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多层螺旋CT(MSCT)的表现,提高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13个病灶)经病理证实的FNH的平扫及三期增强MSCT表现。结果 13个FNH,平扫10个为低密度,3个为等密度,其中9个病灶中央有点、条状及裂隙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强化,除中心疤痕外病灶强化基本均匀一致,其中6例病灶中心或周边还可见到增粗、扭曲的动脉。增强扫描门脉期和延迟期11个病灶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2个为略高密度。9例伴有中心疤痕者,3例无强化,6例有延迟强化。结论 MSCT多期扫描可充分反映FNH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均进行多层螺旋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的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31例FNH均进行多层螺旋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征等临床资料.结果 共检出33个病灶,单发病灶30例,多个病灶3例;多呈类圆形、椭圆形,少数呈分叶状;CT平扫病灶多呈稍低或等密度,中心部分瘢痕结构呈更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心瘢痕外,所有病灶均有明显的均匀强化,CT确诊28例,诊断符合率93.4%.结论 多层螺旋CT平扫后多期增强扫描能较全面显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病理特征和血供特点,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是肝脏内非常少见的良性肿瘤样病变,据文献报道,近年来国内的发病率有增高倾向.笔者所在医院近期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旨在供同行分析和总结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学特征,以便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李建军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3,3(7):611-612,F003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12例13个经病理证实的肝脏FNH的临床、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资料。结果 FNH多见于中青年,多无临床症状,典型CT表现:平扫为稍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降低,呈稍高或等密度,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为主。动态CT增强13个病灶中7个见中央瘢痕,延迟期中央瘢痕强化是FNH的特征性表现。结论 大多数肝FNH的螺旋CT表现有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可作出明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MSCT多期扫描研究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使用东芝Aquilion 16层螺旋CT对临床证实的肝FNH 12例病人行平扫和增强多期扫描,显示病灶形态和增强特点,并作3-D血管重建,进行综合影像学分析.结果 12例中11例为单发病灶,另1例多发(2个病灶).CT平扫8个病灶呈低密度,4个为等密度,1个为高密度.对比增强特点:所有病灶动脉期均快速显著均匀增强.门静脉期及延迟期9例为等密度,4例为稍高密度.8个病灶检出中央瘢痕,其中6例门静脉期及延迟期瘢痕面积减少或消失,2例延迟期瘢痕呈稍高密度强化.血管重建可见主要来自肝动脉(其中一例来自肝外血管)的较粗大供血动脉.结论 FNH在MS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中有特征性表现,MSCT可为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关键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NH(肝局灶结节性增生)患者应用螺旋CT进行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方法对该院自2008年11月—2011年11月以来,检查的30例FNH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有32个病灶均获得手术的病理证实。结果 26个病灶进行平扫后提示,表现为略低密度,其中有6个病灶表现为等密度,有20个病灶提示低密度点状与小星状以及小片状的中央瘢痕影;而增强动脉期的扫描结果提示,全部病灶除出现中心瘢痕,还具有显著的均匀一致性强化,有10个病灶能够出现中心以及周边呈增粗,甚至呈扭曲状的动脉;在门脉期进行扫描时提示,有6个病灶表现为高密度,有18个病灶表现为略高密度,有10个病灶表现为等密度;在延迟期进行扫描后提示,全部病灶均表现为略高密度或者等密度;其中有16个病灶的中心瘢痕表现为延迟性强化,有4个病灶未出现强化。结论将FNH患者于螺旋CT下进行多期的增强扫描时,不仅有助于对FNH患者进行诊断,还有助于进行鉴别诊断,从而减少应用不必要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CT诊断要点,特别是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FN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与病理证实的24例FNH的CT平扫与增强后的表现。结果:CT平扫中病灶呈等密度或轻微低密度17例,混杂密度4例,略高密度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21例明显强化,其中12例有分叶,门脉期及静脉期18例呈等密度,16例显示中央瘢痕。结论:CT增强扫描特别是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MDCT对FNH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在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以提高CT对FNH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16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临床及螺旋CT平扫、动脉期(25s)、门静脉期(60s)、延迟期(180~300s)增强扫描资料。结果:FNH多见于中青年,多无临床症状,主要分布在肝脏表面,病变边界清晰,平扫13个病灶呈略低密度,3个病灶呈等密度者,其中10个病灶内见点状、小星状、小片状低密度中央瘢痕影;增强动脉期扫描所有病灶除中心瘢痕外,均呈明显均匀一致的强化,其中5个病灶还可见到中心或周边增粗、扭曲的动脉;门脉期扫描3个病灶呈高密度,9个病灶呈略高密度,5个病灶呈等密度;延迟期扫描16个病灶均呈略高或等密度;8个病灶中心瘢痕有延迟强化,2个无强化。结论:抓住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中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临床不必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王婷 《中国CT和MRI杂志》2016,(4):77-79
