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3种前路术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对分别经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进行比较。结果采取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或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式患者的JOA减分率优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患者(P<0.05),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与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式之间减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和椎间融合器植入融合术或颈椎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并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优于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2.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ACDR)用于治疗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重建病变节段的关节功能,所以又叫颈椎间盘成型术。其目的意在维持颈椎序列稳定,保留运动功能,降低临近节段间盘的压力,进而减少临近节段间盘退变的发生。一直以来,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ACDF)被认为是治疗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及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经典方法,尤其前路钢板的应用能够有效的维持颈椎序列的稳定和椎间高度,术后植骨块下沉、移位的发生率明显减低[1、2]。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邻近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两种前路术式治疗疗效的对比分析。方法记录2012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住院治疗的双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56例,其中A组患者28例采用前路单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B组患者28例采用双节段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结果在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的对比分析中,两组数据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比较结果,t检验得出t~▲=3.7581,P~▲=0.0004<0.01两组资料术中失血量上有显著差异性,t~■=1.4937,P~■=0.1411>0.05,t~◆=1.8427,P~◆=0.0709>0.05,两组资料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在两组患者颈椎曲度和融合节段的高度改善情况的对比分析中,B组的改善情况优于A组的改善情况(P值<0.001)。结论双节段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在颈椎曲度和融合节段的高度改善情况具有高的使用价值,其疗效要优于前路单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经颈椎前路Cage植骨融合术与植骨钛板内固定术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4例,应用经颈椎前路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应用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前后JOA评分、术中情况、椎间融合率、术后症状缓解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6、12个月的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颈前路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症状缓解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故其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精细化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9月行颈前手术治疗的6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放组30例(行常规颈前路开放手术)及显微组30例(行显微镜辅助下精细化减压内固定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颈椎功能评分、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开放组住院时间长于显微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大于显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开放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NDI评分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低于显微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高于显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显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M患者应用显微镜辅助下颈椎前路精细化减压治疗能够有效改善颈椎功能,减轻患处疼痛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郭卫春  黄文俊  汪光晔 《安徽医药》2015,19(9):1686-1690
目的探讨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ACDF)治疗单节段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脊髓或神经根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年8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颈椎病病例,随机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24例行ProDisc-C 置换术,对照组:22例行ACDF。评价指标主要如下: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两组术前、术后3、12月VAS评分,JOA评分,手术邻近节段活动度,颈椎活动度( ROM)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46例患者全部获得平均12个月(8~18个月)随访。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 P <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整个下颈椎的活动度及邻近节段活动度各个随访时段与术前相比无变化(P>0.05);对照组在术后3个月整个下颈椎活动度较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个月时逐渐恢复正常,术后12个月邻近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对照组术后出现3例吞咽困难。结论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 ACDF)治疗单节段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脊髓或神经根颈椎病在中短期随访中临床效果满意,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能有效保留颈椎活动度,减少临近节段的退变,并且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常毅良 《北方药学》2016,(10):87-88
目的:探索比较前路与一期前后路手术联合地塞米松针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予以前路手术联合地塞米松实施治疗,研究组予以一期前后路手术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两组随访时MJOA评分均明显超过术前,研究组改善率略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及随访时颈椎D值均明显超过术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随访时颈椎矢状位ROM均显著优于术前,研究组丢失幅度显著超过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前路术相比,应用一期前后路手术联合地塞米松针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较为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江伟 《中国当代医药》2012,(31):182-183
