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HBsAg+/HBV DNA-无偿献血者感染转归及发展预后。方法对常规血液筛查结果为HBsAg+/NAT-献血者进行6个月以上的追踪随访,采用巢式PCR及实时荧光定量检测方法 (QPCR)确认追踪血样HBV DNA存在,及化学发光方法复检献血者HBsAg,分析该类献血者的感染转归及发展预防后情况。结果常规血液筛查从40 851例献血者检出114/40 851例(0.28%)HBsAg+/NAT-献血者,经巢式PCR、QPCR及化学发光方法对HBV DNA、HBsAg确认,有96/114例(84.21%)确认为HBsAg+/HBV DNA-。对96例HBsAg+/HBV DNA-献血者追踪,获得30/96例(31.25%)献血者追踪检测数据。30例HBsAg+/HBV DNA-献血者有10例(33.33%)献血者转为康复状态(HBsAg-/HBV DNA-),13例(43.33%)献血者转为显性HBV感染(HBsAg+/HBV DNA+),7例(23.33%)仍维持HBsAg+/HBV DNA-感染状态不变。3种感染转归状态献血者(康复、不变、阳转),以康复组的抗-HBs由阴转阳比例更高(P0.05)。结论 HBsAg+/HBV DNA-献血者存在自然康复及转为显性HBV感染的情况,建议对HBsAg+/HBV DNA-献血者定期多次采血检测,根据不同复检结果,进行献血资格淘汰或保留,有利于减少献血者资源流失,同时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无偿献血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的感染特征和流行现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选择低危献血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本中心314 442名无偿献血者的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与病毒核酸(HBV DNA)检测结果,统计分析献血者HBV总阳性率、HBsAg+/HBV DNA-、HBsAg-/HBV DNA+和HBsAg+/HBV DNA+4种情况分别与性别、婚姻、年龄、学历、职业和是否重复献血(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314 442名无偿献血者中,HBV总阳性率为0.88%(2 764/314 442),HBsAg+/HBV DNA-阳性率0.28%(893/314 442),HBsAg-/HBV DNA+阳性率0.18%(567/314 442)、HBsAg+/HBV DNA+阳性率0.41%(1 304/314 442)。HBV总阳性率、HBsAg-/HBV DNA+和HBsAg+/HBV DNA+3种情况在不同性别、婚姻、年龄、学历、职业及是否重复献血(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之间有差异:3种情况的阳性率均是男性高于女性,已婚高于未婚,学历越高,阳性率越低,农民、工人群体的阳性率最高,阳性率最低的职业依次为医务人员、学生、军人、公务员、教师,初次献血者均高于重复献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情况阳性率均在18~50岁内随年龄逐渐升高,总阳性率、HBsAg+/HBV DNA+以41~50岁最高,HBsAg-/HBV DNA+以51~60岁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HBV DNA-仅在是否重复献血(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不同性别、婚姻、年龄、学历、职业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庆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BV疫情相对呈高流行态势,且性别、婚姻、年龄、学历、职业、是否重复献血均与重庆地区献血者HBV阳性率相关,因此,必须加强献血前对献血者的有效征询招募,编制符合本地区的献血招募指南,从低危人群中招募无偿献血者,提高血液安全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既往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抗-TP中ELISA单试剂反应性或灰区,并被血站信息管理系统屏蔽的献血者召回归队的可行性。方法对本站2013年11月—2016年8月间共268名屏蔽>6个月、既往ELISA 4项单试剂反应性或灰区现要求归队的献血者先检测ELISA 4项(HBsAg、抗-HCV、HIV抗原/抗体、抗-TP)和HBV、HCV、HIV 3项病毒核酸检测;全部合格后,针对屏蔽项目加做第3家ELISA试剂检测和相应确证试验(HBsAg:中和试验;抗-HCV:RIBA;抗-HIV:WB;抗-TP:TPPA),对因HBsAg屏蔽的献血者补充检测抗-HBc,均合格者允许归队。结果 268名献血者按归队流程检测后,共有132名献血者可以回归献血者队伍,总合格率为49.25%(132/268)。结论通过归队流程确实能使近一半的ELISA单试剂不合格献血者归队,保留了一部分血液资源,但这一比例远低于普通献血者的合格比例,血站应慎重对待归队工作,因归队策略的不当选择而召回献血者献血可能会存在安全输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开展核酸检测后本地区献血者HBV/HCV/HIV血液检测结果。