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冠胶囊促进动脉损伤内皮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左颈总动脉内皮损伤模型,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治疗组给予通冠胶囊水煮液(600mg/kg)灌胃,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2mg/kg),模型组予生理盐水(10mL/kg);8周后,取材HE染色和弹力纤维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颈动脉内皮损伤处内膜面积(intima area,IA)、中膜面积(media area,MA)和内膜/中膜面积比(IA/MA),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和eNOS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NO水平。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IA和IA/MA均小于模型组(P<0.01),治疗组、对照组血管内膜VEGF、eNOS表达和血清NO水平与均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治疗组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冠胶囊促进损伤内皮修复的分子机制可能与VEGF-AKT-eNOS-NO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STZ诱导一型糖尿病小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的作用。方法:糖尿病小鼠给予100mg/kg与400 mg/kg黄芪多糖腹腔注射4周,观察小鼠EPCs小管形成能力、粘附能力以及VEGF蛋白表达。结果:黄芪多糖给药4周后,100 mg/kg与400 mg/kg两个剂量组EPCs小组形成与细胞粘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明显降低STZ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P<0.05),并能明显升高VEGF蛋白表达(P<0.05)。结论:黄芪多糖能改善糖尿病EPCs功能,可能有助于糖尿病伤口愈合的内皮修复。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近年来新兴起并且迅速发展的一门非常有价值的诊断与治疗技术,现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手段.但支架植入后的严重并发症--支架内再狭窄(ISR),是影响其长期疗效的主要因素.有文献报道显示1a内的再狭窄发生率可达20%.药物洗脱支架(DES)虽然能够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减少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来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祖细胞(EPCs)血浓度的影响.方法 应用双抗夹心ELISA检测法检测冠心病患者通心络胶囊前后VEGF水平.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冠心病患者服药前后外周血获取单个核细胞培养7 d后,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进行EPCs鉴定.测定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VEGF和EPCs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EPCs浓度显著下降(P〈0.05);与服用通心络胶囊前相比,服药后VEGF和EPCs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具有正向调节冠心病患者VEGF和EPCs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内皮祖细胞(EPC)功能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VEGFR)的影响。方法:血府逐瘀汤含药血清和空白对照血清诱导处理内皮祖细胞后,采用MTT,Boyden小室、黏附试验和RT-PCR技术分别观察药物对EPCs增殖、迁移、黏附以及VEGF-VEGFR转录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含药血清对EPC增殖和黏附均有明显促进作用;药物对细胞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从5%含药血清的显著抑制到10%和15%含药血清的显著促进作用,且10%和15%含药血清均可明显上调VEGF和VEGFR的转录。结论:血府逐瘀汤通过上调VEGF-VEGFR通路,影响内皮祖细胞功能,具有诱导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灶周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内皮抑素(ES)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各10只,采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电针对VEGF及ES的表达的影响.结果:电针组VEGF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ES的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电针可增强脑缺血大鼠脑内VEGF的表达,降低ES的表达,可能为针刺促进脑梗塞大鼠缺血区血管新生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王高丹  韩旭 《吉林中医药》2013,33(1):105-107
中医采用不同制剂如汤剂、中成药、中药针剂等辨证治疗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但仍需根据患者各自病情辨证施治,选择恰当的药物,深入研究中药作用机理,加强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8.
为证实黄芪甲苷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对心肌梗死大鼠的保护作用,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模型。观察不同组别大鼠心肌组织、血管分布等病理学变化,以及相关炎性细胞因子及其上游调控基因和信号转导蛋白的关系,结果表明:黄芪甲苷联合基因干细胞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并能有效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其上游调控因子核转录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κB p65,NF-κB p65)和信号转运蛋白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的表达,减少心肌炎性反应。可见联合治疗对大鼠MIRI具有积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影响。方法选择71例至少有1个瘤体≥3 cm的子宫肌瘤患者,自月经来潮第5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25 mg,每日2次,连续服用3个月。分别在服药前后测定血清VEGF、VEGFR2、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雌激素、孕激素的浓度,同时用B超检测服药前后子宫和最大肌瘤体积、肌瘤数量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和阻抗指数。结果服药后患者血清VEGF及VEGFR2水平较服药前显著减低,子宫动脉搏动指数明显下降,而阻抗指数明显升高。结论米非司酮可通过抑制血清VEGF和VEGFR2水平及有效减少子宫动脉血流来缩减肌瘤体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早期自然流产患者与正常早孕者血清VEGF、sFlt-1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选取早期自然流产患者30例和同期健康早期妊娠妇女30例,用酶联免疫聚合反应(ELISA)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VEGF、sFlt-1。结果:①早期自然流产组血清VEGF低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②早期自然流产组血清sFlt-1高于对照组,二者有差异(P〈0.05)。结论:早期自然流产患者血清VEGF水平降低,血清sFlt-1水平升高,这可能是早期自然流产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药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顺超  朱吾元 《河南中医》2009,29(11):1141-1143