目的探析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Hepatic 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3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观察FNH的CT影像学表现,总结征象特点。结果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CT平扫呈略低或等密度、中央疤痕低密度;动脉期除疤痕外均呈现明显均匀强化、门脉期呈等或略高密度、延迟后呈等或略低密度;病灶中央或周边可见明显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结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影像表现具有明显特点,利于诊断,同时也可与肝细胞癌、血管瘤、腺瘤等肝脏其它病变进行鉴别,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DSCT灌注(DSCTP)对肝细胞癌、肝血管瘤及FNH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对1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8例肝血管瘤及8例FNH的病灶实性部分、边缘部分以及正常肝实质的CT灌注参数分析,研究各组病灶实质部分的参数。结果BF、BV、HAP值在肝细胞癌、血管瘤及FNH三组中均较正常肝实质增高:其中BF、BV由高至低依次为FNH、肝细胞癌、血管瘤(P0.05),HAP在肝细胞癌、血管瘤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明显低于FNH(P0.01);TTS及TTP在肝细胞癌组及FNH组低于正常肝实质,在血管瘤组则高于正常肝实质,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管瘤、肝细胞癌、FNH(P0.05);PS值在肝细胞组及FNH组中高于正常肝实质(P0.05),血管瘤组则与正常肝实质无明显差异(P0.05),由高至低依次为FNH、肝细胞癌、血管瘤(P0.05)。结论 DSCT灌注参数反映出肝细胞癌、血管瘤及FNH肿瘤结节的血供类型与分布特点,具有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肝细胞型肝癌(HCC)与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比较14例HCC(A组)、10例FNH(B组)的实性成分的CT灌注值;比较FNH实性成分与远处肝组织CT灌注值;比较HCC实性成分、灶周组织及远处肝组织的CT灌注值。结果 A组的实性部分肝动脉灌注量(hepatic arterial perfusion,HAP)、总肝灌注量(total liver perfusion,TLP)、肝动脉灌注指数(hepatic artery perfusion index,HPI)都低于B组,门静脉灌注量(portal venous perfusion,PVP)高于B组,其中HAP、PVP及HPI存在统计学差异。A组病灶实性部分的HAP、HPI高于灶周、远处肝组织,并存在统计学意义;病灶实性部分的PVP低于灶周、远处肝组织,存在统计学差异。B组中病灶实性部分的HAP、HPI、TLP高于远处肝组织,PVP低于远处肝组织,其中HAP、HPI及PVP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CT灌注成像对肝癌及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肾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肾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CT平扫表现为稍高密度者6例,混杂密度者19例,等密度或稍低密度者23例;CT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者39例,中度不规则强化者17例,轻度强化者8例,三期增强扫描表现为快进快退的强化特点。螺旋CT分期I期40例,II期6例,III期8例,IV期9例,与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肾癌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其影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提高对肾癌的诊断准确性和分期能力,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的信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常规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及MSCT对小肝癌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44例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检查诊断小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二维超声诊断小肝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2.27%、88.64%、81.82%;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陈宏 《中国CT和MRI杂志》2017,(3):82-84
目的分析多层CT灌注技术对肝肿瘤病变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40例肝脏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病理学检查证实良性病变22例,恶性病变18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20例为正常对照组,均接受320排CT灌注扫描,比较各组肝脏组织CT灌注成像参数。结果肝囊肿各灌注参数均为0。肝血管瘤、肝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在BF、MTT、HPI、HAP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血管瘤BF、BV、PVP明显高于肝癌(P0.05)。肝癌HAP上明显不均匀高灌注,部分坏死区低灌注,边缘明显比中心坏死区灌注高;PVP上明显不均匀低灌注,大部分病灶和周边肝实质间分界不明显。肝血管瘤HAP上边缘结节性强化区明显高灌注,早期无强化区低灌注;PVP上灌注区部分低灌注,早期无强化区低灌注。结论 320排CT灌注成像各参数对肝脏肿瘤血流状态反映,对肿瘤良恶性判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与CT诊断小肝癌的影像学特征,对比二者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56例(64个)小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扫描及MRI扫描,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56例64个小肝细胞癌平扫呈高、等、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呈高密度;56例64个小肝细胞癌T1加权像呈高、低、等信号,T2加权像以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而门脉期与延迟期则以低信号为主。CT平扫检出率明显低于MRI平扫检出率(χ2=4.005,P=0.045);CT增强扫描检出率与M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0,P=0.753)。结论螺旋CT及MRI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均较高,临床可结合患者个人情况选择最佳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行CT与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至2013年收治的FNH患者32例,对患者CT与MRI影像学检验的结果分析。结果:32例患者共发现病灶37个,为圆形或椭圆形,31个病灶边界均较为清晰。MRI增强扫描,三期信号特点与CT增强扫描三期信号特点相似,病灶ADC与正常肝脏ADC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CT与MRI平扫与增强扫描较为全面,而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征象均有特征性,MRI较为明显,两种方式联合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孔源 《中国CT和MRI杂志》2022,(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8例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和32例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和肾癌的MSCT征象,比较两组患者平扫及增强扫描后皮质期、实质期、肾盂期的MSCT值。结果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组患者平扫、皮质期的MSCT值显著高于肾癌组患者,实质期和肾盂期的MSCT值显著低于肾癌组;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中9例强化均匀,9例强化不均匀,有3例患者在皮质期可见中央星状纤维瘢痕,2例在肾盂期可见星状纤维瘢痕,呈星状高密度;32例肾癌患者中密度均匀患者24例,2例伴有出血,16例可见包膜,7例可见钙化。28例患者增强扫描是强化不均匀,有6例患者在皮质期可见中央星状纤维瘢痕,3例在肾盂期可见低密度星状纤维瘢痕,呈轮辐状强化。结论 MSCT检查可清楚显示肾脏疾病的影像学特点,在鉴别诊断肾癌与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