方法 采用2种酶免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抗-HCV、HIV Ag-Ab ELISA检测,对ELISA非反应性及单试剂反应性的标本进行8人份混样HBV DNA/HCV RNA/HIV RNA核酸定性检测,对ELISA非反应性、HCV RNA、HIV RNA反应性标本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HBsAg、抗-HCV和HIVAg-Ab ELISA检测总反应性率为0.71%(2 381/334 781),双试剂反应性率为0.37%(1 251/334 781)。333 530例标本进行NAT检测,共检出682个NAT反应性pools,拆分出367例NAT反应性标本(拆分反应性率为53.81%),其中在ELISA非反应性标本中检出351例NAT反应性标本,单试剂反应性标本中检出16例NAT反应性标本;NAT反应性标本中360例为HBV DNA+、6例为HCV RNA+和1例为HIV RNA+。追踪随访5例ELISA-/NAT+的献血者,确定4例为HCV感染者,1例为HIV感染者。结论 开展NAT检测,可以有效降低血液病毒“窗口期”等造成的残余风险,有效保障了南阳地区的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扬州市无偿献血者屏蔽归队策略,优化献血者招募保留策略。方法按照检测方法学的不同分为街头初筛胶体金HBsAg、TP反应性献血者和以往献血ELISA法(HBsAg、抗-HCV、TP、抗-HIV)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初筛胶体金法HBsAg、TP反应性献血者,屏蔽归队以本血站ELISA法检测结果进行判定处理;以往献血因ELISA法(HBsAg、抗-HCV、TP、抗-HIV)单试剂反应性屏蔽献血者,除本血站进行检测外,标本还送江苏省血液中心进行进一步确认,屏蔽归队结果最终以省血液中心确认结果进行处理。结果初筛胶体金法反应性献血者送检者中有33. 47%的献血者经ELISA法双试剂检测为阴性;以往ELISA法单试剂反应性屏蔽献血者跟踪检测中符合归队条件的献血者182例,占总送检标本37. 22%。结论对初筛胶体金法及以往ELISA法反应性屏蔽献血者采取积极的屏蔽归队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和可行的,既可挽回一部分的献血者,保障献血者的献血权利,又能减少对献血者的身心伤害和献血纠纷,利于采供血机构与献血者的沟通回访。  相似文献   

6.
目的动态分析抗-HCV阳性献血者血浆miR-122的表达特点及与HCV感染诊断指标的关联。方法对133名抗-HCV阳性献血者、24名健康献血者及15名确证抗-HCV阳性追踪献血者血液标本抽提血浆miR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miR-122,分析血浆miR-122相对表达量与HCV RNA、抗-HCV临界值指数(COI)等指标关联性。结果 ROC曲线分析:miR-122在抗-HCV+/HCV RNA+组和抗-HCV+/HCV RNA-组中诊断丙型肝炎的AUC(ROC曲线下面积)为0.830(95%CI:0.755-0.889),区分抗-HCV+/HCV RNA+组和抗-HCV+/HCV RNA-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4.7%和82.4%。追踪15例抗-HCV+/HCV RNA+献血者血浆miR-122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浆miR-122与HCV感染密切相关,确证HCV RNA感染献血者血浆miR-122随时间迁移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出生时接种HBV疫苗的HBsAg阴性献血者(1992年及之后出生)的HBsAg-/HBV DNA+检测结果数据,分析该献血者群体的血液传播HBV风险。方法 2016—2018年收集80 879例1992年之后出生(包括1992年)献血者,采用酶免试验(ELISA)与病毒核酸检测(NAT)方法对献血者进行血液筛查,对出现HBsAg-/HBV DNA+献血者追踪回访复查HBsAg与HBV 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进行HBV病毒定量,并使用化学发光方法检测乙肝免疫标志物抗-HBs、抗-HBc。统计分析1992年之前及之后出生献血者的HBsAg-/HBV DNA+阳性率。结果 80 879例1992年及之后出生献血者的HBsAg+/HBV DNA+、HBsAg-/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是0.24%(192/80 879)、0.05%(44/80 879),显著低于1992年之前出生的献血者群体(P0.05)。44例HBsAg-/HBV DNA+出生时接种HBV疫苗献血者血浆HBV病毒载量范围在(10—204.4) IU/mL(中位数64.9 IU/mL),有61.36%(27/44)献血者为抗-HBc阳性。44例HBsAg-/HBV DNA+献血者,有14例(31.82%)成功回访复查1—2次,追踪时长为2—8个月,该14例回访献血者复查HBsAg均仍为阴性,可判定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14例回访献血者,有7.14%(1/14)出现抗-HBs阴转阳,有7.14%(1/14)出现抗-HBc阴转阳,有28.57%(4/14)出现HBV DNA阳性转阴性,71.43%(10/14)献血者仍为HBsAg-/HBV DNA+感染状态,处于OBI感染预后。