论述了中药对血管内皮功能、血管内皮收缩和舒张功能、内管内皮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血管内皮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指出中药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且能较好地纠正内皮功能障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的促有丝分裂原,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和迁移,从而加速血管再生,增加血管通透性,建立有效的侧支循环。其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日前倍受关注,有潜力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又一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大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高蛋氨酸饲料喂饲大鼠,同时给予大蒜素、叶酸、维生素B6和Bt z治疗,第6周末,取血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一氧化氮(NO)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大蒜素大、小剂量组的血清Hcy均与空白对照组相近,明显低于叶酸对照组和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蒜素大、小剂量组的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ET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大蒜素可抑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内皮细胞的损伤,有效防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丹参多酚酸 B(镁盐)对高脂血症兔受损的内皮结构以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用新西兰纯种雄兔,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及治疗组,通过血管多普勒的方法测定兔髂总动脉内血流平均峰值速度(APV)的变化以评价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取胸主动脉标本分别送电镜、光镜检查以观察各组动物内皮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果形态学检查显示丹参多酚酸 B(镁盐)可减轻高脂血症所致的血管壁结构的损害;血管多普勒检测显示注射乙酰胆碱后正常组、高脂组、治疗组的 APV 比值分别为1.10±0.20、1.65土0.69、1.15±0.37,治疗组与高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丹参多酚酸 B(镁盐)可改善异常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论丹参多酚酸 B(镁盐)可改善高脂血症所致的内皮结构以及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对心肌梗死(MI)模型大鼠外周血、缺血心肌组织内皮祖细胞(EPC)数量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法建立大鼠MI模型,随机分为补肾活血中药高剂量组(H组)、低剂量组(L组)和模型组(M组),正常大鼠为空白组(K组),每组10只。H组、L组以补肾活血中药灌胃,M组、K组正常喂养,4周后外周血、缺血心肌组织EPC培养,7d后收集贴壁细胞运用流式细胞仪鉴定CD34/CD133表型,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一氧化氮(NO)。结果H组、L组外周血和缺血心肌表达CD34/CD133阳性率、EPC数量均高于M组、K组(P〈0.05或P〈0.01);H组、L组外周血和缺血心肌NO含量、VEGF表达均高于M组、K组(P〈0.05或P%0.01)。结论补肾活血中药具有动员骨髓EPC进入血液循环、修复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川芎、大蓟、元参、红花和绞股蓝抽提物的血管活性作用。同时研究了绞股蓝的正丁醇、氯仿及水提取物对离体血管的影响。方法:实验是在有内皮和无内皮的离体大鼠主动脉上完成的。离体大鼠主动脉置于浴槽内,各种中药提取物所引起的血管张力改变被测定。结果:除红花外,其他4种中药引起剂量依赖性舒张作用,内皮存在时舒张反应更明显。绞股蓝的正丁醇提取物引起内皮依赖性扩张反应。而氯仿及水提取物无血管活性作用。结论:川芎、大蓟、元参、绞股蓝可引起内皮源舒张因子增加。红花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中药通脉丸进行临床观察,探讨其对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动脉硬化闭塞症的36例患者为试验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试验组服用通脉丸(由国家级名老中医崔公让所研制的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院内制剂,郑药制剂:2001BN-10067)。10g/次,口服,1次/d,疗程8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血管活性药物,忌烟酒,有高血压、高血脂患者适当应用降血压、降血脂药物。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两组分别于治疗前用硝酸还原酶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固相)平衡饱和竞争放免法、非平衡放免法检测治疗前(血浆的NO和vW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血管舒缩因子(6-Keto-PGF1a和ET-1)。治疗后检测试验组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前两组反应内皮细胞功能和内皮炎症反应的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验组NO、6-Keto-PGF1a低于对照组,试验组vWF、MCP-1、ET-1高于对照组。②试验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验组治疗前NO、6-Keto-PGF1a低于治疗后,试验组治疗前vWF、MCP-1、ET-1高于治疗后。结论:通脉丸可改善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可明显降低动脉硬化及高血压引起的血管内皮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前抗血管生成治疗是抗肿瘤研究的热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刺激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在肿瘤新生血管中高表达,因此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理想靶点.以VEGF、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除了常见的单克隆抗体药物阿伐斯汀外,小分子抑制剂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等也已经广泛使用;另外,一些具有上市潜力的药物,如范得他尼、西地尼布、瓦他拉尼、阿西替尼等也值得关注.已上市和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VEGFR小分子抑制剂按结构大致分为6类:喹啉及喹唑啉类、哒嗪类、吲唑类、咪唑和吡咯嘧啶类、吲哚类和其他结构等.对VEGF、VEGFR的生物学功能,其代表性的小分子抑制剂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二鳖散对大鼠Walker-256肝癌肿瘤生长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抑素(Endostatin)表达的影响,从抗血管生成角度探讨二鳖散的抗癌作用.方法:采用Walker-256癌肉瘤腹水接种Wistar大鼠制作肝癌模型,随机分为二鳖散低、中、高剂量(1.25,2.5,5 g·kg~(-1)·d~(-1))组、5-氟脲嘧啶75 mg·kg~(-1)组及模型组.于造模的第9天开始灌胃,每日1次,共21 d.检测各组大鼠瘤重、肿瘤抑制率,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VEGF,endostatin的表达,计算比较各组vEGF/endostatin的比值.结果:二鳖散中、高剂量组和5-氟脲嘧啶组大鼠瘤重减轻,其血清VEGF表达量降低,Endostatin 表达量升高,VEGF/endostatin比值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P<0.01).结论:二鳖散能抑制大鼠Walker-256 肝癌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调控VEGF/endostatin的失衡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始动环节并贯穿其全过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已成为冠心病研究和治疗的重要方向。中医药治疗以其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在该领域具有独特优势。研究表明,中药提取物、汤剂、中成药等不同形式的中医药疗法均可有效防治内皮功能紊乱,缓解临床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但是,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