎板切除直接减压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Starr复位架辅助复位骨盆前环皮下钉棒内固定系统(internal fixator,INFIX)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探讨操作技巧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19例Tile B/C型骨折采用Starr复位架辅助复位,同时骨盆前环骨折采用INFIX固定,骨盆后环损伤采用骶髂关节螺钉固定。骨盆骨折复位质量按Matta标准评定,功能评分采用Majeed功能评分量表。结果本组患者术中Starr复位架复位时间15~39min,INFIX置入的时间19~27min,术中出血量10~30mL。术后19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3个月。术后无休克,无切口感染。2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主诉性生活不适。4例出现单侧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症状。2例出现单侧股神经麻痹症状,术后骨折愈合时间7~15周。采用Matta等标准评定骨折复位结果优12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89.45%;Majeed功能评分优8例,良9例,中2例,优良率89.45%。结论 Starr复位架辅助复位INFIX内固定系统治疗Tile B/C型骨盆骨折技术操作简便灵活,患者功能改善度高,具有明显临床优势及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的MRI诊断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4年10月~2010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采用MRI行骶骨斜冠状位扫描,另行骨盆X线拍片、CT及螺旋CT检查患者神经走行及其周围神经丛。X线显示骶骨外侧骨折向后移位,骶结节、骶骨线均模糊,且底孔不对称;CT提示滴管不同断面水平不对称以及骨折后结构发生变化,骶骨外侧骨折向后上移位;MRI提示高位(S1~S3)神经根损伤23例33处,低位(S3以下)神经根损伤12例18处。结果经手术验证高位(S1~S3)神经根损伤25例37处,低位(S3以下)神经根损伤12例18处,高位(S1~S3)漏诊2例,且经骶骨冠状位MRI扫描,发现骶神经损伤且有骨块压迫、神经根改变12例,神经根周围脂肪消失者22例,骶神经根增粗15例,漏诊率4%。结论采用MRI能准确定位骶骨及其周围神经的损伤情况,并结合常规影像学资料对于后续治疗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在骨盆骨折治疗中的作用和优点. 方法 2002年4月至2008年7月根据Tile分型,分别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牵引+外固定支架固定、内固定+外支架同定三种方法对55例骨盆骨折进行复位固定,以达到骨折复位、骨盆环稳定的目的 . 结果 2例合并有胸腹部多发伤患者术后死亡,2例失访,51例获得平均11个月随访.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下地负重时间6~14周,平均11周.拆外固定支架时间8~14周,平均12周.按刘利民等关于骨盆骨折术后功能评定标准:优33例,良12例,中4例,差2例,优良率为88.2%.2例合并髋臼骨折者术后2年因髋关节骨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因骶髂关节骨关节炎行骶髂关节融合后症状消失;1例伴骶骨骨折患者术后2年出现骶神经损伤症状,CT检查示骶管内骨赘形成,行骶管探查骶赘切除后症状缓解.结论 对于Tile B1、B2型骨折单用外固定支架,C型骨折使用外固定支架结合内固定或牵引治疗,均可达到骨折复位、骨盆环稳定的作用;对多发伤患者,急诊行外固定治疗,可迅速稳定骨盆、减少出血,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