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假卒中的临床特征及其鉴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静脉溶栓、明确诊断假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静脉溶栓患者212例,明确假卒中患者7例(3.3%),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数据无明显差异,精神心理障碍和痴呆病史对鉴别假卒中具有重要价值,头颅MRI、血管评估、脑电图、血液和脑脊液检查有助于明确假卒中的最后诊断.结论 少数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最后诊断为假卒中,患者病史结合头颅MRI对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早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卒中中心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59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溶栓治疗后随访90 d,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3~6分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分析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NLR水平预测AIS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年龄、NLR水平、溶栓后NIHSS评分是AIS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NLR水平对AIS患者溶栓后不良预后有一定预测意义,溶栓后NIHSS评分对AIS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较高。结论:NLR、溶栓后NIHSS评分对AIS患者溶栓后预后不良均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郑海燕  路屹  骆嵩 《安徽医学》2021,42(2):157-161
目的 探索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疗效与长期预后的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IS患者49例,均在发病4.5 h内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相关血清学指标,早期疗效按溶栓后第14天的神经改善率分为有效组(≥18%)...  相似文献   

4.
陈秀敏 《华夏医学》2021,(1):124-127
目的:探讨不同静脉溶栓方案在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的82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1例.观察组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UK)静脉溶栓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均持续治疗...  相似文献   

5.
康荣  张曼  胡平 《海南医学》2022,33(2):155-158
目的 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前后循环梗死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联素(APN)、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西安高新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02例AIS患者作为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不同病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中心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Org 10172急性脑卒中治疗试验(TOAST)病因分型标准将患者分为LAA、SAO、CE、其他明确病因(SOE)和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后抑郁发生及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行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24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静脉溶栓后抑郁症发生分为抑郁症组(n=78)和非抑郁症组(n=165),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静脉溶栓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预测价值。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BMI、陪护方式、近期有无负性生活事件发生、入院时NIHSS评分、溶栓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BMI≥28 kg/m2、陪护方式为护工陪护、近期有负性生活事件发生、入院时NIHSS评分>5分、溶栓后出血和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是AIS静脉溶栓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显示预测曲线与标准模型曲线拟合度好,ROC曲线分析显示,指标Prob的灵敏度为86.00%,特异度为70.50%。结论 :年龄、BMI、陪护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90例AI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加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日常生活能...  相似文献   

9.
腾国良  张桂莲 《海南医学》2022,33(3):324-327
目的 比较静脉溶栓桥接血管介入(桥接疗法)与直接介入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10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98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桥接疗法者53例(A组),接受直接介入治疗者45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2 h的血管再通率,采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管内机械再通联合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214例AIS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rt-PA静脉溶栓治疗,107例)和观察组(血管内机械再通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107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对氧磷酶-1(PON-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31%(87/10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33%(102/107),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PON-1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血管内机械再通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AIS患者,可有效改善血清PON-1、NSE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多模式磁共振成像(MR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发病时间为4.5h-9h的210例AIS患者临床资料。经多模式MRI中弥散加权成像(D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不匹配筛选超急性期AIS患者,并根据其是否接受溶栓治疗分为溶栓治疗组(观察组)及非溶栓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及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7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预后情况[治疗90d后BI、改良Rankin评分(mRS)]差异。结果210例AIS患者中102例(48.57%)DWI/FLAIR不匹配,判定为超急性期AIS,其中接受溶栓治疗的有64例(62.75%,即观察组),38例(37.25%,即对照组)不愿接受溶栓治疗。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d后NIHSS评分、治疗30d后m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7d及治疗90d后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MRI能辅助评估超急性期AIS患者,筛选出溶栓治疗适应病例,有助于提高AIS患者临床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急诊医生决策使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搜集2013年6月-2015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医生决策完成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共86例,其中单独由急诊医生决策完成者66例,由神经科医生辅助完成者2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基本情况、静脉溶栓的院内时间分布、神经系统功能预后、死亡及重要脏器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86例患者平均rt-PA的用量为58.2 mg;来诊至给药溶栓的平均时间为95 min,短于中国卒中登记处专业卒中团队的平均时间116 min;急诊医生决策组患者来诊至给药溶栓的平均时间较神经科医生辅助组更短〔分别为(87±37)min和(110±45)min〕;溶栓后24 h时,神经系统功能获得改善者56例(65.1%);出院时神经系统功能预后良好者56例(65.1%);死亡5例(5.8%);重要脏器出血15例(17.4%)。结论 与神经科医师实施的静脉溶栓相比,急诊医生决策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AIS相对安全有效,重要脏器出血和死亡风险相当,但溶栓治疗开始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9月~2020年7月份我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57例,均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根据溶栓后是否有颅内出血转化分为出血组(17例)和未出血组(140例),收集两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颅内出血转化相关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出现大脑中动脉阻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行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并将两者进行比较.方法 分别在两个卒中单元对大脑中动脉阻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治疗.一个卒中单元对发病后6 h内的患者采用尿激酶(urokinase)动脉溶栓的治疗方案,另一个卒中单元对发病后3 h内的患者采用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ogen activator,PA)静脉溶栓的治疗方案.利用病死率及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来评估预后情况:3个月后mRS评分为0~2分者为预后良好,3个月后mRS评分为3~6分者为预后不良.最后,将两个卒中单元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共计11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CT显示大脑中动脉阻塞:58例行动脉溶栓治疗(动脉溶栓组),57例行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组).两个卒中单元收治患者的卒中严重程度及年龄均相似.动脉溶栓组自发病至治疗的平均时间为(244±63)min,静脉溶栓组自发病至治疗的平均时间为(156±2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动脉溶栓组的预后良好率为56.9%(29/51),高于静脉溶栓组的30.2%(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65,P=0.012);动脉溶栓组的病死率为12.1%(7/58),低于静脉溶栓组的24.6%(1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06,P=0.081).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相比,预后更好(P=0.003)、病死率相似(P=0.133).结论 尽管动脉溶栓自发病至开始治疗的时间更长,但动脉溶栓的疗效较静脉溶栓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李大军  金平   《四川医学》2023,44(1):51-57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轻型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轻型缺血性卒中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轻型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203例,其中静脉溶栓组(治疗组)109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94例。其中治疗组分为轻型非致残性卒中溶栓组、轻型致残性卒中溶栓组,各71、38例。对比不同时点各组患者BI评分及NIHSS评分、mRS评分情况。统计继发出血转化和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凝血功能差异。结果 组间比较,各组基线BI指数、NIHSS评分、入院前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7 d治疗组、轻型非致残性卒中溶栓组和轻型致残性卒中溶栓组B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与基线比较,治疗组、轻型非致残性卒中溶栓组和轻型致残性卒中溶栓组患者治疗后24 h及治疗后7 d的BI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而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轻型非致残性卒中溶栓组和轻型致残性卒中溶栓组在治疗后90 d mRS评分预后良好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静脉影像对大动脉硬化型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早期预后的价值.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62例大动脉硬化型AIS患者按入院时和治疗14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程度和病残等级分为明显好转组(21例)和无明显好转组(41例)...  相似文献   