结论曾接种乙肝疫苗免疫的HBsAg阴性献血者的HBsAg-/HBV DNA+率显著更低,经输血传播OBI的残余风险将会更低;我国自1992年将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策略,直接有效地控制乙肝在新生儿与青少年群体的传播,对我国长远防控乙肝病毒传播的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2019—2021年呼和浩特市HBV、HCV、TP、HIV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检测及再次献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论证呼和浩特市无偿献血者归队策略的合理性、可行性和必要性,为进一步规范完善无偿献血者归队工作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收集2019—2021年呼和浩特市申请归队的献血者标本225份,HBV、HCV、HIV进行2种试剂血清学检验和核酸检测,TP采用2种试剂血清学方法检测抗-TP,检验结果均无反应性,符合归队要求,追踪分析归队后献血者的献血情况。结果 2019—2021年,呼和浩特市共进行HBV、HCV、TP、HIV归队标本225人,归队检测合格178人,归队率达79.11%,75人再次献血,归队后再次献血率为42.13%。结论 呼和浩特市HBV、HCV、TP、HIV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归队策略有效,对于维护献血者权益、缓解地区供血紧张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隐匿性HBV感染献血者的转归情况及回归献血的可能性。方法对部分隐匿性HBV感染献血者进行随访,复检HBsAg、HBV DNA及抗-HBs和抗-HBc等。结果共有51名OBI献血者完成随访复检,平均年龄为41.68±7.71岁;其中34名出现HBV DNA转阴(66.7%),平均年龄(34.88±9.05)岁;17名献血者随访时持续HBV DNA阳性,平均年龄(44.88±4.81)岁,P0.05。男性OBI献血者出现HBV DNA转阴的比例(64.3%)与女性(77.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前体内是否抗-HBs阳性与随访时是否HBV DNA转阴没有必然联系。所有随访的献血者HBsAg持续阴性、ALT正常且无不适症状。结论 OBI献血者在随访的病程中存在较高比例的转阴率,是否可以归队献血需要经过严格的复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站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灰区设置的必要性及单试剂阳性献血者淘汰与归队的相关问题。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广元地区采集的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ELISA双试剂检测,对ELISA检测HBV、HCV单试剂反应性及灰区标本再次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85 558例标本中共检出HBV阳性703例,HCV阳性362例,其中HBV单试剂阳性401例,占比57.04%,HCV单试剂阳性247例,占比68.23%,HBsAg灰区171例,抗-HCV灰区115例。对ELISA单试剂阳性及灰区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后,共检出HBV DNA反应性标本6例,未检出HCV DNA反应性标本。结论 ELISA检测HBV、HCV单试剂阳性,其假阳性率较高,采供血机构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献血者淘汰及归队机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抗-HCV反应性献血者进行随访以分析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途径。方法随机对上海地区52名抗-HCV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献血间隔6个月后随访,使用4种采供血机构常用的抗-HCV ELISA试剂检测,对于抗-HCV反应性标本使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确证,同时使用罗氏cobas Taqscreen MPX核酸检测试剂(NAT)单人份检测;3~6个月后进行第2次随访,开展相同实验。结果 2次随访研究发现,52名献血者中,39名(75%)献血者4种抗-HCV试剂检测结果均为阴性,13名(25%)献血者4种抗-HCV试剂至少有1种试剂检测结果为反应性,与原抗-HCV试剂检测结果相同,且S/CO数值保持基本一致,13名抗-HCV反应性献血者中有1名免疫印迹检测结果为阳性;52名献血者NAT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献血者抗-HCV单试剂反应性,经过至少6个月间隔,使用包含原抗-HCV在内的2种试剂检测结果阴性,同时NAT检测阴性者可恢复献血权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的感染特征,为今后的献血宣传和招募工作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对2011年7月-2014年6月间厦门地区常规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进行核酸检测,对其中的HBsAg-/HBV DNA+标本进行病毒定量检测,并对阳性献血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和随访复查。