目的探讨颈前入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90例,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颈椎弧度的改善。结果患者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善率术后3、6、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D值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与术后6、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较好地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弧度,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患者6例(8个椎间盘),年龄55~73岁;脊髓型颈椎病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1例.术后随访24~38个月,拍摄颈椎X线片,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WLS).结果 6例患者术后随访临床效果满意,疼痛症状明显缓解.与术前比较,术后VAS、NDI评分降低[(7.2±1.6)分vs.(1.8±1.1)分、(52.6±5.6)分vs.(7.5±2.6)分](P<0.05);颈椎曲度、置换节段功能活动度、置换节段上下位椎体椎间隙高度得到保持.假体未见下沉或偏移,未见异位骨化.结论 中老年颈椎病患者可行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但长期疗效需进一步的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颈椎不同入路方式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7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颈前路入路手术组(观察组,n =39),以及颈后路入路手术组(对照组,n =39),观察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包括脊髓损害功能评定标准(JOA)、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及影像学指标[包括颈椎活动度(ROM)、颈椎曲度指数(CCI)]。结果2组患者术前 JOA、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 JOA、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术前ROM、CC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 ROM低于对照组,CCI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颈前路、后路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变其影像学表现,但前路入路随访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治疗妊娠期宫颈机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60例孕妇合并宫颈机能不全者,36例施行宫颈环扎术治疗,观察妊娠结局。结果孕妇手术36例中,延长妊娠至足月28例,早产4例,流产4例,胎儿成活32例,与非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可以延长孕妇的孕周,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观察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甲组(n=32)行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乙组(n=28)采用单纯颈椎牵引治疗,根据疼痛程度评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后10 d、20 d、30 d、90 d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4.61&#177;0.70)分、(3.71&#177;0.57)分、(3.30&#177;0.65)分、(4.44&#177;1.04)分,乙组分别为(5.88&#177;1.47)分、(5.61&#177;1.35)分、(4.83&#177;0.86)分、(5.50&#177;0.87)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5、1.06、1.30、7.51,均P<0.01)。结论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颈椎牵引,适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宫颈机能不全导致宫颈扩张的孕产妇行紧急宫颈环扎术对分娩结局及胎儿存活率的临床疗效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产科宫颈机能不全导致宫颈扩张产妇124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者使用宫缩抑制药物进行保守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方法治疗后分娩时间、分娩方式及胎儿阿氏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联合紧急宫颈环扎术手术B组患者足月生产人数显著多于保守治疗A组,分娩时未到足月患者人数显著少于A组(P<0.05),B组术后自然分娩人数51例,胎儿阿氏评分(8.6±0.41)分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A组32例,(6.3±0.40)分(P<0.05)。结论对由于宫颈机能不全导致宫颈扩张的产妇行紧急宫颈环扎术能够可显著减少宫缩次数,延长胎龄,帮助胎儿在母体内进行更好的生长发育;对改善分娩结局,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分析272例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宫颈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CIN2/3级178例及宫颈癌94例,对比年龄、临床表现、症状、组织病理结果及治疗方法。结果 CIN2/3级年龄峰值为30~50岁,有阴道出血表现者71例(39.9%)宫颈癌的年龄峰值后移至40岁以上,有阴道出血表现者68例(72.3%)。CIN患者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完全诊断一致者122例(68.5%),遗漏15例(8.4%)宫颈浸润癌。125例CIN2/3行宫颈锥切术,CIN2和CIN3的切缘阳性率分别为6.45%(2/31)和24.47%(23/94),18例宫颈锥切术后行全子宫切除标本发现CIN残留3例。结论对宫颈癌患者的筛查应根据性生活情况提前到30岁以前,对阴道出血及宫颈糜烂患者要高度重视,阴道镜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但也存在一定漏诊率。宫颈锥切术可作为CIN2/3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官颈环扎术治疗妊娠期宫颈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1月-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36例宫颈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环扎组23人和非环扎组13人,环扎组行宫颈环扎术,非环扎组给予常规宫缩抑制剂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环扎组流产3例,早产8例,足月分娩12例,而非环扎组流产11例,早产2例,足月分娩0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官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可行性.方法 行程控超薄细胞检测系统(TCT)检查5545例,对其中307例阳性和219例阴性但临床可疑宫颈病变共计526例进一步行阴道镜及镜下取活检病理检查,以病理组织学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宫颈HPV感染、性活动开始年龄、性伴数、性生活防护、STD病史、年龄及流产次数(P<0.05).TCT和阴道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49.4%和83.8%;TCT对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鳞癌(CC)的漏诊率分别为63.63%、74.44%、100%,阴道镜对LSIL、HSIL.及CC的漏诊率分别为33.37%、12.22%、0.TCT、阴道镜、TCT联合阴道镜诊断GIN以上的灵敏度分别为61.2%、84.6%、94.5%,特异性分别为85.4%、88.2%、90.8%.结论 (1)女性CIN和宫颈癌的发生与宫颈人乳头腺病毒(HPV)感染、性行为以及各种下生殖道感染等因素相关.(2)液基细胞学可用于宫颈病变的初筛,TCT检查联合阴道镜下活组织检查,可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及准确率,两者联合能满足早期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官颈环扎术治疗妊娠期宫颈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1月-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36例宫颈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环扎组23人和非环扎组13人,环扎组行宫颈环扎术,非环扎组给予常规宫缩抑制剂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环扎组流产3例,早产8例,足月分娩12例,而非环扎组流产11例,早产2例,足月分娩0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给予预防性宫颈环扎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宫颈机能不全患者病例49例,根据其治疗术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预防组(n=24)及治疗组(n=25),其中预防组给予预防性宫颈环扎术,而治疗组给予治疗性宫颈环扎术,比较两组患者环扎成功率、手术一般情况、娩出胎儿情况和术后并发症之间的差异。结果预防组环扎成功率高于治疗组(95.83%vs 68.00%)(P 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预防组手术时间短于治疗组,分娩时机、术后延长妊娠时间长于治疗组(P 0.05);预防组足月生产率、胎儿体重和Apgar评分高于治疗组(P 0.05);预防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治疗组(37.50%vs 72.00%)(P 0.05)。结论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成功率较高,能明显改善患者妊娠情况,优化胎儿娩出后情况,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评价宫颈环扎术治疗妊娠期宫颈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36例宫颈功能不全的患者,分为环扎组23人和非环扎组13人,环扎组行宫颈环扎术,非环扎组给予常规宫缩抑制剂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环扎组流产3例,早产8例,足月分娩12例,而非环扎组流产11例,早产2例,足月分娩0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环扎术是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