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体外循环准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峰  陈彧  张坚  徐丽  张仲良 《北京医学》2004,26(1):55-57
目的总结46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手术的体外循环准备情况.方法术前计划施行OPCAB手术460例.体外循环准备分3种情况:①"干备":灌注师入手术室,体外循环机到位,不装机,不预充;②"湿备":常规进行体外循环机准备,完成预充,动静脉插管上台;③"急备":在"干备"情况下出现病情变化紧急改为"湿备".结果全部460例体外循环准备中,"干备"325例,"湿备"127例,"急备"8例,临时转机5例.共完成OPCAB手术455例.术中改行体外循环的5例中,由"干备"改为体外循环1例,由"湿备"改为体外循环4例,均在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结论体外循环准备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选择体外循环准备方式时应保证"干备"及时"湿备",快速"急备".外科医生与灌注师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完成OPCAB手术.  相似文献   

2.
蒋宗滨  谭冠先 《微创医学》2001,20(6):868-870
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是临床上创伤最大的手术.手术操作的刺激、麻醉与体外循环的作用均可产生较强的应激反应,使机体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如何调控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时产生的应激反应,使手术患者平稳顺利地渡过手术麻醉的应激期,是围心脏手术期一个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心血管手术体外循环预防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应对策略,为预防和控制体外循环医院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20年2月1日至20日间行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手术的57例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参与手术的体外循环人员9名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体外循环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并总结预防控制措施。结果全部57名患者和9名体外循环医护人员均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结合体外循环工作的各项流程,针对传染病防控的关键环节,从加强人员培训、体外循环前、中、后的防护等方面详细制定感染防控措施。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和疫情后的复工阶段,要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基本要求下,提高体外循环人员对感染控制的认识,将体外循环感染防控工作做精做细,科学防护是保护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内直视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80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婴幼儿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重、病种)及体外循环中的情况(体外循环的设备、预充液的组成、体外循环时间、体外循环的管理等).结果:80例患儿手术经过基本顺利,未发生与体外循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主动脉开放后自动复跳75例,电击复跳5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安全、可行.加强体外循环中管理可降低婴幼儿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209例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209例,其中采用常温5例,浅低温28例,中低温156例,深低温20例.心肌保护应用4℃冷晶体液.合并动脉导管未闭采用浅中低温短时微流量[10~20 ml/(kg·min)]灌注技术.深低温低流量者应用pH稳态法、甲基强的松龙、甘露醇、维生素C.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尿量、鼻温、肛温和中心静脉压.结果 33例出现并发症,8例术后早期死亡,病死率3.82%.结论 体外循环中应用个体化管理是婴幼儿直视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该院188例小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观察,探讨微创个体化小切口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375例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个体化右胸微创小切口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88例作为治疗组,传统正中开胸心脏病手术18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长度、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输血量、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资料。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胸腔引流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个体化右胸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的手术方式,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胸腔镜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并对不同的体外循环建立策略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在该院行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43例(2例中转)围术期资料,包括基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术后相关资料等.结果 共计实施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43例,2例中转(均为前外侧切口的病例,1例因升主动脉壁薄,出血难以控制;1例为上腔型房间隔缺损修补后肺出血,重新阻断后加宽上腔静脉),全组患者无死亡病例.颈静脉/股静脉置管组整体手术病例和单纯房间隔缺损病例的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短于股静脉双极管组(P<0.05),在转流时间、总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稳妥、可靠的周围体外循环,强化术中体外循环的管理,对于减少主动脉阻断、体外循环转流和手术时间,降低甚至预防各种相关潜在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谢永果 《医学综述》2014,(12):2192-2193
脑损伤是心脏手术体外循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虽然脑保护策略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并没有明显降低。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很多因素。目前,很多研究表明体外循环期间高血糖增加神经并发症及病死率。该文通过探讨体外循环术中高血糖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以改善体外循环术中血糖管理的策略,达到更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动脉导管未闭手术,一般不需要用体外循环,但是,对有合并畸形及严重肺动脉高压(PH)者,则需要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我院从1980~1990年在体外循环下行动脉导管未闭手术8例。本文就体外循环方法及特点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 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4.5~27岁,平均14.9岁;体重19~58kg,平均34.3kg;动脉导管未闭长0.8~2.2cm,直径0.3~2.5cm。合并畸形见表  相似文献   

10.
何柳  区凌冰  周小青 《右江医学》2007,35(6):695-695
激活全血凝固时间测定(ACT)监测肝素水平能准确有效地提供临床数据,使体外循环手术得以顺利进行,是心内直视手术全身肝素化的重要监测手段,简便易行,已被广泛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我院近几年来进行65例体外循环手术,均用ACT监测指导肝素的用量,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有关经验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27例;年龄5~63岁;体重9~61 kg。室间隔缺损18例,房间隔缺损15例,二尖瓣狭窄和(或)关闭不全1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联合置换术8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法乐三联症和四联症4例,肺动脉狭窄症4例,左房粘液瘤2例。术前A…  相似文献   