结果:在总共130659份常规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中,113例为HBsAg-/HBV DNA+,阳性率0.09%,对其中62例标本做了病毒定量检测,全部低于1×103 IU/ml,且93.5%(58/62)低于100 IU/ml。HBsAg-/HBV DNA+的献血者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高于女性,高学历者阳性率较低,学生和公务人员的阳性率较低。结论:厦门地区HBsAg-/HBV DNA+献血者总体阳性率较高,阳性分布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应加强对低阳性率人群的献血动员和招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HBsAg不同状态下核酸检测(NAT)反应性献血者HBV血清学标志物特征。方法 收集2021年9月~2022年5月核酸检测反应性标本,且ELISA检测HBsAg-/初筛HBsAg+复检阴性/单试剂HBsAg+标本,TMA鉴别非反应性标本加做罗氏PCR单人份复检,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ECLI)定量检测乙肝两对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66份标本,HBsAg-/NAT+标本55份,抗-HBc阳性率为87.3%(48/55),抗-HBs、抗-HBc 2项阳性率为43.6%(24/55),抗-HBe、抗-HBc 2项阳性率为45.5%(25/55),单项抗-HBs阳性率为10.9%(6/55)和全阴性占比1.8%(1/55);酶免初筛HBsAg+复检阴性/NAT+标本7份,抗-HBc阳性率为100%(7/7),抗-HBe、抗-HBc 2项阳性率为71.4%(5/7);单试剂HBsAg+/NAT+标本4份,HBsAg、抗-HBs、抗-HBe、抗-HBc 4项阳性率为50%(2/4),抗-HBe、抗-HBc 2项阳性率为100%(4/4)。TMA鉴别非反应性且抗-HBc-标本PCR单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使用核酸单检和化学发光技术对HBsAg无反应性/HBV DNA反应性献血者的感染状态进行检测分析,探讨献血者归队的可行性及潜在风险。方法 使用血站信息管理软件对2018年1月~2021年10月芜湖地区献血者的血筛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全部HBsAg无反应性/HBV DNA反应性献血者献血信息,再进行电话联系召回,获取知情同意后采样进行HBV DNA核酸单检、酶联免疫法检测HBsAg、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 5项、谷丙转氨酶(ALT)检测。结果 2018年1月~2021年10月无偿献血共142 051人次,单HBV DNA反应性率为0.06%(91/142 051),成功随访检测33人(37人次)。HBsAg、抗-HBs和抗-HBc检出率分别为6.06%(2/33)、39.39%(13/33)和96.97%(32/33),HBeAg全阴。经2次NAT单检后,HBV DNA双系统检测均无反应性有8人,转阴率为24.24%(8/33),至少有1次HBV DNA单检呈反应性结果的有25人,其中有23人属于血清学反应性的隐匿性HBV感染;另有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因血液筛查检测 HBsAg 或抗-HCV 呈阳性反应,在规定的条件下允许其再次招回重新检测,以确定是否恢复其献血资格并重新归队献血的检测模式。方法对深圳市2007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无偿献血人群捐血后 HBsAg、抗-HCV 初筛反应性人员,且符合我中心制定的再次招回重新检测的献血人群进行分析研究,对无偿献血者归队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结果2007~2013年期间共计415759人次,HBsAg 检测阳性2506例,抗-HCV 检测阳性1357例,阳性率分别为0.60%和0.33%。笔者对符合召回条件的59例 HBsAg 和16例抗-HCV 阳性反应的多次献血者启动了归队检测的召回流程,HBsAg、抗-HCV 项目分别有31例和9例成功完成检测流程检测项。其中29例曾经 HBsAg 呈阳性反应的献血者重新恢复献血资格,2例因后续检测不合格被屏蔽献血资格,而9例曾经抗-HCV 阳性反应而召回献血者全部恢复其献血资格。结论在现有检测模式下,血液筛查的检测技术手段很难避免因试剂、设备、人员操作等原因造成假阳性反应的发生。为了保护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资格,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并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献血者归队检测模式,以保护有限的无偿献血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合理有效的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液筛查策略,降低HCV输血传播的风险,保障血液安全,提高血液筛查检测质量。