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伤寒以六经辨证为纲,其中厥阴肝经为三明之尽,邪至其经,从阴化寒,从阳化热,故厥阴病多为阴阳交错、寒热错杂之证;又厥阴与少阳相表里,内寄相火,为阴尽阳生之脏,其病多为伤寒末期,病机复杂,病情危重。因此,探讨仲景治疗厥阴寒热错杂证的用药规律,对于我们今天治疗疑难杂证,无疑有启发和指导意义。观伤寒厥阴病,仲景治疗寒热错杂证仅立三方:一为治蛔厥并主久利的乌海丸,一为治寒热格拒的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一为治邪陷阳郁的麻黄升麻汤。观其用药,少则几味,多则十几味;其用量,轻重悬殊;其配方,寒热并用者有之,五味兼…  相似文献   

2.
厥阴病是张仲景《伤寒论》六经病证的最后阶段,病情复杂危重,急需把握病机,积极救治,方有一线生机。笔者近期遇一寒热错杂危重证,仿厥阴病证救治,现介绍如下。 1典型病例 患者,男,70岁,2011年6月8日因"急性脑梗死、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于外院活血化瘀及抗凝治疗2周,2011年6月28日入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医院。  相似文献   

3.
袁帆  刘培民 《山东中医杂志》2022,(12):1276-1279
晚期食管癌患者病机复杂,临床多见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象,与厥阴病症状相似;且足厥阴肝经循行经过食管,该经气血运行与食管的生理病理密切相关。因此,晚期寒热错杂型食管癌可从厥阴论治,厥阴病主方乌梅丸调理厥阴寒热虚实,使之归于平和,可用于治疗晚期寒热错杂型食管癌。  相似文献   

4.
寒热虚实错杂证误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显明 《广西中医药》1998,21(6):36-36,41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中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医诊治疾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辨证准确,用药精当,诚可收到显著疗效。若辨证失误,用药不当,则往往延误病情,贻害匪浅。笔者临证20余载,所见误诊误治者不鲜,兹举二则,以飨同道。例1患者,男,58岁,1994年1月2...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1996年以来采用标本兼顾法,自拟方剂治疗寒热虚实错杂型胃脘痛60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0~60岁;病程1个月~20年。全部病例在治疗前均经纤维胃镜检查,其中浅表性胃炎10例,浅表-萎缩性胃炎7例,萎缩性胃炎4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5例,十二指肠球炎6例,食道炎8例。其中部分病例是2种或多种病变同时存在,如胃炎合并溃疡、胃炎伴胆汁返流、胃炎伴食道炎等。 治疗方法 自拟基一方: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2g、黄芩10g、黄连10g…  相似文献   

6.
7.
王熙  张莹雯  李娜 《环球中医药》2022,(11):2120-2124
恶性肿瘤具有局部属实,全身属虚的特点,其中医证候表现往往复杂多变,易致“实寒实热”的寒热错杂证。恶性肿瘤寒热错杂证出现几率高,可见于恶性肿瘤多个时期,其表现形式主要有肺热脾寒、胃热脾寒、上热下寒、寒热格拒几大类型;其病机特点主要有阳虚为本、郁热为标,升降失司、气机逆乱,正虚邪盛、对立演化,攻伐为乱、误治生变;其治则治法则包括温阳散寒、发越郁阳,立足中焦、重塑枢机,寒温并用、反激逆从,明辨病情、分清主次几大要点。同时笔者提出以寒热错杂证作为恶性肿瘤的基本证型进行辨治,将其与六经病之厥阴病相联系,以改善肿瘤微环境作为寒温并用的切入点深入研究其科学实质,或可为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9.
"寒热错杂"一词原本是对《伤寒论》诸痞证的病机概括,主要是以方测证归纳而来。古代虽未将寒热错杂证单独作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证型,但对于寒热错杂的现象早有认识,并做了较详细阐述,为后世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热错杂证奠定了基础。体质因素是寒热错杂证形成和转化的基础,风、寒、湿、热(暑)、燥、毒六种外因及内外合邪是致病和寒热错杂证形成的条件,临床失治误治是促发和加重本病寒热错杂证的重要因素。谨守病机,寒热并调是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热错杂证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寒热错杂证是指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同时出现的病症.其形成涉及脏腑生理病理、体质、感邪等多种因素,病因病机错综复杂,临证时,应以寒热并用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1.
寒热虚实的辨别是对疾病状态和机体反应的基本把握,是临证遣方面用药的根本所在,也是在确实疾病的阶段和层次时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寒热辨证主要辨析疾病的性质,虚实辨证主要是辨析下邪之盛衰;寒热中有病性的转化,虚实间示病情的进退,疾病的递进演变有阶段和层次,在每个不同的阶段和层次上都交织着寒热与虚实的问题,寒热与虚实应是相互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吴冬月  徐帅  刘宁 《环球中医药》2021,14(6):1117-1119
乌梅丸源自《伤寒论》,现代方剂学将其归类为蛔厥、久利方.随着现代临床研究的进展,乌梅丸应用范围日趋扩大.本文例举乌梅丸治疗功能性腹痛、干燥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咳嗽验案四则,其主病虽各有不同,但存在共同病机,即寒热错杂、肝旺脾虚.据此,笔者得出结论:乌梅丸适应证绝非只有蛔厥、久利;临床应用不应只拘泥于病,凡六经辨证...  相似文献   