11.
12.
我科1982~1992年共施行气管、隆突、支气管成形术62例、体外循环1200余例。其中5例气管远端完全阻塞急症病例者,在麻醉诱导期应用心肺转流技术,保证了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本文重点讨论股-股转流的方式、特性、注意点和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中血红蛋白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分析体外循环中患者出现血红蛋白尿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探讨避免其发生的灌注技术和方法。方法 选取2001年312例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出现肉眼血红蛋白尿的患者作为血红蛋白尿(HbU)组(n=51),其余未出现血红蛋白尿者为对照组(n=261)。比较两组病种、体外循环时间(CPBT)、术前和停机时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分析其与血红蛋白尿出现的关系。结果 312例研究对象中51例术中出现肉眼血红蛋白尿(P〈0.01)。结论 体外循环时间较长,术前和停机时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较高的患者术中易于出现血红蛋白尿。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的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分析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为婴幼儿术后的监护提供指导。方法:分析1998年9月-1999年12月共256例婴幼儿患者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256例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占6.6%,低心排出量综合征5.1%,消化道出血占4.7%,心脏猝死综合征占3.1%,急性肾功能衰竭占2.3%,术后死亡12例,占总人数的4.7%,结论:由于婴幼儿机体发育及体循环的特殊性,术后以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最高,依次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消化道出血,心脏猝死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发症发生率的不同应引起医护人员在术后监护量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26例在体外循环下得到救治的体会。方法:常温下股动脉-静脉(A-V)转流用于气管肿瘤6例,肺移植1例,布加氏综合症根治术1例。一侧肺A-V转流13例,股V,门V-腋V转流5例。结果:26例中除1例布加氏综合症术后第2天因凝血功能障碍死亡外,其余均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的应用,为某些疑难、重症病人提供了救治手段。  相似文献   

16.
血定安在体外循环预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血定安(Gelofusine)为4%的改良琥珀明胶,属人工胶体液,分子量30000,相对粘度1.9。笔者报告以血定安作为体外循环(CPB)中预充液成份,探讨对机体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凝血机制的影响。1 资料和方法选择60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年龄13~69岁,体重(42.9±19.2)kg。随机  相似文献   

17.
密闭式体外循环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密闭式体外循环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总结263例不同病种的患者以不同的转流途径进行密闭式体外循环所取得的经验。其中各种肝脏病变行肝移植术156例,全身肿瘤病变行体外循环全身热灌注治疗(EWBH)98例,心脏手术后左心转流2例,外科手术辅助循环3例,体外膜肺氧合疗法(ECMO)4例。分别采用股静脉、门静脉-腋静脉切开置管转流,左(或右)心房-主动脉插管或左心室(或降主动脉)-股动脉插管转流,股静脉-颈内静脉(或双侧股静脉)经皮穿刺置管转流的方法。结果 全组除ECMO中3例患者经治疗后心脏功能仍不能恢复,停机后死亡外,其余260例患者转流过程平稳,未出现机器故障及体外循环意外,均顺利脱离体外循环,达到预期的目的。结论 密闭式体外循环目前更多地应用在非心脏手术,它改变了传统的体外循环管理模式,离心泵在密闭式体外循环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密闭式体外循环结构简单,安装快捷,操作方便,容易控制。密闭式装置预充量少,血液稀释少,肝素用量少,可作长时间转流。采用经皮穿刺的静脉插管可减少损伤,术后处理方便。密闭式体外循环可在广泛的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对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 iolip in antibody ACL-Ab)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择6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手术前、后血清ACL-Ab并进行比较。结果体外循环手术后血清ACL-Ab水平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体外循环前、后检测ACL-Ab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体外循环手术中自体输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将自体输血等多种节血措施综合应用于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手术,观察不用或少用异体库血进行心脏手术的效果。方法对30例进行ECC心脏手术患者(实验组)术中采用综合节血措施,包括术前及ECC前采集自体血贮存术后回输、回输剩余机血、术前和术中应用药物保护血液提高凝血功能等。同期选择30例异体输血的心脏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积(Hct)、异体输血量及术后纵隔引流量等差异。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Plt、Hb和Hct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引流量、异体输血量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直视手术采用自体输血等多种综合节血措施,能明显减少手术出血,少输或不输异体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结合34例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此病的手术技术及体外灌注方法。方法2001年至2005年间手术治疗主动脉瘤34例,其中马方综合征20例,夹层动脉瘤DeBakey I型2例,DeBakey II型2例,动脉硬化性主动脉瘤4例,动脉硬化性主动脉瘤合并夹层DeBakey III型1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合并升主动脉扩张5例。行Bentall手术20例,W heat手术4例,Bentall手术同期行半弓置换1例,升主动脉全弓置换及降主动脉内支架置入1例,David手术1例,Cabrol手术1例,升主动脉部分纵行切除加折叠缝合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手术5例,行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1例。采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32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和上腔静脉逆灌(RCP)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住院死亡。1例术后发生低心排。结论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体外循环技术治疗主动脉瘤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