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埋线为主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0例采用以星状神经节为主穴的埋线治疗,对照组20例采用普通穴位埋线治疗。2组均治疗2月并记录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1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15/20),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星状神经节为主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气血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生脉注射液穴位注射及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氯雷他定片治疗。两组均以14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比较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生脉注射液穴位注射配合西药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予穴位埋线配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对照组50例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药物治疗。观察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为7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针刺蝶腭神经节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采用以星状神经节为主穴的埋线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穴位埋线治疗。两组均治疗2月并随访1月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3.33%,对照组治愈率为50.00%,二者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以星状神经节为主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是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以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以星状神经节为主穴的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穴位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4周并随访2周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29%(33/3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14%(27/35)。二者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星状神经节为主穴位埋线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以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采用以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普通穴位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4周并随访2周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0%(23/2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0%(1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为主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腹泻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3(IL-33)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肺脾气虚型AR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鼻症状总积分(T...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择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穴位埋线组和星状神经节组2组,每组40例。穴位埋线组采用单纯穴位埋线治疗,星状神经节组采用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疗效,评价其安全性。结果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72.50%,星状神经节组总有效率97.50%,星状神经节为主穴位埋线优于单纯穴位埋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星状神经节为主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埋线为主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治疗组运用星状神经节埋线为主治疗,对照组运用单纯穴位埋线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24/25)和84%(21/2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埋线为主治疗湿疹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埋线为主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运用星状神经节埋线为主治疗,对照组运用单纯穴位埋线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29/30)和73.37%(22/3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埋线为主治疗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荨麻疹是一种在皮肤科临床十分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其突出的临床症状为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水肿性风团。一般都伴有剧烈的瘙痒、红斑。其突出的特征为病因复杂,常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了治疗该病,解决该病反复发作的难题,近年来,兰州市七里河区中医医院一直在探索研究,从中药汤药、局部外用膏药到使用针灸、红外偏正光照射等方法。最终发现穴位埋线是目前解决这一难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特别是以星状神经节埋线为主治疗荨麻疹,在临床上效果更为明显。为了观察以星状神经节为主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的疗效及对Ig E的影响,初步探究该疗法对荨麻疹治疗的作用机制、对Ig E的影响机制。特申报本研究课题。文章将在本课题临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参考近年来对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的机制研究成果,初步探讨星状神经节在穴位埋线治疗荨麻疹的作用机制及对Ig E影响机制,以期为荨麻疹特别是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2.
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5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11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疗法,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及穴位注射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45d,分别于治疗后第46天和治疗结束后90d随访,观察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率分别为73.2%,19.5%,1.8%;对照组分别为71.4%,57.5%,8.9%;两组在疗效和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穴位埋线和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配合穴位注射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和不良反应相似,但穴位埋线疗效更持久,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以星状神经节为主的穴位埋线治疗难治性面瘫伴焦虑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0例(轻度焦虑18例,中度12例)均给予电针及药物治疗;埋线组30例(轻度焦虑21例,中度9例),除电针及同样药物治疗外,给予星状神经节为主的穴位埋线治疗。疗效观察指标:多伦多(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面神经肌电图最大波幅变化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经过6周的治疗,2组患者Sunnybrook评分、面神经肌电图最大波幅变化均有改善,但埋线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电针组(P <0.05);治疗后,埋线组在降低SAS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电针组(P <0.05);整个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星状神经节穴位埋线对伴有焦虑情绪的难治性面瘫疗效好且安全,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采用调三焦理论指导下的穴位埋线疗法结合腹针治疗腹型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腹型肥胖症患者用区组随机法分为穴位埋线组(A组)30例,腹针组(B组)30例,穴位埋线结合腹针组(C组)30例、空白对照组(D组)30例,前3组以调理三焦为原则,选中脘、天枢、阴交、支沟、关元、足三里穴,采用穴位埋线每7 d埋线1次,连续3次为1个疗程(A组);腹针每3 d针刺1次,7次为1个疗程(B组);两者结合方法治疗(C组)。结果:治疗后各组总疗效分别为46.7%、43.3%、76.7%、2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腰围差值比较,穴位埋线结合腹针与穴位埋线比较P=0.54,无统计学意义,体质量差值比较,穴位埋线结合腹针与A、B、D组比较为4.49±0.59 vs 2.64±0.53,2.87±0.44,1.45±0.26,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埋线结合腹针在治疗腹型肥胖总有效率方面效果最佳,在减少腰围方面与单纯穴位埋线疗效相当,降低体重方面疗效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联合玉屏消荨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免疫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3—8月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治疗的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联合玉屏消荨方治疗,对照组给予地氯雷他定治疗,2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治疗4周和8周后的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记录2组不良反应及随访6个月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78%(39/50)和70%(35/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4%(47/50)和72%(36/50),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2组血清IL-4、IgE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血清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16.0%(4/20),57.1%(8/14),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联合玉屏消荨方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优于单独口服西药治疗,且可降低复发率,纠正血清免疫因子失衡状态可能是该疗法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为8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结论 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探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对IL-1β、TNF-α、VEGF和MMP-2等相关信号通路下游细胞因子的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门诊和住院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西药组,西药组口服孕三烯酮胶囊(内美通),穴位埋线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采用穴位埋线进行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IL-1β、TNF-α、VEGF、MMP-2等相关信号通路下游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治疗后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93.02%(40/43),西药组总有效率83.72%(36/4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穴位埋线组和西药组的VAS评分、血清IL-1β、TNF-α、VEGF和MMP-2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但穴位埋线组较西药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或P<0.01)。治疗过程中,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0%(8/43),穴位埋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2/4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以显著改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能显著降低孕三烯引起的不良反应,可见穴位埋线疗法可以作用PI3K/Akt/mTOR信号通路,通过改善通路下游的IL-1β、TNF-α、VEGF和MMP-2水平,发挥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腹型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腹型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00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后评测患者的肥胖指标,检测患者血脂各项的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1.84%(45/49)和67.35%(3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患者肥胖指标BW、BMI、F%、WC和血脂四项TC、TG、HDL-C、LDL-C方面,治疗后两组均有显著效果(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是治疗腹型肥胖合并高脂血症的有效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患者肥胖与血脂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姚鹏 《天津中医药》2015,32(12):728-731
[目的]探讨中医穴位埋线法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的44例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埋线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口服药物治疗,埋线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治疗,将治疗前后两组的主要症状单项积分、总积分,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治愈率、总有效率,电子胃镜检查溃疡愈合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经研究发现,两组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埋线组治疗后的主要症状单项积分、总积分及临床症状治愈率、总有效率,电子胃镜检查溃疡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穴位埋线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穴位埋线治疗月经过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月经过少的疗效。方法:44例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电针组,各22例。两组取穴均为气海、关元、子宫、次髎等,比较穴位埋线和电针2种疗法对月经过少患者各个治疗阶段月经量的影响,从而分析2种疗法对月经过少的不同疗效。结果:穴位埋线组和电针组的有效率分别是100.0%和95.0%,经统计学处理总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和治疗2个月后对经量的改善程度均是穴位埋线组优于电针组。结论:穴位埋线和电针2种疗法均可有效治疗月经过少,但穴位埋线疗法起效较快,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