17.
王莹  程燕  钟平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3):294-296+300
目的:探讨以卒中护士为主导的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是否对缩短患者静脉溶栓用药时间及增加静脉溶栓依从率,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的方法,对干预前(2017年4月~2018年3月)、实验期(2018年4月~2018年6月)、干预后(2018年7月~2019年6月)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进行分析。评估以卒中护士为主导的护理模式建立前后rt-PA(阿替普酶)到达医院急诊至静脉溶栓用药时间(DNT)和对应患者比例,并确定DNT的潜在改善是否与临床结果的改善相关。结果:建立以卒中护士为主导的护理模式后,患者DNT由干预前的(79.66±14.11) min缩短到(50.92±10.57)min(P<0.001)。发病到溶栓时间(ONT)从(217.25±34.64)min缩短到(209.57±31.37)min(P<0.05)。DNT≤60 min患者比例由15.9%上升到84.6%(P<0.001),而DNT≤45 min患者比例由2.3%上升到28.8%(P<0.001)。溶栓的依从性从(14/88)15.9%上升至(88...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短期不良反应。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未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纳入未发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纳入发生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患者出现短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结果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0.5%,治疗后7天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患者治疗后7天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未发生组与发生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史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IS患者出现短期不良反应与年龄、高血压史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患有高血压是AIS患者发生短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 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IS,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1995年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在一项大规模随机双盲实验中,发现在3小时内注射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 rtPA)能显著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发病3个月时的神经功能[1].美国加州的一项研究纳入373例AIS患者,23.5%在症状出现3小时内到达急诊室,但接受溶栓治疗的仅4.3%[2],其中院内延误为主要原因,而临床医生对溶栓治疗不熟悉是院内延误的主要原因[3].2008至2009年我院急诊科、ICU和影像科联合建立脑卒中院内溶栓的绿色通道,对3小时内AIS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院前预警对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就诊到溶栓时间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经我院卒中绿色通道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15例AI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院前预警(n=40)和无院前预警经门、急诊就诊(n=75)进入卒中绿色通道患者就诊至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的差异.同时观察2组患者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onset to needle time,ONT)、出院时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90 d良好神经功能预后(mRS评分0~2)率、90 d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院前预警组ONT略长于无院前预警组[(207.00±89.71) min vs(175.11 ±65.21) min,P=0.031];但DNT明显短于无院前预警组[(42.57±19.58) min vs(59.55±13.95) min,P<0.01];2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90 d良好神经功能预后率、90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对各环节的时间节点分析结果显示,院前预警组患者入院-开始影像检查、获得影像结果-患者家属同意溶栓的时间明显短于无院前预警组(P <0.05,P<0.01);2组患者开始影像检查-影像检查结束时间、患者家属同意溶栓-开始溶栓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前预警可明显缩短患者DNT.对于不具备溶栓条件的机构转诊可疑AIS患者时,应做到院前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