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从影像学角度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所有患者行CT、MRI扫描并记录影像数据,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以旁中央型突出为主;湿热痰滞型以中央型突出为主;肝肾亏虚型以中央型突出为主。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见腰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的狭窄,而且常出现曲度变直现象;湿热痰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见骨质增生样变和生理曲度的变化;风寒湿滞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多见腰椎管狭窄;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发症较为复杂,腰椎的曲度变化、腰椎管的狭窄及骨质增生都多见。结论:从影像学角度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与西医病理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丁国勇 《新中医》2015,47(11):111-112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表现。方法:选择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分为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及肝肾亏虚型,患者同时接受腰椎间盘CT检查,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CT表现,探讨CT对中医分型的价值。结果: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有342个椎间盘突出,按照中医分型例数由多到少排列分别为肝肾亏虚型、气滞血瘀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气滞血瘀型CT表现以旁中央型突出为主、风寒湿滞型CT表现以中央型突出为主、湿热痰滞型CT表现以外侧型突出为主,肝肾亏虚型CT表现三种突出均可见;肝肾亏虚型严重小关节退变、侧隐窝狭窄、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及Schmorl结节例数均多于其他三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不同中医证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CT检查可以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分型提供客观依据,同时能够丰富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影像表现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研究,分析各证型CT征象的规律性。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全部行CT扫描并记录CT征象,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气滞血瘀型CT扫描可见椎间盘向左侧或右侧突出,硬膜囊的神经根受压移位;风寒湿滞型CT扫描显示椎间盘呈中央型突出,硬膜及神经根受压移位不明显;湿热痰滞型椎间盘突出的类型分布无明显差别;肝肾亏虚型CT扫描多为椎间盘膨出,常伴有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各证型在CT检查结果中具有一定的特征和规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和CT表现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寒湿证、湿热证和肝肾亏虚证,进行腰椎CT扫描,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瘀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部位以后侧型为主,寒湿型和湿热型以中央型和后侧型为主,肝肾亏虚型以后侧型为主;椎间盘突出数量、椎间盘变性程度和腰椎椎体、附件变化以肝肾亏虚型患者最重,寒湿型、湿热型次之,血瘀型患者最轻。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学改变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借助CT检查结果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李莉  曾亮 《江苏中医药》2003,24(11):17-18
目的:通过对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CT表现和临床辨证分型进行研究,探索腰椎间盘突出症各证型CT征象的规律性。方法:对200例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行CT平扫,观察、记录病变的CT表现,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各证型在CT检查结果中有一定的特征和规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和CT表现具有相关性,将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CT指标客观化乃至定量化,可以丰富中医辨证分型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各中医证型的CT表现,为中医分型提供影像学指标。方法:对2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中医辨证进行分型并进行CT扫描,回顾性分析各证型的CT表现特点。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各中医证型的CT表现特点:气滞血瘀型常表现为旁中央型突出;风寒湿滞型表现为中央型突出;湿热痰滞型常表现为外侧型突出;肝肾亏虚型常表现为椎间盘膨出。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证型和CT表现具有相关性,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MRI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的MRI影像学依据。方法:分析90例腰间盘突症患者临床资料及中医辨证分型,并观察常规腰椎MRI影像学表现中的椎间盘本身的改变、椎体及附件的改变,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MRI影像学表现的关系。结果:中医辨证分型包括血瘀型22例、寒湿型16例、湿热型14例、肝肾亏虚型38例,肝肾亏虚型发病率42.2%最高;血瘀型多为青年人,肝肾亏虚型多为老年人;血瘀型多为侧后突,寒湿型和湿热型多为侧旁型突出,肝肾亏虚型多为中央型突出;椎间盘突出程度分析:血瘀型最重,肝肾亏虚型最轻;椎体和附件改变情况:肝肾亏虚型最重。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分型与椎间盘突出MRI影像学存在相关性,磁共振影像学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可以较准确地确定腰椎间盘患者的中医分型,为临床治疗椎间盘病变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与磁共振(MRI)表现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收集2019年1月—2022年4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就诊的80例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用SPSS 22.0软件分析该病中医证型与MRI表现的相关性。