方法 分析大连地区2017~2021年HCV不合格情况,并对HCV抗体单试剂不合格的献血者进行跟踪检测,同时结合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和HCV RNA的核酸检测(NAT)结果,对HCV筛查策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2017~2021年本中心共筛查HCV不合格血液标本851份(0.20%),HCV不合格标本数与不合格率呈下降趋势,其中抗-HCV双试剂反应性/NAT反应性(抗-HCV++/NAT+)标本不合格率呈显著性下降(P<0.05)。抗-HCV双试剂反应性/NAT无反应性(抗-HCV++/NAT-)标本血液标本共117份(0.028%);抗-HCV单试剂反应性(抗-HCV+)标本共664份,其中试剂1单独反应性(抗-HCV+/-)70份(10.54%),试剂2单独反应性(抗-HCV-/+)594份(89.46%);补充实验ECLIA检测标本340份,反应性标本122份(35.88%)。参与跟踪检测28人,检测结果仍为反应性的15人,ECLIA复测为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HBV反应性献血者归队风险,探讨HBV归队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对江苏地区既往因HBs Ag+或HBV DNA+被屏蔽的无偿献血人群,屏蔽期6个月后重新抽血,进行常规ELISA(HBs Ag、抗HCV、HIV Ab/Ag、抗TP ELISA)筛查和3次NAT混样检测。对于ELISA和核酸无反应性的标本,再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HBs Ag、HBs Ab、HBe Ag、HBe Ab、HBc Ab)检测。结合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与献血者乙肝疫苗注射史,设定4种HBV血清学标志物合格模式,综合评估献血者是否符合归队要求。另外,比较常规筛查与ECLIA法两种检测模式在HBV感染的检出率及HBs Ag+和HBV DNA+献血者的归队合格率上的差异。结果:2016年10月至2019年8月共有737名HBV初筛反应性献血者提出归队申请,其中既往因HBs Ag+或HBV DNA+被屏蔽的献血者分别为667例和70例。737名献血者重新抽血并接受检测,其中通过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对HBV的检出率最高,占比43.15%(318/737),HBs Ag ELISA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血液筛查假阳性献血者归队政策在我国实施的意义,探讨合适的假阳性献血者归队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04~2006年,抽取奉贤区血站血液HBsAg不合格的标本148份和抗-HCV不合格标本82份,经复检、酶免检测以及核酸检测确证,对不合格标本进行分类,分析HBsAg和抗-HCV假阳性献血者的归队情况。结果确证116份标本为HBsAg真阳性,23份标本为抗-HCV真阳性,HBsAg和抗-HCV复检假阳性归队率分别为18.24%和54.88%,确证假阳性归队率分别为0和10.98%。结论针对假阳性献血者归队,抗-HCV筛查的意义大于HBsAg筛查;在确定归队方案时,应先排除试剂以外的因素所致的假阳性,以节约确证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献血者献血前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HBsAg和抗-TP试剂快速初筛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对2020年1月—2023年6月扬州地区献血人群献血前HBsAg、抗-TP项目初筛和献血后血液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2023年1月—2023年6月献血后血液检测ELISA法HBsAg、抗-TP反应性标本再次利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初筛试剂进行复检,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在200 414名献血前的初筛人群中,共筛查HBsAg、抗-TP不合格标本781份,占0.39%;共有191717名献血者成功献血,献血后ELISA法HBsAg、抗-TP血液检测不合格标本986份(0.51%);对62份ELISA法HBsAg和61份抗-TP反应性标本用初筛试剂再次进行复检,其中HBsAg复检反应性24份(38.71%),抗-TP复检反应性26份(42.62%),14份HBsAg和6份抗-TP灰区标本复检均无反应性,9份HBsAg检测S/CO>25.0和10份抗-TP检测S/CO>15.0的标本经胶体金试剂复检反应性率均为100%。反应性标本反应强度(S/CO值)与初筛反应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试剂有反应性的无偿献血者半年后检测合格后再次献血的可行性,尽可能减少无偿献血队伍中人员流失。方法 HBsAg、抗-HCV、抗-HIV、抗-TP单试剂有反应性的无偿献血者6个月后到血站抽取标本复查,检验科工作人员进行标本交接时,选择"复检、二次复查"与无偿献血者"复检、二次检验"区分开。结果 97人份半年后重新抽取标本,按照GB18467-2001《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规定的检测项目及标准检测后,80人份检测结果合格,复查合格后重新参加无偿献血的人数37人,占合格人数的46%。复查合格后参加献血2次的人数为6人。结论单试剂有反应性献血者半年后2次复查合格后献血,可最大限度减少献血者的流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