13.
骆文斌  吴承玉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29-2230
寒热错杂证是指寒证与热证交错在一起同时出现的病症。其形成涉及脏腑生理病理、体质、惑邪等多种因素,病因病机错综复杂,临证时,应以寒热并用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4.
厥阴络病论     
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非仅为外感病而设,却是万病之总括,开后世之门径,厥功甚伟。张仲景运用六经辨证论治内伤杂病,对络病学的发展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形成了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笔者对《伤寒杂病论》治络思想进行了研究及在临床上的体悟,认识到临床上许多疑难杂症往往在血在络,在六经病位上属厥阴病。由此,笔者提出了"厥阴络病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慢性咳嗽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虽然现代医学对其病因、诊断及治疗已经有所突破,但仍有大约20%的慢性咳嗽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中医药因为在治疗慢性咳嗽的独有优势,已经被列入2015版中华医学会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本文系统论述了中医对慢性咳嗽的认识、慢性咳嗽从少阳论治的理论基础与致病特点、少阳病兼夹其他致病因素以及合病并病在慢性咳嗽诊治的规律特点,目的是以六经辨证为依据,探讨从少阳病入手,治疗慢性咳嗽,为临床治疗慢性咳嗽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肠息肉病机错综复杂,通过对厥阴病病机及临证特点的探讨,认为肠息肉病位当属厥阴,病机重在阴阳气不相顺接、气机升降失常,终表现为肝风内扰、寒热错杂之象。厥阴病代表方乌梅丸组方用药酸苦合法、寒温并用,能温清并补,同时重用酸收以突出敛肝息风之功,恰合肠息肉之病机,因此治疗上可用乌梅丸加减化裁。举病案2则以为例。  相似文献   

17.
陈志刚 《山东中医杂志》2008,27(11):787-788
女,63岁,肺心病史5年。胸闷,胸病,右侧背痛,有痰色黄而黏稠,畏寒,有时觉身热,口干不渴,头昏胀无力,动则气促,不能凉食,舌淡红少苔,脉寸浮大,关尺无力。心下及右胁下满闷,压痛。诊为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四经合病。予大柴胡汤合附子理中汤加杏仁、厚朴、熟地黄、当归,三剂后诸症大减,继续用原方加减调理至平稳。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病机以阴虚燥热为本,早期多从养阴清热论治,治疗可依《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之法论治,若患者年迈或消渴病日久,常出现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证候,或兼外感,或兼水湿,不可单纯按前法治之,《伤寒论》厥阴病篇提供麻黄升麻汤等寒热通调的方剂,临床用之有效,为临床治疗消渴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魏冬梅  尹钢 《中医研究》2011,24(5):17-18
寒热,表示疾病的性质;虚实,提示邪正相持、邪正盛衰的趋势。在临床实际中,更多见的是它们互相之间的错综夹杂,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中医临床经典著作的永久魅力就在于通过方证的描述、方药的加减,演示出其中的无穷变化之妙,单纯的或复杂  相似文献   

20.
临床实践理论教学在目前的《中医内科学》教学中是缺失的,但它是在《中医内科学》基础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之间客观存在的桥梁环节,它主要包括临床思维和临床操作流程理论。以虚实相兼、寒热错杂为基本证型是构建《中医内科学》临床实践理论基础的现实选择。它实现了中医内科病症的病人具有相对固定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用药方向,实现了中医内科病症的基础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的吻合,使中医内科病症临床实践具较强的操作性、相对的可重复性和科学性。在实际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