结果:80例患者中,受压神经根以L4、L5、S1为主,其中L4占比最高,为46.25%;证型分布以气滞血瘀型、肝肾亏虚型、风寒湿滞型、湿热痰滞型为主,分别占42.5%、22.5%、20%、15%。结论:神经根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气滞血瘀型为主,中医证型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受压神经存在相关性,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创新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腰间盘突出症的影像表现和其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腰间盘突出症的中医分型提供客观性依据.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对257例腰间盘突症患者进行常规腰椎扫描,所有病例中医辨证分为血瘀型60例、寒湿型58例、湿热型57例及肝肾亏虚型82例,观察患者椎间盘自身特征以及椎体关节及附件的改变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椎间盘突出程度,血瘀型最重,肝肾亏虚型最轻;椎间盘突出数量和椎间盘变性程度以及椎体和附件退变情况,肝肾亏虚型最重而血瘀型最重.结论:3.0T磁共振提供影像学数据结合临床症状可以较准确地确定腰椎间盘患者的中医分型,为临床治疗椎间盘病变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影像中各项指标与传统中医理论各种症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分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其与患者中医证型的关联。结果:经对比分析,旁中央型突出多见于气滞血瘀型(P0.05);中央型突出多见于风寒湿滞型(P0.05);外侧型突出多见于湿热痰滞型(P0.05);椎间盘膨出多见于肝肾亏虚型(P0.05)。结论:CT图像所证明的结果与中医证型存在着极大的相关性,临床处理中二者可相辅相成,互为诊断的参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中医辨证分型与磁共振成像(MRI)参数的对应关系,提高LIDP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准确性。方法:分别对190例LIDP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MRI检查,简单对应分析二者的关联性。结果:(1)中医证型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对应关系:气滞血瘀证的点集合最靠近MRI诊断为无椎间盘退变的点集合,风寒湿滞证和湿热痰滞证的点集合与轻度退变的点集合最近,肝肾亏虚证的点集合与重度退变的点集合最近,χ2=88.053,P=0.000。(2)中医证型与腰椎间盘突出部位的对应关系:气滞血瘀证的点集合最靠近外侧型突出的点集合,风寒湿滞的点集合最靠近偏旁型突出的点集合,肝肾亏虚证的点集合最靠近中央型突出的点集合,湿热痰滞证的点集合未显示出与突出部位类型的明显对应关系,χ2=17.056,P=0.009。(3)中医证型与腰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对应关系:气滞血瘀证的点集合投影最接近脱出型的点集合;风寒湿滞证、湿热痰证点集合与突出型点集合的投影位置接近,肝肾亏虚证的点集合最靠近膨凸型的点集合,χ2=15.954,P=0.014。结论:LIDP中医证候分型与MRI影像学参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MRI显示的椎间盘无退变、外侧型脱出多倾向于气滞血瘀证,椎间盘轻度退变、偏旁型突出多见风寒湿滞证或湿热痰滞证,椎间盘重度退变、中央型膨凸者偏重肝肾亏虚证,MRI显示的影像参数可作为LIDP中医辨证施治的量化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探讨以辨证分型为特色的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以240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辨证治疗组和活血安痛酒对照组,各120例。治疗组依据中医辨证治疗原则,制备不同证型中药离子渗透液,通过采用分型辨证方法应用于临床理疗治疗中,并与活血安痛酒组对照,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其用药安全性;结果:两种方法均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体征,中药制剂有较好的应用舒适度及安全性,辨证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辨证分型的中医定向透药治疗能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证型与旋切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各中医证型的旋切治疗疗效。方法 :将腰椎间盘突出进行中医分型 ,再行CT扫描 ,将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和突出程度进行分级量化观察。结果 :旋切治疗有效率血瘀证 95 5 % ,寒湿证96 5 % ,湿热证 95 4% ,肝肾亏虚证 89 6 % ,总有效率 94 7%。结论 :腰椎间盘旋切治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是一种无创伤的最新治疗法 ,其疗效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基于明代医家张三锡《医学六要》补肝汤辨证加味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治疗价值,以此对《医学六要》补肝思想进行继承创新。方法:对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湘潭市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2008年8月—2019年12月采取张三锡补肝汤辨证加味治疗的974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优3791例,良3740例,可1228例,差982例,总有效率达89.92%。各疾病分型及中医证型疗效情况如下。①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最好,其次为中央突出型,脱出游离型疗效相对最差;②突出物在a域以内者临床疗效最好、其次为在b域以内者,突出物达到d域者疗效相对最差;③以寒湿型和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最好,不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列出的其他型疗效相对最差;④以单纯L5~S1为责任节段的临床疗效最好,双节段或多节段椎间盘突出者疗效相对最差;⑤以单纯出现下肢症状和(或)体征者临床疗效最好、其次为单纯腰部出现症状和(或)体征,腰部和腿部同时出现症状和(或)体征者疗效相对最差;⑥病程以≤7天者疗效最好,≥3年者疗效相对最差。基于《医学六要》补肝汤辨证加味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应用上安全有效。结论:基于《医学六要》补肝汤辨证加味可用于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应对该补肝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和继承创新。  相似文献   

15.
糜烂性胃炎中医分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分析糜烂性胃炎的中医证型以及幽门螺杆菌 ( H p)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 12 4例胃镜诊断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症候表现进行总结 ,按中医辨证方法分为脾胃湿热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气虚型 ,同时观察各型 Hp感染的情况。结果 :糜烂性胃炎的三个中医证型中 ,脾胃湿热型占 61.3% ,肝胃不和型占 2 1% ,脾胃气虚型占 17.7% ,三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 P<0 .0 5 ) ,Hp阳性率以脾胃湿热型最高 ,占 76.3% ,有显著差异 ( P<0 .0 5 )。结论 :由此证明 ,糜烂性胃炎的中医分型有一定的科学性 ,脾胃湿热是本病的主要证型 ,且 H p感染率最高 ,提出湿热之邪与 Hp在病因学上是同一种致病原的观点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痛风性关节炎肌骨超声表现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8例,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蕴结型、瘀热阻滞型、痰浊阻滞型和肝肾阴虚型4个证型,分析肌骨超声表现与不同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4个证型中,湿热蕴结型占比最高,累及关节最多.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型关节表面软组织水肿阳性...  相似文献   

17.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中医辨证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中医辨证特点,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本病治疗提供临床辨治依据.方法:对62例GVHD患者按急慢性分组共计85例次进行中医辨证观察.结果: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50例次,湿热型占68%,半数有肝损害黄疸,血热阴虚型占32%,病情偏重者较多;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35例次,湿热型占25.7%,且多兼阴虚、血瘀,阴虚型占74.3%.结论:GVHD常见基本中医证型为湿热和阴虚型.aGVHD以湿热型多见,重症患者在血热阴虚型中易见;cGVHD则以阴虚型为主;随着病情加重和病程延长阴虚证型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8.
腰椎间盘退变中医治疗前后CT和MRI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祺  许灼新等 《新中医》2001,33(11):44-46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退变(LDD)中医治疗前后的形态变化。方法:采用推拿、针灸、牵引、中药内服外敷治疗LDD84例,治疗后分别作CT、MRI复查,定量评估治疗前后腰椎间盘CT、MRI形态变化,评估中医综合治疗的疗效。结果:中医治疗LDD优良率为82.14%;治疗前后椎间盘膨出、突出及脱出的程度、椎管前后径与横径、侧隐窝宽度、椎体终板许莫氏结节的大小、数目及分布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椎间盘厚度、MRI信号强度亦无明显差异。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能缓解LDD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对退变腰椎间盘的形态不能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410例儿童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41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在肾穿刺活检前24h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不同中医证型患儿肾脏病理类型的分布。结果肺脾气虚型、脾虚湿困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患儿光镜病理类型均以轻微病变(MCNS)、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型多见;气阴两虚型患儿以MCNS、局灶节段硬化(FSGS)多见。各证型的肾脏病理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证型患儿免疫病理均以无免疫复合物型为主,均在50%以上,而IgA+M+G+C3型最少,各证型的肾组织免疫荧光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证型的肾病综合征患儿在光镜肾脏病理类型分布明显不同,在免疫病理类型分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